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一19页
“入乡随俗”才能互利共赢——部分东盟国家矿业投资法规政策概览

越南 : 日前 下文 致 各省 市 人 委会 主 席 。 传 达 政 府 总理 关
于 立 即检 查和 取 消 《 禁止 或 暂 禁 矿产 运 出本 地 规定 》 的 意
见。 认 为 这些 规定 不符 合 法律要 求 。
越南政府办公厅 日 前下文致各省市人委会主席 ,传达 政府总理关于立即检查和取消 《 禁止或暂禁矿产运 出本地 规定》 的意见 , 认为这些规定不符合法律要求。此外 , 各部委
2 0 1 3 年5 月, 越南财政部下发了《 关于修改出 口税 目表 中部分矿产品税率的通知》 。 其中, 磷矿( a p a t i t ) 、 锰矿( m a n g a n )
和锰 精 矿 ,以及 锰 含量 为 2 0 %以上 的含铁 锰 矿 和含 铁 锰精
矿 ,铜矿和铜精矿 ,铅矿和铅精矿 ,钛矿和钛精矿 ,以及 i n m e n i t 矿和 i n m e n i t 精矿 , 出口税率增加 1 O 个百分点 , 即从
和地 方 要 为矿 产深 加 工企 业 项 目解 决 原料 困难 ,按 规定 加 快矿 产 加工项 目的投 资进 度 。政府 办公 厅称 , 部分 省市 近期
从2 0 1 3 年起缅甸政府禁止一切翡翠原石毛料 出口, 转 而出口成品翡翠 , 把首都内比都打造成为翡翠贸易之都。
F L 法 律
“ 入 乡随俗 ’ ’ 才 能互利 共赢
东盟十国产业结构和投资吸引力

农业(占GDP13.1%)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占GDP45.9%)
进入东盟和中东澳新的桥梁、经济基础稳固、原材料产品资源丰富、人力资源素质较高、民族关系融洽
菲律宾
服务外包、电子工业、食品加工
廉价受过教育的懂英语的劳动力、劳动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
印度尼西亚
胶合板、藤条、木棉、胡椒、金鸡纳霜
农林渔、采矿、工业制造、旅游
缅甸
硬木、玉石
农牧
具有自然和人力资源、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市场潜力、政府支持外来投资
老挝
蕴藏60%以上的湄公河水力资源
农业
矿产资源多未开发、水电资源丰富、农业资源条件良好
柬埔寨
木材储量11亿立方米
农业、纺织、旅游
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国际公认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享受28发达国家普惠制待遇、吴哥古迹等旅游风景区
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化程度高、金融市场充分开放、控制着关键的国际海洋交通线
泰国
大米、木薯出口全球之冠
农业是支柱产业渔业、制造业、旅游
政策透明度度、贸自由化程度高、工资成本低于发过国家、对华友好
越南
咖啡(世界第二)煤、铝、油气、木材储量丰富
农林渔
经济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可辐射整个东盟的地理位置、工资成本低于老东盟国家
东盟十国产业结构和投资吸引力
国家
规模居世界
前列的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
投资吸引力
文莱
油气工业
政策透明度较高、市场化程度高、贸易和投资风险较低
新加坡
电子工业石油化工
生物制药、交通工程、精密工程、金融服务、资讯通信、旅游
政策透明度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商业网络广泛、法律体系健全、融资渠道多样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探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探析作者:郑慧礼徐洁香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09期摘要: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本文通过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赋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东盟十国的投资环境差异明显,其中投资环境最好的是新加坡,最差的是柬埔寨。
同时,还计算出了各一级指标权重,发现生产要素、经济环境等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明显。
因此,建议中国企业要因地制宜,中国政府要加大对海外企业的扶持力度,各东道国也要提高自身生产要素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东盟十国;投資环境;模糊综合评价;一带一路一、前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大倡议的结合体,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致力于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地区建立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从而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合作网络。
东南亚地区发展程度较高、华人华侨数量最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又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文化背景相似,一直以来双方都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往来。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东南亚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心所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对东盟十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特点等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各个国家的利润增长点和潜在风险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投资具有盲目性。
因而,评价和分析东盟十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我国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助于中国政府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同时也有助于东盟各国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水平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引发国内学者的关注,并对东盟十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曹标(2016)从基本需求、经济效率、创新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东盟国家的现状,并综合三者得出了各国全球竞争力指数和排名。
东盟十国的投资与贸易须知

东盟十国的投资与贸易须知-广州盈腾展览文莱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依据法令,划定10个工业项目以及这些工业所生产产品为“先驱工业”和“先驱工业产品”,如飞机、食品、水泥、药品、铝业、轧钢、化工、船务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免交30%的公司税:金额在50万~250万文元的,5年内免税;投资总额在250万文元以上的8年内免税;投资在政府建设的高科技园内的企业免税期为11年;投资"先驱工业"的公司,在建厂所需的材料、机械及文莱本地没有的生产原料,进口时可以免交关税。
文莱海关对少数进口商品实行进口许可制度,植物、农作物和牲畜需由农业局签发进口许可证(植物不能带土),印刷品由皇家警察局、宗教部和内务部发证,木材由森林局发证,大米、食糖、盐由信息技术和国家仓库局发证。
二手车由皇家海关发证,电话装置、无线电由通讯局发证,药品和毒药由卫生部发证,鲜、冷和冻的鸡肉、牛肉由宗教部、卫生部和农业局发证。
除了以上有关部门发放进口许可证,机动车、农产品、药品与药品相关的产品进口还需提供相关的原产地证书和检查证明。
禁止进口的物品:鸦片、海洛因、吗啡、淫秽品、印有钞票式样的印刷品、烟花爆竹等。
柬埔寨柬埔寨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较优惠的条件和保障:投资保障。
外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外资企业自主决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允许投资者从银行系统购买外汇汇往国外,用以清算与投资有关的债务。
鼓励投资。
鼓励在高新技术工业、旅游工业、农用工业产品的生活及加工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能源生产、依法建立的开发区等领域进行投资,并给予全部或部分免征关税及其他税务的优惠政策。
鼓励措施。
①纯盈利税率为9%;②8年免征盈利税。
亏损5年,亏损额准以盈利冲减;③分配投资盈利不征税;④产品80%以上供出口的投资项目、在特别开发区内投资的项目、旅游工业、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加工工业及家用工类、基础设施建设及能源生产等所需进口的建材、原材料、设备、半成品等免征进口税;⑤出口货物免关税。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分析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对于东盟十国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集团,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投资合作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东盟十国的投资环境现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投资合作上的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东盟十国简介东盟成立于1967年,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十个国家组成。
东盟国家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6.2亿,经济总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东盟地区位于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具备较强的经济潜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东盟十国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东盟十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战略,享有诸多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合作倡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多方面的合作计划。
这些合作举掖将为东盟十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遇,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东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作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目的地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非常密切。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双方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东盟国家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中国市场的资金和技术,提高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东盟国家的发展和市场潜力也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三、东盟十国投资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盟国家普遍重视引进外资,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资投资的政策和措施。
东盟金融的发展

东盟金融的发展一导言东盟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9年和1990年甚至超过了著名的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
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系列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从外部来说,198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经历的经济周期高峰造成了对东盟出口制成品的强烈需求。
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本和亚洲四个新兴工业经济体货币的相对升值也导致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大量外流,为的是寻求能提供为生产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所需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地点。
从内部来说,东盟各国,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其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它们不再继续依赖农业、初级商品和进口替代工业,不再把这些方面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鼓励在很大程度上由外国直接投资提供资金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
结果,东盟国家有能力利用世界经济的有利环境,使198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10%。
附件A简短地叙述了80年代后半期东盟地区的主要经济变革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过去几年里人们时常把东盟各国实际经济(译注1)取得的迅速发展,归功于这的它们的实际经济改革计划。
然而,金融改革和不断金融革新几乎总是与实际经济的改革齐头并进地完成的。
由此而导致的金融业的成长,使得东盟各国能够有效地把日益增多的本国储蓄和外国流入的资金引向为这些国家有生气的实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并起到了中间媒介的作用。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要强调东盟金融业的发展,阐述它在80年代后半期所发生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2]。
我们通过文献中的国别分析,描绘出了东盟国家存在的三种情景:①从80年代早期以来,印度尼西业和泰国所进行的金融改革导致了这两个国家金融的大大深化,使得随后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能够有效地得到筹措。
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原先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里流行自由放任的统治哲学。
一开始它们的经济就比较开放,金融体系在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投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化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东盟地区成为了中国企业追求国际化的首选之地。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国家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面对这些风险,中国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确保投资的稳健和持续性。
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政治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
政治风险可能包括政策变化、政府干预、政治动荡、暴力冲突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政治风险,中国企业需要积极融入当地政治环境,了解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建立政治关系,争取对投资的支持和保护。
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政治风险的影响。
二、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所引发的风险,包括通货膨胀、汇率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
在东盟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存在差异,这就给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风险。
为了应对经济风险,中国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和资金管理方案,以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风险。
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获取有关经济政策和金融支持的信息,以减少经济风险对投资的影响。
三、金融风险为了应对金融风险,中国企业需要优化资金结构,采取多元化融资策略,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敞口。
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和产品,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
企业还需要做好汇率风险的管理,通过货币市场工具和外汇衍生品等方式,降低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四、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的不完善所引发的风险,包括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诉讼等问题。
在东盟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环境存在着差异,这就给中国企业的合同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比较研究及“走出去”战略建议

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比较研究及“走出去”战略建议摘要:2011年,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更为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相互投资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继续推进投资合作的潜力巨大。
无论是我国企业要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是推进投资合作,都需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了解该国的自然、经济、政治、政策、社会、法律等方面的情况,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预期效益。
本文依据国际投资环境理论建立了一套东盟国家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中国对东盟各国投资的建议。
关键词: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比较1991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对话关系,当年的双边贸易额仅为79.8亿美元。
但在双方政府和工商界的共同努力下,至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928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不过,相对贸易的快速增长,双边投资额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首先,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适合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初期发展的”区位就近选择”原则。
其次,东盟大部分国家资源丰富,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较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
再次,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更为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事实证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相互投资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继续推进投资合作的潜力巨大。
就我国目前经济实力而言,可以发展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
投资环境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外部条件,对于投资国和东道国双方及与其相关的各个方面,有着复杂和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我国企业要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是推进投资合作,都需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了解该国的自然、经济、政治、政策、社会、法律等方面的情况,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预期效益。
本文建立东盟国家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推进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六缅甸一、缅甸基本国情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
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海岸线长3200公里。
面积:676578平方公里。
首都:内比都(Nay Pyi Taw),人口:约6112万(2012年),其中首都人口约92万。
华人华侨约250万。
全国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
语言:官方语言为缅甸语和英语。
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
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4月13日。
缅甸国家元首:总统吴登盛(U Thein Sein),2011年2月4日在联邦议会选举中当选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统,3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职。
二、缅甸经济基本情况近年来缅甸经济增长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08年-2010年经济增长率仅分别为3.6%、5.1%和5.3%,而2011年经济增长率上升至10.4%,财政年度GDP为453.8亿美元,人均GDP为800美元。
2010/2011财年,缅甸政府持有的外汇总额为60.7亿美元。
2011/12财年,通货膨胀率约为4.2%。
货币名称:缅币(Kyat)。
2012年4月1日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前汇率约为1美元≈890缅币(2013年5月)。
三、缅甸主要产业情况(一)农业农业作为缅甸经济的主体,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9.9%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各种豆类等。
2011/12财年出口豆类129.6万吨、大米70.7万吨0(二)畜牧、渔业2009/10财年畜牧业和渔业年均增长率为12%,2010/11财年,缅甸出口鱼类产品14.45万吨,明虾1.85万吨;2011/12财年,缅甸出口鱼类产品18.82万吨,明虾1.88万吨。
(三)林业缅甸全国森林覆盖率达41%。
占世界60%的柚木储量,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
缅甸还盛产檀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
缅甸每年主要向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出口20多万立方的柚木。
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
竹类品种97种。
藤木32种。
(四)能源截至2012年3月底,外国企业在缅石油天然气领域投资109个项目,投资额达140.63亿美元,占外商在缅甸投资的34.55%。
我国的中国石化SINOPEC、中国石油CNPC、中海油CNOOC、北方石油NORTH PETRO等公司都已与缅签署油气勘探开发区块。
(五)采矿业缅甸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铜、铅、锌、银、金、铁、镍、红蓝宝石、玉石等。
截至2012年3月底,我国在缅矿业领域投资额达22.79亿美元,项目主要有中国有色投资的达贡山镍矿项目以及北方工业公司投资的蒙育瓦铜矿项目。
(六)加工制造业:缅甸全国共有525家本国企业和155家外资企业。
主要为: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企业,等。
(七)电力目前,缅甸已建有1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260万千瓦;1个火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15个天然气发电站,装机容量71.4万千瓦。
预计将来,缅甸将建有电站94个,总装机4387.2万千瓦,年发电量2253.9亿千瓦时。
我国在缅投资和拟投资的水电项目已超过20个,总装机容量达4147.6万千万。
四、中缅经贸合作(一)双边贸易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缅贸易额为65亿美元。
其中中国出口48.22亿美元,中国进口16.78亿美元,贸易顺差31.44亿美元。
据缅甸中央统计局统计,2011/2012财年,缅中贸易额达到50.01亿美元,其中缅甸从中国进口27.86亿美元,出口22.1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年来,中国对缅甸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化学纤维短纤、钢铁制品;橡胶及其制品等;中国从缅甸进口商品主要为:木材及木制品;矿产品,等。
(二)中国对缅甸外投资中国积极扩大对缅甸投资,推动大项目合作。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累计为19.47亿美元,其中,2010年当年的直接投资流量为8.76亿美元。
2011年,中国对缅甸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2.18亿美元,截至2011年末,中国对缅甸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82亿美元。
达贡山镍矿冶炼厂是最大中方投资企业。
(三)承包劳务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4月,我国在缅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7.9亿美元。
在工程承包项下派出劳务1.7万人。
新签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包括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铜矿露天采场剥离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承建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中缅石油管道码头及附属等。
五、投资环境(一)外汇管理从2012年4月开始,外国人在进人缅甸时,可携带不超过10000美元或相当价值外币而不必向海关申报。
缅甸外汇市场汇率为:1美元现钞兑换约820缅币,1美元外汇券兑换约820缅币。
目前,缅币和人民币尚不能直接结算。
缅甸外汇管理规定,未经外汇管理局负责人的许可,任何人在国内不得买卖、借贷、兑换外汇;国家规定缅币不得出入国境。
但在中缅边境地区,根据贸易部(91)7号令,边境贸易可使用人民币和缅币。
(二)经营成本1.水价:缅甸国民用水价格约为55缅币/立方米,外国人用水价格则为1美元/立方米。
城市里也有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以及家庭住户使用自备水井取水。
2.电价:缅甸居民用电约为35缅币/度,工业及商业用电约为70缅币/度。
外国人用电则收取1.2美分/度,另视具体情况还要收取变电器损耗费、电表保护费、功率费等多项杂费。
3.油价:汽、柴油价格大体与中国接近。
65#汽油约6.2元/升、95#汽油约8.45元/升。
4.气价:目前市场罐装天然气价格约为3500缅币/缅斤(每缅斤约合1.6公斤,约合18元/公斤)。
5.人工工资:大中城市的强壮劳力日薪一般在1500至2500缅币之间,技工工资在2500-3500缅币之间;一般办公室文员的月薪约为5万至12万缅币,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月薪约为20万至50万缅币;工业区工人平均工资100美元/月。
小城市或城镇的劳动力成本则更低。
6.土地租金:缅甸不对外国人出售土地,但是外国企业或个人可以直接租用工业区土地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租用政府土地,如租用土地经营农业,土地租赁期一般为30年,并且可以延期,每英亩年租金为8至15美元。
7.房屋租金:缅甸政府不允许外国人购买当地房产。
许多外国公司选择租用酒店的房间办公,也有公司租用高档民宅开展经营活动,以140平米左右的房子为例,月租金在2000至4000美元不等。
8.建材:水泥4000-7700缅币/50公斤,钢筋68-82万缅币/吨,水泥砖85-105缅币/块。
9.内陆运输价格:以仰光至内比都(全程约400公里)为例,20尺货柜的运费约为65万至85万缅币,40尺货柜的运费约为85万至125万缅币,每吨散装货物的运费约为2.2万缅币至2.5万缅币。
(三)人员出入境及居住1.签证:外国人赴缅甸,须持有效护照及商务签证(Business Visa)进人缅甸。
缅甸商务签证有效期为70天,可办理延期。
如外国人在缅甸超期停留90天以内者,每超期1天需要缴纳罚金3美元,90天以上每天缴纳罚金5美元。
2.暂住证:外国人连续在缅甸居留90天以上者须到移民局办理暂住证(Foreigner's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_FRC)。
未办理暂住证的外国人,缅甸政府将不予办理签证延期,所有暂住证有效期到每年的11月30日自然截止,持证人须在当年的12月份重新办理。
3.签证及居留许可延期:凡属中国企业与缅甸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的承包工程项目或投资项目项下外派劳务人员,缅甸政府部门通常会协助办理中国劳务人员的签证以及居留许可延期。
(四)投资政策根据缅甸《外国投资法》规定,外商投资活动可以通过外商独资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与缅甸的个人、私有企业、合作社或者国有企业组成合资公司来完成。
在所有的合资公司里,外商至少要占到本公司35%以上的股份。
酒店以及房地产项目可以采取BOT(建造、运营和转让)方式,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开采则可以采用PSC(产品分成合同)方式。
缅甸投资委公布的外商投资的最低金额是:生产制造业为50万美元,服务业为30万美元,投资可以是货物也可以是现金的形式。
目前,由投资委根据投资数额来决定投资时间的长短。
《外国投资法》提供主权担保,保证投资委承认的合法企业在批准期间或延长期间将不会被国有化。
《投资法》同时保证,允许所有扣除应缴税款之后的资金收益可以返回投资人本国。
(五)投资领域缅甸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到缅甸投资,其允许投资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业、畜牧水产业、林业、矿业、能源、电力、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贸易等。
1.农业:缅甸是农业大国,闲置土地和农村劳动力众多,逾60%的人口在农村,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产品均可以开发种植。
外国公司可以通过合资、独资形式与缅甸开展合作,作为合资公司外资最低要占到35%的份额。
土地可以出租,租赁期限可长达30年,期满后根据要求还可以续租5-10年。
可垦荒地的年租金为15美元/亩,农民的熟地不属出租范围。
2.畜牧水产业:缅甸有长达2832公里的海岸线,与之相连的是22.9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以及48.6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缅甸领海的渔业开采还相对较少。
缅甸渔业部从1989/90年开始批准渔业合作捕捞项目以及合资公司的建设。
缅甸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可以说具备了成为渔业大国的基本条件。
3.林业:缅甸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缅甸政府鼓励外国公司来缅甸建立林产品加工厂,但是要与缅甸国家木材公司合作。
缅甸外国投资法规定,外资可独资或与缅甸国营和私营木材公司合资进行林业开发合作。
合作公司中,外资占股份49%,缅方占51%,外资以机械设备和技术入股,利润按股比分成,缅甸政府保证年供应1.2万吨柚木和杂木;独资公司中,缅甸政府以土地、原材料入股,享有25%的利润股。
4.矿业:缅甸矿产资源丰富,重要的矿产有铜、金、铅、锌、银、锡、钨、锑、铬、镍。
缅甸的矿产储量在亚洲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但资源很少得以开发利用。
根据缅甸政府规定,外资企业有意向与缅甸开展矿业合作,需按程序直接与缅甸矿业部接洽,提出申请并取得相关许可证后才能视为合法。
以上程序不适用珠宝矿,缅甸珠宝矿不允许外国公司实验、开采,只允许珠宝加工。
5.石油和天然:缅甸《外国投资法》颁布以来,缅甸能源部邀请了许多外国石油公司来缅甸和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合作,以产品分成区块(PSC)、勘探/生产区块(EP)、提高采收率区块(IOR)、老油田恢复生产能力区块(RSF)等方式勘探开采原油和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