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做和当作的区别
“作”和“做”到底怎样区分?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作”和“做”到底怎样区分?看完这篇就明白了!20世纪80年代,吕叔湘先生提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吕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作”和“做”的用法补充如下:“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吕叔湘先生的论述,点明了区分“作”和“做”用法的一般规律。
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和“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用法大致如下。
01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
成语一般用“作”。
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眉眼(使眼色)、做圈套、做人家、做人情、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02从语义内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恶作剧。
后者如:做饭、做菜、做鬼脸、做家务、做手势、做姿势、做游戏、做针线。
03从语法特征来看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在这种情况下,宾语成为名物化的动名词,“作”的动词性已经虚化;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表示做某件事或某方面的事。
前者如:作报告、作测试、作比较、作补充、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
其中的“作”,现在也用“做”,但依过去惯例一般用“作”。
做、作的联系与区别

“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现代汉语里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
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
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那么,在使用时怎样区别“作”和“做”呢?20世纪80年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先生认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吕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作”、“做”二字的用法做了如下补充:“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从吕叔湘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找到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1)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文”和“白”,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
宾语是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选自蔡鸿程主编《作者编辑实用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版)另附参考文:“作”“做”的用法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区分“做”和“作”

区分“做”和“作”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即使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如果具有书面语色彩,也多用“作”而不用“做”。
前者如: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息、作业、作俑、作战、操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而很少用“做”。
例如:胡作非为、弄虚作假、为非作歹、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威作福等。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圈套、做人家、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等。
(二)从语义特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派、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等。
后者如:做饭、做手势、做游戏、做针线等。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 多用“作”;后面是双音节名词时, 多用“做”。
前者如:作报告、作比较、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介绍、作解释、作了解、作努力、作思考、作说明、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等。
其中的“作”,现在也往往写成“做”,但过去的惯例是写为“作”。
后者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文章、做物业、做学问、做业务等。
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
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等。
(四)从词义分别来看:各有适用范围,又有交叉重叠。
[笔记]做和作区别
![[笔记]做和作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20bee3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6.png)
在使用时怎样区别“作”与“做”呢?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态、作息、作谢、作业、作揖、作俑、作战、操作、创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
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述而不作、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惺惺作态、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善降祥、作威作福。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眉眼(使眼色)、做圈套、做人家、做人情、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二)从语义内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作准(作数)、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
后者如:做饭、做菜、做鬼脸、做家务、做手势、做姿势、做游戏、做针线。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在这种情况下,宾语成为名物化的动名词,“作”的动词性已经虚化;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表示做某件事或某方面的事。
前者如:作报告、作测试、作比较、作补充、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回应、作介绍、作解释、作决定、作努力、作判断、作思考、作说明、作调整、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
当作为什么读第四声

当读第四声时,都是指"现在"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情,即这一年、这一时、这一天、这一日、这一晚、这一夜发生的事情。
一、详细释义
1. 合宜:恰当。
适当。
妥当。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当做。
长歌当哭。
安步当车。
4. 认为:我当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当日。
当年。
当世。
6. 吃亏,受骗:上当。
7. 抵押:抵当。
押当。
典当(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二、组词及造句
当(dàng)年:指事情发生的同一年.如:当年借当年还。
当(dàng)天:指事情发生的同一天.如:他回来的当天正赶上宣传队来演出。
当(dàng)日:即当(dàng)天.如:时间紧迫,他接到通知的当日就出发了。
当(dàng)时:就在这个时候.如:听到噩耗,他当时就昏了过去。
当(dàng)晚:指事情发生的同一天的晚上.如:我今天动身,当晚赶不回来。
小学生“作、做、坐、座”“的、地、得”分不清?看这篇就够了,精华总结

小学生“作、做、坐、座”“的、地、得”分不清?看这篇就够了,精华总结!小学低年级小朋友在接触到汉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汉字混淆不清的情况下,尤其是这四个字:“作、做、坐、座”。
01“做” 和“作”“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作这个字,很早的时候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发生”,像现在我们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发生、兴起”的意思。
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做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
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
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所以,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是: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是否是书面语,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 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
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 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02“坐”与“座”座是个名词,而坐是个动词。
坐,是指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这是本来的意思,后来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骑。
或者表示乘,搭:坐车,坐船。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物体向后倒:房顶往后坐。
副词o 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o 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 o 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o 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o 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作”和“做”用法的区分

“作”和“做”用法的区分“作”和“做”用法的区分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复杂,有的情况下还有争议。
根据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提出的意见,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不过,吕叔湘认为,区别的标准不是绝对的,遇到没有把握的词,他宁可写“作”不写“做”。
参考词典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下面对“作”和“做”用法的区分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进行分类辨析。
一、“作”作为双音词的语素和成语的语素的用法(一)制造:制作、作伪、作票、作俑、始作俑者、自作自受、为人作嫁、作茧自缚。
(二)工作、做工:劳作、作息、操作、深耕细作、日出而作。
(三)从事、进行某种活动:作法、作弊、作战、作恶、作案、作孽、作怪、作梗、作奸、作乱、作伴、作罢、作保、作为(指所作所为、行为、主动的行为)、大有作为、作恶多端、作奸犯科。
“作法”有三种用法:①指道士等施行法术;②写文章或绘画等的方法,如“小说作法”、“国画作法”;③办事或制作物品的方法。
用于含义③时,一般写成“做法”。
(四)创作:写作、作文、作画、作诗、作曲、作家、作者。
(五)著作、作品:大作、杰作、拙作。
(六)为、充当、当作:作废、作伴、当家作主、为虎作伥、认贼作父、作贼心虚。
(七)故意装出某种样子:装作、作态、作派、装聋作哑、装模作样。
(八)起、兴起、出现:振作、一鼓作气、兴风作浪。
(九)作为:①当作,如“把他作为朋友”;②就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来说,如“作为一个记者,应该尊重新闻事实”;“作为词典,必须有检索方法”。
(十)发作:作呕、作酸。
(十一)做作、造作。
以上十一种用法中,“作”均读去声。
但“作”另读阴平时,特指作坊。
二、“作”作为单音动词与双音的动名词宾语构成词组的用法指“从事、进行某种活动”,如:作贡献、作处理、作调查、作报告、作动员。
3知识,教你区别作、做两字的用法

“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做:①表示制造:做衣服。
②做事。
③举行活动:做寿。
④担任:做官。
⑤结成关系:做朋友。
⑥假装:做鬼脸。
“做”表示具体的动作,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
作:①起:振作。
②作品:佳作。
③作为:认贼作父。
④发作:作怪。
“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一)从语体色彩来看:“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态、作息、作谢、作业、作揖、作俑、作战、操作、创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
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述而不作、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惺惺作态、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善降祥、作威作福。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眉眼(使眼色)、做圈套、做人家、做人情、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二)从语义内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作准(作数)、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
后者如:做饭、做菜、做鬼脸、做家务、做手势、做姿势、做游戏、做针线。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宾语是双音节动名词,多用“作”;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
前者如:作报告、作测试、作比较、作补充、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回应、作介绍、作解释、作决定、作努力、作判断、作思考、作说明、作调整、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作”与“当做”有什么区别?
“当作”和“当做”这两个词,我们经常碰到。
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是前边用了“当作”,后边又用“当做”;在同一张报纸同一个版面上,这篇文章用了“当做”,另一篇文章又用了“当作”。
究竟是用“当作”好,还是用“当做”好,让人无所适从。
我经过反复查阅工具书,进行考证、对比,觉得还是用“当做”为好,用“当做”符合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出版以前,无论是《现汉》,还是其他词典,在“dàngzuò”这个音的词条下,都只有“当做”作为一个词条出现。
这从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词语汇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这就说明,“当做”是被广大专家认可的,老百姓接受的也是“当做”这一约定俗成的词条的。
由于以前编纂的词典欠严谨,以致一些词典中在“作”字的释义上出现了“当做”的解释,给人在遣词造句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规范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作”字的释义中,摒弃了“当做”的解释,而只注明:当成;作为。
这样,就避免了混乱现象,为“当做”作为惟一的词条扫清了障碍。
在此,笔者提醒大家,在今后的行文当中,要使用规范的“当做”一词,不要再用“当作”了,以维护现代汉语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