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操作规程
对照品稳定性研究报告

《对照品稳定性研究报告》摘要:三、对照品稳定性考察内容1、稳定性研究得对照品得标识 2、对照品溶液配制3、对照品溶液储条件 4、测试时间点 5、程序与可接受标准5、1 HPLC 对照品考察方法 5、2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考察方法5、3 薄层扫描法对照品考察方法 5、4 GC 对照品考察方法四、验证结果评定与报告五、偏差变更一、概述1、目得:本方案得目得就是为了研究在方法中未规定有效期得对照品溶液得稳定性,F :新鲜配制得对照品溶液得峰面积W F :新鲜配制对照品溶液中对照品得重量 W T :研究用对照品溶液中对照品得重量时间点重量(mg) 批号峰面积含量(%),F :新鲜配制得对照品溶液得峰面积 W F :新鲜配制对照品溶液中对照品得重量 W T :研究用对照品溶液中对照品得重量时间点重量(mg) 批号峰面积含量(%) 含量平均值(%)类别:确认报告编号: 部门:质量管理部页码:共页,第页对照品稳定性确认报告版次:□新订□替代:起草人部门日期年月日审阅会签(验证领导小组成员)部门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批准人部门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授权:现授权下列部门拥有并执行本方案(复印数: )复印序列号:录一、概述1确认目得 2 确认依据 3 确认计划 4 确认职责二、确认准备1、确认所需文件2、确认仪器、人员得检查三、对照品稳定性考察内容1、稳定性研究得对照品得标识 2、对照品溶液配制3、对照品溶液储条件 4、测试时间点 5、程序与可接受标准5、1 HPLC 对照品考察方法 5、2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考察方法5、3 薄层扫描法对照品考察方法 5、4 GC 对照品考察方法四、验证结果评定与报告五、偏差变更一、概述1、目得:本方案得目得就是为了研究在方法中未规定有效期得对照品溶液得稳定性。
2、验证依据目前在药典与质量标准中均未规定对照品溶液得有效期,为保证分析得准确性,控制检验成本,因此在没有规定有效期得情况下我们来研究对照品溶液得稳定性,确定对照品溶液得有效期.对照品溶液得有效期适用于常规分析方法,我公司主要有液相、气相、薄层、紫外等方法。
检验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0目的1.1确立海南国瑞制药有限公司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使方法学验证规范化。
2.0范围2.1本标准适用于新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变更的相应检测要求。
2.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中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的相应检测要求。
2.3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3.0职责3.1QC负责对适用范围内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3.2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4.0定义4.1用户需求(URS):使用方根据使用目的、环境、用途等,对制药机械的性能、技术、使用、服务等提出的要求。
4.2准确度:准确度系指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4.3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一般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4.4专属性:专属性系在可能其它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待测物的特性。
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4.5检出限:检出限是限度试验的参数,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定量分析的检出限必须经过分析适量的在检出限附近的样品或分析按检出限条件配制的样品的方法进行验证。
4.6定量限: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值,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定量分析的定量限必须经过分析适量的在定量限附近的样品或分析按定量限条件配制的样品的方法进行验证。
4.7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4.8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4.9稳定性:稳定性系指在正常实验条件下,供试品或对照品溶液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程度。
4.10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和方法提供常规检查依据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
橙皮苷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考察报告

橙皮苷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考察报告报告审批: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 概述 (2)2 目的 (3)3 范围 (3)4 考察组织及职责 (3)5 考察前培训 (3)6 考察的依据 (4)7 考察内容 (4)7.1 考察要求 (4)7.2前瞻性风险评估 (4)7.2.3风险评估结果 (5)7.3 检验人员资质的确认 (5)7.4 主要检验设备的确认情况 (6)7.5 所使用的对照品信息 (6)7.6 考察实施 (6)7.6.1 测试时间点 (6)7.6.2对照品溶液配制 (6)7.6.3对照品溶液储存条件 (7)7.6.4 测试方法 (7)7.6.5 接受标准 (7)7.7 验证结果 (8)8 确认过程中出现偏差情况 (9)9方案变更情况 (9)10 验证结果评价和建议 (9)1、概述:《中国药典》2010年版没有规定对照品的有效期,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要求,对配制的没有规定有效期的对照品溶液进行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考察,来确定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
根据橙皮苷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考察对橙皮苷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进行考察。
2、目的:通过对不同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考察,确定对照品溶液的贮存有效期和贮存条件,降低检验成本,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研究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填写考察方案修改申请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3、范围:本考察方案适用于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45、考察前培训6、考察的依据《药品GMP指南》2010年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养胃舒软胶囊质量标准7、考察内容:7.1 考察要求:7.1.1考察试验操作计划:制备两份样样品平行试验,按养胃舒软胶囊成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通过比较试验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变化,来判断对照品溶液是否稳定,制定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
7.1.2 考察试验可接受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不得过1.5%。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28页
流动相普通贮存于玻璃、聚四氟乙烯等 容器内,不能贮存在塑料容器中。因许 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等可浸出塑料 表面增塑剂,造成流动相受污染。贮存 溶剂一定要盖严,以预防溶剂挥发引发 组成改变,也预防氧和二氧化碳溶入流 动相引发pH值改变,对分离或分析结果 带来误差。磷酸盐、醋酸盐缓冲液轻易 发霉变质,应尽可能新鲜配制使用。如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27页
4、注意事项
4.1 流动相制备与保留 用高纯度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法进行溶剂检验,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高纯水, 可用超纯水器制得或用重蒸水。凡要求pH值流动相,应 使用精密pH计进行调整,除另有要求外,偏差普通不超 出±0.2pH单位。配制好流动对应经过适宜0.45μm(或 0.22μm)滤膜滤过,以除去杂质微粒。流动相用前必须脱 气,不然轻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影响泵工作、色谱柱分 离效率、检测器灵敏度以及基线稳定性等。
对照溶液主成份峰面积比较,计算杂质
含量。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25页
若供试品所含部分杂质未与溶剂峰完全
分离,则按要求先统计供试品溶液色谱 图Ⅰ,再统计等体积纯溶剂色谱图Ⅱ。 色谱图Ⅰ上杂质峰总面积(包含溶剂峰 ),减去色谱图Ⅱ上溶剂峰面积,即为 总杂质峰校正面积。然后依法计算。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12页
各品种项下要求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
动相组成、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
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粒度、流
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成百分比、
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
适当改变,以适应供试品并到达系统适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
原料药及制剂处方研究需进行,供试品可用一批未包装样品。
高温试验:
60℃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高湿度试验:
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于相)%及(90于相)%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强光照射试验:
于照度(4500试验:()lx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2.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按市)℃,相对湿度(75对湿)%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末取样一次。
3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试验,6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长期试验:为制定药物有效期提供依据,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25按市)℃,相对湿度(60对湿度)%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
6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3.典型恒温法
理论依据是Arrhenius公式。
有效期t0.9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例题: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有
A.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
B.加速试验、典型恒温
C.长期试验、典型恒温、加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
D.典型恒温、长期试验
E.长期试验、加速恒温正确答案:C。
对照品(标准品)和对照药材溶液稳定性考察报告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考察报告(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报告书编号:YB- 1203·0017-00-01(2013)一、考察目的:通过薄层鉴别实验,考察葛根素等共33种对照品分别用相应溶剂所配制的相应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从而规定其用于薄层鉴别实验的有效期。
二、考察范围: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考察。
三、考察类型:同步考察四、考察日期及对照品及相应溶剂种类考察日期2013 年01 月01 日至2013 年08 月30 日对照品及相应溶剂种类:大黄素(甲醇液)、大黄素(乙醇液)、丹参酮IIA(乙酸乙酯液)、丹参酮IIA (甲醇液)、丹酚酸B(75%甲醇液)、丹皮酚(丙酮液)、甘草酸铵(甲醇液)、葛根素(甲醇液)、瓜氨酸(稀乙醇液)、桂皮醛(乙醇液)、华蟾酥毒配基(乙醇液)、黄芪甲苷(甲醇液)、黄芩苷(甲醇液)、黄芩素(甲醇液)、汉黄芩素(甲醇液)、苦参碱和槐定碱(混合乙醇溶液)、苦参碱(甲醇液)、氧化苦参碱(甲醇液)、苦杏仁苷(甲醇液)、芒柄花素(甲醇液)、毛蕊花糖苷(甲醇液)、没食子酸(甲醇液)、人参皂苷R0蜕皮甾酮(混合甲醇溶液)、山栀苷甲酯(乙醇液)、8-0-乙酰山栀苷甲酯(乙醇液)、芍药苷(乙醇液)、天麻素(甲醇液)、五味子甲素(三氯甲烷液)、盐酸水苏碱(无水乙醇液)、氧化苦参碱(乙醇液)、异钩藤碱(甲醇液)、栀子苷(乙醇液)、酯蟾酥毒配基(乙醇液)、梓醇(甲醇液)、盐酸小檗碱(甲醇液)、黄芩苷((甲醇液)。
五、考察过程中的偏差及漏项情况:考察试验过程中无偏差情况发生,考察项目无遗漏;考察实施过程中考察方案无修改,考察记录完整,实验结果符合考察要求,无需做进一步的补充试验。
六、考察过程总结:检验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效期内;试剂试液等实验条件均符合检验要求;人员具有相应的检验能力和资质。
整个考察过程严格按《对照品(标准品)和对照药材溶液稳定性考察操作规程》(方案编码:1203·0117-00)进行考察。
对照品溶液有效期的确认

标准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贮存期限确认操作规程(此方法适用于做过部分对照品的稳定性试验,得出效期结论后)一.日的:为保证药品检验结果的量质的溯源和准确性,了解标准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贮存期内的变化,为标准品溶液的对照品溶液贮存期限的确定提供准确依据,以便于标准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正确使用.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标准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贮存期限的确定.三.职责:1.化验人员按照标准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贮存期限操作规程执行.2.化验室负责人负责标准品溶液贮存期限的确认操作规程的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四.内容:1.确认要求.1.1所用仪器设备已经校验,且在校验期限内.1.2试验所用的玻璃器皿均以清洁符合要求,并经检定符合要求.1.3所用试剂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要求.2.仪器与试剂2.1仪器:电子天平;检验方法中规定的仪器设备;常用玻璃仪器.2.2标准品与对照品为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外具有相同资质的部门)标定或供应的的一种标准物质,或企业规定的一种程序进行标定的,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2.3试剂应为色谱纯或分析纯.3.确认步骤3.1浓度(C)法.3.1.1按照药品质量标准,配制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每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含量(C)分析两次,互相复核.3.1.2按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特性确定间隔时间和贮存条件(一般在2-8℃)冰箱中贮存.3.1.3待研究效期的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放置到第一个期限时,按照药品质量标准配制一份新的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计算含量C1;同时将待研究效期的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新配制的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重新计算含量C01,将所得到的含量求相对偏差,若不大于2.0%,则说明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是稳定的,在第一个期限内可以用于检验.3.1.4待研究效期的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放置到第二个期限时,按照药品质量标准配制一份新的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计算含量C2;同时将待研究效期的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新配制的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重新计算含量C02,将所得到的含量求相对偏差,若不大于2.0%,则说明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是稳定的,在第二个期限内可以用于检验.3.1.5待研究效期的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放置到第三个期限时,按照药品质量标准配制一份新的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计算含量C3;同时将待研究效期的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新配制的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重新计算含量C03,将所得到的含量求相对偏差,若不大于2.0%,则说明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是稳定的,在第三个期限内可以用于检验.3.1.6结果判断:分别将C1与C01\ C2与C02\ C3与C03各值比较,计算二者之间的相对编差,若每一个期限内的相对编差不大于 2.0%,表明在此保存条件下,该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稳定.即该对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在此保存条件下的保存期限可以确定为第二个期限.标准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贮存期限确认记录:一.日的: 为保证药品检验结果的量质的溯源和准确性,了解在贮存期内的变化,为确保贮存期限的确定提供准确依据,并证明在此验证的期限及保存条件下可以正常使用.二.检验依据:三.对照品信息:对照品名称及来源: 批号: 含量:对照品溶液的配制日期(零点):对照品溶液的配制日期(第个期限):四.贮存条件:对照品溶液于冰箱中(2-8℃)放置到一定期限时.取出,放置室温.四.确认步骤1.使用仪器:2.测定方法:3.计算公式:4.测定结果:4.1最初配制对照品溶液的浓度(C).4.2待放置到第期限(放置天)时,按照药品质量标准配制一份新的;同时将待研究效期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计算含量Cn的两份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按新配制的标准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重新计算含量C,将所得到的含量求相对偏差,不得大于2.0%.0n检验人: 复核人:标准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贮存期限确认报告:一.确认目的:通过对对照品溶液的贮存期限的确认,确保对照品溶液在使用中量质的溯源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二.确认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三.确认人员:五.确认结论:通过对对照品溶液贮存期限确认,检验结果从第天到第天均符合要求,建议将对照品溶液贮存期限定为天.六.审核与批准:审核:批准:。
对照品的制备储存操作规程

对照品的制备储存操作规程制备对照品和储存操作规程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对照品的制备和储存过程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保证对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适用于在制药、化工等相关行业中进行对照品的制备和储存的操作。
2. 定义2.1 对照品:与待测物相似或相同的化学品、原材料或生物制品,可用于检测方法的验证、质量控制以及比较试验。
2.2 标准品:已经被证实含有一定纯度和浓度的物质,可用于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比较试验以及质量控制。
3. 对照品的制备3.1 对照品的筛选: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对照品,确保其与待测物有着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性质。
3.2 对照品的采购:对于已有的标准品,应从可信赖的供应商处购买。
若对照品不存在或无法购买得到,则应根据相关文献和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采用其他方法制备对照品。
3.3 对照品的制备:按照标准或实验要求,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进行对照品的制备。
确保制备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记录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操作和参数。
3.4 对照品的验证:使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对制备好的对照品进行验证,确保其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4. 对照品的储存4.1 对照品的包装:将对照品装入适当的容器中,保证其密封性和防潮性。
在容器表面标明对照品的名称、浓度、批号、有效期限等重要信息。
4.2 对照品的储存条件:根据对照品的性质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储存条件。
通常情况下,在低温(2-8摄氏度)和避光的条件下储存对照品。
4.3 对照品的有效期限:根据对照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条件,确定对照品的有效期限。
在有效期限内,对照品的质量和纯度稳定可靠。
4.4 对照品的记录:记录对照品的批号、制备日期、采购日期、有效期限等关键信息。
通过建立良好的记录系统,确保对照品的追溯和管理。
5. 对照品的使用5.1 对照品的领取与发放: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对需要使用对照品的人员进行合理的领取与发放。
确保对照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5.2 对照品的使用记录:在使用对照品的过程中,记录对照品的使用日期、使用数量等重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xx制药有限公司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报告
文件类别:操作文件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持有部门:
分发号: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中心检验室、质量管理部
1.目的:为研究检验方法中未规定效期的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特制定此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验方法中未规定效期的对照品溶液。
3.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以及各品种质量标准。
4.责任:质量控制部部长、QC主管、QC检验员对规程的实施负责。
5.正文:
5.1.稳定性研究方案:各品种检验中使用的对照品溶液如需在一定时期内重复使用,QC检验员应制定稳定性研究方案,经组长或QC主管审核,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
稳定性研究方案中应明确对照品溶液的名称和浓度,配制过程、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前对照品溶液的稀释)、贮存条件、拟研究的时间及测试时间点等。
稳定性研究方案应有编号,编制规则:P+方案制定日期(两位年两位月)+两位流水号,如:P120801:5.2.稳定性研究的实施:
5.2.1.标签:所有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的溶液标签上都需标注“用于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
5.2.2.对照品溶液配制: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应按品种规定的方法进行。
5.2.3.储存条件:对照品溶液一般密封储存在2~8℃冰箱内,用于验证分析前需放置至室温。
在研究过程中对照品溶液应始终保存在指定的贮存条件下。
5.2.5.程序和接受标准
5.2.5.1.程序: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零时间点,对每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互相复核。
在零时间点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鲜配制一份对照品溶液。
对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分析两次。
用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平均响应值,来重新计算用于研究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值。
5.2.5.2.接受标准:在每次分析前,观察测试用的对照品溶液与新鲜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外观是否一致。
如果溶液异常(如出现浑浊),则停止对照品溶液的测试。
在零时间点,每份对照品溶液互相复核的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
在每个分析测试点,对照品溶液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零点的相对偏差不得过1.0%。
5.3.验证结果评定与报告:对照品溶液效期研究结束后,QC 检验员需要起草报告总结分析数据,报告应有编号(将相应方案中的P替换为R)。
报告经组长或QC主管审核、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批准后,确定的有效期可以生效。
QC检验员在有效期生效后应登记台账以便于查对。
5.4.如有必要,可在增加中期报告或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研究。
6.附则:
6.1.相关文件:无。
6.2.附图谱28张。
6.3.附表5张:
6.3.1.《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
6.3.2.《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报告》
6.3.3.《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台帐》
6.3.4.《对照品溶液稳定HPLC分析数据记录》
方案编号: P141101
1.目的:本方案是为了研究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的稳定性。
2.对照品溶液用途:硝酸异山梨酯(片)的含量测定贮存条件:遮光密闭,2-8℃保存。
3.拟研究时间: 35 天测试时间点: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35天。
4.对照品溶液的配制过程:取两份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各约25mg,精密称定,分别置50ml量
瓶中,加甲醇10ml溶解后,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5ml,分别置25ml量
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5.对照品溶液的检测方法:分别精密量取上述两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硝酸异山梨酯”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交
叉计算出两样品的含量,即得。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
报告编号:
1.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依据对照品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案(编号: P141101 )及
其实施结果评估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的稳定性。
2.对照品溶液用途:硝酸异山梨酯(片)的含量测定贮存条件:遮光密闭,2-8℃保存。
3.研究时间: 35 天测试时间点: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35天。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过程:精密称取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 mg, mg,分别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10ml溶解后,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对照品溶液的检测方法:分别精密量取上述两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硝酸异山梨酯”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交叉计算出两样品的含量,即得。
5.研究结果与评价:将配制好的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溶液遮光、密闭,冷藏(2-8℃)保存。
按预定的时间点测试,35天内两对照品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0%;与第0天的平均含量比较,各时间点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0%。
6.结论:遮光密闭于2-8℃环境下,该对照品溶液30天内可正常使用。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
对照品溶液HPLC分析数据记录
对照品溶液HPLC分析数据记录
山东XX制药有限公司
对照品溶液HPLC分析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