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央民族大学855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光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55 科目名称: 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光学)
☆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光学)部分:
1、考察目标
普通物理学考试主要涵盖电磁学和光学部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电磁学和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定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3试卷内容类型
类型主要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
3、考察范围
第一部分:电磁学
1、静电场
1-1物质的电结构库仑定律
1-2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1-3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1-4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1-5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1-6静电场中的导体
1-7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2、恒定电流的磁场
1。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638数学分析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638数学分析科目代码:638 科目名称:数学分析I 考查目标《数学分析》考试大纲适用于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数学分析最基本内容的理解、掌握和熟练程度。
要求考生熟悉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80 分钟,总分 150 分。
二、试卷结构试卷内容共 8 道题,前七道题每题 20 分,第八题 10 分。
题目的形式为计算题和证明题(各占50%)。
III 考查范围1. 数列极限数列极限的定义与求解,收敛数列的性质,单调数列, Cauchy 收敛原理。
2. 单变量函数的微分学和积分学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连续函数,有限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导数的定义和计算,复合函数求导,高阶导数, Fermat 定理, Rolle 定理,Lagrange 定理, Cauchy 定理, Taylor 公式, L’Hospital法则,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拐点、渐近线等。
不定积分的定义与计算,Riemann 积分的定义、性质与求解, Riemann 积分中值定理。
3. 多变量函数的微分学和积分学多变量函数的极限,多变量连续函数,偏导数和方向导数,多变量函数的微分,复合函数求导,高阶偏导数, Taylor 公式,隐函数的概念,隐函数定理与隐函数求导,极值和条件极值。
有界区域上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的定义与计算。
第一型和第二型曲线积分, Green 公式。
4. 级数理论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正项级数收敛判别法。
一般项级数的 Cauchy 收敛原理, Dirichlet 和 Abel判别法,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
函数列和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定义,一致收敛的函数列和函数项级数的性质。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幂级数的性质,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研究生考试初试大纲 850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0科目名称: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Ⅰ.考查目标数学综合考试涵盖微积分学、线性代数两门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全部为必答题。
其中微积分90分,线性代数6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9个共27分,其中微积分6个,线性代数3个,每个3分;填空题11个共33分,其中微积分7个,线性代数4个,每空3分;计算题5个共60分,其中微积分3个,线性代数2个,每个12分;证明题2个共30分,其中微积分1个,线性代数1个,每个15分。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微积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微积分的基本知识。
2.准确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一、函数与极限(一)映射与函数(二)数列的极限(三)函数的极限(四)无穷小与无穷大(五)极限运算法则(六)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七)无穷小的比较(八)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九)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十)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不包括一致连续性)二、导数与微分(一)导数概念(二)函数的求导法则(三)高阶导数(四)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五)函数的微分三、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一)微分中值定理(二)洛必达法则(三)泰勒公式(四)函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五)函数的极值与最大最小值(六)函数图形的描绘四、不定积分(一)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换元积分法(三)分部积分法(四)有理函数的积分五、定积分(一)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二)微积分基本公式(三)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四)反常积分六、定积分的应用(一)定积分的元素法(二)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七、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一)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二)偏导数(三)全微分(四)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五)隐函数的求导公式(六)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八、重积分(一)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二重积分的计算法(三)二重积分的应用第二部分线性代数【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4 科目名称:文学理论Ⅰ、考试目标朝鲜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之一文学理论考试涵盖文学的基本原理、性质、特点等学科基础知识。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文学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正确评价和判断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一)必答题为135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编导论约占10分,第二编文学活动约占30分,第三编文学创作约占35分,第四编文学作品约占40分,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收约占20分。
(二)必选题为15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一道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能力,第二道题考查运用批评理论进行文学研究能力。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一道试题的成绩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辨析题2小题(必选一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Ⅲ、考查范围第一编导论【考查目标】了解本学科的性质、整个体系、研究对象、任务及表现形态;把握“文学理论的性质”与“文学理论的形态”、文艺学的五个分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识记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基本概念;了解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理解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与任务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多样化的依据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一、文学活动论二、文学反映论三、艺术生产论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五、艺术交往论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设三、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考查目标】理解和掌握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中央民族大学2021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852信号与系统或数据结构

中央民族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2 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或数据结构(注意: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下设电子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两个方向,其中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选做考试科目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技术方向选做考试科目为数据结构,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择一门答题)数据结构部分:I.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数据结构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算法设计与实现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 15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0分(20小题,每小题3分)按要求解答问题50分(5道题)算法设计题40分(4道题)III.考查内容一、数据结构与算法(一)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二) 算法和算法分析1. 算法基本概念2. 算法的时间和空间性能分析二、线性表(一) 线性表的基本概念(二)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三) 线性表的应用三、栈和队列(一) 栈1. 栈的基本概念2.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二) 递归(三) 队列1. 队列的基本概念2.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四) 栈和队列的应用四、数组、广义表(一) 数组的基本概念及存储结构(二) 矩阵的压缩存储(三) 广义表的基本概念及存储结构五、二叉树、树和森林(一) 树的基本概念(二) 二叉树1. 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 二叉树的遍历4. 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5. 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三) 树、森林1. 树的存储结构2.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 树和森林的遍历六、图(一) 图的基本概念(二) 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 邻接矩阵法2. 邻接表法3. 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 图的遍历1. 深度优先搜索2. 广度优先搜索(四) 图的应用1. 最小(代价)生成树2. 最短路径3. 拓扑排序4. 关键路径七、查找(一) 查找的基本概念(二) 线性表的查找1. 顺序查找法2. 折半查找法(二分查找)3. 分块查找法(三) 树表的查找1. 二叉排序树的查找2. 平衡二叉树的查找3. B 树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四) 散列(哈希)表(五) 字符串模式匹配(六) 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八、排序(一) 排序的基本概念(二) 插入排序1. 直接插入排序2. 折半插入排序3. 希尔排序(三) 交换排序1. 气泡排序2. 快速排序(四) 选择排序1. 简单选择排序2. 堆排序(五) 二路归并排序(六) 基数排序(七) 各种内部排序的算法分析(八) 排序算法的应用信号与系统部分:I.考查目标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中央民族大学2022考研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630设计理论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0 科目名称:设计理论I.考查目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理论”科目,内容涵盖中外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综合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共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外设计史约100分、中国工艺美术史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III.考查范围第一部分:中外设计史【考查目标】一、准确识记中外设计史的基本知识。
二、正确理解中外设计史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能够运用中外设计史的知识讨论历史及现实问题。
第一章手工时代的艺术设计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一、旧石器时代的艺术设计二、新石器时代的艺术设计第二节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一、陶器工艺二、玻璃与石工艺三、金属工艺四、家具设计五、建筑设计第三节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波斯的艺术设计一、陶器工艺二、金属工艺三、纤维工艺第四节古希腊艺术设计一、陶器工艺二、金属工艺三、建筑设计第五节古罗马艺术设计一、金属工艺二、玻璃与玉石工艺三、建筑设计第六节欧洲中世纪的艺术设计一、金属与象牙工艺二、玻璃与家具设计三、建筑设计第七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一、陶器与金属工艺二、家具设计三、建筑设计第八节 17世纪欧洲的巴洛克艺术设计一、家具与染织设计二、陶瓷工艺三、建筑设计第九节 18世纪前半期的洛可可艺术设计一、陶瓷工艺二、家具与染织设计三、建筑设计第十节 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前期的新古典主义艺术设计一、陶瓷工艺二、家具与染织设计三、建筑设计第二章现代设计的开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设计第一节水晶宫博览会第二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一、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二、莫里斯及其公司成员的设计领域三、19 世纪后期英国其他设计师的代表性成就第三章现代设计的初级阶段——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第一节法国的新艺术运动一、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设计团体与设计师二、珠宝与首饰设计三、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第二节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第三节高迪与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第四节英国、奥地利与德国的新艺术运动一、英国的新艺术运动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三、德国的新艺术运动第五节芝加哥学派与美国的新艺术运动第四章现代设计的新方式——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第一节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一、家具与室内设计二、漆器三、玻璃器皿、金属制品四、绘画与平面设计第二节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一、建筑与室内设计二、好莱坞风格三、家具及日用品设计第五章 20 世纪前期中国的艺术设计第一节产品设计一、交通工具设计二、灯具设计第二节建筑设计一、古典主义风格二、中国“民族形式”潮流三、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运动影响下的新风格第三节视觉传达与动画艺术设计一、“月份牌”画与商业美术二、书籍艺术设计三、动画艺术设计第六章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第一节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一、荷兰风格派运动二、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三、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主义的萌起第二节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实践及对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贡献二、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的创立及早期发展三、德绍时期的包豪斯及其结局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第三节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20 世纪前期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设计第四节意大利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1900 年到 1945 年的简约机器美学风格二、1945 年至 1959 年的实用与美观兼容三、20 世纪 60 年代的多种风格共同发展四、20 世纪 70 年代的激进与经典并行五、80 年代以来的多元化发展第五节英国与北欧的现代主义设计一、“二战”前英国对传统设计的现代改造二、北欧的现代主义运动三、“二战”以后的北欧艺术设计四、“二战”之后的英国艺术设计第六节日本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一、日本现代设计的概貌二、日本现代设计的早期发展三、日本现代设计的高速发展四、日本现代设计企业的代表——索尼公司第七章 1949 年以来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第一节产品设计第二节建筑设计第三节视觉传达设计第四节动画艺术设计第八章 20 世纪 60 年代现代主义之外的其他设计第一节现代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一、波普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二、硬边绘画、欧普艺术等对设计的影响第二节太空时代的“宇宙风格”一、产品设计二、建筑设计三、服饰设计第三节反文化运动下的“另类设计”一、“迷幻式”风格与反战海报二、图钉工作室与“格拉普斯”第九章后现代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设计理论与国际主义运动受到的挑战一、关于后现代、后现代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二、国际主义运动的特点与受到的挑战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与本质第二节后现代建筑设计一、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建筑二、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建筑三、“高技派”(HighTech)建筑四、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建筑等第三节后现代产品设计一、“高科技”风格二、“过渡高科技”风格三、“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风格四、后现代主义风格五、减少主义风格六、建筑风格与微建筑风格七、微电子风格第四节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一、具有后现代主义设计倾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二、数码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第二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史【考查目标】一、准确识记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工艺种类的时代特点和工艺特点。
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研究生考试初试大纲 619新闻传播史论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9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史论I.考查目标新闻传播史论考试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理论约 45 分;中外新闻传播史约 45分(其中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约15 分);传播学基础史论约6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新闻理论【考查目标】1. 理解与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能结合实际来理解新闻学理论,能运用新闻学理论来分析具体新闻实践和新闻现象。
2. 理解和掌握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 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研究主要流派和各自特点。
一、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一)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二)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三)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四)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二、新闻、舆论与宣传(一)新闻的定义和内涵(二)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三)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四)新闻的特性与功能三、新闻传播(一)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二)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三)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四)新闻传播模式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一)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二)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三)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四)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五)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五、新闻传播事业(一)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二)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三)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四)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五)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一)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二)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三)新闻法治的内涵(四)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七、新闻传播环境(一)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二)新闻传播与科技(三)新闻传播与经济(四)新闻传播与政治(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考查目标】1. 理解与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51物理综合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851 科目名称: 物理综合☆物理综合参考书:《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量子力学教程》(第一、二章)(周世勋原著陈灏修订)。
1、考察目标物理综合主要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量子力学初步。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力学、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量子力学初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定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2.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大学物理(含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量子力学初步,分数构成约为100:20:30。
2.2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3 试卷内容类型类型主要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
3、考察范围第一部分:力学1、力和运动1-1质点运动的描述1-2抛体运动1-3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1-4牛顿运动定律2、运动的守恒量和守恒定律2-1 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2-2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2-3 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2-4 功动能定理2-5保守力势能2-6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3、刚体的运动3-1 刚体模型及其运动3-2 转动惯量和定轴转动定律3-3 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3-4 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二部分:电磁学1、静电场1-1 物质的电结构库仑定律1-2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1-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1-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1-5 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的关系1-6 静电场中的导体1-7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2、恒定电流的磁场2-1恒定电流2-2磁感应强度2-3毕奥-萨伐尔定律2-4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2-5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2-6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2-7磁场中的磁介质2-8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3、电磁感应电磁场理论3-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2动生电动势3-3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3-4自感应和互感应3-5磁场的能量3-6麦克斯韦方程组3-7电磁波第三部分:光学1、光的波动与干涉1-1光源、单色光和相干光1-2杨氏双缝干涉1-3光程与光程差1-4薄膜干涉1-5迈克尔孙干涉仪2、光的衍射2-1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尔原理2-2单缝的夫朗禾费衍射2-3圆孔的夫朗禾费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2-4光栅衍射3、光的偏振3-1光的偏振3-2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3-3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3-4 光的双折射第四部分:狭义相对论基础4-1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伦兹变换4-2相对论速度变换4-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4-4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第五部分:量子力学初步5-1 光的波粒二象性5-2 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5-3 微粒的波粒二象性5-4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5-5 薛定谔方程5-6 定态薛定谔方程5-7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5-8 势垒贯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46 科目名称:体育综合I.考查目标(一)运动训练学课程考试涵盖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等运动训练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知识范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二)学校体育学考试涵盖学校体育发展、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目标、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体育教学评价和课外体育等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知识范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三)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为6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约 5 分、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20分、运动训练原则与方法手段约15 分、运动员体能、技术、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约10分、项群训练和运动训练计划约10分。
理论联系实践(主观题)40 分,运动训练与成绩和竞技能力约20分,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和方法约10分、项群训练和运动训练计划约10分。
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基本理论为6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体育课程5分,体育教学目标5分,体育教学过程20分,体育教学方法20分,体育教学评价5分,课余体育5分。
理论联系实践40 分,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40分。
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骨骼肌机能;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肾脏机能及运动对其影响;运动与内分泌功能;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有氧、无氧工作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特殊环境与运动;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衰老与运动;运动健身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的生理学特点;体能。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分成三部分,总共300分,每部分100分,具体为: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 分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20分,共120分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 分,共120 分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概述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3.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4.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二)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3.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学概述1.运动训练学释义2.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3.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4.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1.竞技能力释义2.竞技能力的构成3.竞技能力结构模型4.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5.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三)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三、运动训练原则(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2.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竞技需要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3.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二)动机激励原则1.动机激励原则的概念2. 动机激励原则的理论依据3. 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三)有效控制原则1.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2.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3.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训练原则1.系统训练原则的概念2.系统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3.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周期安排原则1.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2.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3.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六)适宜负荷原则1.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2.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3.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4.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5.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七)区别对待原则1.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2.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3.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二)适时恢复训练原则1.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2.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3.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二)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1.模式训练法2.程序训练法(三)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分解训练法2.完整训练法3.重复训练法4.间歇训练法5.持续训练法6.变换训练法7.循环训练法8.比赛训练法(四)运动训练常用手段1.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2.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3.固定组合练习手段4.变异组合练习手段五、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及其训练(四)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五)耐力素质及其训练六、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二)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三)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制订(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八、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二)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三)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九、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二)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十、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三)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十一、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周训练计划与组织(二)课训练计划的制订十二、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二)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学校体育总论(一)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1.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3.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三)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功能2.学校体育的目标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二、体育课程(一)体育课程的含义1.体育课程的概念2.体育课程的类型(二)体育课程的编制1.体育课程的目标2.体育课程的内容(三)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1.历史经验2.改革趋势三、体育教学(一)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2.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3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二)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3.体育教学原则体系(三)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3.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2.单元体育教学设计3.体育课堂教学设计4.体育教学常规5.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6.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7.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8.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五)体育教学评价1.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2.常用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3.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四、课余体育1.课余体育的地位2.课余体育的特点3.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参考书目: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2016.2.重印)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基础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三、应激性四、适应性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四、生物节律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一、非自动控制系统二反馈控制系统三、前馈控制系统第二章骨骼肌机能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二、肌管系统三、肌丝的分子组成第二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一、肌丝滑行学说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第四节骨骼肌特性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第五节骨骼肌收缩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三、运动单位的动员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三、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五、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一.血液的组成二.内环境三.血液的功能四.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第三节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第四节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一、血红蛋白的功能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第五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一、血液凝固和纤溶二、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第四章循环机能第一节心脏的机能一、心脏的一般结构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二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血压三、动脉脉搏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五、微循环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局部血流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三、测定脉搏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四、体育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第五章呼吸机能第一节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一、肺通气的动力学二、肺通气机能三、肺通气机能的指标第二节气体交换和运输一、气体交换二、气体运输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一、运动时通气机能的变化二、运动时换气机能的变化三、运动时呼吸的调节四、运动时合理呼吸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第一节物质代谢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第二节能量代谢一、基础代谢二.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第三节体温一、正常人体温度二、体温调节第七章肾脏机能第一节肾脏的基本结构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四、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第三节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二、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第四节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一、尿量二、运动性蛋白尿三、运动性血尿第八章内分泌机能第一节内分泌概论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二、激素三、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一、下丘脑与垂体二、甲状腺三、肾上腺四、胰岛五、甲状旁腺六、性腺第三节激素分泌的调控一、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控二、激素分泌的调控功能轴第四节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一、儿茶酚胺二、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生长激素四、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与甲状旁腺素五、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六、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第九章感觉机能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觉器官第三节听觉与位觉第四节本体感觉第五节其他感觉第十章神经机能第一节概述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睡眠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脑电图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应用篇第十一章运动技能第一节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本质一、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二、运动技能的分类三、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第二节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其发展一、泛化过程二、分化过程三、巩固过程四、动作自动化的概念和生理机理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动机在运动技能形成中作用二、反馈在运动技能形成及教学训练中的作用三、训练水平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四、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五、感觉机能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第十二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第一节概述一、需氧量与摄氧量二、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第二节有氧工作能力一、最大摄氧量二、乳酸阈三、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第三节无氧工作能力一、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三、无氧工作能力测试与评价三、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第十三章身体素质第一节力量素质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二、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三、功能性肌肉肥大四、力量训练原则五、力量训练要素第二节速度素质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二、速度素质的训练第三节耐力素质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一、灵敏素质二、柔韧素质第十四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工作状态第三节运动性疲劳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三、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及特征四、运动性疲劳的判断第四节恢复过程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二、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三、促进恢复的措施第十五章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第一节概述一、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二、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三、运动负荷与训练效果的关系第二节超负荷原则生理学分析一、基本概念与意义二、生理学分析三、超负荷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第三节恢复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一、基本概念及意义二、生理学分析三、恢复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第四节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一、基本概念与意义二、生理学分析第五节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一、基本概念与意义二、生理学分析与应用第十六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第一节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一、高原应激二、高原服习三、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四、高原训练的要素第二节热环境与运动能力一.热应激与适应二.热病及其预防第三节冷环境与运动一、冷应激与运动二.冷服习第十七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第一节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一、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二、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一、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二、遗传因素三、年龄和性别差异四、生物节律因素第三节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一、横向比较二、纵向追踪三、不同机能状态的机能水平比较第四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一、身体形态学指标二、生理学评定指标三、其它机能评定指标四、机能评定的一般步骤第五节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一、生理指标的检查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及教育学观察第十八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第一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基本概念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四、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与青春发育期第二节儿重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一、骨骼二、关节三、肌肉四、血液循环五、呼吸系统六、神经系统七、内分泌系统第三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第十九章女子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第一节女性生理特点一、女性生理阶段划分二、生理特点三、运动能力特点第二节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能力一、月经周期及其调节二、月经周期中运动能力的变化三、妊娠期运动能力第二十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第一节概述一、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二、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三、衰老的机制第二节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一、神经系统二、运动系统三、心血管系统四、呼吸系统五、血液系统六、免疫系统七、抗氧化系统八、体成分和体重九、血脂代谢第三节老年人健身运动原则一、适宜运动项目原则二、循序渐进原则三、经常性原则四、个别对待原则五、自我监督原则第二十一章运动健身与运动处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一、运动目的二、运动类型三、负荷强度四、运动时间五、运动时间带六、运动频度七、注意事项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第四节运动处方的实施第五节运动处方的应用第二十二章运动项目的生理学特点田径竞技体操球类运动游泳重竞技运动冰雪运动武术运动第二十三章体能基础体能专项体能综合体能第四节个体能测量的生理学基础参考教材:《运动生理学》王瑞元苏全生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