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实录注意:惨不忍睹很血腥

合集下载

族群与边界|1994年卢旺达100天种族大屠杀尸横遍野谁之过错?

族群与边界|1994年卢旺达100天种族大屠杀尸横遍野谁之过错?

族群与边界|1994年卢旺达100天种族大屠杀尸横遍野谁之过错?前言:26年前,非洲“千丘之国”的卢旺达发生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屠杀惨案,受害者是图西族人,百日内近百名平民遇难,犹如人间地狱。

这场杀戮,可怕的并不仅仅是胡图族举起的刀,还有大多数人是由于熟人的举报与揭发才未能幸免,甚至昔日的邻居就是刽子手之一。

没有人阻止这场杀戮,国际社会无人发声,竞相沉默,而卢旺达曾经的殖民主——比利时,以10名维和士兵遇害为由,也撤走了驻军。

这场杀戮看似是卢旺达内部民族矛盾,其实祸根是比利时殖民者埋下的,若不是他们强行把胡图族和图西族分出阶层,也不会有后来胡图族和图西族大大小小的冲突和矛盾。

我们先跳过1994年这场屠杀惨案,先从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历史由来逐一说起。

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历史由来电影《卢旺达饭店》剧照说起胡图族和图西族,其实我觉得要分两个时期来说:卢旺达沦为殖民地前和沦为殖民地后(为什么这么分后面会讲)。

1.卢旺达沦为殖民地前,也就是1884年之前。

卢旺达当时已经存在胡图族和图西族了,还有个特瓦族。

据资料记载,当时的胡图族是由尼罗特人迁入了班图族(最大族群),而图西族的祖先就是班图族,但是据现代的Y染色体的遗传研究,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有血缘关系。

也就是说,不管这两个民族祖先是不是一个,到了后来,他们已经互相融合了。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傻傻分不清。

有人说,当初比利时殖民者可是拿尺子挨个量他们鼻子宽度来区分他们的,这样说并不准确,当时比利时确实有这个举动,但最后也没通过鼻子分出来,这在后面我会写到。

而当时统治卢旺达的是图西族,我个人认为还是图西族更土著的原因,当然这个问题好多人说的不一样。

胡图族主要从事农耕,图西族则以游牧为生。

也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的,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图西”和“胡图”的称呼应该都来源于之后的殖民者。

(这段没考证,但看资料据历史学家研究,“图西”一词的含义指的是大畜牧主,而“胡图”一词的含义则是指乡下人、行为粗鄙的人,可能基于地位和阶层的描述。

警惕卢旺达种族屠杀卷土重来

警惕卢旺达种族屠杀卷土重来
但5年前斯里兰卡和今天中非共和国发生的事件表明,种族屠杀尚未成为历史。卢旺达大屠杀或许曾经刺痛过我们的良心,但之后对其原因和结果的争论——以及对随之而来的干预原则的争论——稀释了我们的愤怒。我们以及卢旺达人有必要要求各国领导人:绝不要重蹈覆辙。我现在仍然戴着我的腕带。
卡加梅的前情报部长帕特里克•卡雷盖亚(Patrick Karegeya)曾批评前者有独裁倾向,他今年初被发现死在南非,据称是卡加梅的驳斥,他屡次否认他的政府卷入此类事件。然而,这个当初脱胎于对大屠杀的英勇抵抗的政权,已沦为一个只关注自身存亡的政权。
警惕卢旺达种族屠杀卷土重来
20年前,多达100万人在卢旺达大屠杀中丧生;20年后,关于它的辩论仍在回响。卢旺达人为何自相残杀?为何世界袖手旁观?这两个问题依然是激辩的焦点。
但毫无争议的是,在为期10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现代历史上蔓延最广的一次恐怖大屠杀,受害者大多数是被砍刀砍死。就在那段历史仍深陷争论之际,一场更为激烈、更为现代的争议正在上演,争议的主题是如何评价大屠杀后首次掌权的现政府的性质。
对于我和其他人而言,卡加梅是个极为专注的发展合作伙伴。卢旺达人均收入自1995年以来翻了一番还多,近来经济每年增速达到8%,十分强劲。这个有1130万人口的小国拥有一个自律的领导层,这是它的许多邻国所不具备的。
问题在于,为了化解“仇恨电台”(Hate Radio)和民粹主义猖獗的环境(它是20年前大屠杀的导火索),卢旺达政府刻意将发展和民族和睦置于公民自由之上,结果是它如今不知道如何放松掌控。随着反政府的势力不断成长,镇压变得愈加严厉。
当我从联合国发展部门调动至政治部门担任安南副手时,卢旺达的阴影仍伴随着我。如果说卢旺达的经历给我带来了什么永恒教训的话,那便是联合国官员在梦游中走向灾难。联合国驻卢旺达的同事曾发出过警告,但徒劳无功。墨守联合国刻板流程的官员们对他们的警告置若罔闻。当我成为联合国总部主管在困难地区行动的负责人时,我让同事们戴上写有“Never Again”(绝不要重蹈覆辙)字样的绿腕带。不论是达尔富尔还是别处,我们都努力确保卢旺达的覆辙不会被重蹈。

卢旺达饭店种族屠中的人性救赎

卢旺达饭店种族屠中的人性救赎

卢旺达饭店种族屠中的人性救赎卢旺达饭店种族屠杀中的人性救赎卢旺达饭店种族屠杀是二十世纪后期最令世人痛心和震惊的屠杀事件之一。

在这场骇人听闻的灾难中,一位酒店经理的英勇行为成为了崇高的救赎之光。

本文将探讨卢旺达饭店种族屠杀中的人性救赎,展示那位酒店经理的勇敢和决心,在最黑暗的时刻为人类尊严和人性价值而战。

在1994年的卢旺达种族屠杀中,图西人对胡图族发动了残酷而野蛮的大屠杀。

据估计,数十万人丧生,无辜的生命被冷血地夺去。

在这一系列暴力事件中,卢旺达饭店成为庇护所。

然而,这座避难所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安全,因为图西人也可以轻易地找到这个藏身之地,这意味着饭店的员工和躲避在里面的人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然而,在这个可怕的背景下,饭店的经理保罗·鲍泽达(Paul Rusesabagina)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人道主义。

他冒着生命危险,使用他的智慧和人际关系,争取资源和帮助,使得饭店成为种族隔离及大屠杀的非正式庇护所。

虽然他是图西人,但他毫不犹豫地站在胡图人一边,保护他们免受残忍的屠杀。

鲍泽达面对的压力和困境是巨大的。

他不仅需要保护他在饭店工作的员工和客人,还需要为更多的人提供庇护。

他利用他与外界的联系,借来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使得饭店成为一个临时的庇护所。

他还通过贿赂、威胁和冷静的谈判技巧,向种族屠杀者展示出一种人性和必要的品质,以保持饭店的相对安全。

然而,即使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鲍泽达也没有失去对人性的信仰。

他在保护他所能保护的人的同时,努力减少冲突和伤害。

他与种族屠杀者的对话和谈判,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坚韧。

他不屈不挠地争取每一个生存的机会,并在不断升级的暴力中坚守着自己的庇护所。

正是这位英勇的酒店经理的努力和胆识,挽救了许多的生命。

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善良和正义仍然存在,并且可以战胜邪恶。

鲍泽达在种族灭绝面前展示了人道主义和人类尊严的尊重,成为卢旺达饭店种族屠杀中的人性救赎的标志。

种族大屠杀后的卢旺达:新与旧

种族大屠杀后的卢旺达:新与旧

种族大屠杀后的卢旺达:新与旧一位曾在卢旺达当了好几年外交官的大学同窗曾对我感慨,她对卢旺达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那里有黑非洲最优美的法语口音和最勤勉的劳动者,那个国家的幅员是如此的狭小,人口却又是如此的稠密,在矿藏丰富的非洲大地,它是为数不多的贫矿国家,而即便整个非洲在战后一直多灾多难,动荡不安,但恐怕没有第二个国家,曾举国陷入过如1994年4-7月那样的灭顶之灾。

如今18年过去,卢旺达又是怎样的光景?国际传媒屈指可数有关这个中部非洲小国的报道似乎两极分化,誉之者称之为“非洲转型的楷模”、“民族和解的典范”,弹之者斥之为“一成不变的专制威权政体”、“抵制普世价值的碉堡”。

那么,卢旺达到底变成了什么模样?卢旺达之新之一:不再那么贫弱卢旺达的经济增长一直被IMF和世界银行所称道。

据IMF的数据,自2—3年起,卢旺达的GDP增速一直稳定在6%以上,近两年则出现了“井喷”现象:2010年GDP增速为7.5%,2011年可能达到8.8%。

尽管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黑非洲经济增长率普遍较高,但在缺乏矿产资源的黑非洲国家中,卢旺达的经济增长是最高、最稳定的,丝毫不比苏丹、安哥拉、加蓬等能源、矿产输出大国逊色。

近两年的经济提速,更发生在欧美深陷经济衰退、非洲各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2月7日,卢旺达总统卡加梅(Paul Kagame)称,卢旺达在脱贫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006年这个国家的贫困率高达57%,2011年则降至45%。

而据卢旺达政府同一天公布的数据,该国教育普及程度进步幅度更大,2006-2011年,卢旺达小学男生入学率从59%提高到79%,小学女生入学率从58%提升至82%,而中学入学率同比则翻了一番。

在一份官方声明中,卢旺达财政部长克旺贡布瓦(John Rwangombwa)自豪地宣称,即使是对祖国前途充满憧憬的卢旺达人,也很少有人能预测到“国家从普遍赤贫状态中脱贫致富的速度”。

【图】震惊世界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惨状

【图】震惊世界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惨状

【图】震惊世界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惨状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灭绝1/8人口!以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不约而同表现了一个细节:联合国部队接走所有的白人,屠刀架在脖子上的黑人难民却不能上车。

西方文明和上帝没有拯救卢旺达。

《卢旺达饭店》中,一向西装革履的保罗,痛哭着撕扯掉领带;《杀戮禁区》中的神父把圣经交给难民付之一炬。

他们一生的信仰,随100万条生命殉葬种族大屠杀100天,被害者100万,一个国家八分之一的人口消失。

联合国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9月30日宣布,卢旺达前公职部长和贸易部长判处30年监禁,罪名为在1994年共谋实施屠杀和公开煽动屠杀,而前卫生部长和外交部长则被宣判无罪。

卢旺达检察官对“无罪”这一审判结果表示震惊,将考虑上诉。

这则消息提醒世人,那场骇人听闻的惨案还远没有成为历史,还在刺痛卢旺达的神经。

整个国际社会也还站在无形的审判席上。

在信息通畅、交通便利的全球化时代,在联合国成立近50年的时候,百万平民竟死于弯刀和木棍的屠杀之下。

更讽刺的是,大屠杀发生后并没有马上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直到2004年,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上映后,人们才意识到十年前发生的“冲突”曾有多么严重。

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惨状主人公保罗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必须让他们(海外有权势的人)感到无地自容,以使他们伸出援手。

”在某种程度上,电影达到了这个目的。

《卢旺达饭店》在柏林电影节一亮相就引起轰动,尽管该片拍摄技巧并不算十分上乘,也没有大明星加盟,但问世不久就常被媒体和电影网站归入“经典”行列,因为它唤起了良知和反思。

幸存者认为,1994年只有杀戮没有温情“当一个国家陷入疯狂,整个世界闭上眼,有一个男人敞开了双臂。

”这句话写在《卢旺达饭店》的海报上。

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

保罗·卢斯赛伯吉纳当时是米勒·科林斯饭店的客房经理,他深谙于乱世中经营饭店的“潜规则”,用名烟名酒笼络一批军政商界的权贵,使这个四星级酒店成为当地最能象征品位的名流聚点。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41约瑟夫—德西 雷·比泰洛
40内疚和悔恨
42组织者
43公房背后 44生活重新开始
45关于宽恕的交易 46宽恕
01
47高贵的 气质
02
48对图西 人的仇恨
03
49非正常 的杀戮
04
50不要宣 之于口的话
06
人物生平及 判决结果
05
51杀手眼 中的死亡
1
52还有问题吗?
2
53高唱颂歌的 大队伍
我也不相信有些人说我们以后再也不会经历这么严重的暴行了。大屠杀这种事只要发生过一次,如果根源还 在,而且我们不了解根源是什么,将来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是在卢旺达还是在别处,就还会再次发生。
我们感觉自己还在沼泽地里,只是没有人在后面追我们了而已。死亡不再威胁我们,但生活还在折磨我们。
我们几乎每天都和邻居谈论屠杀的事,否则夜里就会做梦。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 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胡图人
理想国
幸存者
屠杀
屠刀
集市
布盖塞拉
卢旺达
大屠杀
图西人 上帝
道路
刽子手
主干道
熟人
卢旺达
基本戈山区
死亡
里拉琴
内容摘要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战争过后,幸存者会有强烈的欲望去做证和讲述;但屠杀过后却恰恰相反,幸存者无比希望闭口不言。他们 的闪避令人困惑。
教育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必要手段。但教育不会让人变得更善良,它只是让人变得更有能力。那些想要作 恶的人,如果他了解人类的习性,理解人类的情绪,甚至学习了社会学,那他就会更容易作恶。受过教育的人, 如果他的心是坏的,如果他充满仇恨,他就会更坏。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震惊了世界的良心。

惨案的发生,说来实在出乎任何人预料。

卢旺达当时有来自欧洲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但欧洲人怎么想得到,胡图族人拿着粗陋的砍刀,竟能杀死八十万图西族人。

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未能制止卢旺达大屠杀,是他八年总统任期内最遗憾的事。

克林顿那位负责非洲事务的白宫顾问苏珊·赖斯,则发了一个重誓:下次再遇上这种危机,哪怕烈火烧身下地狱,也要站在断然行动一边!大屠杀发生时,联合国内负责维和事务的是后来当了秘书长的科菲·安南。

面对惨案现场,他发誓“永远不再”。

1997年元旦,安南莅任联合国秘书长。

在他和其他人士推动下,一个简称为R2P(国家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的新概念开始在国际政治圈流传即政府有责任保护平民,如果一国政府做不到,国际社会可以采取行动。

2002年,非洲国家在南非德班举行首脑会议,正式成立非洲联盟。

接受了卢旺达大屠杀的教训,联盟通过的文件里,声明联盟有责任干涉,如果某成员国听任其人民遭受反人类罪行。

非盟成了第一个将R2P纳入指导原则的地区组织。

随后,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180位各国元首无异议通过的大会公报里,正式规定了R2P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基本原则。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大会文件虽然允许外部干涉,但订立了五个很难同时满足的条件。

2005年以来,虽然安理会决议中引用过R2P这一概念,却要到这次利比亚事件,安理会才第一次授权集体干涉。

联合国首脑会议公报里,提到干涉的是编号段落第138段里的一句长长的话。

按英文原文的顺序,五个条件罗列如下。

(1)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单个国家对他国采取行动,以避免侵略之嫌。

联军对利比亚的干涉满足这一条件。

(2)必须安理会授权。

联军这次有安理会3月17日通过的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授权采用“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平民。

卢旺达大屠杀嫌犯终受审

卢旺达大屠杀嫌犯终受审

卢旺达大屠杀嫌犯终受审作者:李伟来源:《检察风云》2020年第19期今年5月,涉嫌在1994年资助并推动卢旺达大屠杀的富商卡布加于法国被捕。

他已被国际司法机构追捕26年,美国曾悬赏500万美元缉拿他,并将他与“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墨西哥大毒枭古兹曼等人一同列为十大通缉犯。

6月3日,法国同意将卡布加移交给联合国法庭,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卡布加的辩护律师声称,并没有卡布加当年参与大屠杀的直接证据。

但是,相关非洲国家的官方记录、媒体报道以及幸存者的证言,都证实了他是这场人间惨剧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

部族利益在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影响深远。

20世纪末,非洲国家普遍开始实行多党民主制,部族矛盾渗透到立法机构、军队、警察部队等领域,卢旺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作为比利时王国的领地,卢旺达在独立前有胡图族和图西族两大族群,前者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主要从事农耕,肤色较黑;后者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4%,主要从事畜牧业,肤色稍浅。

为了便于进行殖民统治,比利时殖民当局以人数少的图西族为统治阶层,以胡图族为被统治阶层,人为制造了二者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1962年卢旺达独立,法国取代比利时,成为对卢旺达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国家,并以“支持多数人自决”为由,扶持胡图族把持卢旺达政权。

在殖民时代饱受图西族欺凌的胡图族一朝“翻身”,对图西族展开报复。

1973年,卢旺达国防部长哈比亚利马纳发动政变,当上总统。

起初他对图西族强力实施打压,迫使大批图西族流亡邻国。

之后为了政治利益,胡图族开始寻求与图西族和解。

1993年8月,卢旺达胡图族政府与图西族抵抗组织爱国阵线即将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对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认为他在与对方的谈判中让步太多。

1994年4月6日,参加完国际会议的哈比亚利马纳乘飞机返回。

当天21时左右,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坠毁,总统遇难。

胡图族指责这一事件是图西族所为,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针对图西族的血腥报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实录(注意:惨不忍睹,很血腥)卢旺达是一个位于非洲东部靠近赤道的国家,很多人知晓这个国家大约是因为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

看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以卢旺达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

其实卢旺达大屠杀的惨状远不像电影中那么“轻描淡写”。

卢旺达大屠杀是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进行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从1994年4月6日至7月中旬的一百天里,约有50万-100万人被杀,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20%。

在1990年,由图西族难民组成的反政府集团——卢旺达爱国阵线从乌干达攻打卢旺达北部,旨在推翻由胡图族领导的政府。

在卢旺达内战交期间,非洲法语国家和法国支持胡图族领导的政府,而邻国乌干达则支持反政府的图西族。

这加剧了卢旺达国内种族之间的紧张气氛和矛盾。

1994年4月份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被暗杀,在卢旺达国内引发暴力冲突。

胡图族人开始大规模屠杀图西族人。

这次种族大屠杀由胡图族组织阿卡祖策划,这个组织中的许多成员是政府高级领导人。

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当地媒体都支持屠杀。

除了军队,参与大屠杀的还有胡图族的一些民兵组织,甚至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到了大屠杀中来。

像如此深刻的民族矛盾的还真是罕见,都希望对方灭种,达到水火不容之势。

后来北部的图西族卢旺达爱国阵线最终击败政府军,控制了卢旺达。

两百万胡图族人因为害怕图西族人的报复
而逃离卢旺达,成为难民。

————————————大嘴侃历史| 挖掘老照片背后的故事_探寻世界新奇事物| dazui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