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集成电路工程(复试)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集成电路工程(复试)

附件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填报表一、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F242计算机网络二、招生单位(盖公章):基本内容:I考查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网络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的基本原理;掌握TCP/IP协议集中各层协议的数据格式和主要功能,包括ARP、IP、UDP、TCP、HTTP、DHCP等协议;掌握集线器、网络适配器、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II考试内容弟一早第一节互联网概述知识要点:互连网、互联网第二节互联网的组成知识要点: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分组交换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类别知识要点: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接入网第四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知识要点: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第五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知识要点:协议、协议三要素、TCP/IP体系结构、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PDU.服务弟一早第一节物理层基本概念知识要点: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第二节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知识要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通信三种基本方式、容量第三节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知识要点: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非引导型传输媒体第四节信道复用技术知识要点:复用的概念、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第五节宽带接入技术知识要点:ADS1、光纤同轴混合网、FTTX第三章第一节使用点到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知识要点:链路、数据链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控制第二节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知识要点:局域网、以太网的标准、适配器、CSMA/CD协议、集线器、硬件地址第三节扩展的以太网知识要点: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以太网交换机、虚拟以太网第四章第一节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知识要点:面向连接、无连接、虚电路、数据报第二节网际协议IP知识要点:虚拟互连网络、分类的IP地址、IP地址与硬件地址、地址解析协议ARP、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第三节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知识要点:划分子网、构造超网、子网掩码第四节路由器及虚拟专用网知识要点:网关协议、虚拟专用网、地址转换第五章第一节运输层协议概述知识要点:运输层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逻辑通信、UDP、TCP、端口、第二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知识要点:UDP的主要特点、UDP首部第三节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知识要点:UDP的主要特点、TCP连接、套接字第四节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知识要点: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弟八早第一节域名系统DNS知识要点:域名系统DNS、域名结构、域名服务器第二节万维网WWW知识要点:万维网概述、UR1、HTTP、代理服务器、HTM1搜索引擎第三节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知识要点:协议配置、DHCP第七章第一节网络安全问题概述知识要点:安全性问题、数据加密模型第二节两类密码体制知识要点:报文鉴别、对称密钥、公钥第三节密钥分配与系统安全知识要点:密钥分配、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第八章第一节音频/视频服务知识要点:流式存储、交互式音频/视频第二节无线局域网知识要点:组成结构、802.11第三节蜂窝移动通信知识要点: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通信引入移动通信系统参考书目(须与专业目录一致)(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4版).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23年5月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8版).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23年6月编制人:培养单位负责人:年月日。

考研《生物化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考研《生物化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4、糖、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途径和相互关系;重要的代谢疾病。
5、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通讯和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参考书目(须与专业目录一致)(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1、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洪渊,生物化学教程,第四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338 生物化学
招生学院和专业: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与医药
基本内容:
1、掌握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分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和重要的一些理化性质、生理功能。
2、掌握酶、维生素和激素的主要结构、作用机制和生理功能。
3、掌握生物氧化中重要的概念,呼吸链和电子传递。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科目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科目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科目考试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Master's Degree)的科目考试大纲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旨在对考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

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科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外语、政治理论、数学和英语;专业课则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

首先,公共基础课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语:外语是硕士研究生必考科目之一,根据考生的选择,考试内容可能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考查。

2.政治理论:政治理论考试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等。

考试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3.数学:数学考试主要涉及数论、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解答题。

4.英语:英语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考查。

考试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写作。

除了公共基础课之外,专业课的考试科目根据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来决定。

具体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可能因专业而异。

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试科目可能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经济学专业的考试科目可能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专业课的考试形式主要为选择题、解答题和论文写作。

总的来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科目考试大纲涵盖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方面,主要对考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每个科目的考试要点和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校考科目考试大纲 《教育技术学基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校考科目考试大纲 《教育技术学基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技术学基础》考试大纲Ⅰ考试科目代码、名称及适合专业考试科目代码:833考试科目名称:教育技术学基础适合专业:045114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078401教育技术学Ⅱ试卷满分、考试时间及答题方式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Ⅲ参考教材1.《现代教育技术》,张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Ⅳ考查目标、试卷结构和考查内容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能了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1.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发展趋势。

2. 掌握信息化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掌握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等知识和技能。

3. 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二、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题,简述题,论述题等。

三、考查内容(一)教育技术概述考试内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等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学科研究领域及范畴;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戴尔经验之塔媒体教学理论;香农韦佛传播模型;信息时代对教育人才的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考试要求:1.掌握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等基本概念,明确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2.掌握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及范畴;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发展趋势。

3.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能够利用上述学习理论进行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

4.掌握戴尔经验之塔媒体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明确该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启示。

5.掌握香农韦佛传播模型中涉及的传播要素,能够利用该模型解释分析教育教学现象;6.明确信息时代对教育人才的相关要求;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相关文件精神。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教育综合》是为招收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1.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

2. 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等。

3. 外国教育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3. 答题时间:180分钟。

4.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题(约30%),简答题(约40%),论述题(约30%)。

五、参考书目建议考生阅读以下书籍以备考:1. 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注意事项本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制定,仅供报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使用。

其他专业的考生请参阅相应的考试大纲。

七、大纲更新本考试大纲如有变动,将在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中公布。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和招生选拔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水平和社会高度认可的国家级考试。

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1. 思想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2. 外国语:考试范围包括英语、日语、俄语等,要求考生掌握一定词汇量,能够阅读并理解相关资料和文献。

3. 大学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计算。

4. 专业基础课:根据考生报考的专业方向设置相关科目,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

要求考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5. 综合能力测试:包括逻辑推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内容,旨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试卷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分值分布合理。

考试时间安排在同一天,与全国其他省份同步进行。

四、考生注意事项1. 考生应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考,全面掌握相关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考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3. 考生应遵守考试纪律,不作弊、不抄袭等,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以上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给考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考试科目:包括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外国语和专业课四个科目。

2. 考试内容:根据具体专业要求,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知识和基础能力。

文科综合科目包括政治、英语、数学、逻辑学等内容;理科综合科目包括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内容;外国语科目主要考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专业课科目根据考生所选择的具体专业,主要考察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3. 考试形式: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4. 考试要求: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考试评分: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相应的得分。

以上就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具体的考试大纲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或网站查询获取。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本大纲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

二、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旨在选拔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考试科目与分值分配1. 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2. 英语一/英语二(满分100分)3. 数学一/数学二(满分150分)4. 专业课(满分150分)四、考试形式与时长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时长: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1. 思想政治理论(1)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2)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英语一/英语二(1)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部分。

(2)考试要求:考生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3. 数学一/数学二(1)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部分。

(2)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 专业课(1)考试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而有所不同,具体科目和考试范围由招生单位自行确定。

(2)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六、试卷结构1. 选择题:约30%2. 填空题:约20%3. 简答题:约25%4. 论述题:约20%5. 案例分析题:约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注的术语
七、詩律與詞律
简要介绍五七言古诗特点以及词律,重点在于近体诗格律,其重点和难点皆在于平仄
求学习本节之后,A.对“粘对”、“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要领
有一个基本的了解;B.能分析近体诗的平仄。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句数、字数有定:律诗八句(排律多于八句),绝句四句。每句或五字或七字。每句五字者称五律(五绝),每句七字者称七律(七绝)。
A.孤平拗救:对“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拗,必须救,救了之后,就不算犯孤平。救的方法是本句自救,即五言第一字如该平而仄,后边第三字就必须该仄而平,以为补偿。即: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B.“平平平仄仄”句型的拗救:拗救之后的格式为“平平仄平仄”。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
C.“仄仄平平仄”句型的拗救:救的方法是对句相救。如“仄仄平平仄”的第三字该平而仄,则于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救之,该仄而平。即
七言律句的平仄格式是:A.平平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仄平,D.仄仄平平平仄仄。
所有律诗均是由上述律句排列组合而成。
2.律句的排列要遵守粘对规则。
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句的二、四、六字在节奏点上,位置重要,因此平仄必须分明,即符合律句的规定。每句的一、三、五字不在节奏点上,位置相对次要,因此其平仄一般可以不论。但“一三五不论”是有条件的,其条件是: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前置句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前置句
3.由“是”与“之”复指宾语的前置句
4.没有任何标志的前置句
(四)动量成分的位置
(五)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判断句的特点
2.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3.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4.语气词“也”的特点
(六)叙述句,矣字,焉字
(七)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
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因此,真正“一三五”不论的,乃是“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两种律句。
七言律诗由此类推。
4.所谓拗救: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句叫做“拗”。拗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出现了拗,就要救。所谓救。就是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在适当的地方,该仄的地方用平,以为补救。反之亦然。拗而能救,即不为病,具体地讲,常见的拗救有以下三种: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
4.“为……所……”式
5.“被”字式
(八)语气词“矣”的用法
(九)语气词“焉”的用法
(十)否定句,否定词
1.否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
2.“不”“弗”的用法
3.“毋”“勿”的用法
4.“未”的用法
5.“否”的用法
6.“非”的用法
7.“无”的用法
8.“莫”的用法
5.古今字
6.繁简字
三、词汇学通论
(一)古代汉语词汇概况
1.单音词
2.复音词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三)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1)词义褒贬的变化
(2)词义轻重的变化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
(1)定义
(2)词的本义的探求方法
2.金文
3.大篆
4.古文5.Βιβλιοθήκη 篆6.隶书7.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1)“六书”名称的由来
(2)“六书”的具体所指
(3)四体二用
(4)“六书”理论与汉字结构辨析
2.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
(1)汉字的本义
(2)汉字本义的探求方法
(三)汉字的职能
1.通假
2.假借
3.分化字
4.异体字
(正常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格式)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三、题型结构
1.解释术语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2.分析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
3.简述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4.文献阅读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四、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校订重排本,1999年。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14
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
一、考试要求
充分理解与熟练掌握通论知识内容与体系,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与体系准确分析各类文献语言材料,解释各种文献语言现象;具备较为扎实的文献功底和较强的文献阅读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献阅读
将通过对文献的句读,翻译,解释重点字、词、句等进行综合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出现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
(十一)疑问句,疑问词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疑问代词“谁”“孰”“何”的用法
3.疑问代词“安”“恶”“焉”“胡”“奚”“曷”的用法
4.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
5.疑问语气词“与”(欤)“邪”(耶)的用法
6.语气词“哉”的用法
7.几种表示反问的说法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1.人称代词“尔”“汝”“若”“而”“乃”“其”“之”的用法
2.指示代词“是”“兹”“尔”“若”“然”“焉”“诸”“或”的用法
3.“者”的用法
4.“所”的用法
5.“者”和“所”的区别
(十三)连词,介词
1.介词“于”(於)“以”“为”“与”的用法
2.连词“与”“而”“以”“则”“且”的用法
3.“然而”“然则”“虽然”的用法
2.《古代汉语》,王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词的引申义
(1)词义引申的方式
(2)词义引申的规律
四、语法学通论
(一)词类活用
1.词类活用的定义
2.词类活用的类型
(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名词作状语
(6)动词作状语
3.活用与兼类的区别
4.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二)古汉语的双宾语句
(三)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
第二部分:通论
1、工具书查检
(1)工具书及其分类
(2)汉语字典辞书的主要编排方式
(三)字典辞书的注音方式
(四)字典辞书简介
1.《说文解字》
2.《康熙字典》
3.《经籍纂诂》
4.《辞源》
5.《辞海》
6.《经传释词》
7.《词诠》
8.《诗词曲语辞汇释》
二、汉字学通论
(一)汉字的内涵
(二)汉字的形体
1.甲骨文
5.假借字的两种情况
6.常用假借字的辨析
六、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释的主要体式
1.传注类
2.章句类
3.集解类
4.义疏类
5.音义类
6.征引类
(二)古书注解的基本内容及用语
1.注释的内容
(1)解释词义(2)疏通文意(3)讲解语法(4)注明音读(5)校勘文字
(6)说明修辞(7)分析句读(8)诠释典故(9)考证明制(10)阐发哲理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1.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
2.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
3.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
五、音韵学通论
(一)《诗经》的用韵母
1.《诗经》的韵例
2.《诗经》的韵部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1.什么是双声
2.什么是叠韵
3.三十六字母
4.什么是古音通假
A.不能犯孤平:即在“平平仄仄平”的律句中,第一字的平仄不能不论。如第一字用了仄声;那么,除了句尾之外,就只剩下一个平声,这就是犯孤平。犯扳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必须避免。
B.不能出现三平调:即在“仄仄仄平平”的律句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如第三字用了平声,全句成为“仄仄平平平”,最后三字全为平声,这就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所常用的,近体诗也应避免。
(二)押韵要求严格
1.双数句押韵,单数句不押韵;第一句押不押韵皆可。五律以首句不押韵为常见,七律以首句押韵为常见。
2.必须押平声韵。
3.押韵必须以韵书为依据。
(三)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四)要讲究平仄
1.律诗必须由律句构成,五言律句的平仄格式是:A.仄仄平平仄,B.仄仄仄平平,C.平平仄仄平,D.平平平仄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