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 7.2《南亚》(第1课时)学案 (新版)湘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南亚(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c8e9ed76a20029bd642d8c.png)
《南亚》(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国家。
(2)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过程与方法运用看图、读图等方式来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亚地区的读图训练,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的思想意识,体会读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南亚的地形及河流。
【教学难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分析南亚地形。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故事中的唐僧要到哪里去取什么经?(学生回答)明确:他们要到天竺国取《佛经》,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亚,首先来看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及地形特点。
二、新课学习(一)位置与国家纬度位置: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100N~30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又称为南亚次大陆,总面积约430万千米2 。
阅读:南亚次大陆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所以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又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主要大国,也有人称南亚为印度次大陆或印巴次大陆。
南亚主要的国家:南亚地区包括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还有印度洋上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拓展延伸: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属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争议地区,其中印度控制南部,巴基斯坦控制北部,面积22万8478平方公里。
歌诀记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中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是尼不,临海孟印巴。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 7.2南亚教案 (新版)湘教版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 7.2南亚教案 (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4198c5941ea76e58fa04f0.png)
《南亚》本节内容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突出了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如地形与河流、气候与农业。
这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面“认识大洲”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看图、读图、析图、记图的方法掌握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形区的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历史悠久。
【教学重点】1、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2、南亚的宗教文化。
【教学难点】1、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1、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提问: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西天是什么地方吗?(古代的天竺国,也就是在现今的南亚地区)。
展示亚洲地形图师:在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古天竺国,也就是现在“南亚”的主要国家——印度去取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亚,感受一下,唐僧去过哪里?翻的是什么山?越的什么河?取的什么经?板书:第二节南亚【讲授新课】一:唐僧去过哪里?——位置与国家活动生: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师:自主学习读图2-9,从图中找出南亚濒临的海洋、包括的国家等,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南亚的半球位置2、南亚的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本区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的纬度位置如何?3、南亚的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东西濒临的海域?4、读图7-11,找出位于南亚的7个国家和和一个地区,以及它们的首都所在,明确哪些是临海国、内陆国、岛国。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二节南亚教案(新版)湘教版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南亚地区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南亚地区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南亚地区的掌握情况,为南亚地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人文特点。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信息素养。
- 南亚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北临印度次大陆,南濒印度洋。
2. 南亚的地形特征
- 南亚地形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三个主要部分。
- 北部山地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是南亚的主要山脉。
- 中部平原是由印度河、恒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是南亚最重要的农业区。
- 南部高原包括德干高原,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干燥。
2.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南亚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现状,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南亚地区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识。
4. 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南亚各国在不同领域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对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南亚(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

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提问]中部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பைடு நூலகம்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图”。填写表格。
河流名称
发源地
主要流经的国家
注入的海洋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便于掌握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
1、下列国家中位于印度洋的岛国是( )
完成作业练习
第二节 南亚
一、南亚的位置
二、南亚的国家
三、地形和河流
教学反思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政区图”。
[提问]①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②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③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
[讲解]教师指“南亚地形图”讲解“南亚次大陆”的含义,明确“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名同含义不同。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而“南亚”则是由南亚大陆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
课 题
南亚第一课时
上课班级
主备教师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亚的X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了解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过程与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南亚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教学难点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学生阅读“南亚次大陆”,回答问题。区分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7.2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平原和河谷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和山区人口稀少
-河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灌溉水源、水力资源,促进农业和水电产业发展
③南亚地区国家案例分析
-印度的地理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多样的地形、丰富的水资源
-地理对印度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促进多样化产业布局,丰富的河流资源带动水电发展
-图表资源:南亚地区气候分布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等,通过图表可以直观地了解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视频资料:有关南亚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的纪录片,如《发现南亚》等,可以增加学生对南亚的直观感受。
-文档资料:关于南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报告或政策文件,帮助学生了解南亚的现实问题。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亚洲地理》、《南亚人文地理》等,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南亚各国的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等方面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南亚地区。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南亚地理特征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地理问题的初步探究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南亚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对南亚地理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地理特征,并用PPT展示实例。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亚农业与气候的关系。
学生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这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环节,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南亚(第1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2、指图说出南亚的地形区及主要河流3、能说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位置与范围【自主学习】读图2—9,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2—9中用红笔描出南亚与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2、找一找:(1)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海洋之间?(2)东西濒临什么海湾和海?(3)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4)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5)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国家同我国陆地接壤?【小组讨论】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不同之处?学习任务二:地形、河流1、读课本42页“图2-10”及“图2-11”两幅图,完成左边的3个活动题。
2、归纳: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南亚地势特征怎样?3、中部的平原是由哪两条河流冲击而成的?4、对比两条河流,错误!链接无效。
归纳:(1)印度河源出中国西藏,顺地势流经(国家)西北部地区及(国家)东部地区,成为重要的灌溉水源,注入海,它是南亚最长的河流。
(2)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流经平原,下游经(国家),注入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学习任务三:气候【合作探究】1、读图2—13,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和特征、(1)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的气温较高?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气候特点是什么?(2)该城市一年中那几个月降水较多?错误!链接无效。
(3) 该城市一年中气温较低?错误!链接无效。
(4)该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气候类型?2、读图2—14、2---15,分析影响南亚降水的因素:季风和地形(1)完成P44活动。
(2)下图是“印度不同季节季风活动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 吹向_____,称_____季风。
(2)图B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吹向_____ ,称_____季风。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1. 学生反馈:在课后,我会向学生收集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通过他们的反馈,我可以了解他们对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课堂观察:在课堂上,我会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注意力、参与度、提问情况等。通过观察,我可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南亚地区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但对于一些具体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2)南亚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南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4)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5)南亚地区的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6)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与民族关系
湘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2节 南亚》教案 (1)

2021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2、指图说出南亚的地形区及主要河流3、能说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位置与范围【自主学习】读图2—9,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2—9中用红笔描出南亚与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2、找一找:(1)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海洋之间?(2)东西濒临什么海湾和海?(3)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4)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5)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国家同我国陆地接壤?【小组讨论】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不同之处?学习任务二:地形、河流1、读课本42页“图2-10”及“图2-11”两幅图,完成左边的3个活动题。
2、归纳: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南亚地势特征怎样?3、中部的平原是由哪两条河流冲击而成的?4、对比两条河流,错误!链接无效。
归纳:(1)印度河源出中国西藏,顺地势流经(国家)西北部地区及(国家)东部地区,成为重要的灌溉水源,注入海,它是南亚最长的河流。
(2)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流经平原,下游经(国家),注入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学习任务三:气候【合作探究】1、读图2—13,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和特征、(1)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的气温较高?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气候特点是什么?(2)该城市一年中那几个月降水较多?错误!链接无效。
(3) 该城市一年中气温较低?错误!链接无效。
2021年春季(4)该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气候类型?2、读图2—14、2---15,分析影响南亚降水的因素:季风和地形(1)完成P44活动。
(2)下图是“印度不同季节季风活动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 吹向_____,称_____季风。
(2)图B中箭头表示的风是_____前后的季风活动,风从_____吹向_____ ,称_____季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学习过程
A.恒河平原
B.印度河平原
C.德干高原
【拓展阅读】
南亚次大陆的形成
南亚次大陆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结果。
大约早在第三纪末期,原来存在于南
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逐渐闭合,与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洋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一方面形成了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另一方面也使来自于南方的印度洋板块紧紧地与亚欧板块联结在一起,成为亚洲的一部分。
这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
根据古地磁学的研究,印度洋板块至今仍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