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随着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智慧园区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智慧园区建设是指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园区管理,提高园区运营效率、管理精度和安全性的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通过智慧园区建设,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园区的品质和形象,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政策环境。

一、智慧园区建设方案初步构想一、智慧园区建设目标(一)实现园区资源的精准配置通过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园区资源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园区投资效益,降低资源浪费,增强园区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二)提升园区公共服务通过智慧化技术手段,提高园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搭建公共设施、信息化平台等手段来改善园区的办公、生活、服务等方面,从而提升园区的投资价值。

(三)加强园区安全防范通过智慧化技术手段,加强园区安全防范,利用视频监控、门禁等智能化手段对园区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园区的安全性和管理精度。

(四)提高企业效率通过智慧化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比如,智能自动化、企业协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交互效率和信息流通效率。

二、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实施步骤(一)建设园区的硬件基础设施这是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通过搭建高速通信网络、设立数据中心、建设公共设施、安装监控系统、设立智能灯光等设施,为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便利和支持。

(二)实现园区物联网数据的整合与处理通过设立智能化中心,实现园区物联网数据的整合、收集和传输,优化园区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搭建物联网平台,实现物联网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

三、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一)搭建高速通信网络高速通信网络是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只有搭建良好的通信网络,才能实现企业和项目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高效的合作,提高园区的管理水平。

(二)建设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服务平台是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可以更方便地查询和获取园区的相关信息,并可以与园区进行交互和合作,实现园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一、总体要求智慧园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一个园区内的各类设备、设施、资源进行互联互通和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园区。

建设智慧园区,是落实科技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应该体现“人、地、物”三方面的要求,考虑到投资开发、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管理、维护与升级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问题。

二、建设目标1、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达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目标。

2、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转化升级,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3、有效应对城市发展、生态环保等问题,通过数据共享和管理,实现合理利用和监管,达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建设策略1、顶层规划:从顶层规划、城市规划、功能规划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全面考虑智慧园区在城市规模、区域结构、发展方向等各方面的重要性,确保在未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得到配套和支持。

2、建设模式:智慧园区建设的模式应该综合开发管理,包括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运营、资源利用、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管理。

建立细化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3、基础设施建设:如智能化园区水、电、气设施建设,光纤网络覆盖等一系列投资建设。

此外,建设智能公共服务设施,如智能交通、智能停车、智能门禁等配套服务。

4、信息化建设:将园区内的各类设备、设施、资源进行互联互通和信息管理,从而实现园区信息化和数据化。

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和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各类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5、应用推广: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智慧园区的建设、应用和成果,以及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等内容,增加智慧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具体措施1、智慧园区建设人员要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学习和积累,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

2、要安排专业的技术团队,对系统和程序进行开发、集成配置、测试和实施,并建立相关的技术保障体系。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园区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智慧园区建设是在园区内部部署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打造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共享平台,使人、物、信息实现无缝对接、智能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和城市服务质量。

为此,本篇文章将提出我国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1、核心技术支持。

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技术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园区应在现有的IT基础设施上完善信息体系,实现传感器网络和信息处理、传输、共享等设备的统一标准化和协同化,实现虚实融合、人机协作等多方位的互动,提高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平台服务建设。

为创造良好的共享平台,园区应建立开放式平台,打通技术和场景、政府和市场、科技和实体的融合,促进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同时园区内应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开放且安全的物联网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模型等一系列技术在园区内的快速落地。

3、智能化应用。

智慧园区应从生产、服务、物流、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智能化应用,完善园区商业环境,增加商业活力。

其中生产方面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工厂,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方面可以引入智能客服、智能导航等服务工具,提高园区服务质量;物流方面可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程可视化、实时监控等等;安全方面可以运用智能安防技术,提供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服务,提高园区内部的安全措施。

4、数据共享。

园区应建立开放式数据共享机制,将园区内的数据分为核心数据和服务数据两部分进行管理,核心数据仅园区内部使用,服务数据对外开放,并通过行业、地区、政府共建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共享,促进资源的共享,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总之,智慧园区建设可以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

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园区建设已经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园区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园区内的设施、设备、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园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

一、智慧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1. 制定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对园区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明确园区发展目标和需求,制定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路径。

2. 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智能供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提高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3. 数据化管理平台建设:建设园区数据中心,搭建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内各类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为园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智慧园区应用系统建设:开发智慧园区应用系统,包括园区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5. 推动产业升级:利用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内产业升级,引入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提升园区经济效益。

二、智慧园区建设的关键工作1. 建设智慧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园区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推进智能化设备应用:推广应用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停车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等,提升园区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3.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确保园区数据的安全可靠。

4. 搭建智慧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园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高效的服务,包括智能物业管理、智能公共服务等。

5. 加强智慧园区宣传推广:加大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园区内企业和居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

三、智慧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统筹协调各项建设工作。

2. 加大投入支持:增加智慧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争取政府支持和各类资金扶持,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详细内容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详细内容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详细内容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推进园区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升园区的品质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详细介绍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内容。

一、建设目标智慧园区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园区,通过信息化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内容1.智能化生产: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数字化与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建设数字化制造中心、智能制造车间等。

2.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物料、人员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反馈,提高管理决策的精度和效率。

建设智能化办公楼、物流配送中心等。

3.智慧服务:通过信息化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交通出行、安全监控、环保治理、智慧停车等。

建设智慧公交站、智慧停车场等。

4.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实现物业管理、生活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建设智慧小区、智慧商圈等。

5.信息安全:建设智慧园区宜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防范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问题,保障园区的信息安全。

三、建设原则1.开放性原则:智慧园区应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开放性,打造开放、包容、合作的技术生态。

2.创新性原则:智慧园区建设应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创新形式和方法,推动园区经济的创新发展。

3.可持续性原则:智慧园区建设应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普及性原则:智慧园区建设应推动技术普及,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受益于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四、建设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制定智慧园区建设规划、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确定建设目标、内容和标准。

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智慧园区建设是指在现有园区基础上,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园区内部各种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与优化配置,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与支持。

为了实现智慧园区的建设,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要建立起全覆盖的物联网基础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其次,要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同时,要布置更多的高速通信网络接入点,提供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网络连接。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智慧园区建设中,信息化平台是核心。

要构建一个集数据管理、应用平台、服务平台和安全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平台。

该平台能提供各种技术和业务的接口,实现各种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满足不同业务和应用的需求。

三、智能化设备与系统建设在智慧园区中,各种运营设备和系统应具备智能化功能,能自动化完成各种任务和操作。

如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现自动化执行任务以及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等功能。

同时,要加强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四、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智慧园区建设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权限控制,保障园区内各类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五、智慧服务与应用推广智慧园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和支持。

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的业务和服务。

例如,通过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化的物流管理和智能设施管理等服务,提高园区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六、生态环境建设在智慧园区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要加强对园区内各类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园区内企业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建设方案,可以实现智慧园区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一、基础设施建设:1.通信网络:在整个园区内建设高速的有线与无线通信网络,以满足各个区域的信息传输需求。

2.电力供应:建设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并利用智能电力管理技术,实现对电力使用的监控、调控与优化。

3.设备监控系统:为园区内的设备和交通工具安装传感器,通过监测和分析数据,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1.数据中心:建立一个集中式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园区内的各类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

2.云计算平台:建设云计算平台,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虚拟化和弹性计算资源,供应商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计算资源的规模,从而节约成本。

3.应用集成平台:建设应用集成平台,通过将园区内各个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智能设施建设:1.智能照明系统:采用人体感应和光线感应技术,实现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照明亮度,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辆识别、导航和预约等技术,实现园区内停车位的智能管理和利用,缓解停车难问题。

3.智能安防系统:利用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和智能门禁等技术,实现对园区内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4.智能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园区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与调控。

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1.众创空间:建设一个创业孵化平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服务,促进园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2.大数据应用:通过对园区内海量数据的分析,提供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决策支持服务,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策略。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个集园区管理、企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民服务和管理支持。

五、政策支持与合作机制建设:1.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智慧园区建设。

2.合作机制:建立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推动智慧园区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慧园区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总体目标智慧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园区的智慧化水平,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主要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

包括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智能化路灯系统、智能化停车系统等,以满足园区内各种信息传输和智能设备的需求。

2. 数据中心建设建设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心是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

数据中心将承担数据存储、处理和分发的重要任务,为园区内的各种智能设备提供数据支持。

3. 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园区需要建设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包括安防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以实现对园区内各种设施和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4. 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智慧园区服务平台,为园区内的企业和居民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提升园区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5. 产业发展支持智慧园区建设需要充分结合园区内的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系统,推动园区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首先需要对智慧园区建设进行详细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等内容,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智慧园区建设中,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确保园区的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加强园区内部协调智慧园区建设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调,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

4. 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建设智慧园区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各项建设任务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确保建设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方案1.1 数据中心整体建设过去十年来,随着互联网和Web 技术的兴起,数据中心的战略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不但能提高生产率,改善业务流程,还能加快变革的进程。

是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的中心。

另外,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建立永续基础设施,才能保护各种应用和服务免受各种安全攻击和干扰的危害。

为了降低运行维护和数据整合的成本,简化操作,并符合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考虑整合合并其数据中心。

整合的大型数据中心除了能够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确保不间断的业务,同时还能够降低数据中心的处理时延,并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根据**智慧园区监管系统平台的数据特性,推出了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涵盖服务器、网络、安全、存储四大类产品,目标是在以太网和IP 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的统一,以及安全策略的统一部署和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帮助用户简化传统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加固核心数据的保护、优化数据中心的应用性能,为用户提供即可靠安全,又高效敏捷的的基于统一交换架构的新一代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整体建设思路:●可扩展性:成长的提供可扩展的网络架构和数据中心处理能力。

●快速:能够支持任何通信应用程序或服务,提供高带宽,降低处理延迟。

●可靠性:满足数据中心集中化后的高可靠性要求。

●安全:对数据中心的各类应用和网络平台本身提供安全保障。

●简单:降低管理维护复杂性,降低成本。

该数据中心整体建设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器部署、网络及综合布线、抗静电地板铺设、棚顶墙体装修、隔断装修、UPS 电源、专用恒温恒湿空调、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新风系统、漏水检测、地线系统、防雷系统、门禁、监控、消防、报警、屏蔽工程等。

1.2 服务器部署方案1.2.1 概述对于任何数据中心而言,服务器都好比是它的心脏。

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都需要依赖服务器中的数据和资源才能有效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数据中心领域在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创新,包括服务器虚拟化、以太网存储、新的业务应用交付模式等。

这些创新能够推进企业数据中心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服务器虚拟化不仅大幅提高了服务器资源的使用率,也大幅增加了网络内部的数据业务量。

运行在虚拟服务器环境下的应用,要求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吞吐量、更加强壮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 和极高的可靠性HA (HIGHAVAILABILITY)。

一、虚拟化Gartner 报道指出,大多数企业的服务器都只运行了其能力20%,因此,通过虚拟化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闲置浪费的资源。

此外,集中式部署的数据中心的备份和安全问题必须得到解决,集中的数据中心也要求能够具备统一、集中的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时间和资源投入,以保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虚拟化是一种用于共享资源,使单一的物理资源划分为许多个别独立的资源的技术手段。

反过来虚拟化也可以使得多个独立的物理资源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资源。

虚拟化的好处是在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更灵活的系统,可以轻松地提供灵活的部署,先进的自动化,安全和易于管理的优势。

而客户端虚拟化使IT 管理人员能够提供快速的、无所不在的托管桌面访问,以实现完全的安全、易于管理和升级。

二、存储随着用户越来越依赖于庞大的数据存储,可扩展,高性能的存储系统解决方案正成为当今企业的越来越重要的考虑方面。

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仍然保持着SAN 市场的绝大部分。

但随着千兆位以太网(GbE)的日益流行,部署和管理基于以太网的NAS 的方案使得iSCSI 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低成本的选择。

此外,基于以太网NAS 的解决方案更容易利用虚拟化的优势实现快速扩展,并提供H A。

虽然4 或8 Gbps 的光纤通道提供了比千兆以太网更快的速度优势,但网络接口卡(NIC)上通过TCP 卸载功能能够大大提高iSCSI 的性能。

此外,较低成本的10GE 以太网iSCSI 也提供了超越光纤通道的速率,从而满足高速存储需求。

三、安全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显示,2011 年至少72%的公司遭遇过安全事故。

2012 年Forrester 研究公司的调查发现,57%的企业将“升级安全环境”列为公司IT 方面的首要任务。

由于数据中心业务系统的的集中化和使用者份额分散化,远程用户被授予的网络接入范围日益广泛,因此必须在企业的数据中心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如提供分支机构用户以安全的远程接入通信方式接入到数据中心,或者提供远程机构到核心网络之间的站点到站点通信。

另外,还必须考虑到数据中心内部不同应用系统、不同虚拟机之间的安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的安全性,如主备数据中心之间的流量安全等问题。

通过将传统的“杂乱式安全”设计整和到少量的高性能机箱式产品,解决方案简化并提高了安全服务的部署效率。

这些产品基于动态服务架构并通过单一操作系统上的“真正服务集成”,使得新增安全服务部署速度的大幅提升。

安全服务融合不仅使得安全架构具有更高的能耗和空间效率,而且通过减少被管理设备的总数使得运维更简便。

全部安全服务的实现无需通过多个有限规模和单一功能的设备,也大幅降低了整个网络的应用延迟。

通过提高跨越多个数据中心的汇聚核心网络的扩展性,高级路由技术和平台实现了业务操作的灵活性。

数据中心也能在更低的复杂性下快速部署新的应用和支持新的服务,从而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实现业务发展目标。

1.2.2 服务器部署方案一、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思路随着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的逐步部署,需要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能够提供1、一种虚拟化的方案是采用VMware 等方案实现单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多台逻辑的服务器,并在不同逻辑服务器上运行不同的应用系统,如下所示:虚拟化后的逻辑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服务器内部的虚拟交换机vSwitch 的VLAN 划分实现相互之间的隔离,虚拟交换机vSwitch 通过物理的NIC 网络接口实现和数据中心的EX4200 接入交换机之间的Trunk 互联,通过VLAN T AG 实现不同逻辑服务器的二层隔离。

此时,为了实现虚拟服务器之间的相互的数据交互,必须提供VLAN 间的三层路由功能。

由于EX4200 能够提供线速的三层转发功能,并且在数据中心的边缘实现,因此能够提供最优化的逻辑服务器之间的线速的流量交互。

对于这种虚拟化的方案,我们建议的服务器连接方案如右图所示:一台物理服务器通过双网卡连接到数据中心边缘的同一个VC 的两台EX4200上,该物理服务器内部划分的多个虚拟服务器之间通过VLAN 实现相互的二层隔离,并通过Trunk 连接到EX4200 VC 上。

而通过边缘的EX4200 VC 的三层转发功能,虚拟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流量无需通过核心层设备,就能够实现网络边缘的、线速的、优化的数据转发。

2、另外一种服务器虚拟化的模式是通过Hadoop 等方案实现多台物理设备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通过Hadoop,能够实现在由通用计算设备组成的大型集群上执行分布式应用的框架,这是一种简化的分布式编程模式,能够让程序自动分布到一个由普通机器组成的超大集群上并发执行。

在右图中,多台物理服务器通过Hadoop 构成一台逻辑上的服务器集群,并实现分布式的应用执行。

在这种模式下,一个逻辑集群内的多台物理服务器之间会有大量的交互数据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转发和处理,并且考虑到应用系统的效率,要求物理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数据能够高效、快速和低延时传输。

二、主备数据中心的考虑由于数据中心在用户应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际部署中,需要考虑到备份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异地容灾中心的建设。

对于主备数据中心之间的IP 流量的交互,可以通过主备数据中心之间广域网的MPLS VPN 或者VPLS 虚拟专线实现,这是目前非常成熟的应用方案。

在实际部署中,需要通过完善的QoS 手段保障不同应用和业务的服务质量,确保主备数据中心之间的关键业务和实时业务能够得到足够的带宽和优先的转发。

而对于主备数据中心之间SAN 的部分,则建议基于裸光纤或者DWDM 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存储备份同步。

VPLS overMPLS CoreEX Series EX SeriesVM 1VM2DB1DB1VM1Data Center 2VM2 Data Center 1裸光纤SAN SANDWDM灾备系统的构建,首先要明确的是灾难复原的目的不是仅仅得到相同的数据拷贝,而是如何在灾难发生后如何复原应用的运行,重要的是如何保证灾难发生后备份的数据可用。

在主数据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一般要求距离小于100 公里,以保证数据同步备份的时延)之间的高端磁盘阵列存储系统之间可以采用同步数据复制技术,构成同城灾备系统。

在使用同步数据复制软件进行数据复制时,备份端的数据拷贝与生产端的数据拷贝或生产数据永远保持一致,备份端拷贝永远是生产端数据盘的“镜像”。

此时作为备份磁盘存储系统总是与生产磁盘存储系统数据同步,生产端磁盘存储系统与备份端磁盘存储系统同步进行相同的I/O 更新,备份端磁盘存储系统在更新时总是与生产端磁盘存储系统保持完全一致的顺序,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当生产系统发生灾难时,不会出现数据丢失。

同步复制技术数据同步软件的最大一个优势在于不依赖于主机系统、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只是基于磁盘存储系统的工作机制,利用磁盘存储系统控制器的控制台来启动、监控、控制远程数据备份的操作。

节省主机系统的CPU 资源,为提供用户开放的高可用性。

为了保障突发灾难后的数据和业务的快速恢复,除了建设同城备份中心外,还建议建立异地的灾备中心。

严格来讲,一个能够在任何灾难发生后均可做恢复工作的灾难恢复系统应与生产系统应相距500km 以上,且应具有不同的地质结构(如不应同处于一个地震带上)。

因此,同城或者相邻两个城市(如北京与天津)之间建立的灾难恢复系统是有其局限性的。

因为它不具备在大区域灾难发生后(如地震、洪涝、飓风等)恢复应用的能力。

对某些行业(如银行、电信等)。

特别进行了数据大集中后的企业,一但发生灾难而不能迅速恢复应用的运行,将会导致大范围(如全国或数个省)内业务不能开展,则对于企业来讲是致命的。

因此,为生产系统建立超远距离(如北京与远程异地灾备中心)的灾难恢复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超远程数据复制软件三、服务器部署本方案部署的服务器在充分考虑虚拟化、主从备份、防灾备份等技术的前提下选择了服务器集群的部署方式,部署的拓扑结构图如下所示:本方案服务器部署的方式满足如下功能要求:•针对目前主流的W indows、Linux、Unix 系统进行集群保护模式;•避免应用主机出现操作系统故障等软件故障及电源等物理故障而引起停机现象;•极大降低单点故障发生的损失,保证7*24 小时不间断运转;•尽可能地保护业务的实时性,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有效保证SAN 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