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劝学》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一、重点字音輮以为轮(róu)虽有(yóu)槁暴(ɡǎo pù)参(cān)省(xǐnɡ)跂而望(qì)舟楫(jí)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qí jì)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二、文学常识1、《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

2、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其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三、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四、古今异义1、爪牙:古,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走狗。

2、金:古,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黄金。

3、省:古,检查。

今,探究并领会4、以为:古,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认为。

5、博学:古,广泛地学习。

今,学问广博精深。

6、用心:古,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7、寄托:古,藏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五、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1、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关于作品:《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和学术辩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3、其他常识:(1)君子:①泛指有道德的人。

如: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国语·鲁语上》);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

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

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2)金:①金属制的刀斧等。

如: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②青铜。

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史记·孝武本纪》);③黄金。

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④货币单位。

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如: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

(班彪《王命论》)。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二、重要词语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使……弯曲)以(省略“之”)为轮,其曲(弯曲度)中规。

虽(即使)有(同“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挺直),金就(靠近)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名状,每天)参(检查)省(反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因此,“劝”在本文是“ 劝勉”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劝学13、蟹六跪而二螯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登高之博见也5、非利足也6、非能水也7、积善成德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用心一也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下饮黄泉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輮以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汉大兴兵伐匈奴(3)大楚兴,陈胜王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君有疾在腠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之(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总结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总结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总结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一、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 . 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二、实词1.通假字(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鞣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点全梳理

《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劝学13、蟹六跪而二螯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登高之博见也5、非利足也6、非能水也7、积善成德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用心一也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下饮黄泉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輮以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汉大兴兵伐匈奴(3)大楚兴,陈胜王2、疾(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君有疾在腠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之(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有”同“又”;“暴”同“曝”,晒干;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枯;“曝”,晒;直;这样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验,检查;省察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提起脚后跟,指踮起脚;见得广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清楚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脚步快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12、劝学勉励,鼓励13、蟹六跪而二螯蟹腿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4、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5、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6、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7、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9、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今:认为金就砺则利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假舆马者古:凭借;今:与“真”相对下饮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托付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4、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略句,假(于)舟楫者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结构后置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有以.有……的(办法)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2)汉大兴兵伐匈奴发动(《史记·张汤传》)(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兴旺2、疾(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小病(3)疾恶如仇厌恶、憎恨(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史记·孙膑传》)3、于(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2)而青于蓝比,介词(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对象,可不译,介词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但是,连词(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连词(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于是,连词(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假设,如果5、之(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从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了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代词,的人(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代词,的地方(3)陈胜者,阳城人也语气词,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新课标《劝学》孟 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劝学》孟 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劝学》孟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而孟子是战国时期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虽然这两篇文章并非直接相关,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将对《劝学》以及孟子相关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劝学》中的重点字词1、“学不可以已”中的“已”,意为停止。

2、“木直中绳”的“中”,读音为 zhòng,意为合乎。

3、“虽有槁暴”的“有”,通“又”;“暴”,通“曝”,晒。

4、“輮以为轮”的“輮”,通“煣”,使弯曲。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通“智”,智慧。

二、《劝学》中的重点实词1、假:借助,利用。

如“假舆马者”。

2、绝:横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4、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三、《劝学》中的重点虚词1、而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表顺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于从,“青,取之于蓝”。

比,“而青于蓝”。

对,“善假于物也”。

3、之代词,它,“筋骨之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助词,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劝学》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游泳。

3、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中的“曲”,弯曲的程度。

“登高而招”中的“高”,高处。

4、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中的“直”,变直。

“金就砺则利”中的“利”,变得锋利。

5、动词的使动用法“輮以为轮”中的“輮”,使……弯曲。

五、《劝学》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高考文言文_劝学_翻译

高考文言文_劝学_翻译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勤学者,贵自勉。

勉自励,何所惧?《劝学》【翻译】昔日孔子,曾经拜项橐为师。

古时候的圣贤们,都崇尚勤奋学习。

勤奋学习的人,重要的是自我勉励。

自我勉励,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劝学》自古以来,学问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勤奋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正如《劝学》中所言,孔子虽然身居圣贤之位,却依然虚心向项橐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圣贤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尊重。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引用孔子的例子,告诉我们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古人云:“古圣贤,尚勤学。

”这说明,在古代,勤奋学习被视为一种崇高的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勤奋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自我勉励。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激励,很难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正如《劝学》中所说:“勤学者,贵自勉。

”这里的“自勉”,就是指自我激励,自我鞭策。

只有通过不断自我激励,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自我勉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这时候,我们更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正如《劝学》中所说:“勉自励,何所惧?”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许多勤奋学习的例子。

他们或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或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提升自己。

这些人的成功,正是他们勤奋学习、自我勉励的结果。

总之,《劝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勉励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让我们再次回顾《劝学》中的经典语句,以期从中汲取力量,激发我们勤奋学习的热情: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勤学者,贵自勉。

勉自励,何所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让我们牢记这些教诲,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出处。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中“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中“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博学。

-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学问渊博。

2. 参。

- 古义:检验。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加入;参考等。

3. 金。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如“金就砺则利”。

- 今义:金子,黄金。

4. 爪牙。

- 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如“蚓无爪牙之利”。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5. 用心。

- 古义:因为心思。

如“用心一也”。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每天,作状语。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向上、向下,作状语。

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游水。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中的“曲”,弯曲的弧度。

- “登高而招”中的“高”,高处。

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輮以为轮”中的“輮”,使……弯曲。

5. 数词作形容词。

- “用心一也”中的“一”,专一。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表判断。

2. 状语后置句。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正常语序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语序为“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六、重点实词、虚词。

1. 实词。

- 劝:劝勉,鼓励。

- 学:学习。

- 青:靛青。

- 中:合乎。

- 绳: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一、通假字:
1.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次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
1. 劝学:劝:古义:勉励;今义:劝说
2. 假舆马者:假: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3. 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
4. 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指容身、存身;今义:付托、寄寓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7.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8. 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用于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
9. 而神明自得:神明:古义:人的智慧;今义:神的总称
10. 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的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11. 用心一也: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两个词;今义:对某事肯动脑筋
12. 而绝江河: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三、词类活用: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 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4. 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 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 不积小流:流:动词作名词,水流
8. 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事、善行
四、一词多义:
1. 绝:
A. 而绝江河:横渡
B. 来此绝境:隔绝、隔断
C. 群响毕绝:终止
D.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E.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 强:
A. 筋骨之强:强健
B. 挽弓当挽强:有力的弓
C. 赏赐百千强:有余
D. 乃自强步:竭力、勉强
3. 假:
A. 假舆马者:借助、利用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C. 无所宽假:宽容
D. 请假设草具:暂且
E.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
F. 假有人焉:如果
4. 望:
A. 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
B. 日夜望将军至:盼望
C.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D.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
5. 闻:
A. 而闻者彰:听到
B.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C.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6. 一:
A. 用心一也:专一
B. 骐骥一跃:数词
C. 四海一:统一
D. 一闻人之过:一旦
E. 一如既往:一概
7. 焉;
A. 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B.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
C. 焉得虎子:哪里
8. 而;
A. 而青于蓝:转折连词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
C.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词
D. 锲而舍之:承接连词
E. 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
9. 于:
A. 取之于蓝:从
B. 而青于蓝:比
C. 善假于物也:引进对象
10. 利:
A. 金就砺则利:锋利
B. 非利足也:使......走得快
C. 利其然也:以......为利
11. 明: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
B. 而神明自得:智慧
C.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12. 生:
A.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B. 蛟龙生焉:生长
五、文言句式: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结构后置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结构后置
6. 善假于物也:介宾结构后置
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