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繁殖园艺植物实生选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题及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品种退化:是指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种的典型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品种退化。
2、童性:童期在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等方面和成年期不同的特性叫做童性。
3、实生繁殖:对于无性繁殖的园艺植物来讲,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叫实生繁殖。
4、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5、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
6、育种对象:是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哪种园艺植物作为选育的对象。
7、品种审定:是指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由权威性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审查,并做出能否推广和在什么范围内推广的决定。
8、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没有发生受精作用的繁殖方式。
9、童期:指实生苗不能诱导开花的时期。
10、引种:植物的任何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它一定的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它们从原来的分布范围引进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1、混合选择: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选择标准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栽植对照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进行比较坚定的选择法。
12、系谱选择法:是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的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优劣的选择法。
13、超亲优势:这是用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Pₖ)作为尺度,衡量F₁平均值与高亲平均值之差的方法。
14、营养系品种:由单一优选植株或变异器官经无性繁殖而成的品种叫营养系品种。
15、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二、判断题1、生物混杂是指异种花粉混入引起的有性后代间的性状差异。
(✔)2、胞质型雄性不育很难找到保持系。
(x)3、趋中变异是指杂种后代性状平均值趋近于亲中值的现象。
( ✔)4、周缘性嵌合体在同一分生层内的细胞间遗传性质不同。
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

可编辑版
43
2)复选圃(选种圃) 对芽变系进行全面而精确鉴定的场所。 一些虽已肯定是优良芽变,但还有某些性状尚未充
分了解者,均需进复选圃作全面鉴定。 复选圃除进行芽变系与原品种间的比较鉴定外,同
时也进行芽变系之间的比较鉴定,为繁殖推广提 供可靠依据。
可编辑版
44
复选圃的安排: 复选圃地的土壤地势要力求一致 每系不少于 10 株,在圃内采用单行小区,每行 5
可编辑版
12
3)芽变的重演性
相同类型的芽变,可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 点、不同单株乃至于相近的植物种属中重复出现。 如:黑莓的一些品种在陕西甘肃分别产生了一些 无刺的品种; ‘ 金边 ' 黄杨的突变过去有,现在 有,将来肯定还会有。
可编辑版
13
4)芽变的嵌合性
体细胞突变最初仅发生于个别细胞,就发生突变的个体、器 官或组织来说,它只是由突变与未突变的细胞组成的嵌合 体( chimera )。
可编辑版
15
组织发生层:被子植物梢端分生组织都有几个相互独 立的细胞层,分别以 L I 、 L Ⅱ 、 L Ⅲ 表示,称组 织发生层。各个组织发生层按不同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并且衍生成特定的组织。
平周分裂 LⅠ
LⅡ
垂周分裂
LⅢ
可编辑版
16
各组织发生层的特性: L I 层 :垂周分裂,衍生表皮、茸毛、皮刺、果皮。 L Ⅱ 层 :垂周分裂+平周分裂,衍生皮层的外层、
色泽、数量等的变异; 另一类为生物学特性的变异,包括生长发育、抗性、育性、
品质等的变异。 叶发生变异的如金边常春藤、变叶木、红叶李等; 花发生变异的如梅花的洒金型、大丽花的一些重瓣品种; 枝发生变异的如藤月季、龙爪槐、垂直梅等。
《实生选种》课件

通过选择优良的玫瑰种子,可以 培育出花色更艳、花香更浓、抗
病性更强的玫瑰品种。
菊花实生选种
通过选择优良的菊花种子,可以培 育出花色更丰富、花香更浓郁、抗 病性更强的菊花品种。
牡丹实生选种
通过选择优良的牡丹种子,可以培 育出花色更艳、花香更浓、抗病性 更强的牡丹品种。
CHAPTER
04
实生选种的优缺点
农业作物实生选种
01
02
03
玉米实生选种
通过选择优良的玉米种子 ,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 品质,同时增强抗逆性和 适应性。
小麦实生选种
通过选择优良的小麦种子 ,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 品质,同时增强抗逆性和 适应性。
水稻实生选种
通过选择优良的水稻种子 ,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 品质,同时增强抗逆性和 适应性。
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概率、统计推断、回 归分析等,以及它们在实生选种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方法
阐述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生选种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如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介绍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如何运用统计学方 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解读。
CHAPTER
03
实生选种的实践应用
优点
遗传基础广泛
实生选种可以利用广泛 的天然基因资源,通过 选择优良性状,实现品
种改良。
抗逆性强
实生苗在自然环境中经 历了各种逆境的考验, 因此抗逆性较强,适应
范围广。
生长速度快
实生苗具有较快的生长 速度,可以缩短育种周 期,加快新品种的培育
进程。
繁殖方法简单
实生苗的繁殖方法简单 易行,可以通过种子繁 殖或扦插繁殖等方式进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 目标性状为显性类型
一次单株选择的后代鉴定,即可选出显性同型结合类型。
➢ 除主基因外还受修饰基因影响,或从表型上不易鉴别类型 如由Rr控制的抗病性,在入选感病程度较轻的类型中,既包含了Rr, 也包含了因某种原因未感病的rr个体,常采取的方法是:
改进选择鉴定的方法,如采取病原菌人工接种和感病情况精确分级 适当提高选择压力 多次单株选择法,使r及对抗性有负面影响的修饰基因频率迅速下降
➢ 现在乃至未来,选择育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育种途径。
─ 1990~1992年间,世界范围育成的258个李品种,来自杂交育种占 25%,实生选种占35%,芽变选种占17%。
➢ 选择育种通常适用于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基本 符合要求,只有 少数经济性状较差,而且这些表现较差的性状在个体间变异 较大的群体。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四、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二)、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2. 数量性状
(1)选择差selection differential (Sd):
─ 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 的差值。
(2)性状遗传力
─ h2愈大,子代平均值愈接近于入选群体平均值,反之则相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实质与作用基础 二.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三.选择育种的应用 四.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园艺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 一次混合选择法: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 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
第五章 选择育种

作业:
1.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 是什么?
2.有性繁殖作物的两种基本选择法及特点是 什么?
3.芽变选种程序如何?
(一)质量性状
通常由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控制,表现型很 少受环境影响,选择效果好。
(二)数量性状
1.性状遗传力大小 遗传力大选择效果较好 R=h2Sd 2.入选率 入选率愈大选择效果较差 3.性状变异幅度 性状变异幅度大,选择潜力大,选
择效果愈明显
四、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一)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原始材料圃(生产田)
株系圃或选择圃 品比预备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 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
6-6
(二)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1.圃地设置的增减 2.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 3.提前进行生产试验与多点试验 4.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 5.易地栽种加速繁殖 6.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六章 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的概念 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
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 选择育种。 1990-1992年全世界育成桃68个品种、李 258个品种,其中
杂交育种:48%、25%
有些则只能在无性繁殖说保持稳定,这是 由于突变发生与不同组织层的缘故。
决定有性过程孢原组织是由LⅡ层产生, 只有当突变包含LⅡ时,才能在有性过程中 产生遗传效应。
(三)育种目标及选择标准 芽变选择通常是以原有优良品种为对
象,在保持原有品种优良性状基础上,通 过选择而修缮其个别缺点。
例如:选育柑橘加工罐头用品种,现有品种 本地早其加工成品的色、香、味形均好, 选种目标应着重选育无核或少核型。
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 学。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 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 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 类、类型和品种。
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 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5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 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 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i: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 代。
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种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 的杂种一代。
交。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 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支柱生长 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产量降低。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五章 选择育种和芽变育种

5、芽变的遗传
①有些变异,通过有性繁殖(杂交)或无性繁殖(异地高
接)变异消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这种变异是
?
②有些变异,异地高接存在,但杂交后代消失,说明这种
芽变发生在梢端组织发生层的
层。
③有些变异,异地高接或杂交后代都存在,说明这种芽变
发生在梢端组织发生层的
层。
例如,短枝旭与普通型金帅的杂交试验结果如下:
Coco × coco
芽变选种分生就组是织对中芽,变就发形成生变的异遗芽传。变只异有当进变行异选芽择,从而育 成新品种萌并发且的成在选枝性择或状育被 上种无表法意现识出。地与用原来品繁种殖的成性新状的 有植明株显,
差异时,才易被发现。所以芽变总以枝变或 株变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传的变异叫饰变。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五章 选择育种
2)芽变的多样性
包括突变部位的多样性,突变可发生于根、茎、 叶、花、果各器官的各个部位;突变性状的多样性 包括根、茎、叶、花、果所有形态、解剖和生理 生化特性,从主基因控制的明显的变异到微效多基 因控制的不易觉察到的变异;突变类型的多样性包 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其中经常发生的是多 倍性芽变;胞质基因突变如雄性不育和叶绿素合成 障碍型芽变以及大量频繁发生的核基因突变。
第五章 选择育种
二、芽变选种的意义
芽变经常发生以及变异的多样性,使芽变成为无 性繁殖植物产生新变异的丰富源泉。芽变选种既 可直接从中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又可不断丰富原 有的种质库,给杂交育种提供新的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五章 选择育种
芽变选种的突出优点是可对优良品种的个 别缺点进行修缮,同时,基本上保持其原有综 合优良性状。所以一经选出即可进行无性 繁殖提供生产利用,投入少,而收效快。
第五章选种

(一)单项性状选择:
2.分次分期淘汰法: 是根据目标性状出现的先后, 分次分期进行选择。(大白菜)
100株 苗期选-50株毛(8.5) 50株(无毛) 莲坐期选-30株感病(9.5) 20株(无,抗) 结球期选-10株顶花心(10.5) 10株(无,抗,闭) 抽薹期选-5株易抽薹的(6.15) 5株(无,抗,闭,迟) 分次分期淘汰法(大白菜)
根据决选圃及区域试验3年的试验结果和现场考察作出决选表现最好的12个系作为决选的营养品系报审后发证推selectomseedlngplant实生选种经常无性繁殖的园艺作物也能进行有性繁殖种子繁殖我们称之为实生繁殖对实生繁殖群体进行选择从中选出优良个体并建成营养系品种或改善继续实生繁殖的下一代群体的遗传组成均称之为实生选择育种简称实生选种
第 五 章
选种
(Selection breeding)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 1.选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 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 育成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我们 称之为选择育种或选种(selection breeding)。
一﹑选择育种
2.选择:是一种差别繁殖的手段, 有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3.选择育种的应用:选种只能是对 作物不良水性状的有限改良,有 较大的局限性。
性过程中遗传,有些则只能在无性繁殖时保持 稳定,这是由于突变发生于不同组织层的缘故。
(三)育种目标及选择标准
芽变选种以原有的优良品种为对象, 通过选择而修缮其个别缺点,针对性强, 标准要具体。 例如:浙江省台州地区20世纪70年代, 选少核蜜橘的初选标准是,单果含种子 4粒以下。
(四)芽变选种的方法
(初选)
鉴定圃
入选品系
(决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芽变发生示意图
层 分生组织 细胞分
次 原层
裂方向
LⅠ 表皮原 垂周
细胞的 层数
一层
衍生的组织 表皮
LⅡ 中皮原 LⅢ 中柱原
垂周、 平周
垂周、 平周
多层 多层
皮层的外层及 孢原组织
皮层的内层、 中柱及输导组 织
植物生长点分生组织原层及其衍生组织
2.2 芽变的转化 除同型突变体外,上述任何一种嵌合体均不很稳定,随生长发 育或营养繁殖而发生变化。 •如扇形嵌合体在发生侧枝时,若处于扇形区域内,新枝成为 周缘嵌合体。 •若处于扇形区域边缘,则仍为扇形嵌合体。 •若处于扇形区域外,则成为非突变体。
1. 4 单株选择法的应用 • 单株选择法多应用于自花授粉园艺植物。 • 用于可无性繁殖的作物,将选到的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
的方式保留和巩固。 • 对异花授粉作物来说,单株选择法主要用于培育自交系。 • 有时此法也可用于改良某一特定性状和用于原种生产。
2 混合选择法 2. 1 概念
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 留种,次年播种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 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 一次混合选择法 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
(1)广义遗传力(HB2):基因型方差(VG)占表现型方差(Vp)的百分率
(2)狭义遗传率:基因加性方差(VA:基因累加和倍加作用)占表现 型方差的百分率。
遗传力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广义遗传力大于狭义遗传力。不同 性状其遗传力大小不同。同一性状的遗传力也因品种、组合、繁殖方 式及估算方法不同而有所变化。
前期遗传力强的性状选择,后期对产量等数量性状系统比较 选择。
3、母系选择法 根据母本性状进行选择。 4、留种区法 不同系统性状调查区和留种区分开。 5、剩余种子法(半分法) 节省隔离费用,株系纯化速度慢。 6、集团选择法 按性状分成不同的群体,群体间隔离,群体内混合采收。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方法及程序
性作用占有相当分量,在世代传递中性状将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对 无性繁殖植物可通过早代选择,用无性繁殖法把性状固定下来。至于 对有性繁殖植物,会随着世代的增高,而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分量逐渐 减少,在早代不易选准,一般在早代可按类型分成若干集团,在以后 世代中再进行单株选择。
2.3 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低 说明该性状受环境影响大,直接选择效果往往欠佳,常常要在杂种的后 期世代进行选择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主要学习内容: •株选方法 •遗传力和选择效果 •选择育种程序 •加速选种的方法
1、选择育种中的株选方法 1.1、单一性状选择
在株选时往往根据性状的重要性或出现的先后逐次选择,由 于每次选择时只根据一种性状,所以称为单一性状选择。 (1)分项累进淘汰法 根据性状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先按第一重要性状进行选择, 然后在人选株内按第二性状进行选择,顺次累进。(性状重 要性越靠前标准降低,增加入选率)
广的,称为一次混合选择法。
• 多次混合选择法 在第一次混合选择的群体中继续进行第二次混合选择,或在以后几
代连续进行混合选择,直至产量比较稳定、性状表现比较一致并胜过对 照品种为止。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2. 2 混合选择法的优点 • 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不需要很多土地、劳力及专设的实
验圃地就能迅速地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在较短 时间内能获得较多的繁殖材料,便于及早推广。 • 对混杂严重的农家品种也可提纯良种。 • 混合选择时不同单株间可以自由授粉,可以保持丰富的遗 传特性,故不会造成生活力衰退。
包括形态特征(叶、果、枝条和植株形态)、生物学特性(生长与结 果习性;品质;抗性等)
• 芽变的重演性 同一品种相同类型的芽变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单株上发生。
• 芽变的稳定性 芽变性状具有可逆性
• 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芽变多局限于少数性状的变异。但也有几个性状的变异。
芽变在园艺植物中的表现
柑
三、选择育种的程序
1、原始材料圃 圃地:能代表本地气候条件 材料:当地的品种类型(来自生产圃或种子田)、外地引入的新类 型 对照 设置年限:1-2年(1-2年生的种子植物);长期(多年生的观赏植 物及木本果树)。
2、选种圃 材料:从原始材料圃中选出的优良单株或优良集团后代。 对照区 保护行 2次重复 设置年限:决定于供选群体的性状稳定与否。
3、芽变的遗传类型 3.1 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玫瑰香葡萄发生四倍体芽变后得到“大粒玫瑰香”突变 体。
玫瑰香葡萄,也 叫麝香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uscat),欧亚种。Muscat是一个古老的品 种,是世界上著名的鲜食、酿酒、制汁的兼用品种。张裕葡萄酒、王朝葡 萄酒、华梦玫瑰香葡萄酒等厂商主要原料。
1.3 株变:当包含突变细胞的芽发育成一个植株,或采用 该芽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新个体的现象。
1.4 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的 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1.5 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
之性选出优系,称为芽变选种。
元帅系列苹果的芽变选择过程
第五代:俄矮2号
第五章 园艺植物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主要学习内容: • 选择育种的概念 • 选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 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一、选择育种的相关概念 1、选择
指从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是选择育种途径的中心环节, 也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不可缺少的手段。
2、选择育种
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 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通过鉴定、培育而育成新品种的育种 方法,称之为选择育种。
2、 品种自然变异 纯粹的纯系是不存在的,纯系内选择无效也是相对的。
• 由于自然异交而引起基因重组 。 • 基因突变。品种在推广和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
使品种群体内出现新的类型。
• 品种本身剩余变异的存在造成的。有些品种在开始推广 时个体间存在若干微小差异会逐渐积累,发展为明显的 变异。
布尔班克从白色虞美人(Shirley)中通过选择选出蓝色虞美人
主要学习内容: •芽变选种的概念和意义 •芽变的特点、细胞学与遗传学特性 •芽变选种的方法和程序
一、芽变选种的概念和意义 1、芽变选种相关的概念: 1.1 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
胞突变的一种。 1.2 枝变:变异的芽内分生组织萌动长成枝条时,该枝条
表现出与原品种类型不同的现象。
(2)加权评分比较法 根据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给予一加权系数,测定各植
株的各性状数值乘以加权系数后积加,即得该植株的总分数, 根据总分数择优录取。 (3)限值淘汰法
将需要鉴定的性状分别规定一个最低的人选标准。任何一 个个体只要有一种性状低于规定标准,不论其他性状表现如 何均予以淘汰。
二、遗传力和选择效果 1、遗传力的概念
3、选择育种的遗传机制 • 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使基因型的分离和重组发生改变; • 淘汰群体中存在的不利基因; • 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平衡。
4、选择育种的实质和作用基础 • 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 群体的遗传组成。 •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3、品比预备试验圃 材料:从选种圃中选出的优系或群体优系(重点进行株系之间的比较 和淘汰);入选系统的扩大繁殖。 设置年限:1年
4 、品种比较试验圃 材料:预备试验圃中表现良好的优系及混合优系后代。 3次以上重复 保护行 设置年限:2-3年[多种环境条件考验]
5、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 试验点:3个以上 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同时进行:2-3年 生产试验 试验面积:不小于667m2 不设重复 对照:当地生产上主栽品种
2、遗传力大小与选择的关系
2.1 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 表明该性状受环境影响小,而且主要是由基因加性作用所控制,能在早 期世代,就可通过对单株的表型选择,而比较正确地判断其基因型,因 此能把性状固定地传递给以后各世代群体。
2.2 广义遗传力高,狭义遗传力偏低 说明该性状虽受环境影响小,遗传的分量比重大,但基因的非加
田间单株套袋
多次单株选择方法
1. 2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 可以对所选优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消除环境饰变引起的误 差,提高选择效率。 • 多次单株选择法可以定向积累变异,从而有可能选出超过原 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即优中选优、不断选优)。
1. 3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 • 费工费时。需专门设立圃地,异花授粉作物需要隔离。 • 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活力衰退。 • 选择一次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元帅系列苹果芽变选种
2、芽变选种的意义 • 芽变选种操作简便,无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便于开
展群众性的芽变选种工作。 • 适合对目前优良品种的个别不良性状进行修缮改良,
优中选优。 • 一经选出,即可进行无性繁殖提供生产长期利用,具
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
二、芽变的特点、细胞学与遗传学特性 1、芽变选种的特点 • 芽变的多样性
华
橘
盛
芽
顿
变
脐
橙
抗
寒
芽
变
葡萄大果芽变
2、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2.1 嵌合体与芽变的发生 被子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存在相互区分的细胞层,分为LⅠ、LⅡ、 LⅢ,植物组织均由这三层组织发生层所衍生。正常情况下, 层间、层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否则,即出现嵌合体。多为 层间不同嵌合体和层内不同的嵌合体。
植物分生组织原层结构
3、选择差和人选率 选择差[Sd]: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的平均值将与原 始群体平均值产生一定的离差,把这种离差称为选择差。 选择差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标准差[表示群体内的变异幅度]和入 选率: 1)、在入选率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愈大则选择差愈大。 2)、入选率与选择差的关系是入选率愈低则选择差愈大,反之选择差 愈小。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常常通过压低入选率来加大选择差,从而提 高选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