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沈阳建筑大学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建筑学理论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建筑学理论基础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构造与建筑物理三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分为选做和必做两部分。
选做部分考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选择上述三个方向其中之一的专业内容作答(且只能选择一个方向)。
必做部分为以建筑设计原理为主的综合性内容,(四)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选择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构造与建筑物理其中一个方向的两道题目作答。
2.材料分析与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选择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构造与建筑物理其中一个方向的两道题目作答。
3.设计作图题:40分,为必做题目。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一)必做考查内容及要求掌握建筑设计构思方法、了解建筑设计过程、掌握建筑制图规范和制图方法、掌握快速表达技巧;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和建筑单体空间设计的内容,以考核对基本设计原理知识点的透彻掌握和设计应用,以及运用建筑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设计应对文化需求,实践绿色建筑等建筑综合要求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重点在对建筑及其环境的基本设计方法、建筑的功能、设计规范和设计通则中重点的掌握,对建筑制图的规范表达等,对方案的设计理念不作重点要求。
题目以不同类型的房间、中小型民用建筑及外空间环境设计为主。
(二)任选考查内容及要求1. 建筑设计原理考查内容及要求(1)建筑基本概念及其设计要素了解建筑基本概念、建筑设计的特征、建筑师及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建筑设计要素等;熟悉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建筑设计与人的关系、建筑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掌握有关的建筑术语定义、以及相关的设计通则、数据和常用的设计规范等。
(2)场地与外部环境设计了解总体环境设计的要素,掌握建筑外部环境与场地设计的相关概念和设计要点,包括场地设计的相关条件、外部环境设计的空间功能和流线组织、道路和停车场设计要点、总体环境设计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和卫生要求)等;掌握建筑形体和外观设计的美学原则,以及外观设计与建筑功能、城市环境的关系等;掌握建筑基地和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相关通则和设计方法。
考研《建筑学专业基础(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本科目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总分 150 分,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 90 分,建筑构造 60 分;考试采
用闭卷方式;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填空题 20 分,选择题 10 分,绘图分析 30 分,
论述题 30 分;建筑构造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题)20 分,简答题 20 分,
第四章:中世纪建筑之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之拱券技术推动下的教堂建筑发 展等;哥特建筑之结构、典例与地域特征等 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及其建筑成就、巴洛克建筑艺术等 第六章: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建筑 第七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筑、18 世纪新古典主义等 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关于近代建筑教育的探索发展:中国近代建筑学科建立的主要历程与节点、研究机构如营造 学社;巴黎美术高等专科学校、包豪斯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维也纳分离 派、路斯(Adolf Loos)等 第三章:先锋派的探索:1.立体主义;2.德国表现主义;3.荷兰风格派;4.俄国构成主义;5.意大利 未来主义 第四章:美国的探索:沙利文(Sullivan)、芝加哥学派 第五章:现代建筑大师:赖特、柯布、密斯、格罗皮乌斯 第六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设计机构:重点作品掌握如中山陵、杨廷宝建筑师的作品等; 第七章:对于近代城市的探索: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以南京为例,《首都计划》等,西方近代关于城 市建设与规划思想的若干探索,如巴黎改建、光辉城市等 建筑构造部分: 第一章:民用建筑的分类、分级、建筑模数,民用建筑的构件组成及作用。 第二章:基础的构造类型、基础埋深、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要求。 第三章:墙体各细部构造设计及保温、隔热构造。 第四章:楼地层的构造组成、类型及构造做法。 第五章:变形缝类型及设置要求、细部构造。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类型、细部构造及楼梯设计、无障碍设计。 第七章:屋顶的排水、防水;保温及隔热构造等细部构造的要点与设计。 第八章:与构造设计。 第十章:建筑装饰构造的类型、构造要求与设计。 第十一章:建筑工业化类型与特点
大连理工大学355建筑学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
一、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与园林的主要特征和技术成就;近现代及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理论、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二、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
三、可持续性发展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及环境景观的基础知识。
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简答题与画图题)约占50%,主观题型(论述题)约占50%。
复习参考资料: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4版),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生态可持续建筑》(第2版),夏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基础

2015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_________ 科目名称: 建筑学基础 满分分值:150答题要求: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2. 考试时间180分钟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把公共空间分为 (1 ) 、 (2 ) 、 (3 ) 三种。
选择性活动、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2.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4 )米;靠楼梯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米时,其高度不应小于(5 ) 米。
0.91.053. 斗拱的形象最早见于(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构架在(7 )已见成型,而在 西周铜器隋唐时期(8 ) 更为成熟。
宋代4. 琉璃瓦正式在屋面上使用在 (9 )(时期),但为数不多。
唐代5.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面阔方向是以 (10 )为单位,进深方向是以(11 )为单位间架6. 宋代以前,我国城市的结构布局为 (12 )制,宋代以后为 (13 )制 里坊制厢坊制7. 二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改跪坐为 兴起,寝室内空间的 (16 ) 随之升高。
屋顶高度8.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包含四座主要建筑,其中临近卫城山门的是(17 ),很好的适 应复杂基地环境的是 (18 )。
胜利神庙伊瑞克先神庙(14 ) 方式,(15 ) 家具 垂足坐高足10.美国芝加哥学派的核心理论家是(20 ),他提出了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影响深远的口号是 (21 )。
路易斯•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11.十九世纪著名的城市设计师瑟达(Cerda)主要引导的城市更新是(22 )(城市名)巴塞罗那12.巴塞罗那德国馆体现了密斯(23)空间理论,范思沃斯住宅体现了他的(24)空间理论。
流动通用13•路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将中国的 (26 )(图名)作为书的最后一张清明上河图插图,试图说明城市应该是生活的,而非科学技术的。
2024年厦门理工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建筑设计(6小时快题)

一、考试科目名称:建筑设计(6 小时快题) 二、招生硕士点(专业/领域):建筑学 0813(学术学位)
考试要求:
1、本考试大纲适用于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学 0813(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 学考试。
2、建筑快题设计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设计相关知识,科 学合理地把握设计目标和设计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设计方法,提出适当的建筑设 计方案,并正确、完整、清晰地加以表达。
6、考试结束时,由考生将全部图纸以及试卷折叠好放入考试图纸专用袋,并 由考生亲自密封提交。
考试方式:笔试(绘图),闭卷 考试说明:考生自带白色 A1 不透明绘图纸一张、草图纸一卷(白、黄色均可)、 A1 绘图板、比例尺、丁字尺、三角板、墨线笔、铅笔、黑色签字笔、橡皮、马克 笔。答题时Fra bibliotek:360 分钟
3、全部图纸要求绘制在 1-2 张 A1 白色不透明绘图纸上,表现工具、表现方法 不限。
4、考生应自行准备绘图纸、绘图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墨线笔及其他相关 绘图工具。
5、全部图纸上任何部位均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学校、属地等信息,考生须将 考生准考证号书写于全部图纸背面右上角,书写于图纸其他区域及在图纸上标注记 号以及书写姓名等信息的,一律作零分卷处理。
考试内容比例:(满分 150 分) 设计创意 60%、设计基础 20%、图纸表现 20%
基本内容及范围:
完成指定地段和建筑环境条件下的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规模一般在 500~5000 平方米。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总平面图; 2、建筑各层平面图、立面图(不少于 2 个)、剖面图(1-2 个); 3、建筑表现图(1-2 个)(应能体现出建筑整体关系); 4、建筑设计分析图; 5、建筑细部设计或技术节点设计; 6、设计说明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西北工业大学2024年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 355建筑学基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建筑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355一、考试要求建筑学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其中中国建筑史占比50%,外国建筑史占比50%,合计100%。
二、考试内容一)中国建筑史1.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脉络,熟悉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成就,掌握封建社会建筑发展特点及其取得成就。
2. 了解历代都城发展特点,掌握重要都城实例及其营建特点。
3. 了解民居类型,掌握典型实例及其特点。
4. 熟悉宫殿、礼制建筑、宗教建筑的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掌握典型实例及其特点。
5. 了解古代园林的哲学思想、熟悉园林和风景建设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园林和风景建设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
6. 熟悉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掌握清式建筑大木作、小木作和彩画作等。
7. 熟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设计机构和职业团体与中国近代建筑师,了解近代中国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掌握典型实例及其特点。
8.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实践,掌握典型城市建设、建筑作品实例及其特点,了解中国特色的再探索。
二)外国建筑史1. 了解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2. 掌握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知识。
3. 熟悉欧洲中世纪的建筑。
4. 掌握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
5. 了解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
6. 熟悉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及美国的建筑。
7. 了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8. 掌握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9. 了解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三、题型结构1. 名词解释2. 简答题3. 绘图题4. 论述题四、参考书目1.《中国建筑史(第七版)》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页以前)》(第四版),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华南理工大学355建筑学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

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建筑学基础(355)》考试大纲初命题方式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类别试满分150考试性质《建筑构造》的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常见建筑构造基础知识掌握及应用基础知识来做出简单构造设计的综合能力的水平考试。
《中外建筑史》的考试是一种通过文字和绘图回答问题的书面考试。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建筑构造》及《中外建筑史》合为一门功课考试,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要求考生按照试题的内容和要求,采用书面答题的方式,在答题纸上完成相关的填空、选择、写作和绘图。
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试卷结构《建筑构造》及《中外建筑史》合为一门功课考试,总分为150分。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建筑构造》的考试要求为:①.全面和熟练掌握建筑构造设计基础的知识内容;②.初步了解建筑高级构造的初步知识;③.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面设计简单的建筑构造;《中外建筑史》的考试要求为:①.具有良好的建筑历史理论基础;②.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③.具有必要的写作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
《建筑构造》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题型的调整,考试内容亦可能作相应的调整):①.填空题。
包括对建筑构造的专业术语、名词解释、典型或代表性建筑构造的做法、建筑构造材料的应用、建筑构造常见的基本原理等的考核,要求对以上内容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填空。
②.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包括对建筑构造的专业术语、名词解释、典型或代表性建筑构造的做法、建筑构造材料的应用、建筑构造常见的基本原理等的考核,要求对以上内容出现的模棱两可的论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③.简答题。
要求对建筑构造的专业术语、名词解释、典型或代表性建筑构造的做法、建筑构造材料的应用、建筑构造常见的基本原理等作简要的陈述和分析,必要时应绘制简图。
④.作图题。
对某类建筑构造给出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先简要回答其构造的设计基本原理、构造对应策略、材料要求以及构造层次等,并绘出其构造详图。
《中外建筑史》考试的主要内容如下(根据题型的调整,考试内容亦可能作相应的调整):①.绘图并简析。
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初试专业课目(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1

西京学院2015年
一、基本内容
1. 绪论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 拉伸、压缩与剪切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杆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压缩的超静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3. 扭转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4.弯曲内力
弯曲的概念,受弯杆件的简化,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关系,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5.弯曲应力
纯弯曲,弯曲正应力,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6.弯曲变形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积分法求弯曲变形,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简单超静定梁,减小弯曲变形的一些措施。
7.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概述,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
位移与应变分量,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四种常用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8.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扭转与弯曲的组合,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
9.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0.动载荷、交变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488]中外建筑史
一.考试要求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
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历史局限,了解中国建筑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构架体系、造型特征、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国原始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认识各地区、各民族乡土建筑的类别、特点及其比较分析,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 考试内容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部分
①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②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色
③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建筑师的美学主张
④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的基本链条和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近现代建筑部分
①三座铁建筑的建筑意义
②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③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主要建筑理论
④格罗皮乌斯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勒o柯布西埃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⑥密斯o凡o德o罗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⑦赖特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⑧二战后西方诸多建筑思潮概述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美学倾向,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②解构主义建筑的哲学背景,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史部分
第一章:平面布局
1、单体建筑平面;
2、庭院式组群布局;
3、木构架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
第二章:构架形制
1、构架类别与构架组成;
2、斗拱;
3、构架细部;
4、构架体系评析;
第三章:台基
1、台基的作用和形制;
2、石栏杆的作用和形制;
第四章:屋顶
1、屋顶类别、形态和作用:
2、屋顶构架做法;
3、屋顶瓦件;
4、屋顶评析第五章:装修与彩画
1、装修;
2、彩画:
第六章:原始社会建筑
1、旧石器时代住所;
2、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活动:
3、原始建筑活动的启示;第七章:奴隶社会的城市和建筑
1、中国城市的早期发展;
2、文献反映的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3、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
第八章:封建社会建筑发展历程
1.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2、封建社会中期建筑;3、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第九章:宫殿坛庙、陵墓建筑
1、宫殿发展概况及实例评析;
2、坛庙发展概况及实例评析;
3、陵墓发展概况及实例评析;
第十章:宗教建筑
1、宗教建筑概况;
2、典型宗教建筑实例评析;
3、塔;
第十一章:住宅建筑
1、各地区、各民族住宅建筑概况;
2、住宅实例评析;
第十二章:园林建筑
1、传统园林的类别、特点;
2、传统园林的创作思想、构成形态和设计手法;
3、;传统园林实例评析,
近现代建筑史部分
1、近现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概况;
2、中国近现代建筑师和建筑创作思想;三.题型结构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⒈概念题(60分)
⒉画图题(30分)
⒊简答题(30分)
⒋论述题(30分)
四.参考书目
⒈教材:
①《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②《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
③《中国建筑史》,潘谷西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2. 参考书:
①《论现代西方建筑》,吴焕加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②《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③《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
④《中国建筑艺术史》,萧默主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⑤《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本课程大纲共分为两篇:上篇《中国建筑史》、下篇《外国建筑史》。
上篇中国建筑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课程地位与作用
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
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
(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华夏意匠》李允鉌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
(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1、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
2、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
4、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
其覆盖中国的历史阶段最长,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
考核内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和技艺成就。
5、第五章,住宅建筑的形成与现在重要建筑实物。
考核内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住宅建筑的不同特点。
6、第六章,园林建筑的形成和现存重要实例。
考核内容:皇家苑囿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特点和园林设计构图的主题。
7、第八章,清式建筑做法
考核内容:清式大小式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的建筑特点以及各种细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