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化学中毒1.1 有损健康的化学药品有些化学药品,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人体健康.这些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
下面分别讲述这二类药物的毒性、中毒途径和常引起的疾病。
(1)毒物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
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
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
上述分级未考虑其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我国国家标准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1-Ⅳ级,分级依据列于表2—1中。
(2)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这类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
轻微引起喉痛、粘膜红肿(有的催泪);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
这类药物包括: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a)硫酸是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b)氟氢酸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
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
常见中毒的急救(N1)

常见中毒的急救(N1)引言概述: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引起的生理或生化反应。
常见中毒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毒的急救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化学品中毒的急救1.1 确认中毒物质:首先要尽快确认中毒者接触的化学品是什么,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2 紧急处理:立即将中毒者从中毒源处转移,避免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3 就医救治:及时送中毒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告知医生中毒的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食物中毒的急救2.1 呕吐处理:如果中毒者尚有意识,可以让其喝些盐水或温开水催吐,将体内毒素排出。
2.2 补充水分:中毒后会导致脱水,应及时给中毒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2.3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三、药物中毒的急救3.1 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式帮助呼吸。
3.2 控制症状: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如抗生素、解热药等。
3.3 就医治疗:药物中毒往往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接受相应的治疗。
四、动植物中毒的急救4.1 紧急处理:如果中毒者被毒蛇、毒虫咬伤,应立即将伤口处清洁,避免毒素扩散。
4.2 局部处理:对于植物中毒,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避免毒素继续渗入皮肤。
4.3 就医治疗:动植物中毒后,应尽快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五、化学气体中毒的急救5.1 通风处理:中毒者应尽快转移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避免继续吸入有毒气体。
5.2 氧气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可以给予氧气治疗,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功能。
5.3 就医救治:化学气体中毒后,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减轻中毒对身体的影响。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常见毒品的中毒机理、症状及救治

常见毒品的中毒机理、症状及救治PS: 如果你参加医药卫生类各种考试,我们将为你免费提供备考方案咨询和资料服务,请添加微信号vom121 吗啡(Morphine)别名: “黄皮”、“黄砒”、“1号海洛因”等,东南亚的产品有“999”、“AAA”、“OK”等商标。
一、中毒原因阿片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入药,有止痛、止咳、止泻、解痉、镇咳、麻醉等多种功效。
易产生躯体和精神依赖。
在以下情况时易中毒:1、超药效剂量使用或多次、重复、频繁应用本类药物;2、意外食入或故意大剂量服用本类药物;3、心、肺、肝、肾、肾上腺功能不全时应用;4、母亲中毒可使乳儿或胎儿中毒;5、小儿对吗啡特别敏感,老人代谢差,均易中毒;6、与酒精、吩噻嗪、肌松剂和中枢抑制剂如巴比妥类药对中枢及呼吸抑制有协同作用,合用可导致中毒。
二、药理和毒理本品为阿片受体纯激动剂,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效应显著,故口服效果差。
常用皮下注射,30分钟后吸收60%,30%左右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吗啡分布于全身组织,只有少数可通过血脑屏障,本品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后,分别于90、30和10分钟达作用高峰。
主要在肝内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及脱甲基生成N-去甲基吗啡和吗啡氧化而生成假吗啡。
代谢物及原形(5%~10%)主要经肾排泄,少量经过乳汁和胆汁排泄,也能通过胎盘。
一次用药后24小时绝大部分排出体外。
血浆半衰期2.5~3h。
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和镇静:镇痛作用是自然存在的任何一种化合物无法比拟的。
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其中对慢性疼痛优于急性锐痛。
一次给药镇痛时间可达4~5小时,还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减轻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同时产生欣快感。
(2)抑制大脑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主要与激动μ2受体有关。
使呼吸频率减少,潮气量降低,剂量越大,抑制用越强。
是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3)镇咳: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4)催吐:兴奋催吐中枢,妇女尤其敏感。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危害的途径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
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
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
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
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
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
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无法呼吸甚至死亡。
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实验室中毒途径与急救措施

(3)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毒 物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而中毒,如汞剂,苯胺, 硝基苯等。
毒物从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皮肤侵入人体 以后,逐渐侵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其中由皮肤 侵入通过毛囊吸收则比较缓慢。消化道侵入者通 过门脉系统经肝脏入于血液,及从呼吸道侵入者 在肺泡中吸收,两者都比较迅速。
急救措施:
一般认为凡是某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引 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都 称为中毒。毒物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当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 药品,适量时能起作用,但用量大时可以致死。
化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 性和慢性三种。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迅速中 毒,引起全身症状甚至死亡者,称为急性中毒。
在分析化验中,要经常接触各种试剂,其中 很多是有毒性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反应所产生 的某些气体或烟雾,也往往有毒。此外,化验分 析中还会偶然发生烧伤,烫伤,炸伤,触电等事 故。所以,化验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毒物知识和 安全防护知识,尽量避免发生事故,而当一旦发
生事故后,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减轻人身伤害 和财产损失。
化学毒物一般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入人 体,引起中毒的。
(1)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大部分中毒是通 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的,如各种挥发性大的有 机溶剂,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烟雾或粉尘 等。
(2)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除误食外,主
记得下半学期 原本早上早来抄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要是手上沾染毒物,于吸烟或进食时咽入而中 毒。如氰化物、砷化物、有机农药等。
记得下半学期 原本早上早来抄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在化验室里,遇到有人急性中毒,原则上应 尽快送或请医生来诊治,并报告领导。在送之前, 应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 急救措施。
中毒的专业医学术语描述

中毒的专业医学术语描述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接触或注射某种有毒物质后,导致机体发生异常反应,出现病理性改变的一种疾病状态。
中毒所引起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性质、剂量、进入途径以及个体的体质等因素。
中毒的医学术语涵盖了多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中毒的类型、机制、症状和治疗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中毒。
1.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暴露于高剂量的毒物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这种中毒通常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症状,可能危及生命。
2. 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毒物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这种中毒的症状通常较为缓慢和隐匿,常常在暴露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3. 化学中毒(Chemical Poisoning):化学中毒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化学物质或药物的毒性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
4.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物摄入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其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
5. 药物中毒(Drug Poisoning):药物中毒是指药物或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
这可以是意外过量服用某种药物,或是因为个体对某种药物过敏或代谢能力低下导致的。
6. 硬件中毒(Heavy Metal Poisoning):硬件中毒是指人体长期吸入或摄入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这种中毒对神经系统、肾脏和消化系统等器官有较大危害。
7. 生物毒素中毒(Biotoxin Poisoning):生物毒素中毒是指机体接触到某些生物产生的毒素,如蛇毒、蜘蛛毒、植物毒素等,导致中毒症状。
这些毒素可以通过咬伤、注射或摄入等途径进入机体。
中毒的治疗方法取决于中毒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洗胃、使用解毒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循环和给予对症支持等。
农药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 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急救

农药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急救在农业生产中,每年都有使用农药不当中毒事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
下面我们介绍农药进入人身体的三条途径是什么,以及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有哪些,供参考。
一、农药进入人体的三条途径农药使用或存放不当,会造成人体中毒。
农药进入人身体一般通过三条途径:一是经皮肤侵入。
这是较常见的一种中毒途径,喷药过程中及其他与农药接触的机会,均可造成皮肤污染;某些农药能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血液,达到一定的量后使人中毒。
二是经呼吸道侵入。
蒸汽状、粉尘状、滴雾状态的农药,可随空气经鼻、咽、支气管进入肺而随血液循环遍及全身。
三是经消化道侵入。
误服及误食农药污染的食物,经口由肠道吸收而中毒。
二、预防农药中毒事故的主要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
严禁将农药与粮食、蔬菜、饲料等混放在一起,盛过农药的器皿不得移作他用。
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不得随意混配、加大用量。
2、要认真做好接触农药人员的保健工作。
患有精神病、皮肤病的人,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的妇女,末成年儿童应避免与农药接触。
3、要加强个人防护。
勤洗手,工作时不吸烟、不吃东西。
三、发生农药中毒的紧急救治措施如发生人员农药中毒,要进行紧急救治。
救治时要尽快切断中毒途径,阻止毒物的再吸收,促进毒物的排出,脱离中毒环境,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治疗,迅速消除身体的残留农药。
消除方法应根据侵入的途径而定:皮肤侵入者,用清水、肥皂水或生理盐水迅速清洗,避免用热水;溅入眼睛,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滴入氯霉素眼药水,如果疼痛加重,可滴入1%普卡因液;经口服中毒者应急送医院,对症治疗。
四、农药中毒的十大常见原因以下是常见的引起农药中毒的十大原因,希望能引起你的高度注意。
1、施药时间不对。
在中午阳光强烈时打药,这时农药易挥发,而操作人员出汗很多,农药容易通过毛孔渗入人体。
2、施药方向不对。
逆风打药,农药雾滴易收到操作人员身上。
3、机器使用状况不佳。
例如有渗漏药液流到人体上被皮肤吸收而引发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入:粘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刺激症状
脱离中毒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吸氧
慢性:神经衰弱症候群,损害肝、肾
铬酸、重铬酸钾等铬(Ⅵ)化合物:消化道、皮肤
对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或溃疡,可能致癌
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清洗受污染皮肤
石油烃类(饱和和不饱和烃):呼吸道、皮肤
慢性:精神衰弱症状,视力减退,眼球疼痛
吞服:15ml,可导致失明,70~100ml致死
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溅入眼内,立即用2%碳酸氢钠冲洗
误服,立即用3%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后,由医生处置
芳香胺、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呼吸道、皮肤
急性中毒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贫血及肝脏损伤
用温肥皂水(忌用热水)洗,苯胺可用5%乙酸或70%乙醇洗
吸入新鲜空气。皮肤烧伤时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或用稀的苏打水冲洗。如有水疱出现,可涂红汞或紫药水。眼、鼻、咽喉受蒸气刺激时,也可用温水或2%苏打水冲洗和含漱
砷及砷化物: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
急性中毒有胃肠型和神经型两种症状。大剂量中毒时,30~60min即觉口内有金属味,口、咽和食道内有灼烧感、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呕吐物初呈米汤样,后带血。全身衰弱、剧烈头痛、口渴和腹泻。大便初起为米汤样,后带血。皮肤苍白、面绀,血压降低,脉弱而快,体温下降,最后死于心力衰竭。
重症中毒患者使呼吸新鲜空气,向颜面喷冷水,按摩四肢,进行人工呼吸。包裹身体保温并送医院救治
苯及其同系物:呼吸道、皮肤
急性:沉醉状、惊悸、面色苍白,继而赤红、头晕、头痛、呕吐
慢性:以造血器官与神经系统的损害为最显著
给急性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输氧。送医院救治
四氯化碳:呼吸道、皮肤
皮肤接触:因脱脂而干燥破裂
皮肤被灼烧时,先用水冲洗,再用5%的小苏打液洗,最后用甘油-氧化镁(2:1)糊剂涂敷,或用冰冷的硫酸镁液洗,也可涂可的松油膏
硝酸、盐酸、硫酸及氮的氧化物:呼吸道、皮肤
三酸对皮肤和粘有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牙齿酸蚀病,一定数量的酸落在皮肤上即产生烧伤,且有强烈的疼痛。当吸入氧化氮时,强烈发作后可有2~12h的暂时好转,继而更加恶化,虚弱者咳嗽更加严重
常见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毒症状和救治方法
毒物名称及入体途径中毒Fra bibliotek状救治方法
氰化物或氢氰酸:呼吸道、皮肤
轻者刺激粘膜、喉头痉挛、瞳孔放大,重者呼吸不规则、逐渐昏迷、血压下降、口腔出血
立即移出毒区,脱去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可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立即送医院
氢氟酸或氟化物:呼吸道、皮肤
接触氢氟酸气可出现皮肤发痒、疼痛、湿疹和各种皮炎。主要作用于骨骼,深入皮下组织及血管时可引起花脓溃疡。吸入氢氟酸气后,气管粘膜受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炎症
吸入大量砷化物蒸气时,产生头痛、痉挛、意识丧失、昏迷、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等神经症状
吸入砷化物的中毒者必须立即离开现场,可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或新鲜空气。鼻喉部损害者用1%可卡因涂局部,含碘片或1%~2%苏打水含漱或灌洗。皮肤受损害时涂氧化锌或硼酸软膏,有浅表溃疡者应定期换药防止化脓。专用解毒药(100份密度为1.43的硫酸铁溶液,加入300份冷水,再用20份烧过的氧化镁和300份冷水制成的溶液稀释)用汤匙每5min灌一次,直至停止呕吐
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吸氧,生理盐水洗眼
汽油对皮肤有脂溶性和刺激性,使皮肤干燥、龟裂,个别人起红斑、水疱
温水清洗
吸入高浓度汽油蒸气,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神志不清等
移至新鲜空气处,重症可给予吸氧
石油烃能引起呼吸、造血、神经系统慢性中毒症状
医生治疗
某些润滑油和石油残渣长期刺激皮肤可能引发皮癌
甲醇:呼吸道、消化道
吸入急性中毒:精神衰弱症,视力模糊,酸中毒症状
汞及汞盐: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急性:严重口腔炎、口有金属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血水样,患者常有虚脱、惊厥。尿中有蛋白和血细胞,严重时尿少或无尿,最后因尿毒症死亡
慢性:损害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口有金属味,牙龈及口唇处有硫化汞的黑淋巴腺及唾腺肿大等症状。精神症状有嗜睡、头疼、记忆力减退、手指和舌头出现轻微震颤等
急性中毒早期时用饱和碳酸氢钠液洗胃,或立即给饮浓茶、牛奶,吃生蛋白或蓖麻油。立即送医院救治
铅及铅化合物:呼吸道、消化道
急性:口内有甜金属味、口腔炎、食道或腹腔疼痛、呕吐、流粘泪、便秘等
慢性:贫血、肢体麻痹瘫痪及各种精神症状
急性中毒时用硫酸钠或硫酸镁灌肠。送医院治疗
三氯甲烷(氯仿):呼吸道
长期接触可发生消化障碍、精神不安和失眠等症状
氮氧化物:呼吸道
急性中毒:口腔咽喉粘膜、眼结膜充血、头晕、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慢性中毒:呼吸道病变
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吸氧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呼吸道
对上呼吸道眼结膜有刺激性作用,结膜炎、支气管炎、胸痛、胸闷
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吸氧,用2%碳酸氢钠洗眼
硫化氢:呼吸道
眼结膜、呼吸及神经系统损害。急性中毒时头晕、头痛甚至抽搐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