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葡萄产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建议

行业发展乌海市葡萄产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建议郝海乌海市农牧业机械化服务管理中心[摘要]按照乌海市政府对乌海市农业重点产业———葡萄产业的发展规划,计划在2020年葡萄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10万亩,将乌海市打造成中国西北部有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基地。
大面积种植葡萄,必须解决葡萄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问题,才能解决乌海市目前已经突显的农业生产用工紧张与用工费用高的问题。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乌海市目前葡萄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实现葡萄全程机械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葡萄机械化生产乌海市现有葡萄种植面积近3万亩,90%的葡萄由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
乌海市人民政府2014年印发《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乌海政发[2014]30号),计划到2020年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
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目前已凸现的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在大面积、规模化的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只有进行机械化作业,才能解决葡萄种植面积快速大幅增加与日益紧张的劳动力、高作业成本形成的矛盾。
在鼓励大面积种植葡萄的同时,积极探索、引导、扶持葡萄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尤为重要。
1乌海市规模化葡萄种植园机械化作业生产现状葡萄种植季节性强,生产环节多而复杂,传统的手工种植葡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
受葡萄地土壤结构、种植管理模式、以及葡萄部分作业环节机械技术不成熟适应性差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市葡萄种植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
在葡萄种植主要的作业环节中,中耕锄草、植保管理作业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葡萄冬季防寒埋藤作业与春季葡萄藤出土实现了半机械化作业,葡萄修剪、采摘目前全部是人工作业。
1.1葡萄中耕、锄草机械化作业情况我市的葡萄中耕、锄草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至9月中旬结束,一般需中耕锄草4至5次。
在农业龙头企业与葡萄种植大户,中耕锄草全部是机械化作业。
主要作业方式是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旋耕机进行作业。
机械作业的好处:一是降低作业成本,每亩降低成本70元左右;二是提高了效率,一套机械日作业量可达70亩以上,一个壮劳力日作业量1亩左右,机械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的70倍;三是能起到松土、碎土的作用,土壤透气性好,利于葡萄生长;四是旋耕刀将大部分草打碎翻到地下,有利于培肥地力。
乌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19•【字号】乌党发〔2020〕16号•【施行日期】2020.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乌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局,市政府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乌海市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乌海市委员会乌海市人民政府2020年10月19日乌海市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总方针,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兴农兴牧、质量强农强牧、品牌富农富牧,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主要任务(一)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1.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有效利用好农区空闲土地资源,形成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产业布局。
海勃湾区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及交通优势,整合机场路两侧葡萄基地、设施农业基地、人工湖、酒庄等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以葡萄、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等为重点,集种植、采摘、休闲、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
乌海市农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乌海市农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安桂珍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8期摘要: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让农牧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危房改造等“十个全覆盖”工程。
乌海市通过两年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规划起点低、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增收慢和增收方式单一等问题。
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提出系统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绿色发展、推进规模化和农村公共服务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1一、乌海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背景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通车,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和黄河岸边的工矿型城市乌海市开始发展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牧业,2000年乌海市辖有6个乡,64个行政村。
2004年乌海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
2006年将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农村生产基础设施、道路、美化等工程进行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2014年倾力打造“十个全覆盖”工程。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指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农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改造、文化室建设、便民连锁超市及农村牧区常驻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
2015年底,乌海市辖有5个镇,13个行政村、1个涉农社区,农村常住人口3.44万人,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125元。
二、乌海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定位基于乌海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成果,农村无论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是生产生活条件都较好。
可见,乌海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具备高起点条件。
“十个全覆盖”工程要遵循“既要环境美、又要农民富”的宗旨,按照“一村一风格”高标准规划建筑构造;按照“一村一品”规划产业发展;按照城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教育、文化、商业、医疗、养老保险上与城市看齐,在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上狠下功夫。
加快推进乌海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乌海城乡一体化发展作者: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第05期乌海市是自治区西部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
全市耕地面积10.5万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从2004年的5.2万人减少到2,8万人,占总人口的5.6%。
2009年,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0%。
2002年,乌海市通过费改税,取消了对农民的所有收费。
2003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行由市、区财政代缴农牧业税,实现了农民零税费。
2004年,又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启动了城乡一体化改革。
几年来,乌海市立足于用城市化思维解决农村问题,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产业问题,确立了“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工作思路,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人口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快速有序转移,2004年以来,共转移减少农民2.4万人,约占农区人口总数的46%。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26元,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2%,收入水平连续五年位居自治区首位。
一、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规划先行,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2008年,我市对全市农村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
2009年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加强了以建成区和农村人口集中区域为重点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整治规划。
2009年,结合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居民整体搬迁、采煤沉陷区搬迁和棚户区拆迁改造,对全市村(居)进行行政区域布局调整,全市54个行政村、3个企业农场整合为13个行政村和6个涉农社区,2014年最终整合为5个社区,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耕地面积保持8.5万亩左右。
二、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促进人口向城区集中2004年7月1日,我市实行了户籍制度改革,全市5万多农民一次性转为城镇户籍,在子女入学、参军、复转军人转业退伍、就业等方面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乌海市自然资源

乌海市自然资源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座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柱的城市。
乌海市自
然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煤炭、盐湖、湖泊和草原等。
乌海市所处地理位置独特,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煤炭资源
乌海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煤炭资源
的开发利用为乌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
煤炭资源的开采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平衡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成为亟
待解决的问题。
盐湖和湖泊
乌海市境内拥有大面积的盐湖和湖泊资源,其中的乌海盐湖是中国三大内陆盐湖
之一。
这些盐湖和湖泊资源不仅是乌海市的重要景观,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
如何科
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湖泊资源,成为乌海市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草原资源
乌海市还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这些草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不仅滋养着当地的
畜牧业,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海市政府积极推动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致力于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体来说,乌海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当地经济和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也需要在开发利用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乌海简介概况

乌海简介概况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唯一的内陆港口城市,东
邻鄂尔多斯市,南接包头市,西南与巴彦淖尔市相连。
全市总面积
4,29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8万。
乌海市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乌海盐湖”之意,因为该市有几座
盐湖。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市中心的“小海”和位于市区南部的“大海”。
乌海市经济以港口、航运、化工、盐化为主导产业。
其港口是内
陆港口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港口之一,年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
7000余万吨。
而盐湖则是该市的又一重要资源,产盐、制盐已经成为
市民们的传统产业。
此外,乌海市也是一个旅游城市。
从市区出发,可以到达萨拉齐,盐湖、野马营、马蹄湖等著名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内蒙古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白书记赴广东)

内蒙古·乌海
乌海市资源优势
乌海素有“乌金之海”、“塞外煤城”的美誉,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探 明金属、非金属矿藏达37种。其中,煤炭现有探明储 量24.4亿吨,多为优质焦煤,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 储量的60%,是国家的重要焦煤基地;石灰石储量 200亿吨以上,平均氧化钙含量50-54%,是发展水泥、 电石、PVC等建材、化工产品的优质原料;高品质的 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是生产玻璃及其制 品的上等原料;煤系高岭土储量11亿吨以上,约占全 国探明储量的五分之一,是生产精细高岭土、特种氧 化铝的优质原料;耐火粘土3.85亿吨;石膏1300万 吨;硅石1200万吨;此外,乌海还有白云岩、铁矿 石、铅、锌等资源,苏里格气田的天然气资源已经引 入城市。在乌海市周边150公里半径范围内还有丰富 的天然盐、碱、芒硝、石膏、无烟煤等资源。乌海市 的水资源也十分丰富,黄河穿市而过,流经市区105 公里,探明地下水储量9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和地下 水形成互补系统,可以满足发展用水需求。
内蒙古·乌海
内蒙古·乌海
附件资料: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原煤1628.85万吨、增长3.2%, 洗煤1799.87万吨、增长12.1%,平板玻璃396.64万重量箱、增长 43.1%,水泥156.8万吨、增长2.3%,焦炭392.47万吨,电石91.84万吨, PVC 9.8万吨,烧碱8.42万吨,生铁45.22万吨,铁合金32.46万吨。) 2008年,全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39户增加到46户,其中超10亿 元的由4户增加到7户,超20亿元的新增2户,新组建的神华乌海能源公 司年产值将达到130亿元。能源、特色冶金、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总资产占到全市工业总资产的 97.5%,增加值占到98.8%,利润占到99.7%,税收占到98.1%,就业 人数占到95.9%。
乌海市新农村建设前景分析

业 经 济体 系 。乌海 市 经济 综 合实 力 和财 政综 合
调控 能力 显 著增 强 。工业 反 哺农 业 的条 件 已具 备。
1 . 3 惠 农 政 策 现 状
1 . 3 . 1 生产 发展 方面 惠农 政 策 。 2 0 0 4年 , 实施城 乡 一体 化改 革 以来 , 出台 了多项 农业 补 贴政 策 .
增 强 。初 步 形成 了以蔬 菜 、 葡萄 、 肉禽蛋 为 主要
・
3 4・
入 了低 保范 围 ,并 逐 年提 高低 保标 准 ,到 2 0 1 1 年每人每 月达 4 0 0元 , 享 受 人 数 2 2 4 0 4人
( 1 0 7 0 9户 ) 。
求 : 生活 宽 裕方 面 : 农 民纯 收入水 平 基本 和 城市 居 民一致 . 达到 1 . 3 9万元 , 基 本 消除城 乡 收入 差
乌海市新农村建设前景分析
马 睿 晗
乌海 市农牧 业机械 化服 务管 理 中心
【 摘
要】 乌 海 市是 一个 典型 的城 郊型农 业城 市 , 农 业人 口仅 占全 市总人 口的 1 0 %, 拥 有独 特 的
自然资 源 , 经济 综合 能力强 , 2 0 0 4年推 行 了城 乡一体化 改革 , 在 城 乡一体化 改革 的基 础 上进 行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 设 , 根 据 乌 海 市 实际 明确 了乌 海市新 农村 建 设 目标 , 针 对乌 海 市新农 村 建设 存在 的 问题
性 气候 。 其 基本 特 征 是 日照 长 , 太 阳辐 射 强 , 冬 寒长 、 春暖快 、 夏热 短 、 秋凉早 。 年 平 均 气 温 9 . 0 9 . 2 ℃ 。极 端 最 高气 温 3 9 . 4 ℃ 。极端 最 低 气 温一 3 2 . 6 ℃. 无霜期 1 5 6 — 1 6 5天/ 年 , 全 年 日照 时 数为 3 0 4 7 . 3 — 3 2 2 2 . 4 h 。 降水 量 平 均 为 1 6 2 . 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乌海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乌海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大风多沙。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
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基本地形地貌特征是“三山两谷一条河”。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乌海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乌海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乌海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乌海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乌海总面积的10%。
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可见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36.6℃,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3138.6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能155.8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156—16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159.8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42%,平均蒸发量3289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瞬间最大风速33米/秒。
乌海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所有北方的农作物都适宜在这里种植,并产高质优。
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
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
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
黄河纵贯南北。
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
6个土类分别占乌海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
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
乌海市植被稀疏。
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大,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乌海有宜耕地14347.97公顷,宜果地12678.2公顷,宜林地16110.57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868.2公顷,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顷。
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
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961.39公顷,建设用地15628.72公顷,未利用地11646.38公顷。
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
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
乌海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地降水入渗,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和黄河测向入渗补给。
据内蒙古水文总局初步测算,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
乌海市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69种、181属、279种。
在这些植物中,有药用植物甘草、锁阳、肉苁蓉、苦豆根、麻黄、远志、罗布麻等;有造纸植物松叶猪毛菜、红河、油蒿、籽蒿等;有国家二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四合木、半日花、锦刺、沙科青、胡杨等,特别是四合木的科学研究价值无可估量。
乌海市天然林资源面积30万亩。
主要有四合木、沙冬青、霸王、白刺等天然灌木林。
其次,在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夹心滩及黄河沿岸的部分河漫滩上分布的天然河岸林,树种有沙枣、胡杨、河柳、黄白茨灌丛等。
西桌子山沟谷徒壁上亦有零量天然散木分布,树种主要有山榆、黑桦、山杏、杜松等。
乌海的野生植物大部分植株矮小,但萌生力旺盛,对于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
2012年,乌海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2012年农作物总播面积6793公顷。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66公顷,粮食总产量3.80万吨,蔬菜产量6.85万吨,禽蛋产量0.33万吨,肉类产量1.37万吨,牛奶产量0.30万吨,出栏肉猪9.66万头。
2012年大棚瓜果种植面积118亩,比上年下降33.0%;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191亩,下降22.8%,产量1.08万吨,下降23.4%。
葡萄种植面积24795亩,比上年增长19.3%,葡萄产量9356吨,下降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