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2020-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北电央美北舞等艺术类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根据育明教育过去10年对艺术类考研院校分析发现,艺术类考生报考成功率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专业选择,即艺术类专业报考时一定要和本科专业相匹配,不能跨度太大,过去几年见过很多非艺术类考生非要执着的报考北影这样的院校,原因就是为了梦想,但是,考研是一个很残酷的战场,这里拼的不只是梦想,还有实力;第二,外语水平,艺术类考生一般来说,文化课水平都比较薄弱,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外语学习放在首位;第三,答题技巧,不只是艺术类考生,对于很多非艺术类考生,由于专业课大多数是主观题,所以答题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个育明辅导都会帮助大家解决,首选是高校老师给大家做规划,然后就是专业课主讲老师给大家讲授考点及命题趋势。

每年育明学员有10个艺术类考生,就能考上七八个,其原因无非就是成功的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

2018年育明学员专业课最高分289分(满分300).此外,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艺术类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艺术类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中央民族大学是教育部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建设的一所211和985重点高校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56个民族师生的高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正式成立于1964年的汉语言文学系,1993年更名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

2002年执行学院建制,成为兼有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的文科学院。

学院现设中文系、新闻传播系、文学与新闻传播研究所、民俗学研究室,有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广告学),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民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授予权、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笔记资料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笔记资料

2019年招生目录: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55200新闻与传播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9年报名人数:新闻与传播512人;参考书:1、《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点理解)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6、《新闻采访学》,蓝鸿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10、《公共关系》,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试分数线:2018年:政治/外语:55 专业课:83 总分:345 2017年:政治/外语:53 专业课:80 总分:345 2016年:政治/外语:53 专业课:80 总分:350录取情况:2016年:新闻学报考54人传播学报考46人,录取8人新闻与传播报考68人2015年:新闻学报考43人,录取6人传播学报考46人,录取5人新闻与传播报考15人,录取12人2014年:新闻学报考112人,录取13人传播学报考53人,录取9 人2018年复试名单:分数线范围:345-392;录取32人复试成绩的计算:1. 对成绩的要求考生(含专项计划考生)的面试成绩、笔试成绩等各单项得分,不得低于60分,否则不予录取。

2. 普通计划(含单独命题考生)最终成绩的计算进行专业笔试的专业,其复试成绩权重值为 50%,其中,外语测试、综合面试、笔试的成绩各占复试成绩的10%、45%、45%;不进行专业笔试的专业,其复试成绩权重值为40%,其中外语测试、综合面试成绩各占复试成绩的10%、90%。

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5×初试成绩权重值+复试总分(换算为百分制)×复试成绩权重值。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央民族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成立汉语言文学系,1993年更名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2002年执行学院建制,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现发展成为兼有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的文科学院。

学院现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文艺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俗学、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广告学9个教研室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

学院在校本科生882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48人(含留学生);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38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授 21人、副教授17人、讲师 20人,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 43人。

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招生人数:20人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二、中央民族大学考研参考书目1、《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点理解)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6、《新闻采访学》,蓝鸿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10、《公共关系》,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复试的考试形式:综合面试面试考试时间20或30分钟/考生,每位考生面试的时间必须相同,采取百分制,面试内容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综合分析及创新思维能力、外国语听说能力等。

【新祥旭考研】2018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初复试状元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研科目、专业指导、经验

【新祥旭考研】2018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初复试状元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研科目、专业指导、经验

【新祥旭考研】2018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初复试状元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研科目、专业指导、经验1、民大新闻学、传播学考研的基本情况民大新闻和传播学的地位:民大作为位处帝都的985 和211院校,其新闻和传播学一直被称为“小人大”。

新闻和传播学在北京各个大学中的竞争力一直很强,这样的一个平台也给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民大初试状况:新闻学和传播学史考一套自主命题的题目,619新闻传播史论和820新闻业务。

每科150分,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新闻策划、评论等题目1.2学费学硕:8000元/年专硕:25000元/年1.3考试科目民大新闻传播考试科目是619新闻史论和820新闻业务,考试范围基本与统考范围相当包括: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新闻学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采写编评等相关专业。

主要考查内容为新闻传播理论和中国新闻史部分。

考试内容主要集中于基础知识,同时会侧重考察学生对时下热点和新闻事件的关注和解析。

学以致用。

养成专业敏感。

1.4 报考录取情况1.4.1该专业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报录比民大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跟随国家线,年份区域总分公共课专业课2014 A 350 55 802015 A 350 55 802016 A 355 53 80录取比为1:91.4.2招生专业目录新闻学招生人数在6-8人(不含推免),传播学招生人数在4-6人(不含推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在15-20人。

不分研究方向。

2、参考书目和学习指南2.1、初试参考书目《中国新闻史》——方汉奇主编《世界新闻史》——陈力丹《全球新闻史》——李彬《新闻学理论》——杨保军《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新闻采访学》——蓝弘文《电子网络教程》——饶立华等《圣才新闻考研笔记》(第九版)《传播学小王子》——孔祥飞《新闻传播学大辞典》——童兵等2.2 专业指导首先,良好的心态是考研成功的必备武器,必须建立强大的信心培养自己的毅力,坚持考研的道路。

2018年中传新闻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五篇范文)

2018年中传新闻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五篇范文)

2018年中传新闻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五篇范文)第一篇:2018年中传新闻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中传2018年新闻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二、新闻学考试科目本参考书目适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学术硕士考研使用。

1、新闻学考研科目为四门:公共课1:政治100分(题型后附)公共课2:英语100分(题型后附)专业课1:712:新闻传播史论150分。

专业课2:815:新闻实务150分。

2、新闻学专业包含五个方向: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

但初试考题都一样。

因此考生可以暂时不用决定报考方向,等10月份报名时再行决定。

3、其他疑问都可以按上面的联系方式问师哥,并且三月会有新人讲座,请关注微博@夏日之阳新闻传播考研的通知信息。

参考书目叮嘱一句,不是我同情你们,可是你们要看的参考书目实在是,太多了555…而且这些书目之间有着微妙的逻辑关系,希望你们以此为逻辑线:新闻学、舆论学考试,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传播理论、广电史论与前沿、新媒体理论部分。

其中,新闻理论是价值观指导,是“目的”,新闻广电业务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新闻活动,是“实践”,传播理论是对新闻活动效果的“分析”。

新媒体则是当下的大环境,会影响目的的实现,业界的实践,和传播的效果。

新闻史则是以古知今的东西了。

所以落实到参考书目上,没什么重要不重要的书目,书本身微观的知识点是必须要看的,但光看书还是考不到高分,还要思考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因为新闻学硕看起来好考,但其实想考第一也挺难的…不过没关系,你只要肯跟着师哥走,师哥神级团队会好好教你的。

在那之前,尽可能地把参考书目仔细看,看的时候一定要每本书画框架图,并且思考“书和书之间的联系”。

这样,你才能做这天书一样的题目啦~712新闻传播史论(简称专1,或史论)1)基础书目新闻与广电史1、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新闻理论4、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5、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传播理论6、李彬:《传播学引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7、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8、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延森著,刘君译:《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拓展书目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24、常江:《广播电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15新闻实务(简称专业课2)1)基础书目1、熊高、熊倩:《新闻采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2、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方毅华:《新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李舒:《新闻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拓展书目徐明华:《网络新闻采写》,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邓炘炘:《网络新闻编辑》(修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第二篇:广播电视新闻学阅读书目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带“△”号者为重点推荐阅读书目)(一)新闻工具书1、《新闻学大辞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3、《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4、《外国著名报纸概略》王泰玄著,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二)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年版△6、《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7、《新闻职业道德教程》,陈桂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9、《报纸的良知》,[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10、《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美]新闻自由委员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11、《论表达自由》,甄树青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三)新闻史12、《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13、《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4、《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15、《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16、《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17、《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孙玉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18、《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9、《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20、《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21、《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著,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22、《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3、《60分钟——黄金档电视栏目的50年历程》,唐·休伊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四)新闻及传播理论24、《论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5、《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26、《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1985第三篇:中传新闻学考研心得体会中传新闻学考研心得体会复习历程:2011年12月——2012年4月在媒体实习2012年5月——2012年6月把所有的资料都买来,把两门专业教材基本看完并开始做笔记(709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813文史要览部分)2012年7月——9月到北京上新详旭专业辅导和一对一,根据老师们给梳理的思路和笔记,以及同学们互相交流的经验,回来大量阅读资料补充完善自己的笔记。

2019中传考研最全参考书单

2019中传考研最全参考书单

2019中传考研最全参考书单2019年考研的同学还有很多不知道书单再为⼤家推送⼀遍有⼀些问题需要先说明⼀下为什么在官⽹找不到书单?学校官⽅从2010年以后就不指定考研初试的参考书⽬了。

市⾯上流传着那么多版本的书⽬,靠谱吗?其实,⽆所谓是否靠谱。

⼤家会在各个公号或⽹站上看到不同版本的参考书⽬,这些基本上是考上的师哥师姐们根据考试⼤纲和历年真题总结流传下来的。

不同的版本书⽬不同,应该信哪个?其实,⼤家也没有必要为此纠结。

因为,没有⼀个书单能够涵盖所有考点,考试命题也不⼀定按照所谓的“书单”出题。

选择参考书⼀般参照“⽬录与考纲重合”“中国传媒⼤学⽼师主编”“看最新版本”的原则和标准。

如果你实在选择困难,那就参照考研辅导机构推荐的书⽬;如果你还不放⼼,那就把各个机构的书⽬进⾏⽐照,重合的书⽬必看,其它的书⽬作为拓展书⽬备考。

以下,我们为⼤家列出中国传媒⼤学新闻与传播(MJC)\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书⽬,仅供参考。

如果考题有超出书⽬的部分,也很正常。

(书单上的书⽬如有最新修订版本,建设参阅最新版)2019年新闻传播专业硕⼠(MJC)参考书⽬考试科⽬: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适⽤专业(⽅向):新闻与传播(MJC)01新闻实务、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03国际新闻与传播、04电视新闻采编、05新媒体采编实务、06体育新闻与传播、07⼝语传播实务、08品牌营销传播、09融媒体、10国际⼴播电视中国传媒⼤学不指定初试参考书⽬,⼀般根据考试⼤纲涉及内容,以中国传媒⼤学⽼师出版的书⽬为基础进⾏参考复习。

现将参考书⽬推荐如下,并将复习和掌握程度作⼀说明(如有超纲,纯属正常)再次说明:新闻业务部分的书⽬涉及内容较多,但⽐较灵活,采写编评部分的知识建议⼤家都要做到,“先理解、会运⽤、背要点”即可。

如果时间充裕建议各部分的书籍都要看⼀遍,如果时间⽐较紧,只看王灿发⽼师的《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也可。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笔记资料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笔记资料

2019年招生目录: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50101文艺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301新闻学050302传播学2019年报名人数:录取分数线:2018年:55 83 345 2017年:58 80 345;2016年:55 83 350;2015年:52 78 345;2014年:55 83 350;历年招生录取人数解析:2018年:报名人数27人,一志愿进入复试4人,实际录取4人,分数353-389;2017年:总录取5人;(一志愿录取1人,调剂考生5人);2016年:报名人数12人,总录取4人;(均为一志愿);2015年:报考人数8人,总录取2人;2013年:总录取6人;2012年:报考人数19人,总录取4人;备注:从历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基本的复试分数线是在350,录取人数实在个位数的人数,大概就是5人左右,其实每个学校的招生也都是个位数,所以难度都是一样的,只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硬件设施,考好分数才是录取的一大可能;推荐使用参考书:《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人大古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语言学概论》胡明扬、沈阳、贺阳语文出版社2000年《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现代汉语》黄柏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备注:汉语言文字学参考书籍基本就是这么多,但是每个学校专业都是自主命题,会有自己出题的侧重点,所以复习的时候基础要把扎实,在之后呢跟着代课老师好好学习就好;民大考的比较全,专业课科目就详细指出,所以复习的时候要全面复习。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高分考研经验、学习方法指导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高分考研经验、学习方法指导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高分考研经验、学习方法指导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我专业本科是广告学,备考时间大约五六个月,在今年大家普遍反应民大压分的情况下,初试成绩390+,接下来,我会从择校,心态,专业课来谈谈自己在备考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教训,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关于民大新传专硕关于民大的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个:1、地域优势。

不得不说北京的地域优势是别的城市无法比拟的,这种优势意味着资源多,机会多,不论是实习还是想继续学业,北京都有非常多的机会。

2、985 211&双一流优势。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对于出身还是很看重的,多少学校的优秀学子因为一句985高校学生就无缘自己心仪的岗位。

民大是34所211中相对好考的一所,这对于以后的求职和学业都很有利。

3、专业优势。

民大的新传专硕是2015年才开设的,目前招生只有四届,报名人数相比于其他学校还不是特别吓人,录取人数也相对较多,今年报了335个,应该会录取25个左右。

同时,专硕的双导师制对于专硕可以说是十分良心了,对于日后的实习与求职十分有利。

其次,民大的考题相对容易,广泛但不深,备考相对简单。

总之,民大专硕十分适合毕业之后想要工作的同学,考试难度也不会特别特别大。

2、考研,不止是读书,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考研期间心态十分重要,我十分赞同这句话。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属于比较容易受小事影响的人,但是哭一哭发泄一下就好了,不会停下脚步。

在这里要感谢我的舍友、对象和我的父母,在备考期间她们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所以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只要决定了考研,千万不要动摇,不要看到别人找工作你就去找工作,看到别人背什么书自己就着急,自己做好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切莫和周围考不同学校的人做无意义的比较。

有条件的话最好找一个研友,可以相互倾诉缓解压力。

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做到。

4、专业课到了专业课部分。

民大的专业课在各个学校中属于不是很难的,但是考察范围十分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专业解析】【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1.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3.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复习计划】【1】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2】非统考专业课命题的总体特征,重难点知识点串讲。

【3】强化课程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解答。

指导学生练习真题;【4】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了解自身复习进展,确立复习目标,调整复习策略;【5】后期帮助学生预测考题;个性化辅导,【6】减轻学生心理压力;【7】如能进入复试,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复试。

【参考书目】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部分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史部分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白润生,郑州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史部分1、全球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业务课1、新闻采访学(第三版),蓝鸿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新闻编辑学(第二版),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5、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6、电子媒介新闻教程,饶立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考研全程规划一、全程规划(一)基础阶段(2017.3-6)1.这个时期大家平时的课程挺多的。

帮帮在这里要叮嘱大家:当下课程学习是更重要的啊,对于复习考研,我们则在不上课的时候打个坚实的基础吧!(跨专业考研的童鞋,请忽略这一点,但千万不要挂科呀!)2.此阶段要做到对各科基础知识有整体印象,全面细致的了解知识点。

3.这个时期做模拟题都是无意义的,不如打好基础,再好好研究真题。

还没决定学校和专业的童鞋,一定要在此阶段尽快定下来。

(二)强化阶段(2017.7-8)1.此阶段要清晰地了解各科的一级重要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并根据重点、难点进行攻克。

2.难得有大段的时间可以专心复习,一定要制定全面复习计划,把握好每一天。

(三)提升阶段(2017.9-10)1.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调整专业课复习计划。

2.认真回顾暑期强化笔记,启动习题练习。

3.政治在这个阶段占复习时间的比例要有所提升。

4.秋招正当时,这段时间要稳定心态,不要被周围不相干的人和事过多地打扰,安心地备考。

(四)冲刺阶段(2017.11-12)1.对各门课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有效地整合,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图。

2.开始进行考场模拟训练,每天固定时间做整套试卷。

3.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4.这段时期可能大家都进入了复习疲倦期,要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不用过多地感到焦急,可以适当出去走走。

(五)考前一周1.突击强化记忆每门课老师预测的重点大题。

2.做一套真题,按照考研时间的安排,模拟实战。

3.好好休息,调整心态,平和地去对待考试。

(六)特别注意每周固定一天作为休息时间,不到这一天不休息,到这一天一定要休息。

二、英语全程规划(一)基础阶段(3月-6月)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3.复习建议:(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

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

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

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二)强化阶段(7月-10月)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3.复习建议:(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

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翻译。

(三)冲刺阶段(11月-12月)1.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查漏补缺2.阶段重点:大作文and小作文3.复习建议:(1)每周写3篇作文,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就整理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12月开始,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写作模板。

(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

你以为做过一遍就不会再错啦?试试吧!大部分人会在同样的地方摔跟头。

(3)单词不能停哟!(四)考前一周1.学习目标:放轻松,相信自己在之前的积累2.阶段重点:运用自己专属的写作模板复习3.复习建议:(1)背单词:真题中还不熟悉的单词。

(2)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牢记自己的模板。

(3)复习之前的笔记。

(4)按照考试时间,完整的做一套真题。

三、政治全程规划(一)政治复习常见误区在正式介绍政治的复习时间安排时,帮帮先带大家看看一些关于政治"流传甚广"的错误观念。

1.“政治非常简单,随便复习就可以上60了”?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就决定了你的高度。

任何事情,即便是最简单的事情,要把它做好也是不简单的。

再次,政治这科本身也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对于基础不好的理所以复习之前,大家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态度。

如果是认认真真的想考研,就一定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门课,你付出的对的努力,其回报都会体现在结果上。

2.“‘裸考’政治照样60+甚至70+”?对于各种各样的“经验”,我们是要学会自己去分析、辨别。

这种“裸考”说法不靠谱的地方如下:“裸考”,是裸到一丝不挂了吗?裸考,就是光着屁股去考场考试,正经点讲就是,不复习就去考试。

那么那些说裸考的人,可能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考神这种人,考前瞄几眼资料或者连资料都不瞄,光着上考场,考好了。

这是名符其实地"裸"。

但是在看经验贴的同志们,请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2)文科专业就是哲学、历史等专业,对于考试内容很熟悉,考前瞄几眼资料或者连资料都不看,光着上考场,考好了。

这也算"裸"。

但是在看经验贴的同志们,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请慎重考虑是否“裸考”。

而就算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也需要花点时间了解考试内容、范围、题型等相关内容,好成绩才会妥妥的拿到呀!还有这样一类人存在,自己其实看完了考纲,刷过了习题,但为了凸显智商高能、或者谦虚过度、或者(谁知道呢),就是要口口声声的说自己没复习,是“裸考”(这种情况真是存在)。

这时候大家千万保持一颗理智又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这种人给迷惑了。

3.“从考试大纲出版再复习政治也不迟”?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的。

一战的时候,很多学长学姐都说考试大纲出来之后再复习也来得及,还有人说10月复习也没问题的,大家都这么说于是我就真的这么做了。

于是9月中旬的时候才开始复习政治,刚拿到考试大纲的时候,简直傻眼了,书厚字小内容多。

于是我只能硬着头皮啃,啃了一个多月没啃完,结果还发现前面看的基本忘光。

这时候已经十月下旬了,加上专业课的任务非常重,这时候已经慌神了!心里恐慌就开始手足无措,计划的完成度非常低。

政治只搞定第一轮,最后成绩也不理想。

二战的时候进了好几个考研复习群,到了后期的时候,经常听到小伙伴们在吐槽复习晚了的事。

在二战的时候,我在7、8月的时候正式开始复习政治。

每天只花了30分钟-1小时来看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的时候,把旧大纲看完一遍。

(每年大纲会有所变动,但是一般是将内容合并、将小知识单独列小标题等,真正完全改写的地方并不多,所以新大纲出来之前,看旧大纲是不冲突的。

)(二)基础阶段(3月-6月)1.学习目标:对考试题型、每本书分数的设置能有个整体印象2.阶段重点:了解基础知识3.复习建议:(1)同学们可以买一本考研政治的辅导书将其从头到尾扫一遍。

这本辅导书,最好是比较精炼而又全面的那种,提纲挈领又不遗漏任何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对考研政治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也可以直接看去年的大纲,大纲一般变化不会很大。

(2)多余时间可以去翻阅以前大一、大二时期学过的教材,了解一下考研政治的基础知识。

(3)这个阶段多关注时事热点,可以抽空看看央视的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上上主流网站。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收效甚微,习题还是留给暑假再练习吧。

(5)每天30分钟到1小时足矣!(三)强化阶段(7月-8月)1.学习目标:通过做题区分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攻克难点2.阶段重点:政治选择题知识点3.复习建议:(1)开始做题,搞定难点。

做真题方面,不要着急看答案和算分数。

做真题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点掌握多少,提高巩固的作用,所以重点再看应该如何解析,掌握解题思路。

(2)集中精力,学会分析问题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