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及其研究成果

合集下载

稻瘟病防治研究

稻瘟病防治研究

稻瘟病防治研究稻瘟病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主要侵害水稻,严重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

稻瘟病具有极强的侵染性与传播性,其危害性非常大。

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开展稻瘟病的防治研究,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农业生产。

稻瘟病的病因及危害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是稻田里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

该病菌通常会在干燥的天气里随着稻谷的翻晒而飘散到空气中,再通过风、雨、虫传播等方式来感染水稻,从而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

稻瘟病的主要危害有:1. 降低产量。

稻瘟病菌感染水稻会严重损害植株的营养吸收功能,在病害高发的时期,会导致水稻产量降低20-50%,甚至更高。

2. 影响品质。

稻瘟病感染水稻后,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导致水稻的口感、品质、口感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

3. 危害人体健康。

稻瘟病感染的水稻中,会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分解物质,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也会损害人体健康,长期接触稻瘟病菌会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牵扯到农民的生计与国家的农业生产,稻瘟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稻瘟病对农村生产的影响,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开展各种稻瘟病的防治研究,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遏制病毒。

为了抵御稻瘟病的侵袭,可以采取化学药物的方式来对抗病毒,但这种方法往往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果再加强防治措施,在防治的过程中减少无益的化学物质对植物本身的毒害,会更加有效。

2. 增强植物抗性。

为了增强水稻的抗性,农业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处理水稻套种前,可以将幼苗通过生物学处理,增强它们自身的忍受力和适应性,从而达到抵御稻瘟病的目的。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在增加土壤生物和微生物丰富度的同时,引入一些天敌来捕食稻瘟病让其失去繁殖能力,实现稻瘟病的最终防治。

在这些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中,生物防治的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生物防治的优势在对稻瘟病进行防治时,生物防治的方法有以下优势:1. 安全。

水稻稻瘟病病菌研究进展_任鄄胜

水稻稻瘟病病菌研究进展_任鄄胜

第15卷第1期2008年1月 现代农业科学M ode rn A g ricu ltura l Sc i encesV o.l 15N o .1Jan .,2008文章编号:1005-4650(2008)01-0019-05水稻稻瘟病病菌研究进展任鄄胜1,2,3,肖陪村2,3,陈 勇2,3,黄 湘2,3,王玉平1,李仕贵1(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成都611130;2.内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内江641000;3.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四川内江641000)摘要:稻瘟病菌(Phy ricularia grisea (Cooke)Sacc .)是全球水稻产区最为流行、最具有破坏性的病原体,也是研究病原菌和寄主互作的主要模式病原菌。

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稻瘟病菌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研究。

就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致病性和遗传宗谱的关系、稻瘟病菌功能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进行了归纳论述。

关键词:稻瘟病菌;致病性;生理小种;遗传宗谱;功能基因;基因组中图分类号:S511;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The R esearch Progress on R ice B l ast FungusREN J uan -sheng 1,2,3,X I AO P e-i cun 2,3,CHEN Y ong 2,3,HUANG X iang 2,3,W ANG Y u -pi ng 1,L I Sh-i gu i 1,(1.R ice Res earch Instit u te of S i chuan Agricultura lU n i vers it y ,C hendu 611130,Ch i na ;2.Agri cu lt u ral S ci ence Res earch Instit u t e of Neiji ang ,Neijiang ,S ichuan 641000,C hina ;3.N eiji ang hybri d iz ati on R ice Technol ogy D evelopm ent C enters ,Neiji ang ,S ichuan 641000,C hina)Abstrac t :M agnapor t he grisea i s the m ost ep i de m i c and destructi ve pa t hogen of r i ce w or l d w i de.And it is also the pr i ncipa lm ode l o rganis m for research on i nteracti on bet w een f unga l pathogen and host p l ants .Sc i entists a t ho m e and abroad have round l y done re -search i nto rice b l ast fungus .It is rev ie w ed and su mm ar i 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v iru lence spec i a li za ti on o f rice blast f ungus ,viru -lence ,relationshi p bet w een pathogenicity and genetic li neage ,f unctional gene and the geno m e of t he r i ce blast fungus .K ey word s :M agnap orthe gr isea ;pathog en i c ity ;physio l og ic race ;genetic li neag e ;f unc ti ona l gene ;genom e 收稿日期:2007-12-18作者简介:任鄄胜,男,1978年生,山东鄄城人,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稻瘟病及其抗性遗传育种。

稻瘟病新机理

稻瘟病新机理

稻瘟病新机理
稻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病害,近年来已经造成了不少的损失。

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是被称为“稻瘟菌”的一种真菌,但其具体发病机理一直未明。

近期,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成功揭示了稻瘟菌致病的新机理。

他们发现,在稻瘟菌侵染水稻过程中,该菌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劣质RNA”的分子,这些RNA能够干扰水稻的基因表达,并导致水稻产生病变。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劣质RNA是由稻瘟菌内部的RNA 酶产生的。

通过抑制这些酶的活性,研究人员成功预防了稻瘟菌对水稻的感染,并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这项新发现揭示了稻瘟菌感染机理的全新方面,并为今后开发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

吴珍勇_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PPT教学课件

吴珍勇_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吴珍勇制作
3
3 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
水稻稻瘟病菌无性世代为:Pyrculariagrisea Sacc, 半知菌亚门梨孢属。在人工培养基上经用不同菌株交配后 形成的有性世代为:Magnaporthe griseaBart“Yaegash, 子囊菌亚门真菌,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
2020/12/10
吴珍勇制作
6
4.2稻瘟病菌变异机制
稻瘟病菌很容易发生变异,存在着不同的生理 小种。我国在 1976~1979年间以东农363、珍龙 13、合江18、丽江新团黑谷等鉴别品种,对来自 28个省(市)、自治区的827个有效稻瘟病分离物进 行 测定结果,可区分为7群43个生理小种,建立了 一套寄生一病菌互作清晰的鉴别系统埘【。决定和 影响其群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突变、菌丝融合现 象、准 性重组、有性重组、迁移和寄主的定向选 择、异核现象等。
Devulapalle等[18,19~A为在准 性生殖过程中菌株之间 异核体形成和之后的有丝 分裂及重组可能增大稻瘟病
菌的变异。Viljoen等 正明基因型多样性水平高,可能 是由于群体中 存在着一定水平的有性生殖。多数水稻
菌株间杂交不育,但许多水稻菌株与两性的田间水稻菌 株Guyll杂交可育2[】J。Hayashi等 将云南育性亲和菌
2020/12/10
吴珍勇制作
7
4.2.1 突 变
SuzukiH研究认为异核现象是变异的主要原因,但 Yaegshi等的研究认为异核现象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有 很多研究报道稻瘟病菌的突变频率很高 【“】。影响稻 瘟病菌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的因素还表现在环境、空间和 时间上l2【_3·1,不同的生理小种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 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这些条件的改变可以致使病原菌发 生突变,从而形成新的生理小种。Chen等【研究证明病 菌群体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差异,优势谱系随着季 节变化。Kumar争明印度一些山谷地区稻田中具许多独 有的稻瘟病菌群体菌丝融合现象。何秋月 -,认为稻瘟 病菌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多样性是寄主选 择的结果,而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及意义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及意义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及意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袁隆平是中国水稻杂交育种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启动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验证》

《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启动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验证》

《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启动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验证》一、引言稻瘟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病害,其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对于提高水稻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使得从分子层面解析稻瘟病抗性机制成为可能。

其中,Pi63抗性基因作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代表之一,其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初步验证是解析其抗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通过对Pi63启动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解析稻瘟病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为水稻基因组文库及转基因植物表达体系等。

通过文库筛选出可能与Pi63启动子互作的蛋白质序列。

2. 方法(1)构建Pi63启动子相关的酵母双杂交系统,用于筛选与Pi63启动子互作的蛋白质。

(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出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分析,包括蛋白质结构预测、功能注释等。

(3)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等方法,验证互作蛋白与Pi63启动子的相互作用。

(4)构建相关基因的转基因植物,进行功能验证及表达模式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 互作蛋白的筛选结果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我们成功筛选出与Pi63启动子互作的蛋白质。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蛋白质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等。

其中,部分蛋白质已被证实与植物抗病反应相关。

2. 互作蛋白的初步验证利用FRET技术,我们验证了部分互作蛋白与Pi63启动子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这些互作蛋白在细胞内与Pi63启动子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此外,我们还通过构建转基因植物,对部分互作蛋白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验证。

结果表明,这些互作蛋白在提高水稻抗稻瘟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讨论本实验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成功筛选出与Pi63启动子互作的蛋白质,并利用FRET技术和转基因植物对部分互作蛋白进行了初步验证。

这些结果表明,Pi63启动子互作蛋白在稻瘟病抗性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一、内容综述我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种植方式的改变等因素,水稻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我国水稻的高产稳产,防治水稻病虫害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A. 研究背景我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是病虫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因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现有的防治技术还不够高效、环保、经济实惠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以期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B.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稻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研究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粮食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过度使用农药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研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手段,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对于实现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

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

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作者:高云颜培玲宋小娟王国强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08期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生产,该文简要阐述了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发病主要症状和发病因素,并介绍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提升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主要症状;发病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8-0062-04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主,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更是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1]。

水稻除具有食用价值外,还可用于酿酒、制糖及其他工业用途。

然而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集中化和环境气候的变化,水稻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频繁发生,导致我国许多地区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水稻稻瘟病的主要症状、病原菌及侵染循环、发病原因、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旨在减少稻瘟病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为保障水稻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主要症状水稻稻瘟病具有侵染部位多、症状多样化和危害时间长等特点[2]。

稻瘟病的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呈显著褐色,且发病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下会产生灰色的霉状物[3]。

稻瘟病可发生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

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最为常见)、节瘟、穗颈瘟(危害最重)和谷粒瘟。

1.1 苗瘟常发生在秧苗3叶期前,发生部位为叶片,一般由种子携带病原菌引起。

发病初期,秧苗芽和芽鞘上会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病苗上部则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最终病苗卷缩枯死[4]。

1.2 叶瘟发生在秧苗3叶期后至穗期,发病部位为叶片,一般在分蘖期流行,严重时,远望发病田会如火烧一般,水稻会矮缩如塌塘[4]。

且叶瘟病斑的变化受品种、气候等因素影响,一般分为4种类型,即白点型、褐点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慢性型的危害最为严重[5]。

1.2.1 白点型此病斑多发生在病苗嫩叶上,但实际种植中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抑制剂和磷酸肌醇合成酶抑制剂; ③脂肪酸延伸抑制剂; ④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一是稻穗未到完熟期,叶片有20%保持绿色,这 时要继续施药以控制病害扩散,而且必须先用强
1、化学防治
氧化剂先灭菌,然后用富士一号等进行后期保护。 二是稻穗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粒皮黄色,稻粒干
(3)操作步骤
792. 王巧兰,郭刚.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5(10):10-14. 刘大宝.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农村经济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温小红,谢明杰,姜健,杨宝灵,邵艳龙,何伟,刘丽,赵毅.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农学通
报,2013,29(3):190-195. 邱福林,王大为.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A].垦殖与稻作,2004年第3期. 孙铁通.如何防治稻瘟病.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一原种场. 刘伟.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研究进展[A].专论与研究,1006-8082(2010)05-0032-04.
参考文献
王伟舵,刘永锋.中国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 6) : 196 - 198.
骆国栋,唐铁京.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年第8期. 刘志发.稻瘟病发生原因及为害部位症状.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年第8期. 高鹏.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B].洋县农村能源工作站,1005-2690(2016)08-0081-02 . 鞠涛.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大石桥市农村经济发展局,2016.8.09 . 李杨,王耀雯,王育荣,于洁.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A].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789-
(3)土壤:有机质丰富 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排水不良
05
防治
◎一 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二 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三 防治方法
五、防治
(一)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培育光 谱与新
品种
转基 因法
分子生 物学
培育抗 病品种

化学药 剂防治

早期
五、防治
(二)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主要的研究进展是培育新材料与新品种,部分学者讲利用分子标记法,和Pi9基因紧密连 锁子,标实识现法稻成,瘟功 通病标过抗记S性R,基M其因2中2分比子较标成记功(的和是P案i9例紧是密改连良锁泰的国)香,米成稻功瘟的病将;Pi9官基华因忠,学导者入等“利金用山分 B-1”中发,掘极并大克程隆度了上抗提性高基了因“金山B-1”抗性,是水稻品系抗性研究的一大发展;部分学 者利用分子标记法,对广谱抗稻瘟病中H4品种,成功将主效抗病基因,即Pi46(t)选择 出来,其单中个较显为性著主名效的基是因肖、武多名个等显人性,主将效该基基因因、成隐功形转基育因,控将制其、转微育效到多“基广因恢控9制98”中, 同时还选不育断出地一研系究列改抗良稻,瘟并病做品好种抗,性主鉴要定有恢复系“R1198”,同时还培育出一系列新 的杂交组合,例如:“系安丰优1198、宁优1198等。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2、抗性品种培育
01
抗稻瘟病资源选择
主要来源:己定位抗病基因的抗源、病区长期自 然选择所保留的抗源、野生稻与栽培稻资源中优 异的稻瘟病抗性材料 至2009年,通过广泛的遗传分析,已鉴定出84 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到2010 年12 月,已有70 多个抗稻瘟病基因得到准确定位,其中有15 个 抗稻瘟病基因已经成功克隆,Pigm和Pif 也即将 成功克隆。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
放线菌类
虽然植物农药的发展受其原材料
细菌类
的限制,但其可以为化学工业提
生分物 防防 治治 植主 物细菌要 病菌和是原的假芽单利体孢胞杆菌用、生虫物害活和体杂或草由 及生 调+ 节物供所一以植产些越物生新来的越生的化获长代合得物化。谢或学前家活导的性化关合注成物。,
关于我们的小组
01
创建QQ讨论组,初步探讨
任务计划 各组员
02
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
解稻瘟病 各组员
03
实地探讨,交流、整合相
关资料 各组员
(一)气象条件
连续晴天, 天气湿度 低于85%, 病害受抑

15℃
减弱植株 抗病力
平均温度为 24~28℃, 且有一昼夜 以上的饱和
湿度
20℃
24℃
28℃
气温在20~30℃填田 间湿度在90%以上, 稻株体表每天保持一 层水膜达6~10 h的情
况下
连续晴天,天 气湿度低于
85%,病害受 抑制
30℃
32℃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5、强化统防统治
统一制订防治技术方案,统一 购置农资和防治器械,统一规 划防治地坎,统一抽调青年劳 力,统一供水,统一组织机械 化防治,不失时机地抓住适期 突击防治工作,提高规模防治 的质量和效益
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防治 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早调查、早预报、早培训、早宣传、 早组织 突出统防统治、联防联治
01
02
03
04
05
叶枕瘟
初期灰绿色 扩展后灰褐色 常引起叶片早枯 和节或穗颈发病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穗颈瘟和枝梗瘟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谷粒瘟
在灌浆后的成熟或半成熟稻谷上出现
病谷颖壳有灰白色或者褐色、黑褐色 椭圆形或不规则病变
多从颖壳前端开始发病
病原
③看田施药
3 次,每5~7d 喷施1 次,可基本控
制稻瘟病的发生,具体用量遵从植 保人员的指导或按说明书严格使用。
②及时用药
①早期预防
注意: 一是病虫诊断要准。 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
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说明书剂量要求 配药。 四是面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
五是时间要准,把握病害发生的时期及 时用药。
灌毒水
对播种早、长势好,苗高在50 cm 以上的玉米、高粱 等作物,选用40%辛硫磷或40.7%毒死蝉、20%菊子、 25%溴辛乳油等,在农田灌溉同时,加入毒水防治
合理管理肥水 既影响病菌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 也影响水稻植株抗病性
切断病源 稻瘟病防治有效、无害的主要途径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稻草处理 做到浸种选药正确,彻底浸种消毒,可杀死种子 上所带病菌。
植保1502
稻瘟病及其研究成果
汇报人 王禹程
组员
王禹程 吴赵露 吴娇娇
吴浩 魏芩杰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 水稻真菌性病害。
一般导致减产 10%~30%。
稻瘟 病
白叶 枯病
纹枯 病
主要危害地区
西南地区
东北
长江中游 330万~570万公顷
一 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二 病原 三 发病规律 四 发病原因 五 防治 六 讨论与展望
讨论与展望
06
六、讨论与展望
目前,利用化学农药和抗水稻稻瘟病品种 仍是防治稻瘟病的普遍的措施 环境的影响及抗稻瘟病品种单一→稻瘟病菌 产生生理小种致病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复杂性; 化学农药的毒性和长期使用→病原菌产生抗 药性
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开发利用是可 持续发展的需要
如海今洋,微已生有物许资多源报非道常从丰海富洋,微可生以物产中生筛许选多 到新抗颖稻的瘟产病物的,活但性海菌洋株微,生因物此获从得海鉴洋定中和筛培 选养土到不壤抗到中稻5分%瘟离,病而到的且的高目微活前生性发物微现的生的物活海是性洋一代微项谢生很物产有代物 前谢90景产%的物都工仅是作约已。1知%化。合物→海洋微生物
二、病原
稻瘟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科、梨形孢属。 病部灰绿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霉层
分生孢 子梗
分生孢 子
发病规律
03
三、发病规律
分生孢子
稻瘟 病菌
病稻 病谷
再侵染 气流
新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梗
04
发病原因
◎一 气象条件
◎三 病菌越冬基数
◎二 种植品种不当 ◎四 栽培技术
四、发病原因
真菌类
微物源
植物源
+ 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本 身或其代谢的次生代谢产物或 者是以其代谢产物为前体经过 人工修饰或纯合生成的农药
五、防治
(三)防治方法
4、栽培措施
人工捕捉 每天清晨组人力到田间,顺垄发现 萎蔫植株或叶稍尖已枯黄作物,在 其根部抠土捕捉高龄幼虫,集中统 一杀死
轮换种植或者是水稻 多抗性品种混合栽种 混栽区的间栽品种与净栽区的间栽品种相比, 其稻瘟病叶病率明显下降,叶瘟减轻 尤其是杂交水稻品种与感病的优质品种混栽后, 该感病品种的稻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下 降,其防治效果达81.1%~98.6%
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最大限度保护水稻的产 量,发展生物农药是防治稻瘟病的好方法,但从 陆生微生物发现新的代谢产物的频率逐渐下降。
虽然,稻瘟病的生物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是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还有待于近 一步的加强。
目前研究防治稻瘟病病菌都是在实验室内 完成,田间和小区试验仍然做的很少 没有选出针对性较好的拮抗菌株进行更深 入的研究
急性型病斑
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近 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都能产
生大量的灰色霉层
褐点型病斑
病斑呈褐色小斑点,针头大小 多产生在气候干燥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01
02
03
04
05
节瘟
发生于穗以下的第一、第二节位上
稻节初生褐色小点 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
病节变黑褐色 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
一、主要为害部位及症状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