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孤岛上卖鞋

合集下载

小岛卖鞋的故事

小岛卖鞋的故事

小岛卖鞋的故事有这么一个小岛,岛上的居民啊,祖祖辈辈都不穿鞋。

这时候呢,来了两个商人,就叫他们甲和乙吧。

甲商人一上岛,看到大家都光着脚丫子,心里就想:“这地方的人都不穿鞋,我要是在这儿卖鞋,那不是傻吗?根本就不会有人买啊。

”于是啊,甲商人连宣传都没做,就灰溜溜地走了。

乙商人呢,他可不一样。

他一到岛上,眼睛就放光了。

他想:“这些人都没鞋穿,这可是个巨大的商机啊!”然后啊,他就开始在岛上到处逛,还找了几个居民聊天。

有个居民就好奇地问他:“你脚上穿的这个东西是啥呀?看起来怪别扭的。

”乙商人就笑着说:“这是鞋啊,穿上它可好了,能保护脚,走在路上就不怕石头扎,也不怕被树枝划伤了。

而且啊,在下雨天,脚也不会弄得脏兮兮的。

”居民们听了,都半信半疑的。

乙商人呢,也不气馁,他又找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送了几双鞋给他们,还教他们怎么穿。

这些小伙子穿上鞋之后,一开始还走得歪歪扭扭的,像小鸭子似的,把周围的人笑得不行。

可是过了几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穿了鞋的小伙子发现,走路真的比以前轻松多了,脚也没受过伤。

他们就到处跟别人炫耀自己的鞋,还说乙商人是个大好人。

慢慢地,岛上的居民就开始对鞋感兴趣了。

乙商人看到时机成熟了,就从自己的船上搬下了好多好多双鞋,在岛上摆了个大大的摊子。

这时候啊,居民们都围了过来,你一双我一双地开始买鞋。

乙商人呢,一边收钱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就这样,乙商人在这个小岛上把鞋卖得红红火火的,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啊,有时候大家都看到的困难,换个角度想,可能就是个超级大的机会呢。

就像这个小岛,在甲商人眼里是个卖不出鞋的地方,在乙商人眼里却是个宝藏小岛。

荒岛卖鞋

荒岛卖鞋

有一个卖鞋的老板派两名业务员A和B去一个以依赖旅游为生的荒岛上推销鞋!两个卖鞋业务员来到这个原始部落居住的荒岛上,发现岛上居民全都光脚,没有穿鞋。

原来这里的人不仅现在不穿鞋,而且祖祖辈辈都不穿鞋,从来就没有穿鞋的历史和文化。

看到这种情况业务员A很沮丧,认为那里的市场不需要鞋,那个岛上根本就没有鞋的市场。

转了几天以后两个销售员回到公司。

销售员A哭丧着脸对老板说:“老板,那个岛上的业务没法谈!因为他们所有的人都不穿鞋!我们卖给谁啊!”老板一听也郁闷坏了。

又过了几天B业务员却兴冲冲的跑回来对老板说:“老板!这次我们要发大财了!因为那里的人居然到现在还没有穿鞋!是一个空白的市场,这么大一块市场得卖出多少双鞋啊!他觉得岛上有着巨大的市场,那里的市场没有人去满足,”。

老板觉得似乎也是啊。

后来老板给A、B各100双鞋,让他们重新回到小岛上开拓市场。

三个月后,A垂头丧气的回来,还给老板95双鞋,告诉老板他曾经让部落的酋长试穿过,酋长反映穿鞋很舒服,但是因为他们祖辈已经习惯光脚了,所以还是没有采购,看在A很辛苦得份上,自己买了5双;一周后,B回来,给了老板一份订单,三万双鞋。

老板在高兴之余,也很纳闷,就问B是如何说服小岛的居民,卖出这么多的鞋?B告诉老板,他也将鞋给小岛上居民试穿,大家都反映良好,但是要采购,他们都摇摇头,走开了。

他于是去拜访酋长,酋长说,他已经采购了A的5双鞋,穿着确实很舒服。

但是因为祖辈不穿鞋,他也无法说服居民采购。

B于是问酋长有没有看到旅游的人年龄在70岁以上的,酋长说很多啊。

B继续问酋长,小岛上的居民最长的年龄是多少?酋长说40岁,平均年龄35岁。

B于是问酋长,为什么外面的游客可以活到70岁,而小岛上的居民只能活到35岁?酋长摇摇头。

B于是告诉酋长,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穿鞋的缘故:人的脚底板是人的内脏关脉穴位所在(今天很多洗脚店的脚底按摩也是源于此),光脚的居民因为频繁与坚硬的石头、荆棘接触,脚常常受伤,并且经常受到毒蛇、有毒的小动物的侵咬,因此严重的影响到内脏的健康,所以小岛上的人寿命远远的短于外界穿鞋的游客。

从《荒岛卖鞋》浅谈对市场营销的认识

从《荒岛卖鞋》浅谈对市场营销的认识

从《荒岛卖鞋》浅谈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从《荒岛卖鞋》浅谈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从《荒岛卖鞋》浅谈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市场营销的本科生,我实在想不出更符合自己身份的题目。

市场营销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中包含的内容虽然可以进行高度概括,但是如果扩展开来绝不是用小篇幅就可以搞定的。

所以作为一个接触市场营销不久的人,只能借助一些案例,再结合书上的理论,阐述一些个人对这门学科的看法。

我要引用的案例是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荒岛卖鞋》,案例的具体内容如下:两个卖鞋的公司要在一个荒岛开辟市场,各自派了一个营销员前去调查。

甲公司的营销员去后失望而归,他汇报说:“这个岛上的居民祖祖辈辈都没有穿过鞋,他们对鞋没有需求,我们不可能成功。

”乙公司的营销员去后却异常兴奋,因为他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没有穿鞋,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他给公司的回复这样说道:“这里的人虽然从来不穿鞋,但他们的脚上缺少保护,有许多伤痕,所以我们一定有市场。

但是这里的居民的脚普遍较小,所以我们应该制造小一些型号的鞋子。

”后来,乙公司果然在荒岛上开辟了很大的市场,但是荒岛上的人们不使用货币,公司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岛上盛产菠萝,于是就联系超市,并与岛上居民协定,以菠萝换鞋,然后公司将菠萝输送到超市以换取现金收益。

在分析案例之前我想先引用两则关于市场营销的定义,第一个是201*年,AMA 在夏季营销教学者研讨会上对市场营销做出的最新定义:“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

”第二则定义来自市场营销大师飞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就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也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销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的价值,以获取其所需所欲之物的社会过程。

”在这里我们主要利用第二则定义进行分析。

现在让我们来看案例,甲公司的营销员的本次营销可以说是失败的,他根据表面现象判定了荒岛上不存在鞋子的市场,没有发现潜在市场,错过了机会。

从“小岛卖鞋”看市场营销

从“小岛卖鞋”看市场营销

从“小岛卖鞋”看市场营销案例:小岛卖鞋两个制鞋厂家要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土著居民。

、一家销售人员去后感到很失望:“这里的人根本不穿鞋,那里不需要鞋,此地不是我们的市场。

”另一家销售人员去后,很高兴:“这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人有鞋,这里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该公司把市场营销部副经理派去考察。

两周以后,他汇报说:这里的居民不穿鞋。

但他们的脚有许多伤病,可以从穿鞋中得到益处。

由于他们的脚普遍较小,我们必须重新设计我们的鞋。

我们要教给他们穿鞋的方法并告诉他们穿鞋的好处。

我们还必须取得部落酋长的支持和合作。

他们没有钱,但岛上盛产菠萝。

我测算了三年内的销售收入以及我们的成本,包括把菠萝卖给欧洲的超级市场连锁集团的费用。

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资金回报率可达30%。

因此,我建议公司应开辟这个小岛市场。

该公司董事会采纳了这位营销副经理的建议,并通过适宜的营销组合,最终成功地开拓了这个小岛市场。

{从两个制鞋厂家对太平洋一个小岛卖鞋的营销分析,可以看出后一位制鞋厂家抓住并运用了市场营销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从而获得了成功。

一、从市场营销本质来看{小岛土著居民不穿鞋的事实,是一种没表现出来的、潜伏的需求,该销售人员通过发觉、发现的“造市”过程,发现了巨大商机——这里是一个巨大的鞋业潜在市场。

二、从市场营销基本特征来看(一)以消费者为中心。

市场营销部副经理经过两周的考察,了解到岛上居民的脚上有许多伤病;他们的脚普遍较小,必须重新设计他们的鞋子;要教给他们穿鞋的办法并告诉他们穿鞋的好处。

以上三点都是该制鞋厂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他们需要和欲望为出发点的体现。

)(二)交换和交易。

因为岛上居民没有钱,但盛产菠萝,买卖双方可以进行物物交换,通过市场营销的第二个特征,该制鞋厂测算了的资金回报率可达30%。

(三)综合性的商务活动。

目前该制鞋厂已经完成了产前活动,进行了市场调查、预测、确定了新产品开发。

接下来应该进入生产活动(设计、采购加工、制造),销售活动(商标、品牌、定价、分销等)以及售后活动(售后服务)。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1、通过本案例,你认为作为营销者该如何认识“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为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满足需求的交换关系、交换条件和交换过程。

作为一名市场营销者,从海岛卖鞋的案例中看,作为一名营销者做市场营销,认识“市场”,重要的是要看到一下几点:一,发现市场,既要发现实际消费者也要看到潜在消费者。

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实际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

海岛上的人们,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基本不穿鞋,但也因此闹脚疾病,穿鞋对他们有好处。

二,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潜在市场特殊性。

案例中市场总监调查得“由于遗传特征和长期的生活习惯不同,海岛居民的脚部特征和内陆居民有很大不同,所以必须根据海岛人脚部特征重新设计生产适合海岛人的鞋”。

2、营销与推销有何不同,该如何认识“营销”?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

营销从目标市场出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整体营销活动,实现顾客需要的满足和满意,并以此获取利润、提高盈利率。

推销是以厂商为出发点,以现有产品为中心,通过大量推销和促销扩大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

认识营销,不仅要认识营销的概念内涵还要注重与营销相关联的各个方面。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最终目标是“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在营销过程中还要注意产品满足顾客的程度以及交换水平。

市场营销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要区分宏观市场营销和微观市场营销。

全面认识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

3、需求可以创造吗?谈谈你对市场营销创新的体会。

需求是指人们有支付能力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需求是可以创造的。

海岛卖鞋的案例中,岛民们对鞋子是有需要的,只是没有形成欲望达成需求。

岛民因环境影响不穿鞋子导致脚疾,鞋业公司通过刺激性营销方法,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公益宣传活动使穿鞋的观念深入岛民的人心。

目前,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迫切要求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中不断导入新举措与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企业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对市场营销进行创新。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海岛是一个美丽的度假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度假和游览。

然而,除了风景宜人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外,海岛上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商机——卖鞋。

在这片美丽的海域上,竟然有一家以卖鞋为主营业务的商店,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对海岛卖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之道。

首先,海岛卖鞋之所以成为一大特色,是因为其独特的定位和产品特色。

在这个商店里,你可以找到各种款式的沙滩鞋、凉鞋和拖鞋,以及适合海岛度假的各种鞋类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款式新颖,而且质量上乘,深受游客的喜爱。

与其他商店相比,海岛卖鞋注重产品的特色和品质,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次,海岛卖鞋在经营模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除了传统的实体店销售模式外,海岛卖鞋还开设了线上商城,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游客可以在度假前就通过线上商城选购自己喜欢的鞋类产品,到了海岛后直接取货,省去了不少麻烦。

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销售效率,还增加了顾客的满意度,为商店带来了更多的回头客和口碑宣传。

再者,海岛卖鞋在营销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除了传统的广告宣传外,海岛卖鞋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与当地旅行社合作,为游客提供优惠购物券和礼品卡。

这种与旅游资源结合的营销方式,不仅提高了商店的知名度,还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购物,为商店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

综上所述,海岛卖鞋作为一个商业案例,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定位和产品特色、独特的经营模式以及独特的营销方式。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海岛卖鞋的成功,并为其他商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相信海岛卖鞋在未来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

海岛卖鞋案例分析

机遇和风险同在,激情和理性并存——寄语和景的各位事业伙伴曾经有一家美国的制鞋公司寻找国外市场,公司总裁派了一名推销员到非洲某个海岛上的国家,让他了解一下能否向该国卖鞋。

这个推销员到非洲后给总部发回一封电报说:“这里的人都习惯赤脚,不穿鞋,这里没有市场。

”随即这名推销员就离开了那里。

总裁随后又派去另一名推销员。

第二个推销员到非洲后也给总部发回一封电报,电报中说:“在这里的发现让我异常兴奋,因为这里的人都是赤脚,还没有一人穿鞋,这里市场巨大”。

于是他开始在岛上卖鞋……在打开一个市场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当地文化,分析当地生活习性。

根据案例,我们可以想象该海岛是一个相对闭塞的海岛,很少有外人进入,所以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对外面人的生活习惯可能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他们不穿鞋,甚至可能根本不明白鞋是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他们不穿鞋的原因:这可能是由于该海岛气候常年比较温暖,再加上海岛上以沙滩为主的地面,省去了穿鞋的必要。

可是,这里的文化虽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要素,但不是静止的,长年不穿鞋,脚必然会染上一些疾病。

这为改变文化,推动文化变化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潜在需求。

长年赤脚的人,脚部必然会生茧,而且脚形比一般人要来的宽大。

所以要在那销售鞋,就要生产出符合他们脚形的鞋子,并且要适合在海滩上行走。

第三,要了解当地的权力机构及习俗,在推销过程中不能背离他们的文化,以免引起当地人的反感。

我组成员认为第二个销售人员要在海岛打开市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灌输思想。

针对当地的情况,我们得让岛上居民认识鞋,以及穿鞋的必要性。

1.让其知晓鞋的存在。

我们可以利用人的好奇心,在小岛上放置一个箱子,里面放上一双鞋,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其盖上,并在布上写下“请勿掀开”,以引起岛民的好奇心,接着就可以趁着人们的好奇心将鞋子介绍给岛民。

2.让其对穿鞋感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在当地节日的时候组织一些活动将鞋子引入,灌输一种穿鞋健康舒适的思想.将岛民的好奇心与文化认同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引起岛民对穿鞋的兴趣。

卖鞋连带销售故事

卖鞋连带销售故事

卖鞋连带销售故事
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来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推销
鞋子。

这个岛地处热带,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全岛上找不出一双鞋子。

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很失望,给公司本部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

”第二天,他就回国了。

而另一家鞋厂的推
销员看到这个岛上没人穿鞋,心中大喜,他住了下来,也立即给公司拍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

”等适合岛上居民穿的软塑料凉鞋寄到岛上,这个推销员已与岛上的居民混熟了,他把99双凉鞋送给了岛上有名望的人和一些年轻人,留
下了1双自己穿。

因为这种鞋不怕进水,又可保护脚不受蚊虫叮咬和石块戳伤,岛上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舒服,不愿再脱下来。

时机已到,推销员马上从公司运来大批鞋子,很快销售一空。

一年后,岛上居民就全部穿上了鞋子。

岛上的居民从不穿鞋,这对于鞋厂的推销员来说,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鞋子卖不掉,没有市场;另一种就是这个市场可以开拓出来,让岛上的人都穿上鞋。

在这种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这两位推销员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所以就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和努力,也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岛上卖鞋的故事是说明供给创造需求的道理,孤岛上的人们本来不穿鞋,后来来了一个卖鞋的,人们渐渐发现,穿鞋比不穿鞋走路要舒服,于是纷纷都买了这个人的鞋。

这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成功案例。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到你。

一个卖鞋故事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鞋商推销鞋的故事,看后久久难忘,生活中、事业上经常给我启发和警醒,屡屡被我想起和应用。

有个鞋商到一个岛上考察鞋子市场,他看到岛上的居民祖祖辈辈有赤脚的传统习俗,便失望的走了。

不久,又有一个鞋商到了岛上,当他得知岛上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后喜出望外,认为大有挖掘开拓的潜力。

果然,经过努力,他大获成功,赚个盆满钵满。

面对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与其说是经商的窍门,不如说是人生哲理,实在可以给人无穷的回味和思考,善于用脑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启迪。

类似的例子其实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如:有人痴赌如命,输得家徒四壁,两手空空。

本来应该得出赌博有害、赌博无赢家的结论,但是有人偏偏不,反而怪自己手气不好,还要变本加厉博回来,陷在赌博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故事还启迪我们,生活中遇到问题难题需要冷静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转变思维角度,更新观念,不要在死胡同里转圈,总是一个角度看百事,一条路走到黑。

写到这,我想起一个更加富有哲理的“哭婆婆”的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整天坐在路口哭,被称为“哭婆婆”。

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问其缘由。

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的,一个嫁给了卖鞋的。

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了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而每当天下雨的时候,她又想起卖鞋的女儿,想她的鞋一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

所以,无论天晴下雨,她总是在哭。

禅师听罢,对婆婆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鞋的女儿卖得好,这样你就自然不会哭了。

听了禅师的一番话,老太太顿悟。

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

和卖鞋子故事一样,同样一件事,由于思维方式不一样,结局大不相同。

其实,一件事情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人们自身如何去认识,在于思维的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

有个笑话,学生问老师,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怎样区别?老师拿出一瓶酒,咕噜噜喝了半瓶,对学生说,乐观主义者兴高采烈“真幸运居然还有半瓶”,悲观主义者垂头丧气“真倒霉就剩半瓶了”。

这和“哭婆婆”故事的寓意殊途同归,同样给人增智添慧。

我们经常看见有人总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整天拉苦瓜脸,好像不是他欠人家的钱,就是人家欠他的钱,和“哭婆婆”有得一比,原因无非是生活家庭事业不顺,缺钱少衣。

其实完全可以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变成笑婆婆,笑对人生。

反之,整天笑呵呵乐癫癫的人,并不能说明他就没有烦恼,没有挫折失败,什么事情都一顺百顺,“穷得就剩钱了”,只不过他想得开,面对难题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找到宣泄烦恼的有效途经,故日子过得有滋
有味,活得轻松快乐,“无忧无虑”。

生活需要智慧,生活充满了智慧,看似平凡的小事就可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细心的有心人才会把握瞬间的禅机,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得失、好坏美丑的能力,把人生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