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各地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PM2.5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PM2.5的组成、来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定义和特点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更易穿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此外,PM2.5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其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三、PM2.5的组成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有机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元素有机碳(EC)。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些盐类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中还含有一些健康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植被的挥发物、土壤颗粒、海盐颗粒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人为源释放出的颗粒物经过大气的输送和转化作用,最终形成PM2.5。
五、PM2.5的影响与预防措施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PM2.5还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PM2.5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控制,应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交通。
其次,可使用燃煤减排和清洁燃烧技术,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PM2.5在人体闯关图

PM2.5在人体闯关图制图戴扬鼻毛咽喉黏液气管壁黏液肺泡血管现在你用鼻子吸一口气。
这口空气中有好多颗粒物。
包括直径2.5-10微米的颗粒物,还有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
鼻腔这口空气首先进入鼻腔。
大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和42%的PM2.5颗粒物,在鼻腔中沉积下来,并排出体外,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鼻屎。
咽喉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经过咽喉,咽喉黏液又拦住了一部分直径大于PM2.5和8%的PM2.5的颗粒物。
当沉积的颗粒物多时,人会感觉喉咽黏黏的痒痒的,好像有不清爽的东西上不去下不来,然后你就会咳一声,最终这部分颗粒物被咳出体外,那就是痰。
气管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进入气管,最后那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被气管黏液完全拦截下来,同时拦截下来的还有4%的PM2.5。
颗粒沉积在气管壁上,气管上有纤毛,同时分泌液体,人用力深咳,也有痰液咳出。
还有近一半的PM2.5进入了更深的下呼吸道系统。
继续来到支气管,11%的PM2.5被支气管壁黏液留了下来。
PM2.5之所以在这里沉积得比较多,是因为气管就像树根一样,从最粗的地方分叉,到最细的细支气管,总共有23级分叉,树根越到下面越细。
含有颗粒物的气体进入支气管之后,因为管道越来越小,颗粒物吸入时,与管壁碰碰撞撞的概率更高了,沉积率也就增高。
肺泡最后还有35%左右的PM2.5进入了肺泡。
如果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比喻成一根葡萄藤的话,密密麻麻的肺泡,类似一串串的葡萄。
肺泡里面是空的,但有毛细血管分布。
肺泡是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里的毛细血管,进入血管。
而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则交换到肺泡里,然后经过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血管再来说说到达肺泡的这部分PM2.5,颗粒粗的就在肺泡里沉积了下来,更细的,则进入了肺泡里的毛细血管,最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脏器。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PM2.5,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它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与其他空气污染物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
PM2.5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还可以穿透肺泡进入血液,也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极大。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有哪些呢?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
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
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另外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
颗粒物的来源是不完全燃烧、因此只要是靠燃烧的烟草产品,都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
而且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
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
在发展中国家,煤炭燃烧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
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
燃烧柴油的卡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
今天。
PM2.5——可入肺颗粒物

者 不计 其 数 。这 次 震 惊 英 伦 及 世 界 的空 气 污 染 事 件, 促使 英 国在 1 9 5 6年通 过世 界首 部 《 清 洁 空气 法
案》 。 同在 1 9 5 2年 1 2月 , 美 国洛杉 矶 市 由于大 气 污
订 国家空 气质 量 管理标 准 。在 民间力 量 的推 动下 , 1 9 9 7年 美 国环 保 局 将 P M2 . 5纳 入 了《 国家 空 气 质 量 管 理标 准》 。 2 0 1 0年底 , 英 国空 气 污 染 对 医疗 影 响 研 究 委
均 会 上升 。 实验 发 现 , 吸人 高浓 度 的 P M2 . 5可使
心 肌梗 死 的 面积 增 加 一 倍 。人 在 接 触一 定 量 汽 车 尾 气后 , 2 4小 时 内发 生 下肢 静 脉 血 栓 、 肺 栓 塞等 情
况 明显 上 升 。调 研结 果 显 示 , 如果 P M2 . 5超 标 , 每 增加 l 0微克/ 立 方米 , 医 院心血 管 系 统 的急 诊及 死
有证 据表 明 , 易感人群在 高浓度 P M 2 . 5的 环
几 十年来 , 美国为加强空气环境治理 , 先后 l 0
次修订环 境 空气 质 量 标 准。1 9 7 1年 首 次 将 T S P
( t o t a l s u s p e n d e d p a r t i c l e ) , 即总 悬浮颗 粒 物 , 定 为 大
烟雾城 ” 。
死 亡 。根据 世界 卫生 组织 的数 据 , 因空气 污染 每年
造成 世 界上 数 以百 万 计 的人 员 死 亡 。 即使 在 污 染
较轻 的欧 洲 , P M2 . 5每 年 导 致 3 8 6 0 0 0人 死 亡 , 使 欧洲 人 均期 望寿命 减 少 8 . 6个 月 。
2020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6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解析版)

专题0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解析版)一、单选题1.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
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A.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B.只有肺循环C.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D.只有体循环【答案】A【解析】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物→患处(体循环),因此,药物到达伤口所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故选A。
2.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食物中的碘被吸收利用,多余的碘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中的碘主要在小肠被吸收B.碘随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室C.碘进入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D.血液流经肾脏,碘可以进入尿液【答案】B【解析】食物中的碘主要在小肠被吸收,A正确;物质碘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B错误;碘进入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血液流经肾脏,碘可以进入尿液,D正确。
3.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A.动脉和神经B.静脉和动脉C.动脉和静脉D.动脉和毛细血管【答案】C【解析】脉搏即动脉的搏动。
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
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可吸入颗粒物PM2.5

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三、
PM2.5的危害实际上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恶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PM2.5对人体的伤害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影响不是一两天或几个月就可以表现出来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臻教授透露,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每到冬季灰霾天,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相反,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
201-300
五级
重度污染
250-500
>300
六级
严重污染
PM2.5 24小时浓度均值 的计算
:第i小时的P.M2.5浓度
另外,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菌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对包括心脏、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存
在于工艺过程、废水、废气、废渣等各种形式中。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挥发性有机物、
尘埃以及颗粒物等都可能被人体呼吸道吸入。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或肺部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等。
二、皮肤接触: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酸碱物质
等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皮肤上可以引起刺激、腐蚀或过敏反应,甚至会引起皮肤癌症等。
三、口腔摄入:工业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食品、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或对器官产生损害。
四、注射途径:生产中常见的毒性物质如有机硫化物、
重金属等多数不会通过注射途径进入人体,但一些高毒性毒物如微量有机氟化物等可能通过注射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五、眼睛接触: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
接触到眼睛会造成严重的眼部损伤,还可能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等疾病。
总的来说,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且
这些途径之间可能相互交叉,使人体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为此,
要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生产性毒物,加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同时注意个人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轻盈且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M2.5的主要来源。
PM2.5的源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源,另一类是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自然活动,而人为源则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和燃油燃烧等人为活动。
这些源头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其中的细颗粒物PM2.5最为关注。
其次,PM2.5的成分也有所不同。
PM2.5主要由碳、硫、氮和金属元素等组成。
这些成分在大气中会经历复杂的变化过程,例如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等,并与其它大气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污染物组合。
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呼吸系统的直接损害、致癌物质的吸入以及慢性疾病的发生。
PM2.5的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大气扩散能力是影响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大气中的颗粒物较多时,空气的扩散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PM2.5的浓度升高。
其次,天气条件也会对PM2.5的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稳定的气候条件会导致颗粒物在局部区域内逗留而不容易扩散。
再次,人类活动也是PM2.5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等都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到大气中。
那么,应该如何减少PM2.5的污染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控制PM2.5的浓度。
例如,加强对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的管控,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其次,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撑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如颗粒物过滤器、脱硫装置等,来减少PM2.5的排放。
此外,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PM2.5的暴露风险,如居家常备空气净化器、佩戴口罩、注意室外环境等。
总之,大气颗粒物PM2.5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
小编希望 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那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呢?
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那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呢?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小部分污染物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饮食物或饮水,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儿童还可以经直接食入尘土而由消化道摄入大气污染物。
有的污染物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皮肤进入机体,脂溶性的物质更易经过完整的皮肤而进入体内。
对于已经进入人体的颗粒物,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者擤鼻涕排出体外。
当然,也可以利用气管内的粘液-纤毛系统,通过纤毛运动,把颗粒物推送到咽部,然后或者吞到胃里,或者咳痰咳出去。
粘液-纤毛系统清除颗粒物十分迅速,正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