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语文必修 1 第二单元文言文测试卷制卷人李文琼(时间:150 分钟分数:150 分)一、基础知识(6 小题,共1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眩(xuàn)濡染(rú)箕踞(jī)召之即来(zhāo)B.蜡烛(zhǔ)阙疑(quē)逢孙(pánɡ) 日薄西ft(bó)C.骨髓(suǐ)忤视(wǔ)变徵(zhǐ)切齿拊心(fǔ)D.参乘(shènɡ)纪信(jì)杯杓(sháo)以飨读者(xiǎ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瑕疵名闻暇迩掠夺攻城略地B.亢奋机能抗进弊病民生凋敝C.犹豫怨天尤人振兴震聋发聩D.坐落座无虚席灼热远见卓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西单女孩任月丽从在地铁卖唱,到走红网络,到走红星光大道,到走红 2011 年春晚,一路走来,一发不可收拾,这其中固然有大众的草根明星情结,但与其深厚的歌唱功力也密不可分。
B.一个时期以来,信用卡诈骗猖狂至极,在我警方的全力打击下,一个个罪犯图穷匕见,被绳之以法,受到应有的惩罚。
C.韩国《韩鲜日报》报道,目前朝鲜正准备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同时认为,如果朝鲜继续坚持他的核进程,那么他势必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因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世人的共同愿景。
D.进入 2011 年,世界经济复苏的状态仍不容乐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目前形势下,就不能只顾自己,打压别国,做亡郑陪邻的事,而应具有全方位的战略眼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所以遣将守关者B.沛公起如厕杀人如不能举C.失其所与,不知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D.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且为所虏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A.使使以闻大王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交戟之士欲止不内6.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说理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同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
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
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有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24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此亡秦之续耳解析:选D 。
A 项,“共”通“供”;B 项,“振”通“震”;C 项,“蚤”通“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 .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 D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解析:选C 。
C 项,比:并,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B.⎩⎪⎨⎪⎧ ①以.乱易整,不武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C.⎩⎪⎨⎪⎧ 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②子亦有不利焉.D.⎩⎪⎨⎪⎧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解析:选B 。
B 项,①②均为介词,用。
A 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
C 项,①兼词“于何”,从哪里;②句末语气助词。
D 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承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 .夜.缒而出 B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 .常以身翼.蔽沛公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解析:选B。
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以其无礼..于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选C。
C项,无礼:古今义相同,不合礼节。
A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B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D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被动句)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答案】C【解析】C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判断句,“何辞为”是宾语前置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两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真面目旧丰神入毫端寻妙句常向秋山留住秋水现出庐山又驱春色文学社:________摄影小组:________【答案】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解析】先筛选出和文学社、摄影小组相关的词语,再按照对联的要求排列。
和文学社相关的词语有“入毫端”“寻妙句”“常向秋山”“又驱春色”。
根据内容间的关系,“常向秋山”和“寻妙句”是一联,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
“又驱春色”和“入毫端”是一组,是下联。
和“摄影小组”有关的词语有“真面目”“旧丰神”“现出庐山”“留住秋水”。
根据词语内容间的关系,“现出庐山”“真面目”是一组,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
“留住秋水”和“旧丰神”是一组,是下联。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3.(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3)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人教课标第一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画当体现时代精神陶小军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时代”成为决定绘画特质的因素之一,体现时代精神,也成为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动力。
“画学不是一件死物,而是有生命能变化的。
每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精神的特质和经验”,岭南画派领军人物高奇峰曾以此概括中国画与时代的关系。
“笔墨当随时代”,石涛的这句名言,也成为许多画家不断追索、不断自省的重要命题。
回望历史,新石器的彩陶,简单的几何图案中便表现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充满神秘色彩。
两汉时期,朴拙之外,雄强自信的气息亦显著地体现在绘画等造型艺术之中。
在时局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感受到生命无常,纷纷归隐山林,于自然之乐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受这个时代自由又浪漫的精神影响,中国画不管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开始走向成熟。
隋唐时期,社会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繁荣景象,中国画也开始了分门别类的发展。
到了宋代,中国画已经形成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绘画门类,中国画注重营造可居可游的画境,表现出多视角的艺术风貌。
至元,郁郁不得志的汉族文人转而投身艺术,文人画精神特质初步形成。
明代,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工商业繁荣,中国画艺术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趋势中形成新的特色。
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新贵的崛起,艺术呈现多元化特征,绘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微妙,越来越多的豪商大贾开始扶植画家,收藏作品,“扬州八怪”与“海派”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
历史规律显示,作为人们主观精神的体现,绘画集中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折射着社会的精神面貌。
从这个角度看,能否体现时代的特征,即能否准确地传达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是评价绘画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曾几何时,中国画创作一度陷入对西方艺术的盲目推崇之中,许多创作者尝试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但大多数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在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1).doc

单元评估检测(二)(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一、语基语用(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油腻.(nì) 罗绮.(qǐ) 残羹.(ɡēnɡ)发酵.(jiào)B.彷.徨(pánɡ) 彳.亍(chì) 颓圮.(pǐ) 榆阴.(yīn)C.步履.(lǚ) 宛.转(wǎn) 摇曳.(zhuài) 迷惑.(huò)D.衔起(xián) 羞涩.(sè) 麦秸.(jiē) 握手言和.(hé)解析:选C。
C项,“曳”读y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四围四维空间衣襟衣锦还乡B.题跋提拔干部体例体力劳动C.天皇天荒地老学力大学学历D.罗绮言辞犀利长篇随声附合解析:选D。
D项,合—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C.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解析:选B。
“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
形容意见不一致。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①句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因此用“各执一词”合适;②句中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不同,可见只有“各抒己见”符合语境。
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第二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应用(1~6每小题3分,7题4分,8题8分,共30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刀俎.(zǔ)目眩.(xuàn)忤.(wǔ)顷.之未发(qīnɡ)B.参乘.(chénɡ) 瞋.目(chēn)切齿拊.心(fǔ) 夜缒.而出(zhuì)C.偏袒.(tǎn)戮.力(lù)玉玦.(jué) 切而啖.之(dàn)D.飨士卒(xiǎnɡ) 彘.肩(zhī)被八创.(chuānɡ)目眦.尽裂(zì)解析:A项“顷之未发”的“顷”应读qǐnɡ,B项“参乘"的“乘"应读shènɡ,D项“彘肩”的“彘”应读zhì.答案:C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B.愿足下更.虑之(改变) 尽失其度.(常态)C.沛公起如.厕(往)杀人如不能举.(尽)D.比.诸侯之列(比较)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解析:“比”应解释为“并,列”。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杀人如不能举.②愿举.国为内臣B.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轲自知事不就.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因.击沛公于坐D.①秦王必说.见臣②秦伯说.,与郑人盟解析:D项都是通“悦”,高兴.A项①尽,②全。
B项①登,②成功.C 项①借助,②趁机.答案:D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和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群臣怪.之A.晋军.函陵 B.项伯杀人,臣活.之C.今太子迟.之 D.吾得兄.事之解析: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意动用法。
A项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B 项是使动用法,D项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恐惧..不敢自陈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解析: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
精品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语文试题一、基础演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风度B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提起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项,度:常态;B 项,比:并,列;C 项,提:掷击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的文言实词绝大多数也是古今异义词,在文小的意义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用,所以是考查的重点。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Z 过B.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失其所与,不知 ■D. 秦伯悦,与郑人盟■【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项,是:这;C 项,与: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屮所选的实词有古今异义词,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考查实词的面比较广3. 下列句子屮,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焉用亡郑以陪邻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且贰于楚也■夜纟追而出 表判断筑土墙用的夹版一同盟誓结交;D 项,盟:为动词,结盟。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夫晋,何厌之有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连词,来。
B项,前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一个“之”,代词,代指郑国。
C项,两个“且”都是连词,并且。
D项,前一个“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后一个“而”,连词,承接。
故答案应为C项。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屮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
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吋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 高一下单元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望风披靡.(mǐ)靡.(mǐ)日不思风靡.(mǐ)一时奢华靡.(mí)费B.文以载.(zài)道载(zài)歌载.舞车载.(zǎi)斗量一年半载.(zǎi)C.鲜.(xiǎn)为人知寡廉鲜.(xiān)耻屡见不鲜.(xiān)立场鲜.(xiān)明D.济.(jǐ)济一堂同舟共济.(jì)大济.(jì)苍生人才济.(jì)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完璧归赵金碧辉煌出类拔粹鞠躬尽瘁B.殚精竭虑肆无忌惮无耻谰言波斓壮阔C.瑕瑜互见前据后恭遐迩闻名龙蟠虑踞D.纵横捭阖不无裨益偏睥将校稗官野史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永远的激情,就像没有不凋谢的花,植物周而复始....,人也一样。
B.俞伯牙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鼓琴,樵夫钟子期听得出神入化....。
C.“从经验里吸取教训”,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在面对考验时,真正能吸取教训的,并不太多。
D.人是伟大的,然而自然更伟大。
人相对于天地宇宙,只能是沧海一粟....。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班主任老师因公出差,临走前,把班上的事向代理班主任作了。
②“严”和“爱”并不矛盾,爱学生并不等于学生的不良行为。
③鲁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词就着深刻的含义。
④加入了“世贸”组织,就要和国际接轨,就要改掉我们管理上的种种。
A.交待怂恿包涵成规B.交代纵容包含陈规C.交待怂恿包涵陈规D.交代纵容包含成规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你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容易快快乐乐的过日子。
②钱钟书先生说,爱情是品,友谊是奢侈品。
③自信是人,并不是比别人强的人,而是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知道自己对环境有影响力的人。
A.越必须到处B.更必需处处C.越必需处处D.更必须到处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不是出于感伤,而且基于现代的冷漠,把亲近自然当作一种体育,一种休闲。
B.付出的时候,不要期待任何回报,否则一颗心老是牵挂着结果,反而更难有收获。
C.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挥各人天赋的内的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才尽其才,在社会上赢得他应有的地位。
D.我们的身体在精心的保护下一天天的日益萎缩,经不起任何打击和磨砺,甚至退化到可以被化妆品伤害。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揭示行为成瘾的秘密约物成瘾是大脑对行为产生重要决定作用的一种生动解释。
然而行为是否也能像药物或化学物质一样影响大脑并产生成瘾行为呢?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些结果已经在慢慢回答这个问题了。
赌博成瘾实际上,对某种东西成瘾就是对它有所依赖性,所以,研究人员认为,人的某些行为,如赌博,也能象药物、酒精等物质一样,使人们对它产生依赖性而成瘾。
研究结果表明,赌徒的成瘾,是行为刺激大脑产生的后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家萨克·W·吉姆发现,赌徒的大脑中会发生类似吸毒成瘾者大脑内的变化。
对吸毒成瘾者使用阻断药物成瘾的药物,可以缓解或阻止成瘾者对毒品的需求(这也是戒毒的原理)。
同样,阻断药物成瘾的药物也对赌徒有效。
……这提示,药物、赌博等行为刺激了大脑中某些相同的生化通道。
赌博成瘾的原因对于赌博这种行为成瘾,研究人员用了一些假说来解释。
大脑与周围神经既是一个网络,又是一种神经回路,无论是物质(药物、酒精)还是一个人的行为、经历都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
当这种刺激达到一定量时,便可以使大脑陷入一种强迫状态,也就是依赖和成瘾。
所以美国国立滥用药物研究所(NIDA)所长阿兰·菜谢尔说,与以往的观点相反,研究人员现在认为,在物质成瘾与行为成瘾(强迫性行为)之间有一种共同的东西。
但是菜谢尔也承认,目前如何在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之间画线还不明确,这可以说是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无论是药物还是行为,它们都触及生物体的中枢神经的报偿(rewafd)如,饮食等行为是生命延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行为,每当完成这些行为时,大脑中枢就会产生一种愉悦和欣快感,并传递到整个神经回路中,全身都感到舒适。
当生活中有某种行为能替代这种报偿或成为新的报偿时就有可能让人成瘾。
当然,这样的行为需要长期地反复进行,并且体现到神经回路中。
可以形象地说,当某人的一种行为习惯,比如赌博“劫持”中枢神经回路时,成瘾便发生了。
因为赌博赢了是一种愉悦(报偿),输了之后捞回来也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希冀将来的补偿)。
这种理论有点像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学说,在给狗喂食之前或同时辅以敲钟,长期这么做在狗的神经与敲钟之间便形成了巩固联系。
以后即使只敲钟不喂食,也可以诱发狗流唾液。
(摘自《百科知识》2002年第6期)7.对“成瘾”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某种物质或行为不断刺激大脑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其表现是为感受某种精神愉悦,大脑强迫主体不断从事某种行为。
B.某种药物不断刺激大脑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其表现是为感受某种精神愉悦,大脑强迫主体不断服用该种药物。
C.某种行为不断刺激大脑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其表现是为感受某种精神愉悦,大脑强迫主体不断从事某种行为。
D.由于外界刺激,大脑丧失了正常的功能,从而强迫主体不断从事某种行为。
8.以下关于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成因上说都是中枢神经反复受到刺激造成的。
B.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的表现,都是不断地重复某种行为。
C.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都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D.对于行为成瘾,也可以像药物成瘾一样用药物治疗。
9.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报偿假说”,能使人愉悦和欣快的行为,就有可能影响或改变大脑或神经的报偿回路,从而产生行为成瘾。
B.由于行为成瘾有着复杂的生理基础,对于赌博、窥人隐私等不健康的行为成瘾,是不能进行预防的。
C.行为成瘾与主体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有关。
D.对于赌博成瘾的人,可以引导他反复从事某项健康的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0.最后一段引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学说,其目的()A.说明赌博也是一种条件反射。
B.说明经过反复刺激,狗也会和人一样产生“行为成瘾”。
C.说明人和动物的行为习惯都是受大脑支配的。
D.进一步说明行为和习惯也会对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5分,每小题3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居二年,宠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市.租皆输入莫府市:买B.王必.用臣必:如果一定C.出站,数.不利,失亡多数:运气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渐渐地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
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B.①后三月,王翦因.急攻赵。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C.①臣如前,乃.敢奉令。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D.①以.便宜置吏。
②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
13.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凶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烽火:代指战争B.边不得田畜..。
田畜:指土地、牛羊等。
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强起:迫使上任。
D.凶奴即入盗..。
入盗:进入边境偷东西。
14.以下内容编为4组,都属于李牧“诈敌”手段的一组是①日击数牛飨士②凶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③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④大纵畜牧,人民满野⑤以数千人委之⑥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⑥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守边时很有长远打算,注意提高士卒的生活待遇,同时又督促他们勤练兵加强对匈奴的防范。
所以,匈奴虽多次骚扰边境,但一直占不到便宜。
B.守边士卒们经常得到许多赏赐,但这些赏赐却没有什么用处,所以都愿意打仗,希望大量缴获敌人的财物。
这是李牧激励士卒斗志的一项措施。
C.李牧虽深知兵法,治军有方,措施得利,但并没有人解他,上至赵王,下至士卒,外到匈奴都认为他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D.李牧不愧为优秀将领,他大破匈奴,巩固边防;北攻燕国,南拒韩、魏;并连续打破秦军的时攻,但却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赵国也因自毁长城而导致国力衰微,最后亡国。
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把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①译文:。
(3分)②译文:。
(2分)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并与下文的字前后呼应。
(2分)(2)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