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合集下载

正常肝功能五项指标

正常肝功能五项指标

正常肝功能五项指标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关键的生理机能。

为了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医学界通常使用五项指标来检测肝功能的正常程度。

这五项指标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及其参考范围。

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又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的酶。

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

因此,血液中ALT水平的增高常常被视为肝功能异常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ALT参考值在10-40 U/L之间,女性则略低,为9-32 U/L。

2.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又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存在于肝细胞中。

AST被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多个组织中,包括心脏、肌肉和肝脏。

因此,AST的水平不仅反映了肝功能的情况,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AST参考值为8-38 U/L,女性为7-34 U/L。

3.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胆红素形式,它是胆汁的成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的浓度应该保持在约0.3-1.2 mg/dL之间。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4. 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是总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排泄过程后形成的产物。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应该在约0.1-0.3 mg/dL之间。

如果肝脏功能受损,直接胆红素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导致其浓度升高。

5.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在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运输物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参考值在3.5-5.5 g/dL之间。

如果肝脏受损,白蛋白的合成可能会减少,导致其浓度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参考范围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或实验室而有所不同。

因此,最好参考具体的实验室报告及医生的建议来判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

肝功能检验报告单

肝功能检验报告单

肝功能检验报告单1. 引言肝功能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本报告单旨在解读肝功能检验的常见指标,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情况。

2. 检验指标2.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简称ALT,是一种特异性分布于肝细胞的酶。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时,ALT会释放入血液,因此血清ALT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肝损伤相关。

正常成人ALT水平一般在10-40 U/L之间。

2.2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简称AST,也是一种分布于肝细胞中的酶。

与ALT不同的是,AST并不是肝脏特异性的酶,也存在于其他组织中,如心肌、肾脏和肌肉等。

AST 水平的升高常常提示肝细胞受损,但也可能与其他器官的疾病有关。

正常成人AST 水平一般在10-35 U/L之间。

2.3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它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运输物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白蛋白的合成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常常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正常成人白蛋白水平一般在35-55 g/L之间。

2.4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体内胆红素的总量,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肝脏是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器官,因此肝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

正常成人总胆红素水平一般在5-21 μmol/L之间。

2.5 白胆红素(DBIL)白胆红素是胆红素的一部分,是通过肝脏代谢后形成的胆红素的一种结合物。

白胆红素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肝脏功能异常相关。

正常成人白胆红素水平一般在1-8 μmol/L之间。

2.6 血清总蛋白(TP)血清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两部分,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水平一般在60-80 g/L之间。

2.7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一种酶,包括肝脏、骨骼和胆道系统等。

而肝脏疾病常常导致ALP水平的升高。

正常成人碱性磷酸酶水平一般在40-150 U/L 之间。

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肝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验项目来评估肝脏的功能和状态。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包括肝功能酶、胆红素、蛋白质、凝血功能等项目。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肝脏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疾病或损伤。

肝功能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肝功能酶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情况下,ALT和AST的浓度较低,而ALP的浓度较高。

如果ALT和AST的浓度升高,同时伴有其他肝功能检查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

胆红素是胆道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胆红素可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的浓度较低。

如果胆红素的浓度升高,可能提示胆道阻塞或其他肝脏疾病。

蛋白质是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指标。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常见的蛋白质指标有白蛋白和总蛋白。

如果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浓度下降,可能提示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

凝血功能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指标。

如果肝脏受损,凝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如果PT和APTT延长,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在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中,除了单独分析每个指标的数值变化外,还需要综合分析多项指标变化。

例如,ALT和AST的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同时伴有胆红素的升高可能提示胆道阻塞或胆肝转运功能障碍。

而白蛋白和总蛋白的下降可能提示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

此外,肝功能检查结果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肝脏的功能和状态。

例如,如果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可能提示肝脏存在疾病或损伤。

总之,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是综合判断肝脏功能和状态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肝功能酶、胆红素、蛋白质、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肝脏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疾病或损伤。

然而,对于具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日期:2009-04-14]第二章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功能,包括帮助将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合成与分解以及储存,对体内的代谢废物进行分解,将有害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些功能使肝脏被喻为人体“化工厂”。

由于肝脏处理的是各种化学物质,包括药物等,因此,肝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所以无论是健康体检或是门诊住院,肝功都是必查项目。

基础知识1.肝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肝在人体腹腔的右上方,占据了右上腹的大部分和左上腹的一部分。

肝脏由韧带“悬挂”在腹腔内,而韧带又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肝脏的位置可随腹腔压力和容积的改变而变化。

肝脏最近的“邻居”是胆囊,它附在肝叶之下,其间有胆管相通。

祖国医学认为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它们相互作用,又相互配合,可谓“亲密无间,肝胆相照”。

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肝脏受损,胆囊也易被影响,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合并胆囊炎、胆管炎。

相反胆囊有病变时,也可波及肝脏。

其次肝还与胃、胰腺、脾及十二指肠相邻,这些器官多属消化器官,共同调节人的消化功能。

一旦肝受损,也可影响“左邻右舍”。

如慢性肝炎可有胰腺病变,重型肝炎可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可引起脾大及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等。

2.肝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哪些?(1)排泄胆汁,消化脂肪。

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排泄胆汁。

胆汁是肝细胞所生成的一种黄色液体,肝脏每日合成和排出500~1000ml,其主要成分是胆盐(胆盐由胆酸、去氧胆酸等钠盐组成)。

胆汁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其功能是:①帮助脂肪乳化,使脂肪滴变小变细便于消化吸收;②促进脂肪酸吸收;③维生素(A、D、E、K)在肠道内经胆盐作用,形成水溶性颗粒被吸收;④加速铁和钙的吸收;⑤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⑥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繁殖;⑦排泄激素等有害物质,如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重金属盐类汞、砷等。

(2)代谢营养物质,灭活激素。

肝功能检验报告单怎么看通俗易懂解读

肝功能检验报告单怎么看通俗易懂解读

肝功能检验报告单怎么看通俗易懂解读1、肝功能报告单长啥样儿?医院出示的肝功能体检报告单都长这个样:(体检报告单样本)2、上面那些东东分别指什么?项目简称:即每个项目的英文简称项目全称:即反映肝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浓度:即患者体内各项指标的浓度项目单位:即每个指标的计量单位结果描述:即患者体检结果与参考值相比,是否异常参考范围:即每项指标的正常值3、给项目分个类每个医院的肝功能体检项目千差万别,事实上多数时候,我们看这12个指标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看看这些项目的名称,有何启发?是不是可以给他们分个类啊!按照临床意义的不同,我们一般把这12个指标分为三类,这样解读就更容易:1.反映肝脏受损情况:即肝细胞是否受损,如果受损,有多严重?主要看3个指标(见上表)2.反映肝脏合成情况:即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是否异常。

有时肝细胞受损,但合成能力依旧正常,就像人受伤了依旧能走路一样。

主要看4个指标(见上表)3.反映肝脏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情况:即肝细胞中的胆红素代谢是否异常,如果代谢正常,是否发生其他原因的堵塞现象。

主要看5个指标(见上表)4、每个体检项目有何意义要想准确读懂报告,就要清楚理解每个项目的前世今生,不要怕,以下描述都是人话,绝对看得懂。

一、反映肝脏受损情况的指标A.谷丙转氨酶(ALT)有些报告单会写它的医学术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回事儿。

ALT(以下都用英文简称)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细胞浆中,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当肝细胞坏死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里的ALT浓度猛增。

说明:ALT也分布在心脏的心肌细胞中,所以你不能看到ALT升高就说肝脏有问题,也可能是心脏有问题。

正确的说法是,ALT升高,肝脏不一定有问题;但肝脏出问题,ALT一定升高。

B.谷草转氨酶(AST)有些报告单会写它的医学术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一回事儿。

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也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肝功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程度。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有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下面将对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解读。

1.肝酶肝酶是肝细胞中存在的一类酶,包括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在肝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入血,因此高精度测定甚至微量测定ALT和AST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ALP主要存在于胆道上皮细胞和骨骼组织中,因此当肝胆系统受到损伤或胆道梗阻时,ALP的水平也会升高。

2.胆红素胆红素是胆道系统产生的黄色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血液中的老旧红细胞。

其血清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胆道阻塞性疾病、肝脏疾病或溶血等病理情况。

3.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具有保持血浆渗透压、输送物质和代谢功能。

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常见于肝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等疾病。

4.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价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反映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

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与肝脏合成功能减弱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可以作为补充的参考指标。

总结起来,肝功各项指标的解读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指标的异常。

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果发现肝功检查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肝脏相关疾病。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肝功能没有那么复杂,就两层意思,一个是代表肝脏解毒、代谢、胆汁分泌、免疫能力,一个是体检时,经常出现的项目,比如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胆红素、r-谷氨酰转肽酶。

1、谷丙转氨酶(ALT)这项指标说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结果达到500~1000 IU/L以上是急性肝炎,如果有肝癌、肝硬化、酒精性肝障碍、慢性肝炎都会出现数值偏高。

2、谷草转氨酶(GOT)它是身体的酵素。

分布在心脏、肝脏和脑组织或者血球中。

这项指标偏高说明这些部位存在病变。

3、谷氨酰转肽酶(GGT)它也是酵素,分布在胰脏、肝脏、脾脏、肾脏,这些指标用于发现肝脏机能障碍和早期肝硬化,特别对酒精性肝障碍,药物性肝障碍比较敏感。

4、总蛋白(TPO)这些指标可以知道身体营养情况,是否有感染病、肾脏病、肝功能异常。

总胆红素偏高白蛋白偏高球蛋白偏低白球比偏高5、白蛋白(ALB)它是由肝脏制造的,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如果肝脏出现营养失调,病变,白蛋白就是出现减少。

6、球蛋白(GLO)如果出现感染,或者得了肾病、肝病、自体免疫疾病甚至癌症,这项指标就会超出正常值。

7、碱性磷酸酶(ALP)它也是一种酵素。

如果肝细胞受损,它就会升高。

特例是,处在发育期的小孩和青少年,这项指标会高出2-3倍,但是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是成年人这项指标偏高,代表可能是肝胆疾病、骨癌或者骨转移。

8、乳酸脱氢酶(LDH)这项指标偏高,说明肝损伤、肺栓塞、心肌梗塞、白血病、贫血、肌肉发育差,要配合其他指标判断。

按照超过10%标准,具体分析。

9、总胆红素(TBS)这项指标偏高,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泛黄。

代表有肝胆病或者溶血病。

10、白蛋白/球蛋白(A/G)这项比值偏低说明,慢性肝炎、传染性肝炎、轻度的肝损伤、急慢性肾炎。

比值偏高说明,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全球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1.肝酶:肝酶是在肝脏细胞中产生的酶类物质,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或炎症时,这些酶会释放入血液中。

因此,ALT和AST的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有损伤。

通常,如果ALT和AST的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两倍,就被认为是异常的。

2.胆红素:胆红素是血液中的黄色色素,主要由肝脏分解红细胞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捕获、结合并排泄到胆汁中。

如果肝脏功能不正常,胆红素的水平就会增高。

黄疸是胆红素高水平的一个明显征兆。

3.白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它在维持血液的渗透压、运输药物和激素以及维持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肝功能不正常时,白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白蛋白水平下降。

4.全球纤维蛋白原:全球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肝脏合成的凝血蛋白,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肝脏受损,全球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会减少,导致凝血功能的下降。

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凝血酶原的形成和凝血酶生成的速度。

在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会延长。

在解读肝功能检查结果时,一般需要综合以上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肝功能异常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药物或酒精滥用等。

因此,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并不能直接表明患有其中一种特定疾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此外,肝功能检查还可以通过血清学乙肝血清学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和肝病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炎病毒特异抗体(如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CV-Ab)来评估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和慢性肝脏疾病的进展。

总之,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功能,包括帮助将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合成与分解以及储存,对体内的代谢废物进行分解,将有害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些功能使肝脏被喻为人体"化工厂"。

由于肝脏处理的是各种化学物质,包括药物等,因此,肝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所以无论是健康体检或是门诊住院,肝功都是必查项目。

基础知识1.肝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肝在人体腹腔的右上方,占据了右上腹的大部分和左上腹的一部分。

肝脏由韧带"悬挂"在腹腔内,而韧带又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肝脏的位置可随腹腔压力和容积的改变而变化。

肝脏最近的"邻居"是胆囊,它附在肝叶之下,其间有胆管相通。

祖国医学认为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它们相互作用,又相互配合,可谓"亲密无间,肝胆相照"。

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肝脏受损,胆囊也易被影响,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合并胆囊炎、胆管炎。

相反胆囊有病变时,也可波及肝脏。

其次肝还与胃、胰腺、脾及十二指肠相邻,这些器官多属消化器官,共同调节人的消化功能。

一旦肝受损,也可影响"左邻右舍"。

如慢性肝炎可有胰腺病变,重型肝炎可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可引起脾大及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等。

2.肝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哪些?(1)排泄胆汁,消化脂肪。

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排泄胆汁。

胆汁是肝细胞所生成的一种黄色液体,肝脏每日合成和排出500~1000ml,其主要成分是胆盐(胆盐由胆酸、去氧胆酸等钠盐组成)。

胆汁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其功能是:①帮助脂肪乳化,使脂肪滴变小变细便于消化吸收;②促进脂肪酸吸收;③维生素(A、D、E、K)在肠道内经胆盐作用,形成水溶性颗粒被吸收;④加速铁和钙的吸收;⑤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⑥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繁殖;⑦排泄激素等有害物质,如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重金属盐类汞、砷等。

(2)代谢营养物质,灭活激素。

吃进的食物在肠道被消化吸收后,经肝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加工"。

在肝脏内代谢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糖类。

肝脏是维持血中糖含量恒定的主要器官。

饭后血糖浓度升高,大部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储存于肝脏。

空腹时肝糖原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水平。

肝脏能将已吸收的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转化为肝糖原。

如在饥饿时,糖的供应不足,肝糖原储备减少,肝脏能通过糖异生作用。

成人肝含糖原l00~1509。

②脂类。

肝脏能氧化脂肪酸,产生酮体,酮体可为肝外组织提供能量。

肝脏能合成多种类脂质,如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肝脏如向血液输送障碍,脂肪便可堆积于肝中,形成脂肪肝。

③蛋白质。

肝脏可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还可利用糖、脂肪转化为蛋白质。

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转氨基、脱氨基等过程均在肝内进行。

在氨基酸代谢过程中脱掉的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当血中氨增多中毒时,可引起肝性脑病,即肝昏迷。

肝脏在血红蛋白代谢中亦起重要作用,它能把血液运来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由胆汁排入肠内。

④维生素。

肝脏可将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并加以储存。

可将维生素K转变为凝血酶原,B族维生素在肝内可形成各种辅酶,参与各种物质代谢。

例如维生素B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与糖代谢。

维生素C 在肝内可促进肝糖原的形成。

⑤激素。

许多激素在肝脏经过处理失去活性。

例如醛固酮、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各种性激素均可在肝内与葡萄糖或硫酸盐结合而灭活,然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功能损害时,这类激素得不到灭活,临床可见腹水、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多毛和月经不调,皮肤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等。

(3)解毒排毒,吞噬异物。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

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要经过肝脏处理,使毒物成为无毒或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脏的解毒原理是:①化学作用。

肝脏有氧化、还原、分解及结合作用,其中结合作用是肝脏解毒的最重要的方式,毒物与肝内物质结合变成无害物质后排出。

②分泌作用。

一些重金属如汞及来自肠道的细菌,可经胆汁分泌排出。

③蓄积作用。

某些生物碱如吗啡可蓄积于肝脏,然后逐渐小批量释出,减轻中毒程度。

④吞噬作用。

细菌、染料及其他颗粒性物质,可被肝脏的星状细胞吞噬消化,因此肝脏具有防御作用。

(4)造血藏血,凝血止血。

祖国医学认为肝是藏血的器官。

《内经》中论述有"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之说,此说与现代生理学研究证实的肝能调节血流、有凝血作用完全吻合。

肝脏在胚胎时期能制造红细胞,至后期肝内的铁、铜可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

此外,肝脏本身储备大量血液,在急性出血时及时输出,以维持循环血量的平衡。

肝脏在凝血过程中起重大作用。

12种凝血因子中除因子M与N(无机钙离子)之外,其余均在肝内合成。

当血液流出血管后,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随即形成血凝块。

肝脏还可合成抗凝物质肝素,使血液在血管内保持血流状态。

3.为什么要化验肝功能?当肝脏受到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病因素侵袭时,引起肝细胞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不同的致病因素其影响不尽相同,产生的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程也不一样。

肝病种类繁多,本章就临床上常见的一些肝病做肝功能化验项目进行介绍。

肝功能在临床上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4.为什么化验肝功能要多项目联合检测?目前,肝功能在临床上开展的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肝功能试验只能探查肝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

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肝功能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肝功能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

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5.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的因素有哪些?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及化学毒物中毒)、乙醇(大量饮酒)、机械损伤(如挤压、坠落等致肝破裂伤)等均能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

6.什么是慢性肝炎?有什么特点?临床上把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

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损害,因此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也可有轻微症状甚至严重肝功能衰竭。

7.引起慢性肝炎的因素有哪些?(1)慢性病毒感染:包括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

(2)自身免疫性疾病肝损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

(3)药物和毒物损伤: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双醋酚汀、苯妥英钠、对乙酰基氨基酚、胺碘酮、磺胺类、阿司匹林等。

(4)代谢障碍:如肝豆核变性(Wilson病)、a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5)其他:包括酒精性损伤、脂肪性肝炎等。

8.慢性肝炎有几种临床类型?慢性肝炎根据炎症活动度的分级和纤维化程度的分期,临床上可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慢性肝炎为炎症活动度分级中的汇管区炎症至轻度碎屑样坏死;纤维化程度分期中无纤维化至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或纤维隔形成。

相当于以前的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小叶性肝炎和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2)中度慢性肝炎为炎症活动度分级中的中度碎屑样坏死;纤维化程度分期中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或纤维隔形成至纤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

相当于以前的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3)重度慢性肝炎为炎症活动度分级中的重度碎屑样坏死;纤维化程度分期中纤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至肝硬化。

相当于以前的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9.为什么会发生肝硬化?肝硬化在解剖学上表现为肝组织弥散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化形成,是慢性损害的末期表现。

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肝硬化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后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继发感染等。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据统计,我国肝硬化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l4.2%,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

10.引起肝硬化的因素有哪些?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比如: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重叠感染,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酒精中毒;持续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外胆管阻塞;循环障碍,包括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等;长期接触工业毒物或药物,包括四氯化碳、磷、砷等,药物包括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等;其他如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血吸虫病和原因不明肝硬化。

11.为什么会发生脂肪肝?脂肪肝有什么危害?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三酰甘油(甘油三酯)。

脂肪肝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后果。

(1)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

(2)营养过剩:长期摄人过多的动物性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糖类(碳水化合物)。

(3)营养不良: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

(4)糖尿病、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2倍。

(5)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

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雌激素类、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物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6)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其中以高TG(三酰甘油)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大多数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7)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氧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

(8)妊娠、遗传或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多坐、少活动,生活懒散等也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关系密切。

现发现,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出现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可迅速由脂肪肝直接发展至肝硬化。

此过程并非良性,最快2年内即可由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年有l0%左右的脂肪肝患者发生肝硬化。

12.胆道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其疾病的指标主要有哪些?肝脏分泌胆汁,排泄到胆囊储存。

胆道系统疾病包括黄疸、胆石症等。

胆红素和胆汁酸是胆汁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分别由含血红素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和胆固醇在肝细胞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代谢转变而来。

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调节是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其代谢的变化反映肝功能的状态。

13.什么是胆红素?胆红素有哪些种类?正常成人每天可生成250~300mg高胆红素。

主要来自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以及由造血过程中骨髓部位破坏的未成熟红细胞生成,同时还可由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