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举例:当遇到方程如4x + 5 = 3x - 2时,学生需要将3x移至等号左侧,同时将5移至等号右侧,并正确改变它们的符号,即4x - 3x = -2 - 5。
-难点三: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正确地进行移项操作。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建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如果问题是“小明比小红大7岁,小明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两倍,求小红年龄”,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2x - x = 7的形式,其中x代表小红的年龄。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移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移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移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决两个数量关系的问题?”比如,如果小明有10块钱,比小红多3块,那么小红有多少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移项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的方法,是解决更复杂方程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熟练运用移项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的方法。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移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灵活运用移项的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移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 3.5《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3.5《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课堂实录【情境导入】活动1:师:上节课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都有这样的特点: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一边是常数项.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用合并同类项来解,那么像3x+7=32-2x这样的方程怎么解呢?生1:把方程化为ax=b的形式生2:可根据的等式性质2,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生3:也可根据除法的意义,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评析〗通过复习旧知识,把学生思维激发起来。

从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探索新知】活动2:师:请大家看下面的问题,投影仪显示: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怎么设未知数?生:设这个班有x人.师:那么这批书有多少本?还可以怎么表示?生:这批书共有(3x+20)本,还可表示为(4x-25)本.师:那本题方程怎么列?生:因为3x+20与4x-25都表示这批书,所以3x+20=4x-25①师:由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猜想怎么解这个方程吗?生:把未知项移到一边,把常数项移到一边.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生:由等式的性质,把等式两边同时减去4x,加上20.即3x-4x=-20-25②师:比较①、②,方程中的项4x与20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4x从右边移到了左边,并且改变了符号,20从左边移到了右边,并且改变了符号.师: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师:请一位同学继续解题过程.生:把②合并同类项,得-x=-45∴x=45所以这个班有45名学生.师:很正确.师:注意: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是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评析〗教师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这样保证了人人参与活动,通过组内交流又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极大地达到了教学效果.师: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探讨后: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在等号的一边,常数项在另一边,从而把方程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类型,使方程更接近于x=a(常数)的形式,这就是化归思想的运用.师:解方程经常要合并与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与“移项”.〖评析〗从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渗透模型化的思想,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寻求解决途径.【巩固新知】师:现在我们来解前面提到的方程.[投影2]例1 3x+7=32-2x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出解题过程,其余学生在下面做.生:解: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x=5师:注意:移项要变号.〖评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避免学生的知识由老师灌输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师:这位同学的解题很清楚,完全正确.请大家再看一个问题:【课堂测试】[投影3]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从3x+6=0得到3x=6;(2)从2x=x-1得到2x= 1-x(3)从2+x-3=2x+1得到2-3-1=2x-x.2.课本91面(1)~(2);[投影4]3.甲粮仓存粮1000吨,乙粮仓存粮798吨,现从甲粮仓运一部分到乙粮仓使甲乙两个粮仓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甲粮仓运出多少吨粮食?生:独立完成,交流解法.师:巡查、发现、指导,并指名板演师生:移项时要特别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评析〗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和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程序.【知识回顾】师:1.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指明一中下等生回答,让他感受成功乐趣)师:2.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生同答:移项要注意变号.师:3.我们知道了哪些基本的等量关系?生:总量=部分量的和;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评析〗通过学生的互查互纠,让学生畅所欲言,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在互相发现问题,找出优点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后提升】今天的作业是课本93页2;3(3);(4);94页8;9.。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下列方程: (1) 6 x-7=4 x-5;
1 3 (2) x-6= x . 2 4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⑵移项的依据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⑷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3课时)
• 复习提问: •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 等式的基本性质?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 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 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每人分 得的本数 学生数 剩余或不 总本数 足的本数 剩余20本 缺25本 3x+20 4x-25
• 2)判断改错: • 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应当怎样改正? • (1)、从7+ x = 13.得到x=13 +7 • (2)、从5x=4x +8,得到5x-4x=8
• (3)、从3x +5= -2x -8,得到3x +2x=8-5
解方程
3 x+7=32-2 x.
3 x-3= x+1 2
3
4
x
x
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 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的注意事项: (1)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2)移项要变号
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 慧眼找错: • (1)、 6 + x = 8, • 移项,得 • x = 8+ 6
慧眼找错
• (2)、 3x = 8- 2x, • 移项,得 • 3x +2x = -8 • (3)、 5x – 2 = 3x + 7, • 移项,得 • 5x + 3x = 7 + 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数学七上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数学七上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和用“化系数为1”、“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重点是学习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以后学习的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中都要用到。

2、学生分析:通过对前一节课学生的作业反馈,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用“系数化为1”、“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便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能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②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③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用方程刻画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②经历探索“移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发现、归纳移项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合作交流中,享受探究发现新知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学习,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教学策略:①自主探究策略: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总结。

②师生交流策略: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精品课件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精品课件

6. 填空: (1)当代数式2x-2与3+x的值相等时,x= 5 ; (2)当x= 2 时,x-1的值与3-2x的值互为相反数.
重难易错
7. (例3)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11)班的同学阅读,
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
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班有x个学生, 根据题意得3x+20=4x-25, 移项,得3x-4x=-25-20. 合并同类项,得-x=-45. 解得x=45. 答:这个班有45人.

1. 中国人只要看到土地,就会想种点 什么。 而牛叉 的是, 这花花 草草庄 稼蔬菜 还就听 中国人 的话, 怎么种 怎么活 。

2. 中国人对蔬菜的热爱,本质上是对土地 和家乡 的热爱 。本诗 主人公 就是这 样一位 采摘野 菜的同 时,又 保卫祖 国、眷 恋家乡 的士兵 。

3.本题运 用说明 文限制 性词语 能否删 除四步 法。不 能。极 大的一 词表程 度,说 明绘画 的题材 范围较 过去有 了很大 的变化 ,删去 之后其 程度就 会减轻 ,不符 合实际 情况, 这体现 了说明 文语言 的准确 性和严 密性。
(3)若3a3b5n-2与10b3m+nam-1是同类项,则m= 4 ,
n= 3.5
.
二级能力提升练 11. 解方程:2x+18=-3x-2.
解:2x+3x=-2-18,5x=-20,x=-4.
13. 小明早晨上学时,每小时走5千米,中午放学 沿原路回家时,每小时走4千米,结果回家所 用的时间比上学所用的时间多10分钟,问小 明家离学校有多远?
8. 某商店销售一批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每件售价150元,可获利2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对于移项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对于移项的法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法则,提高解方程的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移项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

2.教学难点:移项的法则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含字母的方程的移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项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和方法。

4.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项的过程。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和4x)和不含字母的 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 x=a(常数) 的形式转化呢?
3x + 20 = 4x - 25 3x -4x = -25 -20
1.移动的项必变号; 2.不动的项不变号; 3.先写不动的项,再写移动的项。
3x 20 4 x 25
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 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x=13,得到x=13+7 改:从7+x=13,得到x=13–7
(2)从5x=4x+8,得到5x–4x=8
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6 x 7 4 x 5 1 3 ( 2) x 6 x 2 4
本节课你有哪 些收获?
1. 移项的定义
2.移项的注意事项 3.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91页
习题3.2
T
1、3 、5 、7
移项
3x 4 x 25 20
x 45
系数化为1 合并同类项
x 45
解方程:3 x 7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 32 7
5 x 25
x5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 用?
作用:把同类项移到等式的某一边, 以进行合并。
-3x+9=0 解:两边减9,得
-3x+9-9=0-9 化简,得 -3x=-9 系数化为1,得
像上面这样把 等式一边的某 项变号后移到 另一边,叫做
移项 。
x=3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 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 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 少人?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设未知数 —— 找等量关系 —— 列方程—— 解方程——检验作答
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 x 本,加上剩余的20本, 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 3x 20 这批书共________ 本。 4 x 本,减去缺的25本, 每人分4本,需要_____ 4 x 25 本。 这批书共_________


方程可列为:
3x 20 4 x 25
3x 20 4 x 25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 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完成下面解方程,并在相应括号内 指明该步骤的依据
解方程:5x+2=7x-8
移项 解:_______, 得5x-7x=-8-2.( 等式性质1 ) 合并同类项,得-2x=-10. 5 系数化为1,得x=____.( 等式性质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