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探讨钢结构装配式梁柱的连接节点性能

探讨钢结构装配式梁柱的连接节点性能

探讨钢结构装配式梁柱的连接节点性能摘要: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逐渐朝着多样化、标准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钢结构装配式梁柱的连接节点性能。

关键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性能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钢结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

在装配式钢结构设计中,梁柱连接节点是设计的重点内容,节点构造形式对节点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梁柱连接节点是钢结构现场施工的重点环节。

因而做好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设计对于钢结构建筑设计和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钢结构住宅的主要优势自重轻,可减轻建筑物的重量约30%,可以建设在地质承载力低的地方和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布置灵活、开间大,使房型丰富,一般的结构使用面积只是建筑面积的70%左右,而钢结构建筑可达到80~85%,有效地增加了使用面积与可利用空间;可工厂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变“现场建造”为“工厂制造”;施工周期大大缩短,减少湿作业量,且其节能指标可达50%。

2 钢结构构件梁柱节点设计2.1 钢结构构件节点强度的重要意义在地震作用下,对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影响最大的就是梁柱节点的破坏。

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必须要满足钢结构连接弱构件的强度,梁柱节点的承载能力不应该低于构件的承载力,否则的话节点就会先于构件发生破坏,塑性铰也就不会形成,从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2.2 梁柱节点的脆性破坏机理梁柱节点出现脆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梁柱焊接会产生集中应力。

梁柱节点产生的典型脆性破坏形式主要是:梁自下翼缘与柱翼缘相交处焊缝出现脆性裂纹,裂缝随着受力的不断增加而不断的伸长和扩展,最终导致不同的断裂形式的出现。

发生梁柱节点脆性破坏的主要位置是在梁端。

要想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必须要减小或者避免梁端产生裂纹。

加强节点强度的措施主要有:①塑性铰位置外移法;②改进扇形切角构造;③对梁翼缘焊缝衬板进行缺口效应处理;④将梁腹板焊接在柱上;⑤用高冲击韧性的焊缝来替代。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综述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综述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综述
钢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形式,梁柱连接节点是钢结构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针对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进行研究综述,包括节点类型、设计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类型可以分为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两种。

刚性节点是指连接点在受力时可以保持相对刚性,不发生变形;而半刚性节点则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形。

刚性节点常用于对轴向力和剪力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而半刚性节点则适用于对变位能力和耐震要求较高的场合。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强度设计和变位设计两个方面。

强度设计是指根据节点在受力时的强度要求,确定节点构造的尺寸和形式;而变位设计则是根据节点在受力时的变位要求,确定节点构造的刚度和延性。

强度设计常用的方法有刚度法、刚塑性法和塑铰法等;而变位设计常用的方法有刚度-延性匹配法和能量法等。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节点设计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展更为精细化的节点设计研究。

随着结构性能设计的提出,节点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强度和变位,还要考虑耐久性、可维修性和可拆卸性等方面的要求。

由于连接节点在结构中的重要性,一些新型的连接节点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如刚性连接剪力墙、混凝土牵引锚固节点和复合式节点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用有限元软件对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也成为节点研究的重要方法。

钢结构H型钢梁柱连接节点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

钢结构H型钢梁柱连接节点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

钢结构H型钢梁柱连接节点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摘要】分析了钢结构H型钢梁柱刚性连接节点分析的受力特性,针对钢结构施工中材料检验、焊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等重要工序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控制措施和检验标准。

【关键词】:钢结构连接节点高强螺栓焊接施工质量一、引言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抗震性能优良的优点,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上广泛应用。

近来年,随着钢结构工程量的增加,施工中存在有许多不规范操作,如:各构件连接结构不按图施工;焊接工艺执行不规范,角焊缝长度及腰高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接焊缝无损检测比例低;以及高强螺栓摩擦面处理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抗滑移系数,螺栓紧固扭矩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等等。

这些施工质量缺陷会形成钢结构连接节点的薄弱环节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寿命。

二、H型钢梁柱连接节点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设计原则是传力可靠、结构受力简单明确,满足强度和抗震性能要求,并兼顾施工方便。

从受力特性而言,节点连接分为柔性连接(铰接)、半刚性连接、刚性连接等三种形式,其中,刚性连接具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在工业装置承重框架及民用建筑高层框架中最为常见,刚性连接根据受力特性又分为全焊接连接和栓焊连接、高强螺栓连接三种形式,如图1当柱为H型钢或工字钢时,梁与柱的刚性连接又分为柱墙轴方向连接和柱弱轴方向连接,强轴和弱轴连接都需在梁翼缘的对应位置设置水平加强肋。

全焊接连接(图1-a):梁翼缘与柱采用坡口全焊透焊接,梁腹板与柱采用双面角焊缝。

为保证焊透,施焊时梁翼缘下面需设置小衬板,衬板反面与柱翼缘相接处宜用角焊缝补焊。

为施焊方便梁腹板还要切去两角。

节点结构强度和刚度最高,无滑移,传力最充分,避免了螺栓钻孔对梁截面的削弱,在同等强度下最经济。

但焊接结构存在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长期抗疲劳性较差。

焊接连接图(1-b):梁翼缘与柱采用坡口全焊透焊接,梁腹板与柱上焊接的连接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梁翼缘的连接传递全部弯矩,腹板的连接只传递剪力。

钢结构纯框架体系构件选型及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应用探究

钢结构纯框架体系构件选型及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应用探究

钢结构纯框架体系构件选型及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应用探究摘要: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钢结构纯框架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本文对构件选型及节点受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字:框架结构、连接节点、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受力特性0 前言钢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钢结构形式,钢结构框架结构一般可分为单层单跨、单层多跨和多层多跨等钢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建筑造型和功能的需求。

根据钢结构的抗侧力体系的不同,钢结构框架可分为纯框架、中心支撑框架、偏心支撑框架、框筒等。

纯框架钢结构延性好,但侧向刚度较差,其水平抗侧力构件主要是框架柱,适用于单层、多层建筑。

支撑体系、框筒结构均增加了水平抗侧力构件,其适用于高层、超高层的建筑。

钢结构纯框架结构是由钢制柱、主梁、次梁、楼板组成的受力结构体系,是钢结构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多层建筑等领域。

本论文重点探讨该结构体系各构件选型及连接节点受力性能。

1 钢结构纯框架结构受力特性钢结构纯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设计原则。

各构件连接节点设计时钢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连接形式直接影响结构受力整体性能和每个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

钢结构连接节点在地震中一旦破坏受损,结构将发生整体破坏坍塌,结构体系受力在大震中,即使梁构件已屈服,只要节点不破坏,就能确保结构不倒塌,为人员的争取相应的逃生时间。

所以钢结构节点设计和选型是我们关注关键问题。

2 钢结构纯框架结构各构件的连接节点分类2.1 节点设计原则钢构件连接节点设计原则:确保结构整体安全可靠;各构件间传力明确;构造简单;构件加工、制作、拆装方便;节约钢材。

2.2 节点设计分类钢结构构件的连接节点按工艺可分为焊接、铆钉、螺栓三种类型。

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优化方案

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优化方案

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优化方案引言:钢结构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优势在于高强度、轻量化和施工速度快等方面。

然而,梁柱节点作为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的优化方案,从减小节点刚度、提高节点刚度以及增强节点抗震性能等角度进行讨论。

1. 减小节点刚度节点刚度较大往往会导致节点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增加节点构件的厚度和重量,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为了减小节点刚度,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方案:- 使用薄板梁柱构件:采用薄板梁柱构件替代厚板构件,可以减小节点的刚度并降低节点的重量。

- 采用高强度钢材:使用高强度钢材可以在达到相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从而减小节点的刚度。

- 采用灵活的连接方式:选择适当的连接形式,如销钉连接或焊接连接,可以降低节点的刚度。

2. 提高节点刚度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提高节点的刚度。

以下是一些提高节点刚度的优化方案:- 加大梁柱截面尺寸:增加梁柱截面的尺寸可以提高节点的刚度。

但是,需要将节点的刚度和整体结构的刚度进行合理的匹配,以避免刚度不均衡导致的结构性能问题。

- 增加连接构件的数量:在节点处增加连接构件的数量,如剪力板、角钢等,可以提高节点的刚度。

但是,同样需要考虑节点的刚度与整体结构刚度之间的匹配。

3. 增强节点抗震性能节点在地震等外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因此需要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一些增强节点抗震性能的优化方案:- 采用预应力技术:在节点处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

通过引入预应力力矩,可以减小节点的应力集中,并提高节点的延性。

- 使用加强板:在节点处使用加强板,可以增加节点的刚度和稳定性。

加强板可以承担部分载荷,并分散节点的应力集中。

- 优化焊接工艺:合理选择焊接工艺,采用先进的焊接材料和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焊缝的质量和强度,从而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性能比较

钢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性能比较

钢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性能比较1. 引言本文将对钢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性能进行比较。

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对于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种结构形式的性能进行探讨:结构稳定性、抗震性、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

2. 结构稳定性钢结构和框架结构都能提供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完整。

钢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能够在较小的截面尺寸下提供较大的强度。

框架结构则通过梁柱互相支撑的形式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和工程要求进行结构选择。

3. 抗震性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在抗震性方面均表现良好。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较好的韧性,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结构破坏的可能性。

框架结构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4. 施工方便性相比较而言,钢结构在施工方便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钢材加工和制作工艺成熟,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和人工成本。

而框架结构需要现场搭建和施工,过程较为繁琐。

因此,在工期较为紧迫或者对施工时间有具体要求的项目中,可以优先考虑采用钢结构。

5. 经济性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在经济性方面的考量因具体项目而异。

钢结构的制作工艺和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

框架结构的制作和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但对于长期维护和保养有较高的要求。

经济性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项目预算、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6. 结论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在结构稳定性、抗震性、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均有各自的优势。

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和工程要求进行结构选择是明智之举。

在实践中,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结构形式,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格构式巨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

格构式巨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

格构式巨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程敏;唐兴荣;毕文廷;张峰【摘要】苏州中心中庭由多榀跨度为50 m的单跨双柱双梁的钢框架组成,选择其中一榀受力不利的格构式巨型钢框架梁柱节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P 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按等比例使用荷载加载,对不同构造措施(包括节点区设置斜腹杆、无斜腹杆、设置钢板及半通长设置钢板)下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重点对其应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格构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区设置斜腹杆、设置钢板或半通长钢板的构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这些节点构造形式,可在格构式钢框架梁柱节点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6页(P15-20)【关键词】格构式钢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作者】程敏;唐兴荣;毕文廷;张峰【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011;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011;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05028;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05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3.31 工程概况传统钢框架结构不能满足大跨度大空间的功能要求,需要采用新型的格构式巨型框架结构[1-2],苏州中心J地块区域的中庭即采用格构式巨型钢框架结构体系[3]。

苏州中心中庭位于苏州地铁1号线上方,整个结构为独立结构体系,东西方向长度为69.6 m,南北方向长度为55.0 m,安装最高标高为38.5 m。

为了满足中庭大跨度大空间的功能要求,采用新型的格构式巨型钢框架结构体系,整个中庭由12榀层数不同的格构式巨型钢框架结构组成。

格构式巨型钢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其格构式梁由2榀钢桁架通过横向多根(斜)腹杆连接而成,钢桁架上下弦杆采用π型截面,以增大钢桁架截面的有效高度;格构式柱由2片钢桁架通过短边方向的钢腹板互相连接形成(图1c),格构柱通过拉压球形支座(图1b)与基础相连。

一种盒子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共3篇

一种盒子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共3篇

一种盒子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共3篇一种盒子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1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钢结构房屋作为新兴的住宅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中,盒子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在建筑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并且降低了施工噪音和扰动。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盒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分析。

盒子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构造特点是由许多的钢结构组成,构件之间的焊接和预埋连接,犹如一把机械钥匙的钥齿一样拼合在一起,牢不可破,形成结实的房子。

而这些构件的组成方式,又会受到许多的力的作用,例如风力、地震力、水平荷载等。

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梁柱节点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盒子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中,梁柱节点的设计应尽可能的简单,同时也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受力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以,在设计梁柱节点时,需要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梁柱节点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受力构件:节点板,上下通梁和柱。

节点板作为梁柱的连接点,承担着梁端和柱端的压力和剪力,所以其强度和刚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通梁和柱的连接中,需要采用预埋式连接的方式,以使得节点构件的直接径向刚度更大,同时刚度的表现也更为稳定。

受外力作用下,梁柱节点面对的力矩主要来自于节点板和上下通梁之间的部分。

当受到这种力矩时,节点板会受到不同方向的弯曲和剪切力的作用,从而会导致其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

为了更好地保证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需要在节点板的设计中,考虑加固筋的形式和布置、节点板和连接对接面的质量等因素,以提高其抗弯和扭转能力。

同时,在钢结构房屋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悬挑梁的支撑稳定性,需要使用膜结构,以使得节点板能够在受到不同方向力矩的作用下,保持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盒式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分析中,需要考虑到许多的因素,如节点板的设计、连接方式、加固筋、节点板与连接面的质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性能分析摘要: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施工是提升建筑抗震性的主要工序,因此应优化梁柱节点的质量。

本文通过概述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内容,围绕有限元模型、载荷等方面研究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性能,分析多种要素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为优化节点质量提供参考意见,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突出项目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前言:钢结构具有韧性塑性强、重量轻、制造简便的优势,该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升抗震性能。

其中梁、柱节点是框架关键连接位置,其性能会决定框架结构在载荷基础下的整体性。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的实际性能,实现构件和节点的标准化设计,优化节点性能。

1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概述1.1刚性连接模式其一,全焊连接。

借助融透的方式焊接梁上下翼,通过双面胶焊接腹板。

上述连接模式对于焊接技术要求较高,若操作失误会导致应力集中,对施工结构受到影响。

其二,全栓焊接。

借助T型钢,使用高强螺栓连接梁翼和柱翼,不会产生三向应力和残余应力。

其三,混合连接。

该模式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利用融透焊接梁上下翼,并通过大刚度角钢连接高强螺栓,借助剪力板连接柱翼和高强螺栓。

多层钢结构中主要利用刚性连接梁柱,通过柱贯通方式连接框架柱和梁。

针对抗震部分,应确保梁翼缘厚度和加劲肋相同。

若属于非抗震区域,加劲肋的厚度应≥梁翼缘厚度的1/2,满足板件的实际宽厚比值,防止连接节点受到破坏。

1.2柔性连接模式柔性连接又称为铰接连接,在梁侧无线位移,不过可以进行自由的转动。

该模式包含承托、端板以及角钢三方面。

其中,角钢主要连接柱和梁腹板,可以借助连接板替代角钢。

端板连接模式和角钢相同,但不可替代。

利用承托连接模式连接柱的腹板时,主要将厚板当作承托构件,防止柱腹板弯矩较大,确保偏心力矩传输至柱翼位置。

2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性能研究2.1构建有限元模型本课题主要借助有限元软件,依据相关学者关于连接节点的研究内容,构建建筑工程中钢框架梁的非线性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其中力学性能的差异性,为后续工程梁柱节点连接模式提供新思路[1]。

课题主要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构建实验模型,其中模型划分结构为:板单元(柱腹板、梁腹板、梁翼缘),块体单元(螺母、螺帽、翼源)。

在模型建设阶段,螺母、螺帽和周边板件密切结合,因此端板、柱翼缘等节点相互连续,实现端板和块体单元的融合。

在分析外伸端板位置的连接节点时,最关键的问题是端板和柱翼缘的接触情况。

该要素是指非线性状态,当载荷达到某一数值后,可以分开柱翼缘与端板,但梁的翼缘区域紧密接触。

因此,构建有限元模型时,需借助界面单元代替端板与柱翼缘的接触面。

2.2支承边界和载荷条件分析2.2.1载荷分析端板相互连接的非线性特性主要由柱翼缘、非线性材料、端板接触面变化形成,载荷会通过多次迭代进行收敛。

在分析梁柱节点性能时,若柱翼缘与端板接触情况未知,应借助迭代的方式确定载荷。

若柱翼缘和端板相互接触,则在计算阶段需查看端板节点位移与反力。

若该数值是负数,则说明此节点的柱翼缘和端板分离,需要在下一阶段释放节点。

2.2.2性能结果分析本课题选择两个试件完成有限元计算,将其设置为ST-3与ST-4,经过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出其应力分布情况和变形模式:1)端板连接位置和梁的受拉翼缘位置应力较高,原因是端板出现变形弯曲情况。

2)当对ST-3试件安装加劲肋后,会降低柱翼缘的变形情况,导致其和端板相互分离。

而ST-4未设置加劲肋,端板和柱翼缘一同外凸,变形情况严重。

3)ST-4相较于ST-3在端板的外伸区域柱翼缘、边缘应力分布高,说明端板变形后会提升节点的杠杆力[2]。

4)柱中翼缘和节点的加劲肋连接位置应力较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保证其强度的科学性。

5)连接节点位置梁的内侧螺栓和外侧螺栓相比拉力较大,当对ST-3安装加劲肋后,问题得到解决。

2.3节点性能分析2.3.1外伸端板螺栓外伸端板螺栓模式刚度较大,可以有效传递相邻构件弯矩,不过该节点受力性能会受到螺栓杠杆力、端板变形情况的影响。

其中,节点抗弯状态如下:梁所需的非弹性转动模式、梁塑性发展水平、端板破坏(受剪破坏、受弯破坏)、连接螺栓破坏等。

上述状态容易影响节点刚度和耗能水平,导致节点出现脆性破坏,影响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当发生地震时,会使钢结构梁柱板无法参与非弹性形变,其中参与转动值为0.02rads。

因此,在设计外伸端板连接过程中,需重点分析端板受剪情况、杠杆效应等因素,防止端板受剪和螺栓出现断裂等脆性破坏问题。

端板最大容许剪力设计公式为:Vmax=0.55y bts。

在式子中,b=bs-ndb(b是端板的净宽度), y是屈服应力、bs是端板宽度,n为螺栓数量。

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对于未安装加劲肋的相关外伸端板,应结合以下要求进行设计:第一,明确螺栓大小和连接尺寸。

第二,求出端板的厚度和抗弯承载力。

第三,利用公式Qmax=计算螺栓最大杠杆力,进而确定螺栓大小和尺寸。

其中Qmax 是最大杠杆力,Mpp为抗弯的承载力,x是合力作用位置。

注意必要时需科学调节螺栓的具体位置,得到端板最大剪力。

因此,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外伸端板螺栓具有良好的延性、承载力与耗能水平,适用于建筑工程钢结构框架施工中,同时增加板的厚度能够缓解弯曲变形问题,减少螺栓拉力[3]。

2.3.2节点板域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性能、延性和承载水平密切相关,而节点板域实际上是梁柱连接梁位置的腹板区,其中连接节点强度和延性成反比。

因此,施工人员能科学设置板域的厚度进而实现板域和梁结构的一同屈服,此阶段节点因材料硬化承载力强,会提高延性,产生非弹性形变,保证其螺栓、端板和柱翼缘处于弹性阶段。

当借助半刚性方式连接梁柱时,应重点关注加劲肋问题,若数量设置较多会影响板域变形情况,减少节点耗能和延性,甚至使腹板断裂,原因是该区域的收缩应力突然增加。

若降低加劲肋的长度和焊缝长度,能够扩大腹板收缩面积,优化节点延性。

此外,对于不安装加劲肋的柱结构,若其处于极限情况会导致焊缝拉开,需要科学控制柱腹板厚度,分析其在荷载压力下的纵向压应力。

2.3.3端板工程建设中梁端的剪力与端板厚度无关,其与螺栓直径和数量相关。

若承受弯矩设置为M,拉力主要由梁翼缘的上侧、下侧螺栓进行承担。

基于拉力作用使端板弯曲,因此设计阶段应将梁代替板完成弯矩的计算,得出具体的板厚。

例如,可以同时计算端板和螺栓,并契合塑性铰、极限承载力以及平衡条件。

由于其受拉翼缘所传导的拉力可以被螺栓承受,建议将螺栓结构转变为连接件完成计算。

·f b t,f b t是设计强度,Q是杠杆力,其中端板厚度和螺栓直径的关系为:P=T+Q≤Ae主要取值范围是0.1-0.2Nt,P是螺栓所受到的拉力,A是螺栓截面积。

e2.4节点性能优化建议由于钢结构构造形式和连接模式十分复杂,因此在施工阶段需关注其连接模式,防止对节点操作不科学发生质量事故。

从钢结构节点连接模式分析,主要包含刚接、铰接和半刚接方式。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节点连接方式的质量控制,提升节点性能,具体内容如下:2.4.1铰接节点由于铰接节点主要借助常规螺栓连接梁和次梁,因此质量优化途径如下:划分螺栓等级,结合实际的螺栓孔要求,依据施工规范处理该部位,在安装前期对螺栓孔完成防腐操作。

同时,安装钢结构节点前期需选择受力小的区域进行连接,保证梁腹板与节点板之间的焊缝可以满足受力需求以及构造标准,避免节点出现屈曲问题。

此外,应科学计算节点板厚度,若厚度过厚会浪费材料,而材料过薄将不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

因此,建议科学控制设计厚度,规避框架节点性能。

2.4.2刚接节点刚接节点大部分处于梁柱连接阶段,包含全焊接和栓焊接方式,并采取高强螺栓连接节点。

在连接过程中对于螺栓的质量控制要点如下:第一,针对摩擦类高强螺栓,应科学处理其摩擦面,结合施工规范开展工作,优化节点连接性能。

第二,对于承压类高强螺栓,需增加恰当的预压力,确保该结果满足设计标准。

第三,栓焊连接过程中,螺栓基本功能是安装,因此需结合普通螺栓标准完成质量控制。

针对焊缝需科学分析材料、焊接模式,优化节点性能。

第四,科学选择盖板的种类,保证柱和盖板、梁和盖板的焊缝在特定的质量等级内,借助对接焊缝的方式,提升节点的滞回性。

结论:综上所述,优化建筑工程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是设计关键,因此有必要研究节点性能。

基于节点类型、连接模式,依据钢结构施工规范和设计模块分析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要素。

针对不同节点需控制焊缝、钢筋、模板、混凝土等要素的质量,把控节点区域混凝土浇筑品质,优化钢结构框架梁柱节点性能。

参考文献:[1]梁乘玮,王新武,布欣.钢框架梁柱T型钢连接空间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8,48(05):162-168.[2]蒋建平.框架结构节点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19,(06):107-108.[3]刘希月,王元清,石永久,等.高强度钢框架梁柱节点低周疲劳断裂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39(02):28-36.作者简介:肖会亮,身份证号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