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
围生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护理研究

1 宫内传播的阻断( 孕期母 婴阻断药 物干预 )
酸) 类药物仍没 有定论 ,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是引起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 妇 围生期母婴传播是否采用是核苷 ( 最主要原 因 】 , 宫内感染 的存 在 已经被 许多 研究者 证实 , 由
于胎盘屏障的存在, 研究发现宫内感染的几率为 9 . 1 %一
[ 1 1 ]张瑞芹, 胡育 菡. 新人 校男 护生 文 化休 克 的原 因及 护理 对策
[ J ] . 护理实践与研究 , 2 0 0 8 , 5 ( 1 1 ) : 8 0 — 8 1 .
[ 1 9 ]刘玉英 , 滑志娟 , 张彩菊 , 等. 实习护生 早期文化 休克及跨文化
适应 调查及对策[ J ] . 医学研究与教育 , 2 0 0 9 , 2 6 ( 2 ) : 5 9 - 6 1 .
பைடு நூலகம்
炎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称为母婴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 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危险因素的作用。
播是乙型肝炎 病毒 传 播 的主 要途 径 之一 , 母 婴 传播 引起 的
括产前经胎盘宫内传播 、 产 时新 生儿暴露 于污染 的母亲体液 、
H B V感染在我国约占婴幼儿感染的 1 / 3 L 1 ] 。母婴垂直传播包 滴度高和血清 中 H B V—D N A含量高 者是宫 内感 染的重要 因
・
1 3 0・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o 1 3年第 1 0卷第 l 0期 ( 下半月版
围生期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护理研究
张瑗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1 0 ・ 0 7 5
母婴阻断整改措施_母婴传播整改措施

母婴阻断整改措施_母婴传播整改措施母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亲传播给胎儿或婴儿的一种传播方式,其中以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的母婴传播最为常见。
为了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整改。
本文将针对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
一、完善孕前和孕期保健服务1. 加强孕前健康教育:普及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基础知识,提高备孕夫妇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倡婚前检查和孕前咨询。
2. 提高孕期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孕期保健服务,确保孕妇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孕期感染。
3. 推广乙肝疫苗接种:鼓励孕妇及其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二、加强新生儿免疫预防1. 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确保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并按照0、1、6月的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
2. 推广乙肝免疫球蛋白应用: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
三、加强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母婴阻断治疗1. 早期诊断:加强对孕妇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筛查,确保早期发现感染。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载量高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3. 定期监测: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妇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治疗效果。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支持1. 普及母婴传播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母婴传播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
2. 消除歧视:倡导社会消除对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为母婴阻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为母婴阻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母婴阻断整改措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进行完善和整改,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保护母婴健康。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一、乙肝感染孕产妇干预
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感染孕产妇提供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测,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检测,必要时转介至传染病专科接受相应的诊疗服务。
孕产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没有预防母婴传播作用。
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
(一)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于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是12小时内,越早越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
注射方法为肌内注射。
注意必须与乙肝疫苗的注射部位不同,也不可与乙肝疫苗吸入同一注射器内注射。
(二)乙肝疫苗接种。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按照《预防接种规范》中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三、儿童乙肝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
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完成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即儿童7月龄至1周岁期间,可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判断免疫效果。
乙肝母婴阻断应急预案

一、背景乙型肝炎(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保障母婴健康,预防HBV母婴传播,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乙肝母婴阻断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宣传教育组:负责制定宣传教育方案,提高公众对HBV母婴传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预防控制组:负责制定HBV母婴阻断策略,组织实施预防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3)医疗救治组:负责HBV母婴阻断工作中的医疗救治工作,确保母婴健康。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和供应。
三、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HBV母婴传播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接到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响应。
2. 预防控制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HBV母婴传播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婚前检查:鼓励新婚夫妇进行HBV检测,及时了解自身感染状况。
(3)孕期管理:加强孕期HBV筛查,对HBV感染者进行孕期监测和干预。
(4)分娩阻断:对HBV感染者采取分娩阻断措施,包括:a. 产前:孕妇在孕晚期(24-28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病毒载量。
b. 分娩时: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c. 产后: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3. 医疗救治(1)对HBV感染者进行孕期监测,确保母婴健康。
(2)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提高免疫力。
(3)对HBV感染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咨询。
四、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应急工作,确保应急响应及时、高效。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抗病毒药物等应急物资。
3.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HBV母婴传播预防控制能力,保障母婴健康。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共同努力,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母婴乙肝阻断是指通过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和预防性干预措施,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孕妇乙肝筛查和管理。
1. 孕妇乙肝筛查。
所有孕妇在孕期首次产检时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
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应进一步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认病毒携带者的状态。
2. 孕妇乙肝管理。
对于已确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同时,孕妇应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接种,以提高新生儿的 passively acquired immunity。
二、新生儿乙肝预防接种。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第一剂,并在接种完第一剂疫苗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接种完第一剂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接种后续的疫苗剂量,以建立起有效的主动免疫。
三、母婴乙肝阻断效果评估。
1. 孕妇和新生儿监测。
对于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乙肝病毒的定期监测,以了解孕妇和新生儿的感染状态和病毒载量情况。
对于有乙肝病毒感染迹象的孕妇和新生儿,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2. 效果评估。
定期对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率、母婴传播率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阻断措施,以提高阻断效果。
四、母婴乙肝阻断宣教和宣传。
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乙肝阻断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宣传,提高孕妇和家庭对乙肝阻断的重视和参与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对母婴乙肝阻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阻断合力。
母婴乙肝阻断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对于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和母婴传播率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方法与护理

2 . 1 . 3 胎盘 的处理
因为胎盘具有感染性 , 一律交医 院统 一
处理。产前告知 孕妇 及家 属 , 并 签知情 同意书 。分娩 后将 胎 盘放人 双层 黄色防渗漏 专用塑 料袋 内 , 加入 1 0 0 0 m g / L含 氯
性, 且其他 型肝 炎病 毒如 H A V, HC V, H D V, HE V均无异 常 的
害, 常引起凝 血机制障碍 , 产后 尽早使用 宫缩剂 , 静 脉滴 注止
血药物 , 并严 密观察 阴道 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 , 定时按压宫 底, 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 预 防产后 出血 J 。
2 . 1 . 2 新生儿 的护理
清理新生儿 呼吸道 , 吸痰管选 择要大
小、 软硬适 度 , 以免损伤 新生儿 皮肤 和黏膜 , 及 时吸净新 生儿
鼻腔 中的分泌物 , 吸净 口中羊水 , 保 护好脐带断面不受血液 与 分 泌物 的污染 , 抽取脐血 送检 , 处理好 脐带后 , 新生儿立 即 沐
肝疫 苗前抽 取脐 带 血检 测 乙肝五 项及 H B V —D N A 。所 有 治
疗取 得孕妇 同意 , 并签订治疗知情 同意书 。 1 . 2 方法 对于 H B s A g阳性孕妇住 院分娩前 先抽 取静脉 血
浴, 以清除全身母血 、 羊水 , 特别 是头发 、 腋窝 、 腹 股沟 等皮肤 皱褶处 , 缩短各种传染源停 留在新生儿体表的时间 , 以减少 产 时传播 J , 减少 新生儿感染 HB V机会 。新生儿立 即肌内注射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措施与护理干预

1 / 3的婴 幼儿 患儿 是 由于 乙肝 表 面抗 原 ( H b s A g ) 阳性
母 亲在 妊 娠 、 分娩及 哺乳 过程 中将 HB V传染 给胎 儿或 婴儿 所致 , 称 之为母 婴 垂直 传播 , 这是 造成 慢性 乙肝 感 染 的重 要途 径 . 2 J 。一 旦 感 染 HB V, 9 0 % ~9 5 % 的 患 儿会 发 展为慢 性 肝炎 , 其中2 0 % 一 2 5 % 的患儿 会 继 续 演 变 为肝硬 化甚 至 肝 癌 。 目前 , 乙肝 疫 苗 和 乙肝 免 疫 球蛋白( HB I G) 联 合 应 用 的 主被 动 联 合 免疫 措 施 是 预 防或 阻 断 乙 肝 母 婴 传 播 的有 效 措 施 , 但仍有 5 % 一 1 0 % 的新 生儿 阻断失 败 。 因此 , 在 产前 、 产 时及 产后 采
儿 出生 l 2月龄 时采集 静脉 血 , 采用 全 自动生 化分 析 仪 测定 肝功 能 , 采 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法 ( E L I S A) 和 荧 光 定
量P C R法 检测 H B s A g 、 HB e A g 、 H B s 工 生物 工 程 有 限公 司及 美 国 P r o .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3 8 6 ( 2 0 1 5 ) 1 8 — 2 8 5 7— 0 3
一
,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 而 我 国是 乙 肝 病 毒 ( HB V) 感染 的高发区 , 其 中约
肝疫苗 1 0 g ( 1 0 g / 0 . 5 m l , 石 家 庄 以岭 药 业 股 份有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常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婴儿感染。
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来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首先,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孕妇群体上。
孕妇如果携带乙肝病毒,会导致在出生时感染新生儿的风险。
因此,提高孕妇对乙肝的认知和防护意识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向孕妇提供乙肝知识的健康宣教材料,组织专家讲座、讨论会等形式来传授有关乙肝的知识。
这些活动可以与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教育相结合,使孕妇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风险,检测和预防方法。
其次,建立预防垂直传播机制,对新生儿进行积极干预。
在分娩过程中,一旦母亲携带乙肝病毒的话,新生儿就有可能被感染。
因此,在分娩前,需要对孕妇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乙肝阳性的孕妇,应该积极推荐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以减少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分娩后,对于乙肝阳性的婴儿,需要立即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路径。
此外,家庭和社区教育也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家庭教育以提高家长对乙肝的认知和防护意识为主要目标,家长应当了解乙肝传播的途径和风险,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
例如,保证家庭卫生环境的清洁、避免与感染性物品的接触以及不共用针具等。
另外,社区教育应该面向更广大的人群,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途径,提高社区居民对乙肝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健康教育的宣传方式和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宣传册、海报等静态材料,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乙肝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短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将乙肝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此外,定期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宣传周、乙肝防控日等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提高乙肝预防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的作用。
方法:我院选择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结果:HBV携带者孕妇分娩的165例新生儿,半年后随访165例,仅3例阳性。
结论:加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围产期免疫阻断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阻断;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83-0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
在BHV众多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并且经母婴传播HBV的新生儿更易形成慢性持续携带者,进而发展为肝炎病人[1,2]。
因此,做好孕妇的HBV感染状况的筛查,对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婴幼儿HB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对来产科门诊建母婴保健手册检
并在产我院分娩的孕产妇自20周开始做感染性指标检测,其中包括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
本文选择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165例HBV携带者孕产妇孕期均自愿接受注射HBIG三次,并积极参与我们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分娩后半年检测,结果仅有3例HBsAg阳性,有效的阻断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提高孕产妇自我保护能力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有积极作用。
有关情况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为研究对象。
1.2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法
1.2.1 加强宣教,做好孕期保健
凡HBV携带者的孕产妇均在我科孕妇学校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讲解乙肝有关知识,HBV 母婴传播途径,孕期注射HBIG对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及新生儿采用主被动免疫方法的意义。
告诫HBV
携带者孕产妇产后不要亲吻婴儿,婴儿的餐具,用品单独使用,避免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新生儿。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时发现异常。
1.2.2 产前阻断
对携带者HBV的孕产妇,重视孕期监护,指导其正确的胎动计数方法,加强胎心监护。
HBV携带者孕产妇的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为阻断母婴传播目前我们对HBsAg阳性的孕妇,自产前3个月开始每月注射1次HBIG,分别在妊娠28周、32周、36周进行,每次注射HBIG200 IU。
抗体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使胎儿在宫内就产生被动免疫保护。
我科门诊护士对HBV携带者孕产妇的资料建立登记册,按照孕周的不同,电话预约孕妇定期来院注射HBIG,并向孕妇留有门诊咨询电话方便孕妇随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1.2.3 产时加强心里护理
对HBsAg阳性的孕妇我科有专设的隔离病房,HBV携带者的孕妇,都有思想顾虑,担心受到医务人员的嫌弃,担心胎儿受到感染,因此应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安心等待分娩。
1.2.4 孕妇进入产程后,各种检查、护理操作应轻柔
HBsAg阳性的孕产妇的阴道分泌物、血液、羊水
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应加强管理。
按产科指证选择分娩方式,对剖宫产者应在隔离待产室准备,备皮、导尿操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粘膜。
自然分娩的孕妇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在隔离产房分娩。
助产士在做阴道检查及助产时动作轻柔,防止产道损伤和新生儿产伤,窒息、羊水吸入,需清理呼吸道时所用吸管大小软硬适中,负压适当,以免损伤欣生儿皮肤和粘膜,新生儿娩出后尽早清理身体污物,保护好脐带断面,以减少母亲的分泌物和血液中的HBV感染新生儿。
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戴双层手套若有破损立即更换,戴护目镜,穿防护衣及防护鞋套,以防被HBV感染者的血液、羊水感染。
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感染性医疗废物在隔离区严格消毒后用两层黄色污物袋包裹,集中焚烧处理。
1.2.5 产后新生儿免疫
婴儿感染HBV时间大部分在围产期,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给予干预,对于HBV暴露后感染有重要作用。
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即采用主、动联合被免疫的方法。
对HBV孕妇所生的新生儿12h内注射HBIG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10μg。
半月龄时在注射一次HBIG,1、6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此方法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在90%以上[3]。
婴
儿护理人员将所有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资料登记成册,并嘱婴儿父母妥善保管预防接种本,按时带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6月龄时电话随访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并留专职人员电话,随时接受新生儿家长咨询。
1.2.6 新生儿喂养
HBV携带者能否实行母乳喂养尚有不同意见,我们根据产妇病情指导产妇选择喂养方式。
HBsAg阳性、小三阳建议产妇选择母乳喂养,小三阳但
HBV-DNA阳性、大三阳具有传染性在尊重产妇及家属意见基础上建议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的产妇在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有破溃、乳头皲裂、乳腺炎时应停止母乳喂养。
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母乳喂养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避免口对口亲吻婴儿,不能口对口哺喂婴儿。
奶具煮沸后使用。
2 结果
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165例HBV携带者孕妇,分娩健康新生儿165人。
其中剖腹产108例,自然分娩57例。
通过孕产妇在产前3个月注射HBIG,婴儿出生12h内接受主、被动免疫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有效的阻断了HBV 携带者的母婴传播。
半年后随访仅有3例阳性。
3 讨论
对HBV携带者孕产妇孕晚期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疫苗注射,有效阻断宫内垂直感染,抗体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产生免疫保护。
同时对HBV携带者孕期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使HBV携带者孕产妇知晓了正确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积极配合孕晚期和新生儿的免疫注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熟悉了对新生儿的保护性隔离,降低了HBV感染率,对预防HBV携带孕产妇的新生儿感染HBV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祥,贺卢敏.我国乙炎病型肝毒母婴围产母婴围产期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1998,4(5):2.
[2]刘颖琳,邝健全,张睿.12胎儿感染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8):465.
[3]俞蕙,朱启熔.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