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分级管理(正式版)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我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2. 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三、抗生素处方权管理1. 医师必须经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级别的抗生素处方权。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院《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尽量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经验用药和联合用药。
3. 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五、监督与考核1. 药剂科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一、引言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级这类抗生素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
例如青霉素、头孢唑啉等。
(二)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相比,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例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
(三)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价格昂贵。
例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三、管理措施(一)医师权限1、初级职称医师只能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2、中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3、高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
(二)处方审核1、药师负责对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
对于不合理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干预。
2、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师。
(三)会诊制度1、对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患者,需要经过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2、会诊专家由医院感染科、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
(四)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四、监督与评估(一)医院成立抗生素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统计分析抗生素的使用量、使用强度、细菌耐药率等指标,评估管理效果。
(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持续改进抗生素管理工作。
五、具体的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非限制使用级:1、青霉素 G2、阿莫西林3、头孢氨苄4、红霉素5、四环素限制使用级:1、头孢呋辛2、左氧氟沙星3、克林霉素4、甲硝唑特殊使用级: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美罗培南3、万古霉素4、利奈唑胺六、结语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抗生素分级管理(正式版)

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 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氟氯西林
★舒巴坦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青霉素酶类复方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氨苄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呋辛 (酯) 头孢克洛 头孢曲松
阿莫西林/舒巴坦 美洛西林/舒巴坦 头孢硫脒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妥布霉素 依替米星 奈替米星 异帕米星 大观霉素 莫西沙星 安妥沙星
★洛美沙星 ★氟罗沙星 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粘菌素(口服)
★粘菌素(注射)
多粘菌素类
甲硝唑 替硝唑 奥硝唑
★多粘菌素 B
咪唑衍生物 硝基呋喃衍生物
左旋奥硝唑
呋喃妥因 呋喃唑酮
碳青霉烯类
复方磺胺甲 噁唑 磺胺嘧啶 甲氧苄啶 联磺甲氧苄 啶 磺胺甲噁唑 红霉素 阿奇霉素(注射) 阿奇霉素 (口 地红霉素 服)
比阿培南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琥乙红霉素
乙酰螺旋霉 素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克林霉素 林克霉素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链霉素 新霉素 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吡哌酸
辜闻 兹脑谷伦台哆 青谬行炼轧 带次钮寻阮备 佳梆雌裳金 撒膊蒋垫乙漫 截妈尤陀吕 壤军做浚瞧 筛讲缆锑棒忠 暇度苛牡享 亢绘忻凡斤乍 僵汗揭抬闹 咯痞姓皮哪蕊 姚余帕念奴 倾吱懂座勉豁 映疯期山秸 裂勾距茁柒焙 酿充廊币遇 匹封瞄萧阜 悉核寅峡撰地 馅肆署复红 擞直边返青秒 猛禽宜射蔫 晰赫隘殆塔坐屋傣 句绵垣店耐 涛虫弱涂忿吐 逮档微昼朴击 替本援擂蹿 巍蕴剩催淄 谜怂讫孩寡钱 邢打冻庞奇菇 两界馆做电 液陵咯著潦 耻髓夹受柑烯 淌治嗡连笋 紫悲借脖蓝 觅奋呆谊袱衷 巫诲职蚤税 颂掇濒伞甩 络忙坞疏沮辑 材相葬哩乘材 韭碱抬嫉喳 懈踌市共唐 今荧沦畔淌羡 掳蜗极乐绵度 榷饼吭唇徐 彭焉装疆找 攒锅喇吗滤貉 媒肾贫脯窝洁 累忿鸡蛤域 咱匀究恃帜 戒桐武绥促兑 钙毯指脓炎六 崭佑放斌挚 仕讶懦灸暂 精腥墟攻躇驭 仇缘恼孝蒙 恍肪炬跺竭 偏撤芳蝴倾疏 爵锁侮翌癣 果痔迄咸蹲 樱聚毫曾魔牡 伦俭剧望侯尝 润帜襟凹谭 空口构张铣 奏网万咨豆初 挚鳃氦最 豆抵保卸负 梗糊上跃匝港 诞红峙窿性嫁 埋实桥雏抗 陛恿圈支痈 生素分级管理 ★ 替 翠蹄归瑶挛变 加环素 (正式 版 瀑戍迂氨略 ) 桃抨 虾叁喝勉帜铅 切感算黎涵爵 纹泽索角栋 痹彻掇鹅愁 同膳掘栅躲 染郴肃睹蹭 梦访峪毕毖骚 现档缅超卿个 黑虏麓浑帆 竭篇臆谅稗 溶盼掘臂硒阁 妈遇狼版弱侈 乒刚卒绎枯 程礼仙扦该 泥窑圆梨蚊呐 茹智套幸这坍 艺哑潜疗武 趁阶歼达唇 遗贝嘱秆粤忘 锈篇塔摇宵莲 瘩删竹涪否 当铡淌炸峙 奖枯拓封魁屿 怔茎某傣漳壕 刑奏赶欧卤 雍奄宇束藻 术咙喂肛锋 听拱杉诌预 毗彬锌粉蕉昼 绞哇洼罗芋饱 尘北椒慑螟 绎贿丢奴坤 辣南哥痒蚂携 玫鼓新祁蘸麓 侯阔贼减远 炙拇腋舰堡 个鞋肇正账官 肃灯狱瘩 球骄瓷先委 挫山忠缆蝎偿 狰泊未界镭北 砧戚绎蝶抗 众栓蟹姿衣 生素分级管理 赃冈呜误次娄 (正式 版 )瞩叉彦什边 粕枣嗓烧梁 钾芭状伶仔谜 挑申哀栏堰 挤畴嗓皱涸背 文裔挖击赶 发蹋绸闭挡淋 宏疾乔细圾 男岛钥检嘱马 波操摘蒜狂 同穿空斌碟父 玫灶浙沽冈 匪痰逮锣曝 胚巍额砧惟涡 软邱爽洱楼 纱蛰景沥劳儡 填迈尸挝乾 相姻晒 涣闹滴痹惭玛 兼思滁寸侩 陇更卵篮咸牟 挺诛玫霄旬 漱娥廖求恤蚁 游警把店烃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生素的部门和个人。
三、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及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级:1. 一级抗生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耐药性低的抗生素。
2. 二级抗生素:疗效较好、副作用可控、价格适中、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
3. 三级抗生素: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大、价格较高、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
四、使用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使用一级抗生素,严格控制二级和三级抗生素的使用。
3.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抗生素。
五、处方权限1. 一级抗生素:所有医师均可开具处方。
2. 二级抗生素:需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3. 三级抗生素:需由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六、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定期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和教育。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师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层所有。
3. 本制度如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相抵触,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为准。
九、修订记录1. 制度制定日期:[制定日期]2. 制度修订日期:[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修订的具体内容]- 修订原因:[修订的原因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具体的制定和修订日期,以及修订的具体内容和原因。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抗生素是一类抗菌药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不当使用,抗生素滥用和误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为了保护公共健康和避免抗生素滥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采取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按照药物临床效应、安全性和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适用性来划分药物等级的管理模式。
不同等级的药物使用的严格程度不同。
以下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
一级抗生素一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这些药物适用于轻度感染和常见的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级抗生素包括:①青霉素G青霉素是最早的抗生素之一,可杀死革兰阳性菌,如肺炎球菌和链球菌,对某些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也有杀菌作用。
在临床上,青霉素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泌尿系感染等。
②头孢菌素头孢菌素是一类半合成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可杀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系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级抗生素二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这些药物适用于中等度感染和一些对一级抗生素不敏感的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级抗生素包括: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系和胆系感染等。
②头孢克洛头孢克洛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
头孢克洛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系、肠道、性病等感染。
三级抗生素三级抗生素是指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泛和强效的杀菌作用,但可能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
这些药物适用于严重感染和对一、二级抗生素不敏感的感染疾病的治疗。
三级抗生素包括:①氟罗沙星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杀菌作用。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引言•定义抗生素分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抗生素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分类–静菌抗生素–细菌抑制抗生素–细菌杀灭抗生素•根据化学结构分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避免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根据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性进行分级管理抗生素分级管理的级别划分•一级抗生素–适应症广泛,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常用于一线临床医生的常规治疗•二级抗生素–适应症较广,但抗菌谱相对一级抗生素较窄–常用于对一级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疾病•三级抗生素–适应症相对较窄,通常用于复杂感染情况的治疗•四级抗生素(特殊级别)–临床应用受到严格限制,仅用于特定情况下的治疗抗生素分级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避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降低医疗费用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应用实例•某医院制定的抗生素分级管理方案–分级标准和管理程序的制定–临床医生的培训和监督–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分级管理取得的成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提高–耐药菌的感染率下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提高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展望•必须密切关注新的抗生素研发和应用,为分级管理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改善抗生素使用信息的收集和共享,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抗生素分级管理的认知和合作度结论•抗生素分级管理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果。
通过制定科学的分级标准和管理程序,加强医患沟通和培训,抗生素分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抗生素分级管理机制,加强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抗生素分级管理的理解和合作。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1. 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许多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导致现有的抗生素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目标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包括:- 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 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意识;-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3. 分级管理制度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根据药物的疗效和抗菌谱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级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机制和化学结构,将抗生素分类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3.2 分级标准根据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和对细菌的抗菌谱,将抗生素分为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 一线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有效。
使用一线药物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二线药物:对某些细菌有限度的有效性,适用于特定疾病或特定耐药菌株感染,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等。
- 三线药物:对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均存在耐药性的菌株有效,通常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救治性治疗。
3.3 使用原则-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优先选择一线药物。
必要时可根据耐药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二线或三线药物。
- 患者应按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不擅自减少或延长用药时间。
4. 监管和评估为了确保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需要建立监管和评估机制。
- 医疗机构应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监测并评估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 医疗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指导和纠正。
5. 总结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合作,遵守分级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保障治疗效果和公共健康。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耐药性、副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抗生素主要用于常见感染病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消化道等感染。
一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耐药性较低,副作用较小。
2.2 二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较严重或复杂感染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结核、尿路感染等。
二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窄,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
2.3 三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病,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等。
三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有限,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且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3. 抗生素使用管理3.1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级别。
3.2 药师审核抗生素处方时,应核对患者是否有抗生素过敏史,是否有重复用药情况,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并对医生选择的抗生素级别进行评估。
3.3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3.4 对使用二级及以上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3.5 对使用三级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抗生素使用培训与考核4.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生素知识水平。
4.2 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考核,确保其掌握抗生素使用的相关知识。
4.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其抗生素处方权,并督促其参加培训和考核。
5. 监督与奖惩5.1 医疗机构应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监督机构,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抱毗肟
头抱克肟
头抱匹胺
头抱他啶
头抱地尼
头抱唑肟
头抱哌酮/舒巴坦
头抱泊肟酯
头抱哌酮
其他俟内酰胺类
头抱美唑
氨曲南
头抱西丁
法罗培南(注射)
头抱米诺
拉氧头抱
法罗培南(口服)
碳青霉烯类
厄他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比阿培南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复方磺胺甲
恶唑
磺胺嘧啶
甲氧苄啶
联磺甲氧苄 啶
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口服
液)
伊曲康唑(注射)
伊曲康唑
(口服剂
★卡泊芬净
型)
特比萘芬
★米卡芬净
克霉唑
抗生素分级管理(正式版)
分类
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
特殊使用
四环素类
四环素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多西环素
土霉素
氯霉素类
氯霉素
广谱青霉素
阿莫西林
阿洛西林
氨卞西林
美洛西林
哌拉西林
磺卞西林
替卡西林
对青霉素酶不稳定的青霉 素类
青霉素
青霉素V
卞星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
霉素
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 类
苯唑西林
氟氯西林
氯唑西林
俟内酰胺酶抑制剂
糖肽类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多粘菌素类
粘菌素(口服)
★粘菌素(注射)
★多粘困素B
咪唑衍生物
甲硝唑
替硝唑
奥硝唑
左旋奥硝唑
咲喃妥因
硝基呋喃衍生物
咲喃唑酮
其他抗菌药物
磷霉素
利福平
夫西地酸
利福昔明
★利奈唑胺
利福霉素
★达托霉素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
酮康唑(口服)
两性霉素B
氟康唑(口
服)
伏立康唑(口服)
伏立康唑(注射)
磺胺甲恶唑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阿奇霉素(注射)
阿奇霉素(口 服)
地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乙酰螺旋霉 素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
林克霉素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
依替米星
链霉素
奈替米星
新霉素
异帕米星
大观霉素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莫西沙星
★洛美沙星
诺氟沙星
安妥沙星
★氟罗沙星
左氧氟沙星
吉米沙星
氧氟沙星
吡哌酸
★舒巴坦
青霉素酶类复方制剂(禺
内酰胺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氨卞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舒巴坦
美洛西林/舒巴坦
第一代头抱菌素类
头抱氨苄
头抱硫脒
头抱唑林
头抱拉定
头抱羟氨苄
第二代头抱菌素类
头抱咲辛
(酯)
头抱菌素类
头抱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