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妙极了”与“糟透了”

合集下载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0课“妙极了”与“糟透了”》 (3)PPT教学课件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0课“妙极了”与“糟透了”》 (3)PPT教学课件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 • 六年级上册 • 语文第十课《“妙极了”与“糟透了”》
2020/12/10
1
10 “妙极了”与“糟透了”
绿柏小学 李乐坤
2020/12/10
2
我们的口号: 脑筋转、转、转 知识长、长、长
2020/12/10
3
闯第一关:思维快车道
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我在不同时 期,思想、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1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 了”……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 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 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 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 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020/12/10
7
闯第五关:个性放飞扬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2020/12/10
8
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 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 道。
2020/12/10
9
作业:
请你以书信的形式把这篇文章推荐 给你的父母,并把你对教育孩子的 看法也写进去。
2020/12/10
10
2020/12分地自主读书,写出自己的 体会,再小组分别讨论,如果有解 决不了的问题,就将它写在题卡上, 共同来解决。
2020/12/10
5
闯第三关:感悟极乐园
你们刚才在读书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 蕴含道理最深的又最难理解的段落在哪儿?
2020/12/10

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妙极了”与“糟透了”》word教案

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妙极了”与“糟透了”》word教案

10 “妙极了”与“糟透了”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课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思考为什么有这样两种相反的评价,体会这两种不同评价对儿子的影响。

3、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生活的积累,理解描写儿子如何看待批评与赞扬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

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3、体会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赞扬和批评。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和运用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1、学习本课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兴高采烈、直言不讳、相辅相成3、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讨论: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讲了什么内容?5、读了本课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二、合作质疑1、学习本课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引导学生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本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15)讲述了“我”童年的一个故事。

第二部分:(16-17)讲述了“我”后来对这件事的认识。

5、引导学生谈读了本课后的感受最深的一点。

三、课堂小结: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是哪两种?你有过相同的感受吗?四、板书设计:10、“妙极了”与“糟透了”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六、课堂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热烈地()狼狈地()精心地()焦急地()顽强地()沉沉地()2、修改病句他从附近路过,听见了美好的笛声。

他被大雨把他淋透了。

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已经几乎冻僵了。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妙极了与糟透了写作文

妙极了与糟透了写作文

妙极了与糟透了写作文天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文章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又写了好多诗、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每次母亲都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生活中快乐存有两种形式,一中快乐就是慈母般的快乐,他总是以平易近人和蔼的语言就是我们践行信心,引导我们不断前进;另一种快乐就像是作者的严父,他总是可以以警告的方式,说我们除了严重不足还应当提升。

我们应当“慎重地把握住”这两种快乐,并使自己不断前进。

我也有同样感受,三年级时,我们期末考试考作文,由于三年级刚刚学写作文,写得很不好,不是忘掉标点就是写错字,不过我也算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

回家后,母亲看了我的作文鼓励我说:“这篇文章真不错,如果没有错字,再加上标点,一定是一篇佳作。

”听到了母亲的话我心了甜滋滋的。

“就是吗”父亲说道“我看一看”我满怀信心的捧得我的佳作,小心翼翼的交予了父亲。

父亲看后严厉的说:“不怎么样,怎么一个标点也没有?而且又很多错字,字也写得那么烂”我听后伤心极了,垂头丧气的走进了我的卧室……现在,我明白了: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氧气希望的风帆,勇往直前。

另外,还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

“精彩极了”和“差劲皱了”评价虽语带矛盾,但都就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前些天,我们学了一篇名叫《“妙极了”与“糟透了”》的课文。

在老师没讲之前,我就被它那奇怪而又有趣的题目深深吸引,我带着一种高兴地心情读了起来。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德在8岁时写了平生第一首诗。

妈妈高兴地不得了,说:“妙极了”只有天才才会写出如此美妙的诗。

而巴德更想听到,在好莱坞工作的爸爸的赞美,可是爸爸对巴德的诗评价的确实一句话:“依我看,诗写的糟透了。

妙极了糟透了看图写作文

妙极了糟透了看图写作文

妙极了糟透了看图写作文前些天,我们学了一篇名叫《“妙极了”与“糟透了”》的课文。

在老师没讲之前,我就被它那奇怪而又有趣的题目深深吸引,我带着一种高兴地心情读了起来。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德在8岁时写了平生第一首诗。

妈妈高兴地不得了,说:“妙极了”只有天才才会写出如此美妙的诗。

而巴德更想听到,在好莱坞工作的爸爸的赞美,可是爸爸对巴德的诗评价的确实一句话:“依我看,诗写的糟透了。

”“妙极了”与“糟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陪伴着巴德,它们像两堵墙,把巴德夹在中间,使巴德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名作家。

学完后,我对这篇课文有了深厚的理解。

我觉得巴德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妙极了”的夸奖是慈祥的母亲,期盼儿子成功的热情鼓励,“糟透了”的批评是严厉的父亲防止儿子骄傲自满的警告,提醒和鞭策是严厉要求,两种声音虽然截然相反但出发点却都是希望儿子努力上进不断进取,都是爱的表现形式,父母将为了巴德能正确对待批评与赞扬,在面对批评时勇往直前,收到赞美时不能骄傲自满。

所以,巴德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法的确就是非常明智的。

巴德父母那样的家长,特待生的孩子怎么会不杰出,出众呢?在当今社会里,我们又何尝不期望所有的家长都像是巴德父母那样回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里,作者认为爱有两种表达方式——那就是母爱和父爱。

我也指出,快乐存有两种表达方式。

我跟作者不一样。

作者有个慈祥的母亲,而我有个对我非常严厉的母亲;作者有个严格的父亲,而我却有个时常鼓励我的父亲。

我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妈妈会对我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继续。

”而爸爸可以高兴的对我说道:“这次考得极好,你想什么,跟老爸我说道吧!”我考得不理想时,妈妈可以对我说道:“你看一看这几个地方,明明挺直观的题却失效了……”爸爸可以说道:“考得不好呀的,你只要努力争取了就可以了。

”严苛的母亲和引导我的父亲,并使我具有了引导和劝诫。

《妙极了与糟透了》讲授反思

《妙极了与糟透了》讲授反思
2、窘蹙积累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得超级好,含义深入,如果能指点学生背诵下来就更好了。可以或许依借板书直接背诵。
3、没有处理好轻重缓急。
这篇课文后边寄意深入的句子该当是重点,可是由于前边历时太多,没有处理好节的处理很好,如重点段的理解,如板书的设计及问题的奇妙设计、教材深入的解读等,可是不足之处是老师罢休不敷,有明显的牵制景象,另有就是要正视方针的设置,课堂上在向“实”上落实。
《“妙极了”与“糟透了”》讲授反思
《“妙极了”与“糟透了”》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固着情感,浸透着深入的哲理,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现实糊口、情感体验十分靠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近活泼,后一部分寄意深入,具有启发性,给学生供给了多维的思虑感悟空间。如许的文章,说句实话,自己从来也没有讲过,正由于没讲过,所以我想举行尝试。即便是到此刻,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是患受骗,我心理依然没有底。原本想遵照工作发展的挨次层层开展、慢慢升华、渐入佳境,可是在我旁观了网上对本课的设计尔后,我一个都没有采用,全部抛却了,由于再出色也不是自己的气概,我巴望具有自己的气概,所以我尝试着用此外一种方法来说这课。既然是尝试,难免有掉败,既然是尝试,必定会显现“糟透了”的环境,所以讲得欠好,还请众人谅解。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举行简略的申明。
本文的讲授也存在着太多的毛病谬误。
1、越俎代办
为了节省时候,教师用大屏幕取代黑板,取代学生的思惟进程,很多内容直接显现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念书、去思虑、去找到,上课学生的深造内容很大概是指定性的,而不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老师有包揽取代、越俎代办的景象,给孩子踊跃思虑的时候太少,惟恐学生出错,延误老师上课时候。
五、评价鼓励不敷。本堂课的氛围不敷活跃,跟教师的鼓励不敷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答复,我的评价相较随便,缺少豪情,自然学生的情感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鼓励调控着学生的点洋洋得意自己对课堂讲授的设计与掌控,履历此课的磨砺,又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这既忸捏又惊喜,忸捏的是自己的傲岸与不成熟,惊喜的是又实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象征着又可以或许提升了……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妙极了”和“糟透了”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妙极了”和“糟透了”

10、“妙极了”和“糟透了”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8岁时写了平生的第一首诗后,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

妈妈的评价让我非常骄傲,而爸爸的评价却让我难过的哭了起来。

成年以后,“我”成了一名作家,“我”体会到父母的不同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体会到父母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批评与赞扬,“我”为同时拥有不吝赞扬的母亲和直言不讳、严格要求“我”的父亲而深感庆幸。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课文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思考为什么有这两种相反的评价,体会这两种不同评价对儿子的巨大影响。

3. 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理解描写儿子如何看待批评与赞扬的句子,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体会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赞扬和批评。

教学准备幻灯片(文字、图片)第二课时一、回疑自探1、借题激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除了我还有别的老师也在关注你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展现你最优秀的一面吗?从你们充满笑容的脸上老师看出了你们的自信,给你们上课真是妙极了!(板书妙极了)听了老师的表扬,你们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个词语。

指名读。

但是生活中除了表扬我们还会听到另一种声音,那就是板书“糟透了”。

把这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放在一起“妙极了”与“遭透了”,就是我们几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请带着你们对词语理解和的感受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梳理问题:汇报归纳的问题,教师及时梳理。

妙极了与糟透了讲课

妙极了与糟透了讲课

《“妙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学习提示语的作用,及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4、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难点:体会在生活中如何面对批评与赞扬。

一、导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 10、“妙极了”与“糟透了”》。

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赞不绝口不吝赞扬精心呵护(母亲的爱)直截了当直言不讳严格要求(父亲的爱)相辅相成勇往直前竭尽全力(爱的力量)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三组词语构成一个爱的故事,第一组是写母亲的爱,第二组是写父亲的爱,第三组是写两种爱的力量)二、感悟两种评价:1、读巴迪的人生感悟,体会爱的力量。

师:同学们,一个故事经过岁月的沉淀,就变成了巴德一段精彩的人生感悟,谁来读读大屏幕上的这段话?(大屏幕出示:“妙极了”“糟透了”,这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道路上跋涉。

他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船帆。

)2、抓细节,体会语言描写。

师:是什么样的话语带给作者如此大的感悟呢?(1)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两种符号画出来,(一种符号“——”,第二种符号“﹏”),你在画的时候要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来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来画父亲说的话?开始。

(师提示:只画父母说的话。

)(2)、交流自己选用的线,并说明理由。

引:谁来说说自己的选择(的线)?(生甲:我用波浪线画母亲说的话,因为母亲像波浪一样慈祥、温和;用横线画父亲说的话,因为父亲像直线一样严厉;)(生乙:母亲看过诗后的心情像大海一样波澜起伏,父亲的心情则是像直线一样平静;)(生丙:很多人都能理解母亲宽容的爱,所以我选择了直线,但很少有人能理解父亲严厉的爱,所以我选择用波浪线表示)师评:你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读出了自己的哈姆雷特。

妙极了与糟透了_教案

妙极了与糟透了_教案

《“妙极了”与“遭透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了解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思考为什么有这两种相反的评价,体会这两种不同评价对儿子的巨大影响。

3. 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理解描写儿子如何看待批评与赞扬的句子,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难点:体会在生活中如何面对批评与赞扬。

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激发自信好,一分钟听写(准备好)小组交换批改(有信心)错两个的请举手、错一个的请举手、全对的请举手错了两个以上的请抽课余时间到组长那里去重新听写,其他的以5、3、1课后到组长处加分。

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表扬和批评,做得好就得到表扬,做得不好就受到批评。

而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得到表扬和批评。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文章——“妙极了”与“糟透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妙极了与糟透了》一起去探究。

设疑自探面对题目你有何疑问?生:评价?生:影响?生:。

自探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第1—14自然段,用“——”线画出父母的评价,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用“~~~”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应)。

合作探究解析童年写诗,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

(1---14)师:妙极是谁说了的?他是在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说的?生:(是妈妈说的,是8岁的巴德把自己生平写的第一首诗,给她看时说的。

)师:请找到文中的这句话。

(妈妈一边读一边大声叫起来:“妙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如果你是这位母亲看到年仅8岁的儿子写的第一首诗会是什么心情?(高兴,激动,惊喜…..)指名用不同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极了”与“糟透了”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终于成了一个真正的作家, 书店里在出售我写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写的戏剧。今 天,当我被无数“赞扬”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 了我的第一首诗和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在我 成长的过程中,既有不吝赞扬、精心呵护我自信心的母亲, 又有直言不讳、严格要求我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 面对各种各样的“肯定”与“否定”。
段落大意
一、童年写诗,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 (1~14) 二、“我”在事业取得成功后的感悟。 (15~17)
“妙极了” 与
“糟透了”
结构图示
母亲:“妙极了”


第一首诗


告 父亲:“糟透了”
表扬与批评共存 驾稳人生之船
再读课文
1.“真的是你写的吗”这个问句说明了什么?
“真的是你写的吗?”说明母亲认为这首诗好到了她 不敢相信是儿子所写的程度。这个问句突出了妈妈 的惊喜与骄傲,她借此赞赏“我”,鼓励“我”,给 “我”自信。

从侧面或较近的小路过去
抄 部 扌 扩词 抄写 抄录 抄收 抄后路 首 结 左右 造句 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优美的 构 句子我都会抄录下来。
shò u

音 S 字义 ①卖;②〈书〉施展(奸

计)。
部 口 扩词 售货 零售 出售 售价

售票员 以售其奸
结 上下 造句 这条集市上新添了几台自 构
动售货机,给人们带来了
我们从作者的故事里学习到要正确理 解父母给我们的不同形式的爱,他们 给我们的建议都是对我们人生路上前 进的力量和方向。有了他们的爱我们 才能走的更好。
互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馈
心灵感悟
这篇课文从作者童年时的第一首诗入手,引出了父爱与母爱这一永恒 的话题。文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赞扬、有 鼓励,也有批评和教育……作者的真正用意就是让我们正确认识爱, 理性地接受赞扬与批评。用心去体验生活,体会身边父母、老师等亲 人和长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也许他们爱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都 有着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希望我们不断进 步、健康成长。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词整合 1.生难字
lái 音 序
L 字义 文是译音。
莱 部 艹 扩词 蓬莱 莱茵河 首
结 上下 造句 这批瓜果蔬菜产自山东莱州。 构
wù 音 W 字义 ①四面高而挡风的建筑物;

②小型的城堡。
坞 部 土 扩词 船坞 花坞 山坞 村坞 首
结 左右 造句 这个船坞停泊了很多船。 构
chāo 音 C 字义 ①誊写;②搜查并没收;③
仿本文以题目为线索的写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件物
品吗?
★我的练笔:每当我看见它,心中就不由得升腾起
一种亲切感。
随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抄写(ch√ āo cāo)
不讳(h√uì wèi)
勉强(qiáng qiǎ√ng)
出售(sòu
sh√òu)
吝啬(nìn l√ìn) 好莱坞(w√ù wú)
课文朗读
★写作特点:本文的课题既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
全文的,文章围绕“妙极了”和“糟透了”逐渐展
仿
开,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爱对作者人生的启迪。
写 训
★仿写思路:写文章时选择恰当的贯穿全文的线索,

不仅能使文章脉络清晰,而且有利于表情达意。选
择线索时应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线索可以是
一个词语、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件物品等。你能模
特殊语句
找一找,文中哪些是细节描写的句子?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兴高采烈地问。我简直等不及了...... 等不及 首先,我将诗好好地重新抄写了一遍,然后用彩笔画上花边,最 后,我将诗稿放在餐桌上爸爸的盘子里。...... 首先、然后、最后 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低着头,眼中涌出了泪花。...... 愣住
3.整体感知
读课文,试着填一填
《“妙极了”与“糟透了”》按( 事情发展顺序 ),记叙了面对我写的 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 透了)”, 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的爱给了我勇往直前的勇
气,父亲的严格要求让我时时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让我们明白
( 正确地接受批评与表扬,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的道理。
二、选词填空。
严厉 严格 严峻 严密
1.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严 )。 2.国家机密要(严密 )保守。 格 3.我有一个(严厉 )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上歧路。 4.在困难的时候,要经得起(严峻)的考验。
语言积累
★关于家庭教育的名言 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吕近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熹 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使孩子从善的最好方法,是使他们快乐。——王尔德
1.背景资料
一、初读感知
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 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 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 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舒尔伯格自幼喜爱写作,在成长中深刻感悟了 父爱和母爱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他后来的成功 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许多 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剧本,在美国一度引起轰动。 本文改编自他的散文《我的绝妙坏诗》。
不少便利。
(2)学一学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课文中指父亲的评价简单、 爽快而明白。 【固执】(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改变。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 【竭尽全力】j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作者在成长中逐渐认识到父母不同的评价都来 自一个出发点——爱。 母亲慈祥的,鼓励式的爱使“我”满怀信心地 前进,给“我”坚持写作的力量,成为“我”创 作的灵感和源泉;父亲严厉的,冷峻的爱让“我 ”懂得冷静和谦虚,使“我”不断追求,不断提 升自己。
既有不吝赞扬、精心呵护“我”自信心的母亲 , 又有直言不讳、严格要求“我”的父亲, 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肯 定”与“否定”。 表明“我”充分的认识到父母的两种不同表现 方式的爱。
2.“我”为什么更期待爸爸看到 “我”写的诗?
(1)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扬, 使“我”充满了自信,认为同样也 会获得爸爸的赞扬; (2)爸爸是著名的剧作家,他的评 价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给出更 有价值的评价。
3.“诗只有短短10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 小时!”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诗只有短短10行”与“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 形成鲜明对比,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当时忐 忑而紧张的心情,一方面想得到爸爸的赞扬,另 一方面又害怕被爸爸批评。从中也可以感受到 父亲的严格,他是严肃认真地在读诗。④“爸 爸什么时候回来?”我兴高采烈地问。我简直 等不及了,爸爸是好莱坞电影公司著名的剧作 家,我想,他一定比妈妈更能评判我的诗!
(3)用一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不再(幼稚)、(固执),和自我 (陶醉),而是(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周围的亲戚都 对他(赞不绝 )。

(4)近反义词
近义词: 评判——评价 鼓励——鼓舞 固执——顽固 争论——争辩 呵护——爱护 陶醉——沉醉 反义词: 固执——随和 幼稚——成熟 赞扬——批评 肯定——否定 丧失——获得
4.同样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给出不同 的评价呢?
母亲的赞扬其实是感情化了的,是为儿 子写诗的行为而赞许,诗其实并非像她 所说的那么出色;而父亲的批评是客观 关注了诗的质量,语言直接,难免有些伤 人,却是一种认真求实、严格要求的态 度。
精读课文
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截然不同 的评价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从作 者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