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暖箱的使用
新生儿暖箱的使用

1.提供新生儿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使新生儿体 温维持在正常范围,提高成活率。
2.用于脓疱疮、尿布疹、烫伤等皮肤受损患儿暴露 患处皮肤,保持局部干燥,减少摩擦损伤,促进愈合。
3.便于观察病情。
4.进行床旁隔离。
1.凡出生体重小于2000g以下者。 2.体重大于2000g但无法较长时间在室温中维持正常
体温者。 3.因疾病原因需在保温箱实行暴露者。 4.需进行床旁隔离者。
1. 准 备 已 清 洁 消 毒 好 的 暖箱。
2. 往 水 槽 内 加 入 适 量 蒸 馏水。
3. 接 通 电 源 , 开 启 电 源 开关,检查暖箱各项显 示是否正常。
风帘装置
水箱
1. 暖 箱 使 用 时 , 不 宜 放 在 阳 光直射、有对流风或取暖设备 附近及其他各种冷热风直吹处, 以免影响箱内温度控制。
2.暖箱放置呈水平位 ,防止 振动,以免自动控制失灵。
3. 使 用 中 电 源 开 关 保 持 开 启 , 观察设定箱温及箱内温度是否 符合要求。暖箱发出报警信号, 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8.记录入箱时间、暖箱 温湿度。
出生体 重
1000g 1500g 2000g >2500g
35℃
34℃
温度 相对湿度 33℃ 32℃
出生10 10天 3周
5周
天内
—— 出生10 10天 4周 天内
—— 出生2天 2天
3周
内
——
—— 出生2天 2天以上 内
湿度 55%— 65%
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 心率、体温的变化。观察四 肢是否温暖,随体温变化调 节暖箱温度。
新生儿保暖箱的使用

6
二、 适应证
1.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的低体重儿及早产 儿。
2.高危儿或异常新生儿如体温不升、新生 儿硬肿症等。
7
三、操作流程
【准备】 1.物品的准备
温箱,检查其性能好,保证安全,用前清洁消毒。 床垫 、 枕头。
8
【温箱结构】
(1)上罩部分:罩内为 婴儿室,前后设有四个 小孔,打开可供医护人 员双手伸入室内操作,
反应差,早产儿外貌,皮下脂肪菲薄,肢端冷,
口唇苍白,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呼吸浅慢、
不规则,呼吸呈呻吟状,无三凹征,双肺呼吸 音减弱,未闻及啰音。诊断:1.早产儿低体重 儿;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请遵医嘱为患 儿正确实施保温箱保暖,生命监护。
问题:1.保温箱使用目的是什么?
2.怎样正确实施操作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
旋动前壁两个旋钮翻下 前门,可将床抽出,以 便对患儿实施抢救。
(2)基座部分:调节前 面的钮就可控制罩内的 相对温湿度,前面为加 水嘈,可翻出加水。
(3)底箱部分:可放置患 儿用具及病历。
9
10
11
【护士准备】 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生命体征、有无病发 症等,操作前洗手。
【环境准备】 调节室温(高于23摄氏度),以减少辐射散热。温 箱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有对流风或取暖设备附近, 以免影响箱内温度。
3.结束温箱保暖的重要指征是什么?
17
谢谢聆听!
18
【患儿准备】 穿单衣, 裹尿布。
12
【操作步骤】
1.入箱前准备
使用前将温箱预热,以达到所需的温、湿度。温箱的 温、湿度应根据小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而定。
出生体重
35摄氏度
34摄氏度 33摄氏度 32摄氏度 相对湿度
新生儿暖箱的使用PPT课件

(7)取出水箱
放掉水槽内蒸馏水,用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
净,风干备用。
(8)在恒温罩上取出操作窗的垫圈和窗塑料套, 以及取出转动圆窗的窗塑料套
(9)在恒温罩上取出输液软垫
3、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一遍,然后 用清水擦拭一遍,最后用消毒后的干毛巾擦拭30分 钟后。
5.交接班时,各班应交接暖箱使 用情况。
6.箱内一切布类均应高温消毒。
11
1. 开 关 暖 箱 边 门 及 操 作 孔动作要轻柔,不要碰 撞。
2. 暖 箱 使 用 期 间 应 每 天 用清水将暖箱内外擦拭 一遍。若遇奶迹等沾污 应随时将污迹擦去。使 用时间达一周时需更换 暖箱。
12
3. 水 箱 内 的 蒸 馏 水 每 日更换一次,以免细 菌滋生。
5.及时清除患儿的呕吐物、大小便。 6. 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时应戴墨镜,并严格进行
交接班。 7.光疗结束后,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
19
1、切断电源。 2、拆卸
(1)取出控制仪 至少在关机45分钟以后才可 取出控制仪或接触加热器
(2)取出婴儿床 (3)取出风帘装置 (4)取出床搁板 (5)取出内胆 (6)取出空气输入管接头
8.记录入箱时间、暖箱 温湿度。
7
出生体 重
1000g 1500g 20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00g
35℃
34℃
温度 相对湿度 33℃ 32℃
出生10 10天 3周
5周
天内
—— 出生10 10天 4周 天内
—— 出生2天 2天
3周
内
——
—— 出生2天 2天以上 内
新生儿暖箱操作规程及质控评分标准

6.在暧箱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使用效果,出现报警信号或箱内温度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
8
7.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暖箱性能,保证绝对安处,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6
质量评定
1.关爱病人,注意观察病人病情。
3
2.程序正确、操作熟练、病人安全。
新生儿暖箱操作规程及质控评分标准
目的:1.暖箱使用是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2.适用于体温不升的新生儿、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
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
姓 名
准 备
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
用物:蒸馏水、婴儿用品、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值表,查暖箱的各部件是否完好,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等。
14
3.新生儿可穿单衣、裹尿布。
4
4.定时则里体温,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并做好记录。在患儿体温未升至正常之前应每小时监测1次,升至正常后可每4小时测量一次,注意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
12
5.每天用消毒及清水毛巾清洁箱内外各部位,每天更换湿化器水箱内的水,患儿住暖箱7日以上更换暖箱,出暖箱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5
病人:评估婴儿病情,了解出生时的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有无并发症等。
5
操 作 流 程
1.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调节好暖箱的温度和湿度,并加蒸馏水于湿化器水箱中,以达到所需的相对湿度。
10
2.一切护理操作尽里在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布、清洁皮肤、观察病情及检查等操作,可从边门或袖孔伸入,尽量少打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若确因需要暂出温箱治疗或检查,应在保暖措施下进行,避免新生儿受凉。
新生儿温箱使用法护理常规

新生儿温箱使用法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评估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及生命体征。
二、护理措施1、调节暖箱温度及相对湿度。
严禁骤然提高或降低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骤升、骤降造成不良后果。
2、患儿入暖箱后可穿单衣、裹尿布。
3、一切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布、清洁皮肤、观察病情及检查操作可从边门或袖孔伸入进行,尽量少打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若确因需要暂出暖箱检查治疗,也应在保暖措施下进行,避免患儿受凉。
4、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并做好记录,在患儿体温未升至正常之前,应每小时监测一次,升至正常后可每4小时测一次,并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并维持相对湿度在55%-65%。
5、保持暖箱的清洁①暖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清水擦拭暖箱内外,如特殊感染患儿使用暖箱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若遇奶迹、葡萄糖等沾污应将污迹擦去,每周更换暖箱一次,以便清洁、消毒。
每月细菌培养,以检查清洁消毒的质量。
如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暖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②水槽内蒸馏水每天更换一次,以免细菌滋生,空气净化垫应每2月更换一次,若破损随时更换。
③患儿出箱后,暖箱应进行终末清洁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告知家属患儿病情变化,取得配合。
四、注意事项1、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
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2、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每日清洁暖箱,更换蒸馏水。
4、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如需抱出患儿时,注意保暖。
5、每周更换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每月进行细菌性监测。
6、经常检查,暖箱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新生儿暖箱如何使用

新生儿暖箱如何使用新生儿暖箱如何使用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利于高危新生儿的成长发育。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新生儿暖箱如何使用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新生儿暖箱如何使用篇1入暖箱条件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2.异常新生儿: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出暖箱的条件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体温正常。
2.在不加热的温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C,患儿能保持正常体温。
3.患儿在温箱内生活1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好。
准备接到产房通知后将暖箱进行预热,一般通电2小时左右才能使温箱稳定。
物品准备应检查其性能,保证安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铺好箱内婴儿床。
护士准备了解患儿孕周、出生体重、日龄,测量生命征,检查一般情况,估计常见的护理问题,操作前洗手。
患儿准备穿单衣,裹尿布。
环境准备调节室温24`26°C以减少辐射热的消失,温箱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有对流或取暖设备附近,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操作步骤1.把暖箱擦干净,将蒸馏水加入温箱水槽中至水位线。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预热温度调至28~34°C,预热能升到所设置的温度,待接到入室早产儿再根据体重、胎龄大小、病情予调整适当的温度,温度应维持在55%~65%。
3.将患儿穿单衣,裹尿布后放置温箱内,根据患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调节适中温度,若体温不好,可加盖被,但勿堵住气孔。
4.每小时测体温1次,并同时记录温箱,根据体温的高低调节箱温,调节箱温时逐渐升温或降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温稳定可改2小时测量1次。
5.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入换尿布、喂奶、更换体位,观察病情及检查等应打开边门或从气孔伸入操作,尽量避免打开箱盖,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过大,必要时如:称体重或抢救时应加盖绒毯或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
6.暖箱的清洁消毒工作:每天用消毒液将暖箱内外擦洗一遍,然后用清水擦洗一遍。
新生儿暖箱、蓝光箱的使用及消毒规范

新生儿暖箱、蓝光箱的使用及消毒规范之邯郸勺丸创作二、使用规范1、在水槽内加入蒸馏水,备一温湿度表放于箱内一侧(避开两端)以便检核对照箱内实际温湿度.接通电源,开启开关,指示灯显示,调节箱内温度按钮,进行预热.2、待温度升至32―33℃,稳定后将患儿放于箱内(不加盖毯子或被子)按照患儿的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3、新生儿入暖箱前应丈量体重、温度.4、新生儿入箱后,所有操纵尽量集中进行,如哺乳、换尿布、不雅察病情及检查,操纵可从边门和袖口伸入进行,尽量少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动摇,必须出箱检查治疗者,应注意在保暖的操纵下进行.5、定时丈量体温,按照体温调节箱温,并做好记录,在患儿体温未升至正常前,应每小时丈量一次,注意坚持体温在36-37℃之间,维持温箱内相对温湿度.6、坚持箱内清洁.(1)暖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清水将暖箱内外擦拭,应随时将奶渍、葡萄糖等污渍擦拭洁净,每周改换暖箱一次,以便清洁消毒,要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查消毒质量,培养有致病菌时应将暖箱搬出,完全消毒,避免交叉传染.(2)湿化器水箱使用水要每天改换,以免滋生细菌,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应每月清洗,若以破损,需立即改换.(3)患儿出箱后,暖箱应进行终未清洁消毒.7、使用中的暖箱应随时不雅察使用效果,如产生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8、暖箱不容易放置在阳光直射、有对流风及取暖设备处,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9、要掌握暖箱性能,严格执行操纵规程,并要定期检查、维修,如有失灵、漏电等立即断电检修,包管绝对平安使用.10、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11、出暖箱后的处理:(1)切断电源(2)放掉水槽内蒸馏水(3)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清洁暖箱蓝光箱.三、消毒规范1、专人办理暖箱、蓝光箱清洁消毒任务.2、做好暖箱、蓝光箱的清洁消毒任务,放置应避开风口太阳直射,取暖设备处,检查暖箱、蓝光箱各部件性能,封闭全部玻璃.3、暖箱试用期间应每天用清水擦拭,并随时擦净奶渍、葡萄糖等污渍.4、每日改换水槽内蒸馏水,同时清洁水槽,以免细菌滋生.5、每周改换暖箱一次,以便清洁消毒.6、患儿出箱后,将水槽内蒸馏水倒掉,及时擦拭洁净,并进行终末消毒.。
新生儿暖箱护理

新生儿暖箱护理
新生儿暖箱护理知识我们应该有所了解,尽管暖箱可以为新生儿提供较为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但这并不等于这些新生儿就如生活在保险柜里,可以万无一失,可以高枕无忧了。
暖箱使用不当,会给新生儿带来伤害,所以万事要小心
1、暖箱温度调节:随时观察新生儿体温情况,逐渐调节,要防止暖箱温度突然增高或降低,致使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后果。
暖箱温度过高时,暖箱内新生儿体温会随之升高,当体温超过38℃,应降低暖箱温度,每次可降低0.5℃~1.O℃,并打开婴儿包被散热。
调节暖箱温度应尽量避免暖箱温度突然增高或降低,以免诱发新生儿呼吸暂停。
2、暖箱的湿度调节:一般暖箱的湿度应维持在55%~65%,对于胎龄较大的新生儿,不主张箱内湿度太高,一般无需在暖箱加水。
但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对环境的湿度要求会较高,过低的湿度可以使呼吸道黏膜变干燥,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这时应将暖箱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
胎儿年龄小于30周的新生儿,对相对湿度要求也较高一些,以减少其肌体的蒸发散热。
3、补充水分:在暖箱内生活的新生儿,尤其是同时因黄疸而进行蓝光照射时,应增加喂水量及喂水次数,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以防止新生儿因进水不足或丢失过多水分而脱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