中考物理30个高频考点
中考物理“家庭电路”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家庭电路”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中,“家庭电路”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家庭电路的高频考点总结:
1. 电路的基本组成:家庭电路由电源、导线、电器和开关组成。
电源一般是交流电源,导线用来连接电源和电器,开关用来控制电器的通断。
2.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并联连接在一起,串联电路是指多个
电器串联连接在一起。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压。
4. 安全使用电器:正确使用电器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使用电器时应当关注使用说明书,了解电器的功率、电流等参数。
- 使用安全可靠的电源和电器。
- 不要将电器连接在超过其额定电压或电流的电路中。
- 使用电器时要保持干燥,不要接触水或湿手操作。
- 不要将电器插头或电线拉扯、折断。
- 长时间不使用的电器应该断开电源。
5. 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保险丝是防止电路超负荷、短路等情况发生的安全设施。
保
险丝有一定的额定电流,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保险丝会断开,切断电路。
6. 能源的合理利用:家庭电路中的电器使用应力求合理利用能源,比如节约用电、合
理使用家电等。
这些是中考物理中关于家庭电路的高频考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你顺利应对相关考题。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琴弦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初中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必考)

20、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内能也称热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热运动。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不为零。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的循环,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9、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所引起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热现象及物态变化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热现象及物态变化的高频考点进行总结。
1. 热传导(1) 定义: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2) 具体表现:热传导有两个显著特点:热传导是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热量沿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
(3) 影响因素:导热性能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大的物质热传导能力强。
(4) 应用:利用热传导性质制作保温材料;热传导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热辐射(1) 定义:热辐射是物质由于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电磁波。
(2) 特点:热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热辐射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不受传播物质的影响。
(3) 黑体辐射:黑体是指吸收全部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黑体辐射的特点是发射出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4) 热辐射的应用:太阳能利用、红外线热成像等。
3. 热膨胀(1) 定义:物体受热后变大的现象。
(2) 膨胀的原因:物体受热后,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导致物体体积的增大。
(3)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的关系:面膨胀和体膨胀是线膨胀的延伸,线膨胀是面膨胀和体膨胀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4) 利用热膨胀制作的实际应用:例如膨胀节、浮体热敏元件、温度计等。
4. 物质的三态变化(1) 固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能够较自由地运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受容器限制。
(3) 气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小,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能够高速运动,不受容器限制。
(4) 凝固、熔化和沸腾的区别: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沸腾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5) 法氏度和摄氏度的转换关系:摄氏度 = (法氏度 - 32)× 5/9;法氏度 = 摄氏度× 9/5 + 32。
盘点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中考物理的高频考点有哪些?

盘点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中考物理的高频考点有哪些?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总结1.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2.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5.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6.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10.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1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1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13.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4.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1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能量与功:- 功: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距离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压强与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某点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8. 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两端并联,电压相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 电磁学:-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物理实验:- 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60个重要的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60个重要的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是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试。
下面总结了60个重要的中考物理知识点供参考。
一、力和运动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合力的合成与分解。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物体在运动中的描述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3.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
4.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
5.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
三、力的作用效果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
4.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除以做功所用的时间。
5.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弹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波的特性1.波的定义与分类。
2.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3.声波和光波的特点。
4.谐振的特点及其应用。
5.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6.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五、能量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
2.功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3.能量守恒定律。
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功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六、电与磁1.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2.电流的概念与计算公式: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
3.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4.欧姆定律:电流强度和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6.阻值的计算:串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而并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阻值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7.电磁铁的特点与应用。
8.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力线的概念。
9.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30个高频考点
◆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六种物态变化。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
器的两端。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
(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
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
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