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明朝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
十大天价明清黄花梨家具

十大天价明清黄花梨家具
历数苏富比、保利、嘉德、佳士得等等,拍卖过千万的黄花梨虽不多。
但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对黄花梨圈口栏杆亮格柜,拍得2306万港元,折合人民币1858万余元,成功跻身十强,将侣明室旧藏的黄花梨冰绽纹柜踢出榜单。
由此算是改写了之前的排行榜。
明清黄花梨家具排行榜前十名如下(截止2014年10月25日):
明黄花梨三围独板罗汉床
第10名明黄花梨三围独板罗汉床,成交价人民币14614020元,香港佳士得,2011.06.01
清早期黄花梨嵌大理石圈椅4件套
第9名清早期黄花梨嵌大理石圈椅4件套,成交价人民币17696000,嘉德,2010.11.21
明黄花梨六柱龙纹架子床
第8名明黄花梨六柱龙纹架子床,成交价人民币17825000元,保利,2011.06.06
清初黄花梨圈口栏杆亮格柜一对
第7名清初黄花梨圈口栏杆亮格柜一对,成交人民币18,586,360,香港佳士得,2012.11.28
明末黄花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成对
微信平台ID:xj55610021←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资讯,藏界讯息)
主编微信ID:138****5463←长按可复制,(为你的藏品鉴定评估)。
明清紫檀黄花梨家具欣赏

明清紫檀黄花梨家具欣赏明清紫檀黄花梨家具欣赏(2014-03-12 19:31:55)【文化典藏】明末清初黄花梨螭龙纹剑腿平头案案面攒边镶“一块玉”独板面芯,黄花梨纹质生动华美。
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自中上部内缩至底压窄平线,抹头见明榫。
案面下接牙板,牙头透雕回旋螭龙,玲珑剔透,以夹头榫与腿足相接。
两侧腿间装横枨,上部镶开光绦环板,下端亦嵌壸门式花牙。
方材腿足上舒下敛为剑腿式,沿边起灯草线,正中起皮条线,足端浮雕兽面纹。
线脚繁简得中,使得整案看起来挺拔精神。
造型考究,古拙端庄,构件细节处处可见精湛匠心。
【文化典藏】清早期黄花梨无闩杆大圆角柜硬挤门式以小型的圆角柜为多,是中国传统家具精巧优美的设计之一。
此件圆角柜造工熟练精到,形态挺拔,是一件比较特殊的大型圆角柜。
柜帽喷出,边抹混面。
四足下舒上敛,向内倾斜,侧脚显著,这种设计使得书柜线条利落清爽、平衡稳固。
柜门为“硬挤门式”,以格角榫攒边装独板面芯板,选料极精。
柜身背板为可以拆卸的“扇活”,这种做法颇费工料,工艺考究。
柜内中段装两具带面叶、吊牌的抽屉,上段有活动屉板一层置于柜帮穿带上。
底枨下安素面牙条。
柜门上莲瓣形面叶、钮头、吊牌保存完好,为此柜唯一的装饰,纤巧而精致。
【文化典藏】清乾隆紫檀有束腰板足螭龙纹条桌成对此对条桌精选紫檀木料制成,桌面以攒边镶拼接面芯板,冰盘沿,高束腰起鼓。
牙条下附加楼雕螭龙卷草纹饰的花牙,螭龙回旋婉转,雕饰雅致而巧妙,有连续的韵律感。
腿足为内卷板足。
紫檀木沉稳的色泽与考究的造型,更衬托出条桌的庄重肃穆。
全器制作不惜材工,具有鲜明的清乾隆宫廷家具风范。
可用于陈设文房四宝或艺术品。
【文化典藏】明末清初紫檀有束腰直枨加矮老画桌这是一张突出直线条的画桌,造型简洁明快,色泽沈穆,文雅含蓄。
此画桌束腰矮小,直腿,直枨加矮老,案腿、牙条及直枨、矮老的边缘均起宽厚的皮条线,更加强调了“直”的主体。
画桌的造型强调功能性,无过多装饰,桌面下空间敞亮,其目的是便于挥毫。
明清黄花梨家具,卓尔不群

明清黄花梨家具,卓尔不群作者:雨葭来源:《收藏/拍卖》 2018年第4期在收藏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属东方。
”作为明清家具中代表的黄花梨家具,其升值幅度更是一骑绝尘,大有赶超紫檀木,成为明清家居中“活色生香第一流”的架势。
黄花梨在我国古代一般被称之为“花梨”或“花榈”。
唐朝人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说:“花榈(一说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黄花梨家具之所以受到宫廷和民间广泛欢迎,除了材料珍贵之外,还在于它制作工艺十分讲究。
黄花梨木性优良,明式黄花梨家具因材施艺,采用严谨的榫卯结构,尊重人体工学原理,以优美的造型和良好的实用性高度统一,制作出的线条简练,色彩柔和,具有一种温润典雅的神韵。
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曾有一批文人参与设计和制作家具,甚至有的皇帝也参与设计制作,这使明式黄花梨家具又形成一些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清朝乾隆时期,英国家具设计师齐彭铁尔,以我国明式家具为蓝本为英国王室打造了一套宫廷家具,曾轰动整个欧洲。
每一朝代的文物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家具亦是如此。
明清黄花梨家具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争动荡,鉴证了明、清、民国的朝代更迭,存留至今都属于绝品。
而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集大成者,黄花梨家具一气呵成的简约线条,虽来自明清而造型却充满现代感,跨越时间与文化界限,令人称绝。
清康熙御制黄花梨鸾凤牡丹纹大顶箱柜成对来源:北京保利十二周年2017 年秋拍Lot 号:5178年代:清康熙尺寸:高314cm 宽156.5cm 厚77.5cm估价:待询成交价:RMB 9890 万元无论从尺寸、罕见的皇家特征题材、珍贵的用材、京作的雕刻手法,还是从图案来说,鸾凤牡丹纹、四角云纹、灵芝流云纹、缠枝莲纹,此箱柜都具有典型的康熙宫廷风格。
外框平素,柜门为落膛镶框做法,边框内侧起有压边线的委角线。
柜门为在厚板上深浮雕图案装饰,饰太湖石、牡丹、鸾凤纹,点缀有兰草、菊花。
珍藏在上海博物馆内的十一件明朝黄花梨家具

珍藏在上海博物馆内的⼗⼀件明朝黄花梨家具上海博物馆是1950年4⽉开始筹建,1952年12⽉21⽇开馆。
建馆初期,馆址在南京西路325号(原跑马厅⼤厦)。
1959年迁⾄河南南路16号(原中汇银⾏⼤厦)。
1992年,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民政府决定上海博物馆建造新馆,选址在⼈民⼴场中轴线南侧--⼈民⼤道201号,与市政府⼤厦遥遥相对,1993年8⽉开⼯,1996年10⽉12⽇全⾯建成开放。
上海博物馆是⼀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馆藏⽂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物14万余件。
家具馆陈列了明清古典家具精华100多件,其中包括王世襄、陈梦家旧藏和⾹港实业家庄贵仑的捐赠。
黄花梨插肩榫翘头案明翘头案⼀般靠墙陈设,⽤来摆放⽂玩、画轴。
该案展现了明式家具艺术的⼀⼤装饰特⾊——“线脚”,线脚是⼀种装饰性线条,形式极为丰富,它通常沿⽔平或垂直⽅向出现在家具构件上,可产⽣良好的视觉效果。
该案线条看似简单,却使腿⾜和⽛条轮廓显得柔婉修雅,原先平实的外形随之灵动起来。
黄花梨有踏床交杌明保存完好,制作极精,明代交杌传世不多。
交杌下⽅的踏床也称“脚踏”。
交杌在折叠时,踏床可取下或翻转以便于携带。
⼏⾯⽤丝绒编成,为近年穿织。
明黄花梨雕花靠背椅明明黄花梨⾼⾯盆架在矮⾯盆架的后⼆⾜向上伸展,形成腰枨、中牌⼦、搭脑、挂⽛,颇具装饰效果,搭脑上可挂⼿⼱。
明黄花梨六柱式架⼦床明六柱式架⼦床由床体设有六根柱⼦⽽得名,最早始于南北朝。
这张制作于明代晚期的架⼦床由床罩和床⾝组成,该床正⾯上⽅挂檐镶三块透雕板⽚,雕有双凤朝阳和双龙戏珠,下⾯的围⼦正⾯透雕麒麟,皆为吉祥图案,床⾝下⽅⽛条上,浮雕卷草纹和螭纹。
螭为古代传说中⼀种没有⾓的龙,有驱⿁辟邪的作⽤。
床的两侧后⾯挂檐和床围⼦⽤四簇云纹的装饰,为典型的“攒接”与“⽃簇”⼿法。
这件家具端庄秀丽,玲珑剔透,⽤料为正规的黄花梨⽊。
明代的架⼦床实⽤性和艺术性极佳,以致数百年为⼈们所沿⽤。
“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藏品

“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藏品“侣明室”收藏是比利时籍菲力浦. 德. 巴盖先生的私人收藏品。
中国古典家具著名的国际古董商伍嘉恩女士是“侣明室”收藏的收藏顾问。
“侣明室”收藏包括100余件可以追溯到16至17世纪既明朝时期的中国明式家具,该时期经常被誉为是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屏风黄花梨木和大理石明末清初十七世纪(jsnjll兄提供解说)长95.2 公分(37 1/2 吋) 宽49 公分(19 1/2 吋)高184.4 公分(72 1/2 吋)直立的长方石板上,白地上一抹黑色渲染,如同泼墨山水画般呈现山峦隐现在云雾间。
黄花梨边框将石板心里外夹作可装可卸的独扇屏风。
屏座在鼓形墩子上树立柱,立柱前后有透雕站牙抵夹,墩柱间施两道横枨夹两片雕花绦环板,下安曲形牙子。
大理石的名称,广义上通常包含现在所谓的石灰岩或是变质岩等类文石。
但是狭义则指传统白地黑纹如水墨画般的石材,原产于云南省大理西方的点苍山。
带绿班的最为珍贵少见。
大型立屏通常置于室内近入口处,阻挡过堂风直吹,同时也可挡避驱邪。
有时也被用来彰显重要人物的崇高地位。
出处攻玉山房藏品出版《攻玉山房藏中国古典家具精萃》,纽约,2002。
(佳士得27)交椅式躺椅和马扎交椅式躺椅黄花梨木晚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长57.8公分(22 3/4 吋)宽45.1公分(17 3/4吋) 或51.5公分(20 1/4吋)高93公分(36 5/8吋) 或81公分(31 7/8吋)制于明代的交椅非常稀少,传世例子多为圆后背式。
其它设计者有数例,如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方形哼背式例子,此例收录于《明式家具萃珍》(王世襄47),洪氏所藏例子也为方形哼背式,但椅面为带边框的硬屉(安思远1996年,47),另一例为Biddle Collection所藏带雕饰的官帽式例子(安思远1971年,图版26)。
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和洪氏所藏的例子也为织席椅面并于扶手相交以改变椅背位置。
黄花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明清黄花梨椅凳

黄花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明清黄花梨椅凳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明通高107.5cm,横57cm,纵43.5cm,清宫旧藏四出头官帽椅以花梨木制成,通体光素无雕饰。
椅的搭脑两端微向上翘起,靠背略向后弯曲,扶手与鹅脖均为弯材,相交处有角牙相衬,座面用藤屉,下为直牙条,腿足圆材,四腿直下,腿间装步步高管脚枨,迎面的管脚枨下装极窄的牙条。
看似作工简单,雕饰无多,却颇具匠心。
其造型简练明快,弯曲中见端正,朴素中显大气,这是明代家具最为常见的特点之一。
花梨藤心扶手椅,明通高93cm,长57.5cm,宽44.5cm此椅大体以花梨木圆材制作,搭脑中间高两端低,靠背板与立柱微向后弯,背板无修饰。
两侧扶手的搭手处做成下卷云头状,弯曲有致,为此椅最富装饰意味之处。
座面中心嵌装藤心。
四腿为圆柱形,腿子之间安罗锅枨,加矮佬,腿下端安步步高管脚枨,型简洁明快,雕饰无多却恰到好处。
黄花梨六螭捧寿纹玫瑰椅高88cm,长61cm,宽46cm此椅靠背镶板透雕六螭捧寿纹,下以圆形螭纹卡子花支垫。
扶手横梁下装壸门牙,浮雕螭纹。
藤心座面,下装券口牙子,浮雕螭纹及回纹。
圆腿直足,腿间装步步高赶枨。
此椅靠背、扶手下壸门牙及座面下券口牙子装饰趣味颇浓,靠背的透雕纹样尤为精细雅致。
黄花梨螭纹扶手椅高97.5cm,长60cm,宽46cm椅搭脑作弧形向后弯曲,背板亦成弧形,板上部雕铲地花瓣式开光,内雕螭纹。
座面以上三面装围栏。
座面下装壸门牙子,正面牙子已失。
腿间装步步高管脚枨。
此椅通体线条瘦劲而不失柔和。
黄花梨螭纹圈椅高103cm,长63cm,宽45cm此椅弧形椅圈自搭脑伸向两侧,通过后边柱向前顺势而下形成扶手。
背板稍向后弯曲,形成背倾角,颇具舒适感,板满雕双螭纹。
四角立柱与腿一木连做,“s”形联帮棍。
席心座面。
座面下装壸门卷口,雕卷草纹。
腿间管脚枨自前向后逐渐升高,称“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
四腿外撇,称侧脚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稳定感。
黄花梨六方扶手椅高83cm,长78cm,宽55cm此椅为四件一堂,由于其为六方形,扶手外撇,显得端庄大气,通常于正厅两厢对称陈设。
明清家具里寻黄花梨影

明清家具里寻黄花梨影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6期文/胡马乔图/中国嘉德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制造精美的漆木家具。
自南北朝以后,“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高型家具的发展。
宋朝开始,家具在结构上的科学设计和装饰大方是大家目睹实物后,了解了古代家具的工艺精湛和雅致格调,可以想见古人生活是十分精致的。
除了清幽中能见其智慧,也透出了几缕主人自己的品位。
多样化的家具用途,无论是从木作技术,或是审美意识上,都为明清家具艺术高峰的到来积累了经验。
明清家具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时期。
但不同的社会背景又使它们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体系。
明代家具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清代家具却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树一帜。
明清家具虽然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艺术成就深受人们赞许,故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
寻觅花梨木其实,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都能找到花梨木的踪迹。
在明代时期,中国南部沿海黎族聚居的海南岛上,花梨木、鸡翅木以及苏木都产自黎族的山中。
要得到这些木材,必须和黎族人打交道,因为黎族部落不会允许外来人随意拿走这些木材。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檀相似,亦有香。
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
广人多以作茶酒盏。
”徐珂的《清稗类钞》也曾描述过,老树上取下的花梨木材纹理是旋涡形的,而年轻树上的木材纹理是直的。
转而说到黄花梨,就是在中国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
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见于森林,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
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
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家具之用。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
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
因为黄花梨得天独厚的木性特点,明代比较考究的家具多为老花梨木制成。
明清家具-黄花梨闷仓柜的文物价值

明清家具-黄花梨闷仓柜的文物价值明代家俱素以造型简练、线条明朗,重视榫卯结构严谨著称,讲究坚固耐用选料精良,兼顾工艺繁简、侧重大漆工艺的厚重华美。
因此,以黄花黎制作的明代海黄家具,堪称明清家具史上的传世佳作。
明清两代各种款式家具在当年的普及程度,决定其是否留传较多较广。
通常款式越是大众化,越能说明符合当年人们普遍的审美要求,反之,今人仿制的概率则偏大。
世上并非没有孤品样式的家具,但孤品家具通常具有特殊用途,且极少见到。
家私常用的家具往往是在大的框架制式上做些细节改动而已。
本文从二联式闷仓柜入手,分析明代古典家具的文物价值,以飨读者。
黄花黎闷仓官柜,旧时为储存金银珠宝字画等贵重物品专用,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保险柜。
本文提到的二联式闷仓官柜已有近400年历史,高90、宽100、进深50厘米,是明末山海关一位郭姓副总兵参照宫廷简约派家具风格,依个人喜好而定制。
清军入关后吴三桂封为平西王、不久郭升任山海关总兵。
郭卸任后将黄花梨官柜传给其弟,即清康熙朝左都御史、湖广总督郭琇。
据老辈人讲,官员制作各类家私,常习惯有别于同僚甚至有别于图谱制式,这款柜子当年按画稿做了几件,其他几件已损毁或流失。
目前这件在使用中,但因年代久远已经有残,柜体表面的老旧大漆已完全脱落,黑色斑点为年久使用痕迹。
这种款式为二联结构的闷仓柜,在当代已出版的古典家具图册里查找不到,故此描述。
黄花梨柜门漆面偏上处的银白色金属亮光,是大漆映照到的门鼻。
刚刚提到了大漆,在此也顺便说说。
据老辈人描述,真正意义上的大漆工艺比较复杂,用料也相对讲究,据说配漆要用带温度的动物鲜血作为基本原料,一件家具差不多使用一大木桶动物鲜血,打底、浸刷至少十余遍,漆饰才会经久耐用起到保护家具的作用。
搬开这件柜门的铜配件,还能看到尚未脱落的大漆。
而令人称奇的是历经400年沧桑,漆体虽然斑驳但漆面光洁依然,从图片能够清晰地看到,大漆的漆面居然还能够映出柜门的门鼻,足见当年明代大漆工艺之精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在明朝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3月30日至4月17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恭王府嘉乐堂举办了“读往会心”――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展。
据了解,全部展品将于5月中旬在北京拍卖。
这对于精品日益稀少的黄花梨拍卖市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好消息。
“生活在明朝”的比利时人提起侣明室的主人、比利时人菲利普•德•巴盖,在明式家具收藏界可谓是如雷贯耳。
这位全球策略咨询顾问公司贝恩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受父母的熏陶,从18岁开始收藏日本绘画,慢慢发展到中国的书法、绘画,以及中国的软木家具等。
自从1989年在伦敦的一个展览上,第一次看到了不饰繁华的明式家具后,德•巴盖立刻就被那种简约凝练的设计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多年来,德•巴盖已经收藏了近百件明式家具,眼光之独特,品味之超绝,令人惊讶。
这不仅体现了德•巴盖个人的审美情趣,还要感谢素有“黄花梨皇后”之称的香港收藏家伍嘉恩小姐。
伍嘉恩于1987年在香港创办了“嘉木堂”,她不仅仅是众多明清家具顶尖藏者的私人收藏顾问,也是港台与欧美很多明清家具拍卖、展览的幕后推手。
20年前,当德•巴盖先生想进入明式家具收藏界,向朋友咨询时,他得到的答复是:香港的伍嘉恩,没有人比她更懂黄花梨家具。
伍嘉恩喜欢把展台和展厅都布置成纯白色,她坚持“只有透过纯白空间才能显现出明式家具的美”。
伍嘉恩格外欣赏对明式家具有独特理解的德•巴盖。
第一次在香港嘉木堂见到德•巴盖时,伍嘉恩就发现这个老外似乎在和每一件家具互动,跟它们说话。
此后,德•巴盖的全部明式家具都是从伍嘉恩手里购买。
随着藏品的不断丰富,德•巴盖开始扩建房子以放置这些宝贝。
在他的眼中,家具是一种“活”的收藏,只有置身其间,才能感受到那种美。
渐渐地,德•巴盖萌生了“生活于明”的想法。
2006年,在比利时与中国建交35周年之际,作为庆祝活动之一的“侣明室家具收藏展”在北京故宫的永寿宫展出。
也是在这次展出期间,德•巴盖在伍嘉恩的引荐下结识了王世襄先生,请先生为藏品惠赐室名,于是有了“侣明室”的诞生。
对于德•巴盖而言,这些精美的明式家具无异于他的“伴侣”,他愿意与它们朝夕相处,再回明朝。
超凡脱俗的文人倾向明式家具并不是专指明代家具,而是指明末清初以“苏作”(苏州制作)风格为代表的家具,并不拘泥于具体的朝代及产地。
“明式”更多地代表了当时一种简洁、自然的家具风格。
明代家具的传统中共存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种是简洁、朴素,另一种是华丽的漆器及螺钿装饰。
应该说,直到明代晚期宫廷中流行的依然是繁缛靡丽的漆质家具。
到了明代末年,由于政治的腐败,文人对政治失去了信心,有权有钱有闲的士大夫开始从剑拔弩张的俗世竞争中退入“心斋”,转而崇尚安逸的生活,在“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寻求精神寄托。
这一时期的室内陈设,不论宫殿、衙门、第宅都非常疏朗。
反映在家具风格上,就是装饰的简、线形的曲与材质的天然,开始具有了“明式”的气韵。
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说到明式家具的装饰,认为“造型很美,简练的线脚,简单到使人不觉得是装饰,但却又有重要的装饰意义”。
这真是明式家具予人无限冥想空间的注脚。
明代的官员经常调来调去,为了方便搬运,便于拆卸和折叠的榫卯结合家具应运而生,以暗榫取代钉子或胶漆,这绝对是中国家具制造传统上独一无二的创举。
明式家具“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令西方人士普遍以为暗合他们“少即是多”的现代极简主义思潮。
2003年,德•巴盖曾经在巴黎的Guimer博物馆举办明式家具展,很少有机会见到如此大量明式家具收藏的欧洲观众,惊讶于“家具的款式如此现代”,无法将其与印象中的中国艺术联系起来。
更有趣的是,法国观众一直认为,他们向来引以为傲的“爪形弯腿”(cabriole leg)是本国的发明创造,看了这些生产于16、17世纪的明式家具,他们才知道这些创意灵感的最初渊源。
关于明式家具,有一点需要澄清。
很多人认为明式家具、尤其是椅具的一大特点是设计上符合人体工程力学,这恰恰是不了解当时文化传统的表现。
明式家具首先考虑的是礼教之端庄尊严,然后是深究器形上的美学要求。
从舒适的角度考量,明式家具跟现代沙发等家具确实比不了。
就拿椅子来说吧,明式椅子不论是官帽椅或圈椅扶手都偏高,靠背也没有大大的倾角,因为古人以“坐不正”为非礼,只有正襟危坐才能显示主人的尊严。
和谐自然的永恒之美在“尊严第一,舒适第二”的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古典家具在选材上自然格外讲究,因为材质是体现身份的首要条件,这与西方注重舒适甚于材料的观念是不同的。
在所有的木质中,以黄花梨和紫檀最为尊贵,古话云:“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
紫檀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中的贵族,具有极强烈的宫廷色彩。
紫檀木性稳定,不易变形,而且难得的纤维细腻,胶合优良,甚至横截面亦能雕刻。
可以说,中国家具最为细腻的雕工一定是紫檀。
更主要的是紫檀“十木九空”,很少有大料,因此大件的紫檀家具更为难得。
与紫檀的雍容华贵相比,黄花梨显然更适合晚明的风气。
黄花梨的专业称谓是“降香黄檀”。
它既是木材,又是一味中药材,在《本草纲目》中叫做“降香”,木材中散发的香气有降压清心的功效,用黄花梨木屑泡水,更能有效降血压、降血脂。
世界上最好的黄花梨生长在海南。
从汉代设郡直到清王朝灭亡,海南一直实行“土贡”制。
据史料记载,宋至清代,海南黄花梨一直作为贡品之一,觐献朝廷。
但明以前的海南尚属蛮夷之地,与内陆交往不是十分密切,而明朝时开放海禁,私人贸易成为可能,大量硬木被运往中国。
据说郑和下西洋时,为了在返航时增加空船的重量,常常装一些紫檀、黄花梨压船。
因此留存至今的黄花梨家具,以越南黄花梨(简称“越黄”)居多。
越黄产于越南与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酸香,有时有臭味;海黄香气为降香,闻之舒爽,有甜味。
两者虽均为“豆科黄檀属”,但海黄纹理要细,色泽更深。
明朝时,黄花梨被称之为花榈、花梨,当民国初期替代品“花梨”出现以后,黄花梨就成了正式名称而流传至今。
黄花梨色黄,温润如玉,分量较轻,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且木性极为稳定,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适于制作异型家具。
尽管不能雕至如紫檀之极端,但也易于雕饰。
如香几的三弯腿,曲度之大,非黄花梨所不能。
黄花梨同紫檀一样,也是“十木九空”,因此难得有大料。
明式架几案有宽达50厘米、厚10厘米、长350厘米的独板,纹理清晰流畅,俗称一块玉,但这样的大料没有三、五百年不能成材。
黄花梨生长极为缓慢,从幼苗生长开始起,15年后才开始结心材,每年生长1-1.5厘米,野生黄花梨没有百年不能成材。
当它遇到恶劣的生长环境,便会蛇结努力,与环境抗争,从而形成特有的木疖,这就是黄花梨特有的充满神秘色彩的“鬼脸儿”,每一处都无一雷同,浑然天成,令人称奇。
正是这最好的木头,恰恰生逢其时,于家具艺术的巅峰年代,由文人士大夫监制,能工巧匠斧琢,使黄花梨家具成为明式家具的当然代表。
黄花梨家具在入清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但由于黄花梨木的特性,我们从未看到有类似紫檀精细雕工的家具。
黄花梨木纹清晰瑰丽,若以类似紫檀精细雕工施以装饰,就会发生木纹与纹饰的冲突。
另外,黄花梨色暖体轻,通透空灵的设计会更富有魅力,而如追求清代家具的拘紧方正,就会有不伦不类之感。
想必古人有过此类教训,故多年以来,几乎未见上述作品。
嘉庆以后,由于木材的逐渐匮乏,黄花梨家具几乎不再生产,即使有少量生产,也沿袭旧制,不再创新。
如今,海南黄花梨的野生林已经不复存在,越南黄花梨也日益稀缺,黄花梨老料十分罕见。
上世纪90年代,还有人把黄花梨格磨成粉,制成降血压的药丸。
2010年,北京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波,曾打出“金条换木头”的横幅,在红木大观楼摆了价值近百万的金条,征求黄花梨料。
如今,为了经济利益,国人开始种植黄花梨木,人工助长,但这样培植出的黄花梨木,在材质和神韵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
天价百年黄花梨家具早在16、17世纪就已经被欧洲所认识。
他们认为中国人不用任何钉、胶做家具,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清。
明清两朝更迭使得大量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入民间,在华活动的西方传教士看到典雅精美的中国古典家具后,大量购买后运回欧洲,这是中国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欧洲。
当时有个英国家具设计师齐彭铁尔,以明式家具为蓝本为英国皇室打造了一套宫廷家具,曾轰动整个欧洲。
从那时起,中国明式家具与从14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瓷器一样,在国际市场有了很高的地位。
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外国商人在中国乡村城镇大量收购明清硬木家具,有些外国商人干脆就在中国本土经营开店,转手倒卖发大财。
最著名的就有美国的杜乐文兄弟。
他们在美国开着中国古代家具店,自己住在北京收买。
经他们手运到外国的中国家具数量当以千件计,他们就靠这个发了财。
美国的纳尔逊博物馆,就专门收藏这类家具。
由于外国人对中国明清家具的需求,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旧货商人逐利而动,开始收购硬木家具。
同时,有眼光的中国收藏家和文化人士也在保护性地搜求它们。
朱家?玫母盖字煲礅志褪钦飧隽煊蛑邢戎?先觉的代表。
1954年和1976年,朱家?米裾掌涓傅囊胖龇直鹁柘赘?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浙江省博物馆的明清家具就达70余件之多。
最近20年,黄花梨、紫檀、乌木、铁力、鸡翅等硬木家具的价格攀升了50至l00倍,其中以黄花梨的涨幅最为惊人。
1996年,佳士得拍卖公司在纽约举办了明清家具专场拍卖,这是有史以来国际性拍卖公司第一次问津中国古典家具,盛况空前。
拍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6000余万美元,其中一件明黄花梨大理石插屏式座屏风以11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
1998年,著名藏家王世襄先生将自己珍藏的79件明清家具,以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港商,条件是捐给上海博物馆永久陈列,在国内收藏界轰动一时,而此事件更深刻地影响了国内明清家具的收藏和研究。
此后,内地拍卖公司一年两场大拍中几乎全部有明清家具登场。
2010年12月,南京正大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宫廷御制明清古典家具专场”拍卖中,一件明式黄花梨交椅以6944万人民币成交,创下了有史以来明式黄花梨家具拍卖的最高价。
然而,明式家具存世极其稀少,虽然市场已经打开,价格步入天价行列,但基本进入有价无货的阶段,已经从民间经大大小小的拍卖会进入到众多藏家手中的天价家具,重出江湖只能期待新的洗牌。
5年前,当德•巴盖带着他珍藏的黄花梨家具来北京参展时,很多人都在等待展览后的拍卖,结果却失望而归。
德•巴盖说:“我是收藏家,不是投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