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针织物设计——精选推荐

针织物设计 第一节 针织物结构参数设计 针织物主要结构参数包括线圈长度、密度、平方米重量、纱线细度、未充满系数等内容。
针织物的这些工艺参数是工艺设计中最主要的依据之一,也是分析织物性质,计算各工序用量或产量的依据。
一、纬编针织物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一)线圈长度 针织物线圈长度是针织物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针织物的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展性、耐磨性、弹性、强力等性能有影响,对控制织物质量,改善服用性能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组织结构,其线圈长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纬平针织物可采用下式计算: B A P d P B d A l 1005.78257.1+⋅+=++=ππ (式12-1) 式中 l ——线圈长度,mm;A——圈距,mm; B——圈高,mm; P A ——横密,纵行/50mm; P B ——纵密,横列/50mm; d——纱线直径,mm。
另外,线圈长度也可以用拆散的方法测量其实际长度,或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的进行计算,也常在编织过程中用仪器直接测量输入到每枚针上的纱线长度。
(二)密度 密度是我国目前考核针织物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定纱支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可以用针织物的密度来表示。
它反映针织物在规定长度内的线圈数,与织物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线密度有直接关系。
通常以横密和纵密表示。
横密是沿线圈横列方向在50mm 内的线圈纵行数。
纵密为沿线圈纵行方向在50mm 内的线圈横列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B P A P B A 50,50== (式12-2) 式中 P A ——横密,纵行/50mm;P B ——纵密,横列/50mm;A——圈距,mm;B——圈高,mm。
当已知横密P A 时,利用密度对比系数C可求出纵密C P P A B =。
当原料为棉纱时,纬平针组织的C=0.78~0.83;添纱衬垫组织的C=0.77~0.89 ;棉毛组织为C=0.8~0.85。
(三)未充满系数 未充满系数表示针织物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直径对其稀密程度的影响。
纺织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针织面料分析报告及性能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针织面料分析及性能研究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第一章容提要 --------------------------------------------------------2第二章针织织物的组织--------------------------------61.1 原组织--------------------------------------------61.2 纬平针组织---------------------------------------------------61.3 罗纹组织-----------------------------------------------------61.4 双反面组织---------------------------------------------------71.5 经平组织-----------------------------------------------------71.6 经缎组织-----------------------------------------------------71.7 衬垫组织-----------------------------------------------------81.8 衬纬组织-----------------------------------------------------81.9 提花组织-----------------------------------------------------82.1 移圈组织-----------------------------------------------------9第三章针织面料介绍--------------------------------91.1 平机织物----------------------------------------------------10 1.3醋酸纤维针织面料----------------------------------------------10 1.4莫黛尔纤维针织面料--------------------------------------------10 1.5经编针织面料---------------------------------------------------11 1.6 纬编针织面料--------------------------------------------------11 1.7经编和纬编区别-------------------------------------------------12 第四章针织物的性能----------------------------------12 1.1脱散性---------------------------------------------------------12 1.2卷边性---------------------------------------------------------12 1.3延伸性---------------------------------------------------------13 1.4弹性-----------------------------------------------------------13 1.5 物理性--------------------------------------------------------13 1.6 缩水性--------------------------------------------------------15 第五章总结-----------------------------------------16参考文献---------------------------------------------18第二章针织织物的组织1.1 原组织最基本、最简单的针织组织,为针织物组织的基础,即纬平针、罗纹、双反面、编链、经平、经缎、重经组织。
针织概论简答题与答案1

第一章.1.针织产品按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列举一些具体品种的例子。
服用类:内衣、外衣、袜子、手套、羊毛衫装饰类:窗上用品、床上用品、家具用品产业类:渔网、包装网、复合材料骨架等2.简述针织物的主要服用性能,针织物与机织物的性能差异及原因。
1.内衣: 功能、保健、无害化2.外衣:运动、休闲、时装化3.羊毛衫:高档、多样化4.手套:防护5.袜子:保健、美体结构上:针织物由孔状线圈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而针织物具有透气性好、蓬松、柔软、轻便的特点。
线圈的弯曲使得针织物的延伸性大、弹性好,这是区别于机织物的最显著特点。
机织物的成布具有质地挺括,结构紧密,布面稳定,平整光滑,监牢耐磨的特点。
性能上:针织物抗皱性好,抗撕裂强力高等特点,且纬编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悬垂性。
机织物透气性,弹性和延伸性差,易撕裂,易褶皱。
3.简述针织生产的特点。
⏹工艺流程短⏹原料适应性强、产品应用范围广⏹机器噪音小、占地小、能源消耗少⏹可以进行成形产品的生产第二章.1.简述对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
1.强力较高、延伸性较好2.捻度均匀且低于梭织用纱3.条干均匀度高、光洁度好4.一定的吸湿性和回潮率5.简述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进厂络纱(或直接上机加工)或整经编织染整成衣6.简述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一)线圈长度(二)密度(三)未充满系数δ(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Q(五)脱散性(六)卷边性(七)延伸性(八)弹性(九)缩率(十)钩丝与起毛起球7.针织机的机号时如何规定的?简述机号高地与所能加工的纱线线密度及织物密度的关系。
1.上限:由针与沉降片(或针槽壁、导纱针)之间的间隙决定2.下限:取决于织物的服用性能。
机号E越高,织针排列越密,织针越细,所用纱线越细,织物越薄。
!实际生产中,一般由经验决定某一机号最适合加工的纱线线密度,也可查阅相关手册和书籍。
8.简述针织机的一般结构。
纬编机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辅助机构经编机送经机构,编织机构,梳jie横移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辅助机构第三章.1.简述络纱的目的和要求1.符合卷装形式。
针织学重点 2

第一章纬编概述针织技术的发展历史:手工编织到机器编织1、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手工针织品——1982年、中国、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带状单面纬编双色提花丝针织物国外最早期针织品——现存于英国雷士德博物馆的5世纪产品——埃及羊毛童袜和棉制长手套2、机器针织开始的标志——1589年,英国威廉·李发明第一台手摇针织机针织物基本概念经编: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经纱在一次成圈过程中,分别在织针上形成线圈,构成一个线圈横列。
(一根纱在一横列只形成一或两个线圈)纬编:由一根或几根纱线在织针上顺序编织,构成一个线圈横列。
(每一横列由一或几根纱线组成)线圈纵行:针织物中线圈沿纵向相互串套而成的一列。
线圈横列:线圈沿织物横向形成的一行。
圈距A: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
圈高B: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
工艺正面:圈柱压圈弧。
工艺反面:圈弧压圈柱。
单面针织物:由一个针床编织,一面全为正面线圈,一面全为反面线圈。
双面针织物:由两个针床编织,任何一面都有正面线圈。
机织:经纱与纬纱交织。
针织: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接而成为针织物的形成织物的)针织加工的优点:(1)工艺流程短;纬编:原料__络纱__上机经编:原料__络纱___整经__上机(2)原料适应性强;(3)翻改品种快(4)产品应用范围广(5)机器噪音与占地面积小;(6)能源消耗小针织法成圈(1)退圈(2)垫纱(3)弯纱(4)带纱(5)闭口(6)套圈(7)连圈(8)脱圈(9)成圈(10)牵拉编结法成圈——舌针成圈过程(1)退圈(2)垫纱(3)带纱(4)闭口(5)套圈(6)连圈(7)弯纱(8)脱圈9)成圈(10)牵拉针织物主要物理机械指标(一)线圈长度1.定义:组成一个线圈所需要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
(二)密度1.横密PA: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如50mm)内的线圈纵行数PA=规定长度/圈距2.纵密PB: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如50mm)内的线圈横列数PB=规定长度/圈高3.总密度:P= PA * PB4.密度对比系数C:横密和纵密的比值,反映了线圈在织物中的形态C=PA/PB=B/A(三)未充满系数和编织密度系数(紧度系数)1.未充满系数δ: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粗细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
针织概论

针织概论⏹《针织概论》作为纺织专业的一门课程,主要学习针织基本知识、纬编、经编的组织结构及编织原理及应用。
⏹总学时:32学时⏹教材:❑赵展谊主编. 针织工艺概论.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第一章针织概述第一节针织及其发展一、针织及其特点1. 针织——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工艺技术。
⏹纬编——将纱线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的一种工艺。
⏹经编——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由经向喂入平行排列的工作织针,同时成圈的工艺过程。
2. 针织特点:⏹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噪音小,劳动强度低;⏹具有可成型性。
经编人造血管二、针织发展史手工编织迄今发现最早的手工针织品距今约2200多年针织工业1589年英国威廉.李发明第一台手摇袜机;1758年英国J.斯特拉特制成手工针织罗纹机;1775年英国J·克雷恩发明经编机;1816年法国M.I.布吕内尔制成圆形针织机;1896年中国第一家针织内衣厂成立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针织工业大发展。
三、针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 现状与机织非织造布行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高新技术在针织业获得广泛应用,生产技术更趋完善,产品水平显著提高;针织品应用领域更为宽广⏹衣着用织物:内外衣、围巾、袜子、手套、毛巾等⏹装饰用织物:窗帘、帷幔、床罩、台布、蚊帐、沙发布、地毯等⏹产业用织物:车用内装饰、帘子布、农用、篷盖布、土工布、医用、航天航空等1、服用针织产品2、装饰用针织品3、产业用针织品⏹主要应用领域❑航天航空❑军事用❑建筑用❑医用❑农渔业用❑交通运输❑体育用❑其他工业用我国针织工业的现状⏹针织品生产企业在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针织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500人以下占95%⏹企业结构:国有为12.3%,三资为23.1%,其他64.6%;⏹原料和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生产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针织物之物理性能

针织物之物理性能收入纬博:专业知识针织物与梳织物有很大区别,针织物具有一定的特性,其主要物理机械性指标有多种,通过其物理机械性之特点,及测量数据便可成为针织物之基本指标。
[一]密度(STITCH DENSITY):织物的密度对外观影响很大,密度是表示针织物在一定纱线细度条件下的疏密程度,通常用规定长度的线圈数来表示,有横向密度和纵向密度两种:(1)横向密度(COURSEWISE DENSITY):简称横密,是指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50mm)内的线圈数目。
PA=50/APA─横向密度A─圈距50─规定长度(mm)(2)纵向密度(WALEWISE DENSITY):简称纵密,是指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50mm)内的线圈数目。
PB=50/BPB─纵向密度B─圈高50─规定长度(mm)总密度:针织物在规定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
密度对比系数:针织物横向密度对纵向密度的比值。
针织物的密度是目前考核针织物之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线圈长度(LOOP LENGTH):针织物的线圈长度,是指每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由线圈的圈干及其延展线段所组成。
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线圈长度的近似计算和测量方法有三种:(1)按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长度进行计算。
(2)把线圈拆散再量度其实际线圈长度。
(3)在针织机编织时,利用仪表实测其线圈长度。
线圈长度与针织物的密度有关,对针织物的机械性能如: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力以及抗起毛球性和勾丝性等,存在很大的影响,是评定针织物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
[三]未充满系数(LINEAR MODULUS OF STITCH):未充满系数又称线圈线性模数,表示针织物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细度对疏密程度的影响,反映针织物的紧密程度,线圈长度和纱线直径是分不开的,未充满系数是表示在不同纱线细度情况下,反映针织物的疏密程度的指标。
未充满系数为线圈长度l与纱线直径f之比,用符号8表示:8=l/f8─未充满系数l─线圈长度(mm) f─线圈直径(mm)未充满系数分为两部份:(1)面积未充满系数(AREA MODULUS OF STITCH):亦称线圈面积模数,表示针织物结构疏密程度的工艺参数,是一个线圈在针织物中所占面积与纱线在线圈中所占面积之比值。
针织物主要特性

毛皮
动物毛皮的毛一般分为两种或三种,底层的为绒毛,细而轻, 但产量低,价格高;上层为刚毛,毛皮的颜色通常都来自刚毛, 有的动物还有中层毛。 通常应用的毛皮有羊、兔、狗的等,比较名贵的有狐狸、海獭、 貂、海狸鼠、海豹的毛皮等,常用做大衣、帽子、围巾的材料, 比较厚重的毛皮如熊、狼的毛皮一般作为褥子、挂毯等材料。 如果去除毛为皮革,如羊皮,皮革作为制鞋的材料更为常用, 也可用于制作服装。 单独的毛也是纺织的材料,羊毛是最常用的材料,山羊绒轻软, 比较名贵,在印度非常流行藏羚羊绒制作的围巾,轻软可从戒 指孔中穿过。中国的毛笔中的狼毫是用黄鼠狼尾部、山羊或兔 的刚毛制作的。
纬编
纱线沿纬向喂入,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而成的织物。 根据纱线喂 入是单向还是双向,纬编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纱线沿一个方向喂, 编织成圈,形成织物的是圆机编织;另一种是纱线沿正、反两个方向变 换编织成圈,形成织物的是横机编织。
生产纬编织物所用的机器主要有:圆纬机(单面圆纬机、双面圆纬机、袜 机、横机等)纬编织物常见的产品有:内衣(如汗衫、棉毛衫、羊毛内衣 等)、羊毛衫、袜品、手套等。 在基本组织基础上可以变化穿套的方向或穿入不同的线圈,就形成了 多种结构不同外观性能的织物。
梭织物:梭织物的物理机械性,包括经纱与纬纱的纱 线密度、布边、正面和反面、顺逆毛方向、织物覆盖度。
非织造织物
非织造织物俗称无纺布,是指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 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黏结或结合而成的织物。
分为: 1. 树脂黏着非织造物 2.针刺非织造织物 3.纺黏非织造织物 4.缝织非织造织物
谢谢!
线圈长度:每个线圈的纱线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它不仅决定针织 物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力以及 抗起毛起球性和抗勾丝性等也有很大影响。 密度
机织物的主要物理指标

服装结构制图
教学主题服装
授课时间
2014/12/2
序列号:6
授课地点
教学楼3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织物的主要物理指标
2、了解机织物的分类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1、通过学习,能识别机织物的原组织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机织物的主要物理指标
4.色织物色织物指纱线染色后而织成的各种条、格及小提花织物。
5.印花织物印花织物是指以白坯布经过练漂加工后进行印花而获得的花色织物。
6、色纺布7、烂花布8、轧花布
9、泡泡纱10、起毛起绒布
课
后
小
结
概念型的知识比较多,学生理解上有障碍。
作业
布置
说出下列织物的区别:1、纯纺织物和混纺织物2、精梳织物和粗梳织物
(二)、宽度
织物的宽度用幅宽(em)量度(在国际贸易中有时用英寸表示)。
1.梭织物的幅宽是根据织物的用途、生产设备条件、产量的提高和原料的节约等因素而定。
2.针织物的幅宽经编针织布成品幅宽随产品品种和组织结构而定,一般为150-180cm;纬编针织布成品的幅宽主要与加工用的针织机的规格、纱线和组织结构等因
素有关,约为40—50cm。人造毛皮针织布的幅宽常见的是125cm。
(三)、织物的厚度
织物厚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绝对厚度,以mm为单位。织物的厚度与其体积重量、蓬松度、刚柔性有关,直接影响服装的风格、保暖性、透气性、悬垂性、重量和耐磨性等服用性能。
(四)、织物重量
织物重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每平方米克重(g/m2)计量。
(二)按原料规格分类
1、棉型织物2、中长型织物3、毛型织物4、丝型织物5、麻型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线圈长度
1.定义:组成每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 2.意义
(1)决定织物的密度 (2)影响针织物的性能,如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
强力、抗起毛起球性和钩丝等。是一项重要指标 3.测量
(1)机上测量:采用手持式或固定式测量仪器,测量喂入的纱 线长度
(2)机下测量:通过拆散法,测量一定个数线圈(如:100个线 圈)所用的纱线长度
目前仍难以在大衣、西装等服装方面与梭 织物竞争,在某些需要质地紧密、硬挺、 厚实、坚牢耐磨、稳定性好的特定用途上 仍逊色于梭织物。
二、梭织物
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经纱和纬纱)交织而 成。
结构中经纬纱紧密排列,延伸性很小。
梭织的成布方式使织物具有质地硬挺,结构紧密, 布面稳定,平整光滑,坚牢耐磨的特点。
(3)利用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地进行计算 4.控制
(1)采用积极送纱 (2)实时监控
二、 密度
表示一定纱支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 横密: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பைடு நூலகம்50mm)内的线圈数。
PA=50/A(A—圈距) 纵密: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50mm)内的线圈数。
PB=50/B(B—圈高) 密度对比系数:纵密和横密的比值,反映了线圈在织物中
但透气性、弹性和延伸性差,易撕裂,易折皱。
三、非织造织物
是一种纤维网状结构物。 加工方法很多,因而非织造织物的结构和特性
差别也很大。 一般纤维在拉伸方向取向度提高,拉伸方向伸
长,垂直方向收缩。 透气性及其他服用性较差,在服用方面用得较
少。 生产效率高。
第三节 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指标
的形态。 C=PA/PB=B/A
三、未充满系数
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粗细对针织物稀密程 度的影响。用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来表 示。 δ=l/f
式中:δ-未充满系数 l-线圈长度(mm) f-纱线直径(mm)
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
1.单位面积干燥重量(Q)用每平方米干燥针织物的重量克(g)来 表示,又称平方米克重。
如:彩横条、移圈组织、提 花组织、长毛绒组织、复合 组织等
2、经编针织物组织
分为基本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三类。 基本组织又称原组织原组织,是经编针织物组织的基
础。
如编链组织、经平组织、经缎组织和重经组织等;
变化组织是在基本组织的基础上加以简单变化而成的, 其结构、性能、花色效应与基本组织有所不同。
如变化经平组织、变化经缎组织和变化重经组织等;
花色组织是由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相互组合面成的。
梳栉多少、色纱、对纱、垫纱变化、压纱板的有无等,以形 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或不同物理机械性能的花色经编针织物。
第二节 针织物和其他织物的比较
一、针织物
由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结构比较松散,因而针织 物具有透气性好、膨松、柔软、轻便的特点。
线圈是三度弯曲的空间曲线,当针织物受力时, 弯曲的纱线会变直,圈柱和圈弧部段的纱线可以 互相转移。因此针织物的延伸性大、弹性好,这 是针织物区别于梭织物最显著的特点。
还具有抗皱性好、抗撕裂强力高等特点。并且纬 编针织物还具有良好的悬垂性。
针织物的线圈结构也造成了其尺寸稳定性 差,受力后易于变形,质地不硬挺,容易 脱散,易于起毛起球等弱点。
2.计算公式
Q=0.0004PAPBlTt(1-y%) /(1+W)
Q-单位面积干燥重量(g/m2) PA-横密(纵行数/50mm) PB-纵密(横列数/50mm) L-线圈长度(mm) Tt-纱线线密度(tex) y-织物加工时的纱线损耗 W-针织物的回潮率(%) 3.测量:用圆剪刀剪出一定大小的圆形试样,在烘箱中烘干后称重。
第二章 针织物及其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第一节 针织物
一、基本概念
1. 线圈——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
在三维空间中,其几何形态呈一空间曲线。
纬编线圈
圈柱 圈干
针编弧 沉降弧
圈柱
圈干
经编线圈
圈弧
延展线
2. 横列——针织物中,线圈沿织物横向组成的 一行称为线圈横列。
3. 纵行——针织物中,线圈沿纵向相互串套而 成的一列称为线圈纵行。
8. 工艺正面——针织物中,圈柱覆盖于圈弧 之上的一面。
9. 工艺反面——针织物中,圈弧覆盖于圈柱 之上的一面。
二、针织物的组织 1、纬编针织物组织
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 和花色组织三类。
原组织:
是所有针织物组织的基础, 织物结构简单,编织容易。
包括:单面的纬平针组织、 双面的罗纹组织和双反面 组织。
变化组织: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即在一个原 组织的相邻线圈纵行间配置着另一个或几个原组织 的线圈纵行,以改变原来组织的性能或外观。
如单面的变化纬平针组织和双面的双罗纹组织等。
花色组织:
在基本组织或变化组织的基 础上,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 或者另编入一些色纱、辅助 纱线或其他纺织原料,以形 成具有显著花色效应和不同 性能的花色针织物。
(五)厚度
针织物的厚度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 细度等因素,一般可用纱线直径的倍数来表示。可用 厚度仪测得。
(六)延伸性
指在外力作用下,针织物伸长的特性。 延伸率(%): X=(L-L0)/L0╳100%
L0-试样原长(mm); L -试样拉伸后长(mm)
影响因素:
(1)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2)纱线的延伸性和摩擦系数 (3)线圈长度和未充满系数
4. 圈距——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 对应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5. 圈高——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 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6. 单面针织物——由一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 织物。其线圈的圈弧或圈柱集中分布在织 物的一面。
7. 双面针织物——由二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 织物。织物的两面均有正面线圈。
七、弹性
1.定义:当引起针织物变形的外力去除以后,针织物 形状恢复的能力
2.计算公式 E=(L-L1)/(L-L0) ╳100%
E-弹性恢复率(%) L0-试样原长(mm) L -试样拉伸后长(mm) L1-试样恢复后长(mm)
3.影响因素
(1)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2)纱线的弹性和摩擦系数 (3)线圈长度和未充满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