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数据的收集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整式、单项式专题练习

辅导用练习题(一)内部使用请勿外传一、选择题1、在下列代数式:21ab ,2ba +,ab 2+b+1,x3+y2,x 3+ x 2-3中,多项式有( )A .2个B .3个C .4个 D5个2、多项式-23m 2-n 2是( ) A .二次二项式 B .三次二项式 C .四次二项式 D 五次二项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 x 2―2x+5的项是3x 2,2x ,5B .3x -3y 与2 x 2―2xy -5都是多项式C .多项式-2x 2+4xy 的次数是3 D.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6,则这个多项式中只有一项的次数是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式abc 没有系数B .2x +3y +4z 不是整式 C .-2不是整式 D .整式2x+1是一次二项式5、下列代数式中,不是整式的是( ) A 、23x - B 、745ba - C 、xa 523+ D 、-2005 6、下列多项式中,是二次多项式的是( ) A 、132+xB 、23xC 、3xy -1D 、253-x7、x 减去y 的平方的差,用代数式表示正确的是( )A 、2)(y x -B 、22y x -C 、y x -2D 、2y x -8、某同学爬一楼梯,从楼下爬到楼顶后立刻返回楼下。
已知该楼梯长S 米,同学上楼速度是a 米/分,下楼速度是b 米/分,则他的平均速度是( )米/分。
A 、2ba + B 、ba s + C 、bs a s + D 、bs a s s +29、下列单项式次数为3的是( ) A.3abcB.2×3×4C.41x 3y D.52x10、下列代数式中整式有( )x1, 2x +y , 31a 2b ,πyx -,xy 45, 0.5 , aA.4个B.5个C.6个D.7个11、下列整式中,单项式是( ) A.3a +1B.2x -yC.0.1D.21+x 12、下列各项式中,次数不是3的是( )A .xyz +1B .x 2+y +1C .x 2y -xy 2D .x 3-x 2+x -1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x +a)是单项式 B .π12+x 不是整式C .0是单项式D .单项式-31x 2y 的系数是3114、在多项式x 3-xy 2+25中,最高次项是( ) A .x 3B .x 3,xy 2C .x 3,-xy 2D .2515、在代数式yy y n x y x 1),12(31,8)1(7,4322++++中,多项式的个数是( )A .1 B .2C .3 D .416、单项式-232xy 的系数与次数分别是( )A .-3,3B .-21,3 C .-23,2 D .-23,3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的指数是0B .x 的系数是0C .-10是一次单项式D .-10是单项式18、已知:32y x m -与n xy 5是同类项,则代数式n m 2-的值是( ) A 、6- B 、5- C 、2- D 、519、系数为-21且只含有x 、y 的二次单项式,可以写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0、多项式212x y -+的次数是( ) A 、1 B 、 2 C 、-1 D 、-2 21、代数式-0.5、-x 2y 、2x 2-3x+1、-a2、31-x 、3x中,单项式共有(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收集数据,并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节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对于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但是,对于数据的收集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并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数据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收集数据,并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了解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
2.难点: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
2.准备一些案例,用于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某校七年级一班有50名学生,想了解这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收集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数学上册 5.2数据的整理同步练习 沪科版

5.2数据的整理同步练习
1.小红家开了一家保暖内衣店,下表是去年一年12个月销售情况表:
2
80 5
(件)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计算各季度的销量;
用折线图表示(1)的销量情况;
解:(1)各季度的销量:
(2)
2.根据下表绘制条形图:
1
解:
3.数学老师在一次数学活动后,对全班同学就“你是否乐意参加这样的数学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将统计表填完整; 用扇形图表述调查结果 解:(1)
(2)
4.某中学七年级有740人,八年级有705人,九年级有895人,你能制作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各年级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比吗? 解:全校总人数为: 740+705+895=2340
七年级占:740÷2340=31.6%
扇形中心角为:32%×360度=115.2度八年级占:705÷2340=30%
扇形中心角为:30%×360度=108度九年级占:895÷2340=38%
扇形中心角为:38%×360度=137.8度扇形统计图为:。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5.1数据的收集

3.讲解数据收集的具体操作步骤,来自设计调查问卷、实验方案等。4.结合实例,演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一份数据收集方案。
5.反思与评价:本案例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此外,本案例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科目。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这个问题的数据?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的兴趣和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数据收集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2.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数据收集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1.11、2.略3.人行,中行,工行,农行4.圆柱5.相同点:都是由平的面和曲的面围成,平的面都是圆;不同点:圆柱有两个底面,侧面展开图是矩形,没有顶点;圆锥有一个底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有一个顶点.1.2第1课时1~5.略6.D7.如图(第7题图)第2课时1.略2.C3.C4.体积不相等.半径为4 cm的几何体的体积大.5.相对两面上的数字之和为19;6个整数和为576.(第6题图)1.3第1课时1、2.略3.6条;线段AB,AC,AD,BD,BC,DC4.略5.(1)~(3)略;(4)1条直线,3条射线,4条线段6.(3)中有10条;(4)中有15条;线段AB上有n个点时,共有(n+1)(n+2)2条线段第2课时1~2.略3.3;14.B5.略6.(1)8;(2)1,107.四部分;七部分1.4第1课时1、2.略3.D4.B5、6.略7.(1)2个;(2)4个,长方形或正方形;(3)圆第2课时1.略2.C3.D4.(1)(2)略;(3)0.5厘米5.略6.P是AB的中点,因为AP=AC+CP=BD+DP=PB7.建在C.假设建在点D,当D在线段CB上时,CD=x,则所有员工到停车点所行总路程为10(100+x)+8x+13(200-x)=3 600+5x.当x=0时,路程最小.同理,当D在线段AC上时,总路程也不是最小.综合练习1、2.略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4.范5.146.不准确7.1或58.DE=12AC9.PN=5或1110.8或2检测站1.B2.D3.D4.16厘米或8厘米5.(1)1条直线;9条射线;射线AF,FD,AE,EA,EC,CE;(2)13条线段;线段BA,BE,BF,BC,BD6.MN=50厘米或10厘米7.AE=38AB8.剪去2或1或6。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单元测试卷(沪科版 2024年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卷(沪科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2023·浙江】在下面的调查中,最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B.了解某校八(3)班学生的视力情况C.了解某省初中生每周上网时长情况D.了解京杭大运河中鱼的种类2.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A.为了解全省初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抽取几所城市学校的初中学生B.为了解全校学生国庆节假期做实践作业的时间,小莹同学在网上向5名好友做了调查C.为了解一个家庭8位成员的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D.为了解“嫦娥六号”探测器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3.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4.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校为了摸清该校1500名师生的国家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15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1500名师生的国家安全知识掌握情况B.150C.从中抽取的150名师生的国家安全知识掌握情况D.从中抽取的150名师生5.某小区有住户近两千余人,物业需要建造新的电动车停车棚,于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骑电动车的情况,拟定以下步骤:①从每栋楼随机抽取10位居民进行调查;②设计骑电动车情况的调查问卷;③用样本估计总体;④整理收集的数据.其中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6.某月1日~10日,甲、乙两人的手机“微信运动”的步数统计图如图所示,则下列错误的结论是()A.1日~10日,甲的步数逐天增加B.1日~6日,乙的步数逐天减少C.第9日,甲、乙两人的步数正好相等D.第11日,甲的步数不一定比乙的步数多7.如图,甲校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0%,乙校男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0%,比较两校女生人数()A.甲校、乙校一样多B.甲校多于乙校C.甲校少于乙校D.不能确定8.某班开展“好书伴成长”读书活动,统计了1至7月该班同学每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如图,其中从1至7月每月阅读课外书本数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多()A.52B.50C.48D.46 9.【2023·大连】2023年5月18日,《大连日报》公布《下一站,去博物馆!》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3666份有效问卷,其中将“您去博物馆最喜欢看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最喜欢看“文物展品”的人数最多B.最喜欢看“文创产品”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4.3%C.最喜欢看“布展设计”的人数超过500人D.统计图中“特效体验及其他”对应的圆心角是23.76°10.2024年,中国最强发射震撼上演!一箭11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月3日7时3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2组卫星发射升空,11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某校对全校1500名学生进行了“航空航天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了解;D:不了解).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调查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根据统计图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样本容量是200B.样本中C等级所占百分比是10%C.D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15°D.估计全校学生中A等级大约有900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要清楚地反映一位病人24小时内心跳次数的变化情况,护士要把病人心跳的数据编制成________统计图.要清楚地反映一个家庭中一个月各项支出与总支出之间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统计图.12.“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生活我先行!”某社区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中,随机检查了本社区部分住户五月份某周内“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现给出此次调查时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A.小于5天;B.5天;C.6天;D.7天),则扇形统计图B类别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_.13.某班50名学生右眼视力的检查结果如下表:视力在1.0以上(包括1.0)的为正常,则视力正常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________%.14.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为广大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待.为了解某中学九年级学生每周的体育锻炼的时间,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九年级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了如图统计图表(不完整),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部分九年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的人数统计表本次共调查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在表格中,m=________.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15.2023年合肥市共有40924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40924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请问:本次抽查的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16.履“植”尽责,“树”造未来,2024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某校七年级(4)班的同学在植树活动中,同学们的植树情况如下:根据表中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多少名学生?(2)全班共植树多少棵?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7.【2024·合肥38中月考】某校团委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下面分别是小莉和小明两名同学在5次练习中答题正确情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小莉5次答题正确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请按图例在下面的统计图中画出小莉答题正确情况的折线图.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哪几次两人答对题数同样多?(2)从总体情况看,谁答题的水平比较高?(简要说明理由)18.根据如图所示统计图回答问题:该品牌汽车在2024年2-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多月份的销量是多少万辆?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19.为加强体育锻炼,某校体育兴趣小组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对他们在一周内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某校学生一周体育锻炼调查问卷以下问题均为单选题,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其中0~4表示大于等于0同时小于4)问题1:你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大约是()A.0~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8小时及以上问题2: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E.家长要求F.学校要求G.自己主动H.其他(1)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________人;(2)选择“自己主动”体育锻炼的学生有________人;(3)若每周体育锻炼6小时以上(含6小时)可评为“运动之星”,那么可评为“运动之星”的人数占总体的百分数是________;(4)请写出一条你对同学体育锻炼的建议.20.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某校计划举行亲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现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你最想去的景点是?”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必须从A,B,C,D四个景点中选择一个,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求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请计算扇形统计图中A景点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六、(本题满分14分)21.近5年,某省家电业的发展发生了新变化.以甲、乙、丙3种家电为例,将这3种家电2020~2024年的产量(单位:万台)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图中只标注了甲种家电产量的数据.观察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求这5年甲种家电的总产量;(2)若将这5年家电产量按年份绘制成5个扇形统计图,每个统计图只反映该年这3种家电产量占比,其中有一个扇形统计图的某种家电产量占比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这个扇形统计图对应的年份是________年.七、(本题满分16分)22.安全使用电瓶车可以大幅度减少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伤害,为此交警部门在全县范围开展了安全使用电瓶车专项宣传活动.在活动前和活动后分别随机抽取了部分使用电瓶车的市民,就骑电瓶车戴安全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的数据制成如下统计图表.(1)“活动前骑电瓶车戴安全帽情况统计表”中,B类别对应人数a不小心污损,请计算a的值.(2)①为了更直观地反应A,B,C,D各类别所占的百分比,最适合的统计图是______________(选填“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②宣传活动前,抽取的市民中哪一类别的人数最多?求其所在扇形对应圆心角的度数.(3)小明认为,宣传活动后骑电瓶车“都不戴”安全帽的人数为178,比活动前增加了1人,因此交警部门开展的宣传活动没有效果.小明分析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请结合统计图表,对小明分析数据的方法及交警部门宣传活动的效果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一、1.B2.D3.D4.C5.C6.B7.D8.B9.C 10.C【点拨】A.50÷25%=200,即样本容量为200,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样本中C等级所占百分比是20200×100%=10%,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D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1-60%-25%-10%)=18°,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估计全校学生A等级大约有1500×60%=900(名),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二、11.折线;扇形12.108°【点拨】因为被调查的总户数为9÷15%=60(户),所以B类别户数为60-(9+21+12)=18(户).所以扇形统计图B类别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18 60=108°.13.4814.50人;22三、15.【解】由题意可得,总体为40924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样本为抽取的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个体为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样本容量为1000.16.【解】(1)根据题意,得该班有5+10+20+15=50(名)学生.(2)全班共植树2×5+3×10+4×20+5×15=195(棵).【点易错】本题第2问中共植树多少棵,易出现2+3+4+5=14(棵)这种情况,忽略了人数不是1.所以在计算时需要将人数与棵树相乘后再相加.四、17.【解】小莉答题正确情况的折线图如图:(1)第2次和第5次两人答对题数同样多.(2)小明.理由如下:小莉5次共答对题数为10+13+25+20+30=98,小明5次共答对题数为15+13+20+27+30=105.因为105>98,所以小明答题的水平比较高.18.【解】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15%=3(万辆);3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30%=4.8(万辆);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15%=2.7(万辆);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18%=4.32(万辆).因为2.7万辆<3万辆<4.32万辆<4.8万辆,所以该品牌汽车在2024年2-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多月份的销量是4.8万辆.五、19.【解】(1)200(2)122(3)46%(4)由统计图可知,很多学生都没有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所以建议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答案不唯一).20.【解】(1)66÷55%=120,所以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120.(2)选择C景点的学生人数为120-18-66-6=3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3)360°×18120=54°.答:扇形统计图中A景点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54°.六、21.【解】(1)921+935+1046+1035+466=4403(万台).所以这5年甲种家电的总产量为4403万台.(2)2024【点拨】由折线统计图得2024年甲、丙2种家电产量和小于乙种家电产量,所以2024年的扇形统计图的乙种家电产量占比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七、22.【解】(1)a=1000-68-510-177=245.(2)①扇形统计图②宣传活动前,抽取的市民中C类“偶尔戴”的人数最多.其所在扇形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为5101000×100%×360°=51%×360°=183.6°. (3)小明分析数据的方法不合理.因为活动前和活动后抽取的样本容量并不相同,所以不能这样单一分析数据.宣传活动后骑电瓶车“都不戴”安全帽的百分比为178896+702+224+178×100%=8.9%,活动前骑电瓶车“都不戴”安全帽的百分比为1771000×100%=17.7%.因为8.9%<17.7%,因此交警部门开展的宣传活动有效果.。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能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入门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
2.能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的介绍,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的讲解,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的示例。
2.教学素材:包括实际问题案例,调查和实验的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包括调查法、实验法等,以及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如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实验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或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等。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案】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整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学生发表看法.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师: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学生发表看法.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 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 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发表看法.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师: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回答.二、新课讲授就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论.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学生回答.师:扇形统计图,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师:(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学生回答.师: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学生回答.师: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师:你知道扇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学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三、巩固练习1.学校为七年级学生订做校服,校服型号有小号、中号、大号、特大号四种.对于七年级一、二班的100名学生,调查他们的身高,得到他们的身高情况与对应的型号如下表所示:大号165≤x<175 28特大号175≤x<185 5从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如图是某商场去年7月份至12月份毛衣和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但图例已被损坏,你知道哪条折线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哪条折线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吗?【答案】 1.校服型号与身高、人数的关系.2.折线1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折线2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2. 如图,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图圆心角的度数为.3.某校七(3)班共有学生54人,学习委员调查了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其中,参加读书活动的有18人,参加科技活动的占全班总人数的,参加艺术活动的比参加科技活动的多3人,其他同学参加体育活动,则在用扇形表示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扇形的中心角是度.【答案】 1.72° 2.100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资料
5.1 数据的收集
一、填空题
1 在调查过程中,①采取了调查方式.②采取了调查方式.
2、抽样调查只考察,因此它的优点是,其缺点是。
3、抽样调查时要注意。
4.为了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我们从湖里捕上 100 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后,第二次捕得 200 条,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25 条,通过这种调查方式,我们可以估计湖里有鱼条.
5.为了调查学校毕业生的健康状况,从800 名毕业生中抽取了50 名学生进行体检,这个问题中总体指;个体指;样本指.
二、选择题
1.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平均寿命,从中抽取100 台电视机进行实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这批电视机的寿命
B.抽取的100 台电视机
C.100
D.抽取的 100 台电视机的寿命
2.某校要了解八年级女生的体重,以掌握她们的身体发育情况,从八年级的 300 名女生中抽出 30 名进行体重检测,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0 名女生是个体
B.300 名女生是总体
C.30 名女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30 是样本容量
3.下列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
A.为了了解某校 2000 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查 1 名七年级男生的视力
B.为了了解某市中小学女生的体能情况,从该市少年体校优秀女运动员中抽取
10 名进行体能测试
C.某市 3 万名九年级学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他们的数学考试情况,命题组人员从中抽取 100 名考生,对他们身高进行统计分析
D.某班有 50 名学生,为了了解这 50 名学生的体重情况,对这 50 名学生每人进行体重测量
4.为了了解我校初二年级 640 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 50 名学生进行测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体是640 名学生 B.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 C. 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普查 D.样本是50 名学生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正确
B.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C.大样本调查一定比小样本调查准确
D.所有调查都应该采用普查,而不应该采用抽样调查
三、解答题.指出下列问题中的总体、个体和样本:
为了解某地区七年级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抽取 1000 名学生测量体重.
四、.拓展延伸:
1.某工厂从10 万个灯泡中随意抽取100 个灯泡作寿命测试,以便确定这批灯泡的质量.在这里,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
2.某地为制定七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 200 名七年级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
第一种:测量省体校七年级中 200 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
第二种:查阅有关外地 200 名七年级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
第三种:在本地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学校,共 6 所学校,在这些学校中选取七年级(一)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 10 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你认为那种方案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3.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更合适?
(1)了解我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