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而用之意思出处及解释用法

合集下载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导语】《道德经》句式整齐,⼤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

读之朗朗上⼝,易诵易记。

体现了中国⽂字的⾳韵之美。

下⾯是分享的《道德经》注⾳版第三⼗⼀章原⽂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居则贵左,⽤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君⼦之器,不得已⽽⽤之,恬淡为上。

胜⽽不美,⽽美之者,是乐杀⼈。

夫乐杀⼈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以丧礼处之。

杀⼈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版】 夫(fū)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 物(wù)或(huò)恶(è)之(zhī),故(gù)有(yǒu)道(dào)者(zhě)不(bù)处(chǔ)。

君(jūn)⼦(zǐ)居(jū)则(zé)贵(guì)左(zuǒ), ⽤(yòng)兵(bīng)则(zé)贵(guì)右(yòu)。

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 ⾮(fēi)君(jūn)⼦(zǐ)之(zhī)器(qì), 不(bù)得(dé)已(yǐ)⽽(ér)⽤(yòng)之(zhī), 恬(tián)淡(dàn)为(wéi)上(shàng)。

胜(shèng)⽽(ér)不(bù)美(měi),⽽(ér)美(měi)之(zhī)者(zhě), 是(shì)乐(lè)杀(shā)⼈(rén)。

夫(fū)乐(lè)杀(shā)⼈(rén)者(zhě), 则(zé)不(bù)可(kě)得(dé)志(zhì)于(yú)天(tiān)下(xià)矣(yǐ)。

450个熟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450个熟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450个熟语中的成语及解释(1)(2007-01-17 21:00:38)转载▼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用法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用法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用法一、概念解释在古代的我国哲学思想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个概念来自于《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即有的东西在适度利用下可以成为人的利益,但如果过度追求,就会适得其反,变成对人有害。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用法就成为了治理事物、处理事务、发展事业的一个原则。

二、适用范围在古代的我国社会,这个概念主要是用来引导人们如何处理物质生活、政治家国和人际关系的。

但实际上,这个概念也可以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原则来进行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来管理自己的行为。

三、在管理企业中的应用1.资源利用的平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资源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需要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生产和经营,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但是,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过度消耗,就会耗尽资源,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发展。

在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原则,平衡资源的利用。

2.市场销售的策略在市场销售中,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销售策略来吸引用户,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如果企业盲目地追求销售业绩,不顾及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需求,就可能导致短期的销售额增加,但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在市场销售中,企业要遵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原则,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利益。

四、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1.理财投资的原则在个人生活中,理财和投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们希望通过理财和投资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如果过度追求投资收益,盲目地进行高风险投资,就可能导致损失。

人们在理财和投资时,要遵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原则,理性投资,规避高风险。

2.健康生活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点。

作文写作材料常用俗语大全含解释

作文写作材料常用俗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2、神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3、眼不见为净——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

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5、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6、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

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9、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函谷关。

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10、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11、风牛马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之间毫无关系。

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13、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14、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

也说“牛头不对马嘴”。

15、水至清则无渔,人至察则无徒——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过高。

16、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1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18、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19、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也说便宜从事。

20、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21、杀人不见血——杀人不露一点痕迹。

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音版】夫(fū)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物(wù)或(huò)恶(è)之(zhī),故(gù)有(yǒu)道(dào)者(zhě)不(bù)处(chǔ)。

君(jūn)子(zǐ)居(jū)则(zé)贵(guì)左(zuǒ),用(yòng)兵(bīng)则(zé)贵(guì)右(yòu)。

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非(fēi)君(jūn)子(zǐ)之(zhī)器(qì),不(bù)得(dé)已(yǐ)而(ér)用(yòng)之(zhī),恬(tián)淡(dàn)为(wéi)上(shàng)。

胜(shèng)而(ér)不(bù)美(měi),而(ér)美(měi)之(zhī)者(zhě),是(shì)乐(lè)杀(shā)人(rén)。

夫(fū)乐(lè)杀(shā)人(rén)者(zhě),则(zé)不(bù)可(kě)得(dé)志(zhì)于(yú)天(tiān)下(xià)矣(yǐ)。

作文写作专题:高中作文写作材料常用俗语(合集)

作文写作专题:高中作文写作材料常用俗语(合集)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3、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4、人生七十古来稀——稀——稀少。

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

指得享高寿不易。

5、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

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6、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

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7、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

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何乐而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10、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11、门外汉——指外行人。

12、顾前不顾后——只顾及前面而忘了后面。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1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

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14、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15、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16、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

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1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18、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19、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

比喻人生短促。

20、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

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1.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作文写作专题:高考作文写作常用成语大全含解释

作文写作专题:高考作文写作常用成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

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2、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3、五里雾——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4、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5、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6、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7、湿肉伴干柴——形容拷打。

8、一股脑儿——通通,全部。

9、杀人不见血——比喻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人受了害还一时不能觉察。

10、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1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12、乱点鸳鸯谱——喻指任用人才,盲目分配,不对口,即贻误工作,又浪费人才。

13、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一个人传出没有根据的事,众多的人跟着传播,就被当作实有的事了。

指本无其实,因大家都说,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1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5、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16、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17、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

18、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19、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20、. 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21、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2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