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声 第1节 认识声现象课件 (新版)教科版.ppt
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声的世界 1 认识声现象

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
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
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部积分极内性容,取减材于轻网了络学,习如负有担,有力地促进了
雷课同堂,请教联育系的删灵除活!与作高品整效理。不
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 习。一 个被学 生喜欢 的老师 ,其教 育效果 总是超 出一般 教师。
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听到的手机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 乎听不见铃声;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手机铃 声越来越大。
结论: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实验中不能实现真空, 这一结论是通过“实 验推理法”得出的。
声音从远处传到我 们的耳朵需要时间。
1.声速:声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波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15℃)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m·s-1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m·s-1
空气
340
水
1460
大理石
3810
钢铁
5200钢铁49005200实验探究两位同学通过土电 话进行沟通,土电 话通过绷直的线传 播声。
一拍手,鱼就乱跑。 说明鱼儿能听到拍手 声,水可以传播声。
大量实验表明:声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 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知识点3 声的传播速度
夏天雷雨天,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 的雷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2.频率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频率。 (2)单位:赫兹,符号是Hz。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人耳的构造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体验骨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 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现象:橡皮筋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 感受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 把不容易视察到的 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你能举出哪些奇特的发声方式
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 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想想议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 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视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小于34 m
课堂小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01
02
03
0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
0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02
03
04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 以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 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 类和温度有关。
料进行声音吸收。
声音的控制
01
声音控制的定义
声音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声音的传播过程进行干预,以达
到改变声音的强度、频率、方向等特性的目的。
02 03
声音控制的方法
声音控制的方法包括消声、隔音、吸音、隔振等。消声主要用于消除机 器等发出的噪声;隔音主要用于阻隔声音的传播;吸音主要用于吸收室 内混响声;隔振主要用于减缓固体声的传播。
音乐欣赏
欣赏音乐可以带来愉悦感, 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 提高创造力等。
音乐创作
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 音乐作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声音利用的价值
声音利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语音助手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音频处理可以制作出各种音效和音乐,音乐疗法可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等。
05 声与听觉
人耳结构与听觉原理
01
02
03
04
外耳
收集声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
中耳
传递声音,包括鼓膜和听骨。
内耳
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包括 耳蜗和前庭器官。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想一想: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敲击轨道 进行检查
声音能通过 绷直的线进 行传播
钓鱼时要 安静,怕 将鱼惊跑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能听到水中 音乐芯片发 出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生活中声的传播实例
在太空里没有空气,宇航员 只能靠无线电波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笔尖为圆心高低起 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扩展、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
在终点计时的人先看 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新知探究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v/(m/s) 340 1460 3810
新知探究
一、声源
做一做,想一想
活动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 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振动;
活动2:把手放到正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上,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一、声源
观察 发声体在振动
优美的琴声来自于 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琴弦的
; 由于它的鸣囊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

歌词大填空
声音
• 物体 * * ,物体 * * ,会发声,会发声; • 物体停止 * * ,物体停止 * * ,不发声,不发声。
• 声音传播,声音传播,靠 * * ,靠 * * ; • 真空 * * 传声,真空 * * 传声,不传声, 不传声。
• 耳朵灵敏,眼睛明亮,才聪明,才聪明; • 注意保护耳朵,注意保护眼睛,别放松,别放松!
真空铃实验结论:
1.声音可以在 空气 中传播。 2.真空 不能 传声。
3.声音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才能传 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我们称为 声的 介质
活动:
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 子,另一个学生捂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紧贴 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
结论: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认识声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究
声是怎样产生的?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__振__动__ 产生的, 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__动__, 当振动停止时,发声 就__停__止__ 。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思考
声是怎样走进我们的耳朵里的?
观察发现
将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后, 我们 能 (能,不能)听到电铃声,能 (能, 不能)看到电铃的槌在敲击铃。当空气被逐 渐抽去时,电铃声会 减弱 (减弱,变得更响 亮),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 不能 (能,不 能)听到电铃声,所以声音 不能 在真空中 (能,不能)传播。打开真空泵阀门,让空 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又 能(能,不能)听 到声音了。所以声音 能 (能,不能)在空 气中传播。
能 ,此时的声音是由什 么物体传播的? 桌子。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质常简称为介质。 B.家中的电视机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四、升华和凝华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5、光速: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自己发声说: “我爱物理”!手摸 喉咙,感受是什么?停止发声时又是 什么感觉?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其发生 声!观察发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 不同?
★你能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发声吗?发 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 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Q=mq=200kg×4.0×107J/kg=8.0×109J;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章内容要点八个概念:声源、频率、超声、次声、音调、响度、音色、噪声三个实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探究音调跟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一个常用数据: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三个环节: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分别为消声、隔声、吸声五种科学方法:归纳法、转化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第一节认识声现象学习目标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4.了解人耳的听声能力。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声源图示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为“震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震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2.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都在震动。
3.对声源的理解(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
一个能够发声的物体,如果没有发声,也不是声源。
(3)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一般不同,鼓、锣等打击乐器是靠打击鼓面或锣面使其振动而发声的;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长笛、箫等管乐器则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深化透析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入耳听不到,并不一定没有声音;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方法技巧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1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3-1-1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图3-1-1(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解析:(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开一定的角度,说明声1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3.1.认识声现象

1.认识声现象【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并且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知道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m/s,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及温度对传播速度的影响。
【自主预习】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m/s。
3.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在传播速度最快,在传播速度最慢。
【课堂探究】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由什么振动的结果:悠扬的钟声;海浪的波涛声;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__________;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下雨天听到的雷声________________;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___________。
2. “小声说话,小心隔墙有耳”说明能够传播声音;一钓鱼者说:“轻点行走,不要吓跑了我的鱼”说明能够传播声音;另一钓鱼者说:“不要说话,不要吓跑了我的鱼”说明能够传播声音。
3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提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
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5.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写出来,并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效果评价】A组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_产生的。
2.在抗日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