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著作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辜鸿铭的生平及其影响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四、辜鸿铭作品中体现的中国人精神五、读后感及现实意义六、结语正文:【引言】辜鸿铭,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翻译家、教育家,他的作品和生平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辜鸿铭作品的阅读,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人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辜鸿铭的生平及其影响】辜鸿铭,原名辜泯,字鸿铭,号立诚,福建泉州人。

他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动荡时代,成长于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

他曾赴英、德等国留学,学贯中西,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教育家。

他的作品《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等,以及他的一系列演讲,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文化走向。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辜鸿铭的作品中,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其中尤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他主张,要想振兴中华,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

在他的作品中,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辜鸿铭作品中体现的中国人精神】在辜鸿铭的作品中,他强调了“忠、孝、节、义、和、敬、诚、忍”的儒家道德观,认为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他通过阐述这些道德观念,揭示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同时,他也指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读后感及现实意义】阅读辜鸿铭的作品,让人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辜鸿铭作品中所强调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廉洁、正义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结语】辜鸿铭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宝贵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原文节选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最新多篇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原文节选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最新多篇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原文节选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最新多篇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

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3篇最新的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原文节选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徵,来加以说明。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记得中学的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讲到当年的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都会提到辜鸿铭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是这个政策的具体执行人,而是他独特的风格和言行。

当时出于好奇很是查询了一下这位老先生的身世。

由于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所以查询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书店找有关的资料,可惜找了很久都是找不到辜鸿铭先生的著作。

上大学的时候在外文书店里看到了辜鸿铭的大作<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或者春秋大义),买来拜读了很久,一方面本人英文水平不好,另一方面辜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非常的深刻,同时也表达他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竭力维护之情,让人不禁掩卷叹息。

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吗?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没有深入地研究过?既然不熟悉也没有深入地研究,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不过就是人云亦云罢了。

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中医,叫嚣着要取缔中医一样,我想问一句“你了解中医吗?你对中医知道多少?”很多人对中医都是一知半解,很多人对中医没有深入地研究,很多人把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去研究的东西都归结为“伪科学”/迷信,真的很可笑,为什么不想办法去深入地研究和发展,而是一味的否定呢?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你不去想办法发现这种合理性的科学依据,却盲目的一棍子打死。

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

扯远了,说到中医了。

当然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

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然博大精深,那么当然不是想当然的人所能了解的,这需要钻研,需要思考,而不是脑子一发热而发出的所谓“批判”。

批判是站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客观,才能有“批判的继承”。

毛泽东思想最精髓的理念就是“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他当年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就是“批判的继承”,当然是指要继承和发扬精华。

辜鸿铭演讲的中国人的精神的理解

辜鸿铭演讲的中国人的精神的理解

《辜鸿铭演讲的我国人的精神的理解》一、引言在我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商业家。

他的演讲内容涉及了我国人的精神,对于我们理解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的精神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通过对辜鸿铭演讲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人的精神所蕴含的内涵。

二、我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在演讲中提到了我国人的精神,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

我国人的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家国情怀的忠诚、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在辜鸿铭的演讲中,他指出我国人的精神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理念的思想体系,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

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人的精神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演讲中,辜鸿铭提到了诗词歌赋、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传统文化对我国人的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孝道思想以及道德规范,构成了我国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四、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我国人的精神中蕴含着对家国的情怀与责任担当。

辜鸿铭在演讲中强调了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体现了我国人在精神层面上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担当。

我国人的精神中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报效国家,报效家庭”的责任担当。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人的精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精神体系。

它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代理念的创新,具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魄力。

我国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爱国爱家,努力拼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总结回顾通过对辜鸿铭演讲的我国人的精神进行全面评估,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我国人的精神所蕴含的内涵。

我国人的精神是一种传承和创新并存的精神,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的脉搏。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国人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七、结语正如辜鸿铭所言,“我国人的精神是永恒的”,我国人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也在不断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美,以此激励我们努力向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辜鸿铭和他的中国精神

辜鸿铭和他的中国精神

!
后悔’ 当初如果好好听&用心
以这样一位颇有前朝遗老之气的人&写 击&而且也被社会与时代所唾弃’

作+ 中 国 人 的 精 神, 一 书 就 不 奇 怪 了 ’ 此 书 写
听&到+ 百 家 讲 坛, 岂 不 是 能 讲
然而奇怪的是& 恰恰是这样一位大肆鼓

得更好- 可惜再也听不到了’
于 1915 年&其时欧战正酣’ 惨烈的第一次世 吹中国传统文明* 极力诋毁西方现代文明的
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 中的中国传统文明在当年中西方人眼中的巨
集&或许多少可以弥补我们的
的’ 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纯朴&但 大 反 差 有 关 ’ 辜 鸿 铭 眼 里 的. 中 国 人 的 精 神 )
许多遗憾’ 诗集编好后&编者
不深沉’ 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 在处于五四启蒙精神感召下的国人来说当然

中’ 伯父易仁荄先生毕业于清


华大学历史系&与夏鼐*吴晗*
界 翦伯赞先生同学’ 他老人家熟
国 精 神
于女性生活的束缚&作者的描写也极其正面0 . 按照中国人的正统现念&上戏台和大庭广众
面前唱歌& 乃至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厅里去 搔首弄唱&都是下流的*极不合适的事情’ 就 其积极方面而言&正是这种幽闲*这种与世隔 绝的幽静之爱* 这种对花花世界诱惑的敏感 抵制*这种中国女性理想中的腼腆羞涩&赋予
主 持
立 文
经一去不返& 这才追悔莫及’ 人的不可救药&大约如此’

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

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

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我刚看完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那感觉,就像是在混沌中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明灯!刚开始听的时候,心里还嘀咕着,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

可没一会儿,我就被辜鸿铭先生那激情澎湃的话语给吸引住啦。

他说咱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品质,那种温良,可不是随便哪个民族都有的。

就像家里长辈对晚辈的包容,邻里之间的相互帮衬,这都是咱们骨子里透出来的温柔和善良。

还有他提到的中国人的心灵,那简直就是一个深邃的宝藏。

咱们不像西方人那样直白和冲动,心里头有自己的小九九,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

这种心灵的深度,让咱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脚,不轻易被打倒。

听完这演讲,我突然觉得特别自豪。

原来咱们身上有着这么多闪光点,以前咋就没好好琢磨过呢。

感觉自己对身为中国人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以后走出去,腰板都能挺得更直啦!我觉得呀,咱们真得好好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不能丢了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好东西。

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中国人,那是有真本事、有大胸怀的!第二篇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看完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的感受哈。

哇塞,真的是被震撼到了!辜鸿铭先生那口才,简直绝了,把咱中国人的精神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

他说的中国人的那种骨子里的“和”,我觉得太对了!咱不喜欢争强斗狠,凡事讲究个以和为贵。

就像一家人过日子,有啥矛盾,坐下来好好商量,而不是吵得鸡飞狗跳。

还有提到的君子之道,这可真是咱们一直追求的。

做事有原则,为人有底线,不偷奸耍滑,不坑蒙拐骗。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该有的样子。

而且啊,他讲中国人的精神里有一种韧性。

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咬着牙也要挺过去。

就像咱老祖宗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咱们的国家不还是一直延续到现在,越来越强大嘛。

我听完之后就在想,自己平时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没有把这些优秀的精神展现出来。

以后可得注意啦,得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配得上咱这中国人的身份。

呢,这次的演讲真的让我收获满满,对自己是中国人这件事更加骄傲和自豪了。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记得中学的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讲到当年的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都会提到辜鸿铭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是这个政策的具体执行人,而是他独特的风格和言行。

当时出于好奇很是查询了一下这位老先生的身世。

由于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所以查询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书店找有关的资料,可惜找了很久都是找不到辜鸿铭先生的著作。

上大学的时候在外文书店里看到了辜鸿铭的大作<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或者春秋大义),买来拜读了很久,一方面本人英文水平不好,另一方面辜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非常的深刻,同时也表达他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竭力维护之情,让人不禁掩卷叹息。

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吗?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没有深入地研究过?既然不熟悉也没有深入地研究,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不过就是人云亦云罢了。

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中医,叫嚣着要取缔中医一样,我想问一句“你了解中医吗?你对中医知道多少?”很多人对中医都是一知半解,很多人对中医没有深入地研究,很多人把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去研究的东西都归结为“伪科学”/迷信,真的很可笑,为什么不想办法去深入地研究和发展,而是一味的否定呢?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你不去想办法发现这种合理性的科学依据,却盲目的一棍子打死。

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

扯远了,说到中医了。

当然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

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然博大精深,那么当然不是想当然的人所能了解的,这需要钻研,需要思考,而不是脑子一发热而发出的所谓“批判”。

批判是站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客观,才能有“批判的继承”。

毛泽东思想最精髓的理念就是“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他当年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就是“批判的继承”,当然是指要继承和发扬精华。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摘要:一、简介辜鸿铭及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二、阐述《中国人的精神》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思考三、分析《中国人的精神》对当代中国人的启示四、评价辜鸿铭的观念在当代的价值五、总结读后感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文:辜鸿铭,一位清末时期的知识分子,他的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在世纪初的一战期间问世,正值欧洲文明陷入危机。

辜鸿铭通过这本书,旨在为陷入困境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在此阐述自己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并探讨其当代价值。

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鸿铭详细论述了中国人的精神特质,以及与西方人的精神差异。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是解决西方文明问题的关键。

在书中,他对中国人的忠诚、孝顺、仁爱、中庸等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这些美德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的变革,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现代人,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辜鸿铭的观念启示我们,要坚守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拥抱现代文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虽然辜鸿铭的某些观点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但在今天,他的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所倡导的忠诚、孝顺、仁爱等美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他强调的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国家自豪感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阅读《中国人的精神》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对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辜鸿铭的思想激励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的读后感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整个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辜鸿铭的著作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相当奇特的人物。

他早年在许多西方国家游历,西方文化滥熟于胸,后来却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纲常著称。

民国都十年了,他头上还留着辫子,穿着中式大在北大讲堂授课,这就使他的“遗老”身份愈加突出了。

以这样一位有前朝遗老气的人,写作《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就不奇怪了。

此书写于1915年,其时欧战正酣。

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社会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

正如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所指出的:连西方人也开始自己批评起自已的文明来。

这种情势,自然给辜鸿铭带来极大灵感。

因此,他写作此书之用心,就是要用中国的东方文明来“拯救”西方文明。

读《中国人的精神》,我们发现处处是以中西比较的方式,来揭露西方文化的“老底”。

如说:“我可以指出,美国人发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纯朴,但不深沉。

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英国人一般说来深沉、纯朴,却不博大。

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德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纯朴……”因此,“美国人如果研究中国文明,将变得深沉起来;英国人将变得博大起来;德国人将变得纯朴起来。

”如此等等。

看来,中西比较是谜面,浇作者心中块垒才是谜底。

作者心中的“块垒”是什么?这就是民国以来,国人竞相趋新与追求“西化”之风。

作者看不惯此,故将满腔对世风之不正的气愤激扬于文字。

由于有这种意识形态作祟,所以作者千方百计要维护中国文
化的尊严。

因此,许多传统社会的陋习,被作者极力宣染与颂扬。

如纳妾,作者说:“纳妾并不是像通常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不道德的风俗”,“纳妾的中国官人或许是自私的,但他至少提供了住房,并承担了他所拥有的妇人维持生计的责任。

”而这“倒比那些摩托装备的欧洲人,从马路上捡回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供其消遣一夜之后,次日凌晨又将其重新抛弃在马路上,要更少自私和不道德成分。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对于女性生活的束缚,作者的描写也极其正面:“按照中国人的正统观念,上戏台和大庭广众面前唱歌,乃至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厅里去骚首弄唱,都是下流的,极不合适的事情。

就其积极方面而言,正是这种幽闲,这种与世隔绝的幽静之爱,这种对花花世界诱惑的敏感抵制,这种中国妇女性理想中的腼腆羞涩,赋予了真正的中国女人那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妇女所不具备的――一种芳香,一种比紫兰香,比无法形容的兰花香还要淳浓,还要清新惬意的芳香。

”总之,在作者眼里,举凡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落后、乃至于愚昧的东西都不仅具有正面的价值,而且散发出诗意的光辉。

难怪在五四时期,辜鸿铭不仅遭到新思潮人物的猛烈抨击,而且也被社会与时代所唾弃。

然而,奇怪的是:恰恰是这样一位大肆鼓吹中国传统文明、极力抵毁西方现代文明的人,在西方世界中竟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与成功。

不少西方文化名流,都引述他的话并予以极高评价。

而西方社会上一般大众,也有因慕这位先知的大名而欲一睹其颜容,以至于有人写道:假如你到了中国,可以不去参加故宫,但不能不去见辜鸿铭。

辜鸿铭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为什么备受冷落,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
名声如此之大?在我看来,这与他心目中的中国传统文明在当年中西方人眼中的巨大反差有关:辜鸿铭眼里的“中国人的精神”在处于五四启蒙精神感召下的国人来说当然是糟粕,但西方人正处于惨烈的战争地狱中,发现辜鸿铭所解读的中国文明正是解救他们出苦海的金石良方。

况且,他对西方文明的猛烈扫荡与颠覆,其气势之雄健有如尼采,这就难怪他的文字要在正浸润于虚无主义浪潮中的西方社会大众中风靡了。

因此说,《中国人的精神》中的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说法,在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其实都是作为意识形态来传播的。

也许,辜鸿铭写作《中国人的精神》,其当初本意就不在于作一种学术上的求真。

然而,就在这本充满意识形态说教的著作中,却显示出作者学术功力之深厚与思考问题之深刻的另一种面相来。

作者对于中西文化与文明的观察极其精微与深入;迄今为止,他关于中西文明差异的一些论断,尚无人能出其右。

难怪有人说: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学界兴起的现代新儒家思潮,在思想脉源上或许与辜鸿铭有关。

《中国人的精神》出版社:台湾稻田出版公司,出版时间:1999年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