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岗位职业健康

合集下载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噪声环境人员健康状况,分析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病人方法:选取2013年某电子厂来我中心体检的噪声岗位职工506名为研究对象,在所有体检人员中,男职工300人,女职工206人,平均年龄为(32.8±9.5)岁,工作年限最长者29年,最短者4.5个月。

依照最新颁发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检查。

结果:在506名职工中,出现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下降,头痛,精神萎靡者共计152名,其中16人有高血压史,甲状腺功能亢进13人,异常检出的概率和职工年龄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听力受损和职工工龄龄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工人如果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对其听觉系统造成不可逆伤害,因此,相关部门为了在根本上将这种现象加以改善,就要强化对其卫生管理工作,保证噪声岗位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关键词】职业健康体检噪声听力损失【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32-02在现如今的工业生产中,噪声是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企业在主抓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职工的身体情况.为了将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情况了解的更为透彻,在根本上做到保护噪声岗位工作人员,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我中心特对2013年某电子厂来体检的噪声岗位职工506名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噪声岗位职工的体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某电子厂来我中心体检的噪声岗位职工506名为研究对象,在所有体检人员中,男职工300人,女职工206人,平均年龄为(32.8±9.5)岁,工作年限最长者29年,最短者4.5个月。

1.2方法依照我国卫生部最新颁发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检查项目有(1)血常规(2)五官检查(3)血糖(4)肝功(5)尿常规(6)心电图检查(7)医学影像以及听力检查1.3评价标准本实验依照2007年卫生部颁发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为评价指标。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正式版】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确保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噪音产生、噪音传导和噪音接受等环节。

第三条本规程的执行机构为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

第四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相关操作,对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五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有权利对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第六条为降低噪音岗位的噪声水平,公司将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声音隔离、声音阻尼和声音减振等。

第七条噪音岗位的工作区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如超过标准限值,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八条噪音岗位的工作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第九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戴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严禁不佩戴防护设备从事噪音岗位作业。

第十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存在职业健康问题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噪音岗位培训和知识普及第十一条公司将对涉及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噪音的认知和防护知识的掌握。

第十二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以及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和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第十四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关注和学习与噪音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最新防护措施,提升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能力。

第四章处罚和奖励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根据违规程度轻重,公司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

第十六条对于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团队,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过期后需重新修订。

安全管理制度之噪音岗位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制度之噪音岗位职业健康

教训与启示
这起事故提醒我们,企业必须重 视噪音岗位的职业健康问题,采 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保护员工的听 力。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听力保 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噪音 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监测与 评估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监测方法
定期监测
按照国家法规和公司规定,定期对噪音岗位进行职业健康监测 ,一般采用定点监测和个体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监测点设定
根据工厂布局和设备特点,设定噪音监测点,确保覆盖到所有 噪音岗位员工。
监测仪器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噪音测量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该企业首先对生产现场进行了全面排 查,识别出主要的噪音源,并针对这 些噪音源采取了相应的降噪措施,如 改进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同时, 为工作人员配备了耳塞、耳罩等个人 防护用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企业成功降低 了生产过程中的噪音,员工听力得到 了有效保护,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满意 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岗前检查
所有噪音岗位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健康 检查,确认其符合噪音岗位的职业健康要求 。
定期检查
对噪音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职业病。
不定期检查
在特定情况下,如工作人员出现听力下降、 耳鸣等症状时,应进行不定期检查以确定是 否为职业病。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培训制度
成功案例二:某建筑工地降低噪音措施
背景描述
某建筑工地周边居民因噪音问题多次投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建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噪音的措施。
实施过程
建筑公司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合理规划,优化了施工流程,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同时,对施工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 了低噪音的机械设备。此外,还加强了施工现场的隔音措施,如设置隔音屏障、隔音墙等。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1. 背景介绍噪音是一种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

在职业环境中,高噪音环境对工作者的听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人职业健康和人身安全,本文档旨在为噪音有害岗位工人提供操作安全规程。

2. 噪音常见的危害2.1 听力损伤高噪音环境长期存在会导致人耳朵受到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在工作岗位上,如果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伤,从而影响在噪音环境下的工作效率。

2.2 神经衰弱在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人的神经被长期刺激,容易引起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表现为精力下降、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2.3 心理压力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作会给工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导致紧张、焦虑等情绪。

如果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引发工作中的意外事故,造成财产和人身伤害。

3. 噪音有害岗位的操作安全规程3.1 保护措施在噪音有害岗位上操作前,需要进行保护措施,如佩戴防噪音耳罩、戴上防护耳套、使用防噪音耳塞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2 工作时长为了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不要把重要岗位安排在高噪音环境下,尽可能避免工人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

3.3 环境改善在噪音有害岗位上,应该尽可能改善环境,减少噪音污染。

如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换吸音材料,并增加通风设施。

3.4 教育培训为了保护工人的职业健康,必须对噪音有害岗位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噪音的危害,并提供安全操作规范和措施。

4. 结论高噪音环境不仅影响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于职业健康也带来巨大影响。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制定完整的安全规程,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这些规程包括保护措施、工作时长、环境改善、教育培训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做好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保护,才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保障其人身安全。

噪音职业禁忌症标准

噪音职业禁忌症标准

噪音职业禁忌症标准
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中,噪声的上岗前职业禁忌证第一条为“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 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实际体检工作中,有不少人直接把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当成噪声职业禁忌证了。

注意要求:在岗体检因噪声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是职业禁忌证。

在实际体检工作中,排除噪声原因比较难掌握,容易出现误下职业禁忌证的情况。

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dB)也是噪声在岗的职业禁忌证之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原文件第四章“职业禁忌证”。

职业健康 粉尘 噪音 体检检查项目

职业健康 粉尘 噪音 体检检查项目

职业健康粉尘噪音体检检查项目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状态。

而粉尘和噪音是两个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它们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为了确保职工的健康,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会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以监测和评估职工的身体状况。

本文将从职业健康、粉尘、噪音和体检检查项目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职业健康概述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个体在工作环境中不遭受有害因素的损害,并能从工作中获得身心健康的状态。

职业健康与个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命质量,也与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二、粉尘危害和防护粉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它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等领域。

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会引发多种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性鼻炎等。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企事业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粉尘防护,如改进工艺、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三、噪音危害和防护噪音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它主要来自于机械设备的运转、交通工具的噪声等。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神经系统紊乱等问题。

为了降低职工的噪音暴露水平,企事业单位应采取噪音控制措施,如隔音、降噪设备的使用等。

四、职业健康体检检查项目职业健康体检是企事业单位常规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及时发现职工的健康问题,为企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体检检查项目主要包括:1. 职业病史调查:了解职工的工作史和职业病史,以评估职工的职业健康风险。

2. 体格检查: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评估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

3. 肺部功能检查:通过呼吸功能测试,评估职工的肺功能是否受损。

4. 听力检查:通过听觉测试,评估职工的听力是否受损。

5.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评估职工的心脏健康状况。

6.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液检查,评估职工的血液健康状况。

7. 尿常规检查:通过尿液检查,评估职工的肾脏健康状况。

8. 肝功能检查:通过肝功能检查,评估职工的肝脏健康状况。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噪声,它能够对岗位职业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需要制定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下面是一份针对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旨在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

一、规程目的1.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预防噪音污染对员工的危害;2.减少噪音对员工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提供职业健康操作的指导,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噪音有害岗位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

三、噪音控制1.对于噪音影响较大的岗位,应当采取技术控制手段进行降噪处理;2.岗位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减少噪音产生;3.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保护听力。

四、操作程序1.岗位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和防护措施;2.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耳塞、耳罩等;3.岗位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五、个人防护用品1.公司应提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2.员工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清洁;3.员工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定期检查其状态,如发现有破损或过期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六、职业健康检查1.公司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噪音有害岗位员工进行听力检测;2.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员工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调整岗位或提供合适的职业防护用品。

七、文明用语1.在岗位操作过程中,员工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减少噪音干扰他人;2.若发现他人使用过大声音或噪音干扰他人工作,应立即提醒对方注意。

八、应急措施与事故处理1.岗位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措施;2.若事故发生,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九、规程宣传1.公司应定期开展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2.公司应向员工普及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保障员工的安全。

噪音污染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及预防

噪音污染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及预防

噪音污染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及预防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噪音不仅会影响居民生活,还会对工人产生严重的职业健康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噪音对工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方法。

一、噪音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1.听力受损: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工人的听力容易受损。

高频噪音对听力损害尤其严重,可能导致耳聋或听力下降。

2.身心健康受损: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工人容易出现压力和焦虑,还可能导致失眠、头痛、消化系统问题等身心健康问题。

3.工作效率降低:噪音会干扰工人的思维和集中力,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加错误和事故的发生率。

4.其他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工人还可能出现心血管问题、呼吸问题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等健康问题。

二、预防噪音污染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1.环境控制:对于需要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作岗位,应尽量采取环境控制措施,如隔音装置、噪音屏障等,以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2.个人防护:工人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有效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3.职业培训:对于需要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人,应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包括噪音危害知识的普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培训等。

4.调整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免在噪音最严重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高强度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工人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下的机会。

5.提供定期体检:雇主应为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人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预防与噪音污染相关的健康问题。

三、结论噪音污染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预防噪音污染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

通过环境控制、个人防护、职业培训、工作时间调整以及定期体检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总之,噪音污染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和预防噪音对工人的不良影响,提升工作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同时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
(1)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体检查。

(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