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精品教案
《下棋》的教学设计

《下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下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下棋的规则和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问题、推理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合作、竞争和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下棋的规则:棋盘、棋子、落子规则等。
2. 基本棋谱: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下棋游戏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谈论棋类游戏的益处,询问学生是否玩过下棋等。
2. 引入(10分钟)通过视频、图片或实物等方式展示不同种类的棋盘和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它的规则是什么?”3. 学习下棋的规则(15分钟)a. 介绍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的基本规则,并使用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摆放棋子、落子规则以及游戏的胜利条件等。
b. 向学生展示每种棋类游戏的棋盘图示和棋子名称,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棋子,理解每个棋子的特点和移动方式。
4. 分组实践(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棋类游戏进行学习和实践。
b. 每个小组从选择的棋类游戏中抽取一种基本局面,学生们根据规则自行操作和思考,体验游戏的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
5. 小组展示(15分钟)a. 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学到的棋类游戏的规则和基本技巧。
b. 带领学生逐一分析展示的棋谱,让学生感受不同游戏的魅力和策略,鼓励他们提问和交流。
6. 总结与讨论(10分钟)a.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棋类游戏规则和基本技巧。
b. 引导学生讨论下棋的思考方式和策略,以及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c. 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经验,总结下棋对于学生发展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帮助。
7. 课外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的休闲时间继续玩下棋游戏,培养对棋类游戏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来评价其对下棋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大班幼儿园下棋教案

大班幼儿园下棋教案教案:大班幼儿园下棋教学目标:1.通过下棋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锻炼幼儿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1.棋盘和棋子2.从简单到复杂的棋谱3.奖励物品(如小糖果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幼儿谈论下棋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下棋的兴趣和想法。
2.展示棋盘和棋子,向幼儿介绍棋盘和棋子的基本知识。
二、规则讲解(10分钟)1.向幼儿简单介绍中国象棋的规则,如:每个棋子的移动方式,棋盘上的黑白交替等。
2.与幼儿一起学习象棋棋谱,介绍十分基础的棋谱,例如车、马等的移动方式。
三、游戏实践(20分钟)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较熟悉象棋规则的幼儿做为队长。
2.队长和其他队员轮流下棋,队员可以在每步之前向队长请教。
3.鼓励幼儿自己思考每一步的棋局,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小结(10分钟)1.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象棋规则,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2.向幼儿提问,如:在游戏中你们有什么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在棋局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3.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总结延伸(10分钟)1.给予幼儿表扬和奖励,在游戏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幼儿给予奖励物品,鼓励其继续努力。
2.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家长与幼儿进行象棋游戏比赛,增加亲子活动的趣味性。
六、教学反思(5分钟)1.回顾教案,总结教学如何完善。
2.反思今天的教学过程,思考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教学方式。
教学延伸活动:1.通过将下棋游戏融入到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棋谱。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观察棋盘和棋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与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象棋棋盘和棋子,增加幼儿对下棋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听取幼儿对下棋游戏的感受和意见。
3.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对下棋游戏的兴趣和理解。
注意事项:1.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性,提醒幼儿不要将棋子放入口中或大力拍打棋盘。
【中班主题教案】中班主题教案下棋

【中班主题教案】中班主题教案下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活动《下棋》,教材章节为《社会》第四册第六单元。
本节课旨在让幼儿了解棋类游戏的种类、规则和基本技巧,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技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棋类游戏的种类和规则,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棋类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棋盘、棋子、计时器等。
学具:笔记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邀请学生观看一场棋类比赛,让学生了解棋类游戏的竞技性和趣味性。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棋类游戏的种类、规则和基本技巧,引导学生了解棋类游戏的历史和文化。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典型棋局,讲解棋局的策略和思路,让学生掌握棋类游戏的基本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棋局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比赛环节: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教师担任裁判,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六、板书设计棋类游戏:种类: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五子棋等规则:棋盘、棋子、走法、吃子、胜负判定等技巧:布局、中盘、官子、残局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幅棋盘,并标注棋子的走法。
3.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一种棋类游戏的历史和文化,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棋类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棋艺水平进行针对性指导。
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棋类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棋类游戏的种类:教学中涉及到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五子棋等棋类游戏。
这些棋类游戏各有特色,规则和技巧也有所不同,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下棋》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下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智力开发》,涉及第四章节——逻辑思维游戏。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下棋的基本规则、棋盘的认识、棋子的使用以及简单的策略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下棋的基本规则,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下棋规则的掌握、策略思考。
教学重点:棋盘的认识、棋子的使用、基本规则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性棋盘、磁性棋子、教学课件。
2. 学具:幼儿用磁性棋盘、磁性棋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智力大比拼”游戏,引导幼儿关注下棋活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下棋的基本规则,讲解棋盘、棋子的使用方法。
教师演示下棋过程,讲解简单策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两人一组进行下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竞赛(1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竞赛,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下棋的规则和策略。
六、板书设计1. 下棋基本规则2. 棋盘、棋子的使用3. 简单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局下棋游戏,记录游戏过程。
a. 棋盘:4×4方格棋盘b. 棋子:两色棋子各8枚c. 游戏过程:轮流下棋,先连成一条线的玩家获胜。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类型的棋类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类型的棋类游戏,如五子棋、国际象棋等,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小组竞赛的组织和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规则的简化与形象化:将下棋规则简化为幼儿易懂的形式,如使用图示或动作演示,使幼儿更容易理解。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下棋》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下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快乐游戏》第四章“智力游戏”,具体内容为“下棋”。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了解下棋的基本规则,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下棋的基本规则,掌握简单的下棋技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竞技精神,学会尊重对手,遵守游戏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下棋的基本规则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性棋盘、磁性棋子、计时器。
2. 学具:幼儿用磁性棋盘、磁性棋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故事《小猫下棋》导入,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讲解下棋的基本规则,如:棋子的移动、吃子、胜负判定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下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下棋的基本规则2. 下棋技巧3.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进行下棋游戏,记录比赛结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下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下棋比赛,培养幼儿的竞技精神,提高幼儿的下棋水平。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效果。
1. 教学难点:下棋的基本规则理解和运用。
这一难点主要体现在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实际操作上。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对于较为复杂的规则可能难以掌握。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动作示范,让幼儿易于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2024年中班主题教案下棋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主题教案下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七章“智力游戏”中的第三节“下棋”。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下棋的基本规则,学习简单的下棋策略,通过下棋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下棋的基本规则,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对弈。
2.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下棋的基本规则理解和运用,简单的策略思考。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棋盘、棋子、教学课件、磁性白板。
2. 学具:幼儿用棋盘、棋子、记分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下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下棋的名称,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2. 教学活动(10分钟)(1)教师讲解下棋的基本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
(2)教师邀请两名幼儿进行示范对弈,其他幼儿观看学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一道简单的下棋题目,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并进行示范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对弈练习。
教师在旁指导,解答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下棋2. 板书内容:(1)下棋的基本规则(2)简单的下棋策略(3)观察、思考、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进行下棋游戏,记录游戏过程和结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游戏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下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理解和运用规则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长进行亲子下棋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下棋水平。
下棋活动方案(共4篇)

下棋活动方案(共4篇)篇:下棋《下棋》教案一、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
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3.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4.学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教法、学法设想:谈话法、点拨,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实秋。
3、了解中国象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会下棋的?会的同学请举手。
这么多同学会,那大家在下棋的过程中有没有非常有趣的事?(生讲)原来下棋这么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读一下梁实秋老先生的这盘棋。
板书:下棋。
2.简介作者(学生交流)梁实秋(1903——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以字行,浙江行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
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秘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词典》。
3.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a、本文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哪些棋人棋事?课文读完了吧?以前我们班的课堂上是男同学表现出色还是女同学表现出色?(都自夸)看来大家都是自我欣赏,要不,这节课男女同学来比个高低如何?(好!)字词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你说。
谁帮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词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下棋》教学案

《下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课型:新授课执笔人审核人:上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梁实秋,掌握生字生词,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揣摩文章诙谐生动的语言。
3、以文中人物的类型为镜子,反观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学习重点】1、掌握生字生词,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揣摩文章诙谐生动的语言。
3、【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作者梁实秋的资料,写在下面。
(2)给加粗的字注音,解释词意博弈诮骂排挞鹌鹑阒不见人剑拔弩张嗤之以鼻嗜此不疲中肯寮自怨自艾抓耳挠腮:长吁短叹:自怨自艾:旗鼓相当:赶尽杀绝:嗤之以鼻:中肯:剑拔弩张:索然无味:(2)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请写在下面。
(3)简要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交流研讨(一)导课:中国象棋源远流长,其中不仅能够闪现出棋者智慧还包含着人生百味。
(二)检测预习(介绍作者,读词语,概括课文)(三)读课文(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四)问题探究1、复述文中所写的棋人棋事。
2、说说你认为哪些地方写的精彩,并试着做一些分析。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5、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布置作业1、尽量采用幽默的语言写一个关于下棋的片段。
2、完成基础训练。
四、拓展延伸狗事(陈忠实)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
呜!”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
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依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概括出文中写的棋人棋事。
2、通过品味文章中诙谐而生动的语言,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重点)
3、学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重点)
4、通过跳读课文,根据作者对下棋者的态度,理解文章主旨,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
(难点)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小一战场,有兵也有将。
黄河分两岸,好好杀一场。
”——下棋。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准确写出汉字。
长吁()短叹自怨自艾()shì()此不疲闹市茶寮()阒()不见人一枰()相对剑拔nǔ( )张chī( )之以鼻啜()茶诮()骂中()肯排闼()2.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根据上下文或参考注释与工具书,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 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
(2)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
(3)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
(4)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
三、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9),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
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
30年代
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四、整体感知
问题驱动:
1、概括说出本文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2、这些人和事,是用什么做线索串连起来的?
(知识点:线索就是把文中的人和事串联到一起的一条线,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一件事、一种感情的变化、一句话,一条行动踪迹等等。
)
学生活动:细读课文,用笔在课本上画出相关语句
明确:有涵养者不投入,受窘者满脸窘态,慢性者迟疑不决,急性者无所用心,武斗者互不相让,观棋者挨抽难忍,消遣者平和相对,沉溺者不顾性命以下棋为线索
五、细读品味
问题驱动:跳读课文,选取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片段来品读一下。
方法指导:
(1)抓住精准的动词、形容词来分析(2)抓住修辞来分析
(3)抓住有特色的语言来分析(4)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
知识链接:
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可以把人物的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
白描
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
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
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挪揄的口吻,,将人物够化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
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细致全面刻画人物形象。
精彩片段:
(1)“下棋者争出棋盘,拳脚相加,扭作一团,跳到桌上”作者用动作、神态等典型细节进行漫画式勾勒,细致入微,形神毕现。
(2)两个人下棋时先是神情潇洒,“如神仙中人”,后棋势吃紧,“便剑拔弩张,如斗鹌鹑,跳到桌子上”,运用对比,表现出下棋人憨态可掬的认真劲。
(3)“当你给对方一个威胁的时候-------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语言很生动也很幽默、诙谐。
(4)“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只好拱手认输。
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
”这几句话,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生动形象,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慢性人下棋很慢,使人着急,想象奇特,隐含作者善意的讽刺。
(5)“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
”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它准确、贴切而真实地写出了优胜者洋洋自得的神态,令文章诙谐,妙趣横生。
(6)“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同归于尽者。
”这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也运用很多的成语,写的各种人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几种人。
(7)写一个人要悔棋,另一个人不许悔时,他们“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
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寥寥几笔,形神毕现,趣妙横生。
(8)对七种下棋时窘态的描写,以棋观人时列举的种种类型的人等等,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说下棋时欣赏对方的窘态,与“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感觉相似,这是类比;说对方受窘时“红头涨脸如关公”,这是比喻;说两个人下棋时先是神情潇洒,“如神仙中人”,后棋势吃紧,便剑拔弩张,“如斗鹌鹑”,这是对比兼比喻;说悔棋之争时“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是顶真。
六、写法探究: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解题思路:此题要先放给小组解决,教师引导即可。
最后师生归纳出答案:
1、本文多使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间或穿插议论。
2、运用了对比、类比、比喻、排比、顶针等修辞方法。
3、语言平实如谈话,娓娓到来,悦耳动听,神妙至极。
七、主旨探究:
问题驱动:
1、在这些人和事中,作者最不喜欢的是哪些棋人棋事?为什么不喜欢?
——反对下棋冷漠不进入角色,也反对沉溺棋中不能自拔。
2、“棋盘小舞台,人生大棋局”,下棋的风格也常是做人做事的风格,作者借说下棋事,表达了怎样的做人做事态度?
解题思路: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点拨。
最后师生得出答案:
作者欣赏的是处于完全超脱与不够超脱之间的中正平和的对弈风度,进一步说是一种处世风范,既不能太张扬,亦不可太低调,这种“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也是梁实秋的理想追求。
主旨明确:本文以诙谐幽默的笔法和细致的观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下棋时的人性百态,反对下棋冷漠不进入角色,也反对沉溺棋中不能自拔,表达了作者对中正平和的对弈风度的欣赏,以及对“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八、迁移拓展:
1、棋子虽小,蕴含人生大道理。
你知道哪些与棋有关的成语、俗语?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步错步步错,丢卒保车,弃车保帅,举手无悔大丈夫,观棋不语真君子,炮打隔山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马后炮,卒子过河当小车……
2、下面是节选的梁实秋的《鸟》的片段,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
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写作训练:
梁实秋先生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这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极为深刻细腻的感受描写,启示我们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从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入手。
请你仔细的观察同学中午吃饭的样子,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小片段,题目《午饭吃相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