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合集下载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低层扰 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C.地转参数大于一定值(一般在纬度大于
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3)台风 • 含义: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_1_2_级_以__上__的热带气旋。
•结构: 台风眼
无风、少云、晴朗
年罕见的暴雨突袭北京城。片刻工夫,整个北京城便成
水乡泽国,全市交通混乱不堪。据此回答1~4题。
1.暴雨属于 A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水文灾害D.人为灾害
D 2.北京这次降水的类型属于
A.台风雨B.地形而C.对流雨D.锋面雨
D 3.正常年份,北京地区雨季出现的时间是
A.6月下旬~7月上旬B.7月
C.7月上旬~8月中旬D.7月下旬~8月
4.北京暴雨导致交通阻塞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城市车辆太多
预报
D.交警没有及时疏散拥挤的人流
地质灾害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应力相互作用下,能量 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 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等自然灾害; 高低 起伏的地表在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形成滑 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寒潮
⑴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 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 季节。 ⑵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
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⑶危害
短时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 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 劣天气
1983年4月27日 下午5时37分,定
边县发生特大沙
尘暴,瞬间漆黑
如夜,沙暴一直 持续到次日凌晨5 时24分,造成全 县23万亩农作物

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

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

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学习目标: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的原因及其时空分布课前预习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_______的深厚的______涡旋。

以____ 海域最多。

(2)形成条件:a广阔的_______,海水蒸发量大;b_________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C足够的–(3)台风:①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_____以上的热带气旋。

②结构与天气:a台风眼b外围大风区C漩涡风雨区③发生时间: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_______月最为频繁。

④多发地区:__________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__________、日本和东南亚国家,_________和美国东部海岸。

⑤影响:2.干旱(1)定义:因长时期_______或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___________的一种象。

(2)成因:由较长时间的__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

(3)危害:水分不足以维持生产、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______。

(4)旱灾①特征:__________的自然灾害。

②多发地区: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_______________地区。

______、亚洲和大洋洲的__________是旱灾频率较高地区3.寒潮(1)定义:一种大范围__________活动。

(2)成因:高纬度冷气团向_______方向猛烈冲击。

(3)时空分布①时间:深秋到_____季节。

②空间:北半球_____纬地区。

(4)影响:短期内气温_____,并伴有_____、雨雪、______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_____等恶劣天气。

课堂自主探究:1、热带气旋的概念及形成条件,并进一步思考在此条件下如何形成?2、热带气旋的分类。

3、热带气旋与台风有什么不同?4、台风的概念、多发季节、源地、灾害特征、影响大的地区,移动路径。

原创2: 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原创2: 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岛弧 喜马拉亚山脉
海岸山脉
红海 东非大裂谷
马里亚那海沟
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岩石圈
软流层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疑难点拔】板块消亡边界及地表形态
大陆地块
边缘海
岛弧
海沟 大洋壳
全球75%的火山、80%的 地震、2/3的台风和海啸 以及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灾害损失严重
简介环球自然灾害带?
环球自然灾害带 北纬20°-50°
全球水旱灾害、风暴潮灾害、台风灾害最严重 的地区
全球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地形复杂、 地势高差大)
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自然灾害相对集中地发生在某个时段或某个区域内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 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其中中国、日本、 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灾害频繁
欧洲 自然灾害类型相对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
非洲 北美洲
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由于人口压力过 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
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一)病害
农作物
稻瘟病 小麦锈病 棉花枯萎病 烟草炭疽病
森林
杨树烂皮病 松疱锈病 溶叶病 泡桐丛枝病
(一)病害
(1)类型 (2)发病原因
气候变异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外来病原体入侵
(3)危害 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 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地震、滑波、泥石流等八种自然灾害,分布、成因、措施、危害一、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三、形成的原因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四、我国泥石流分布的特点1、我国泥石流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尤其在地形条件上表现较为明显。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接触带上,此外青藏高原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也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地。

在两个地带中,泥石流又多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入阶段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也是我国泥石流发生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在每一个大型构造带中,高频率的泥石流的发生多集中在混合花岗石、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页岩、泥灰岩、泥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2、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有关。

高频率的泥石流往往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局部暴雨强度大、较软湿、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五、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有许多种,生物措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效果好。

生态环境恶化,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经常会造成水土流失。

而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就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由此可见,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水土流失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生物措施。

原创1: 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原创1: 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 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 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 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 生洪涝灾害。
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生态系统失调产生。 在生物圈中,主要由生态系统失调产生的生物 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赤潮等。
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大洋洲内陆地区是旱灾频率较高的 地区
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干旱和旱灾是否属于同一概念?
【提示】 不是。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 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只有当 干旱危及到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时,才称得上是旱灾。 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
危害
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 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小麦锈病
2.虫害和鼠害
(1)农作物虫害 ①常见的:_蝗__虫___、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 ②危害最大的:__蝗__虫__。
(2)森林虫害 ①常见:松材线虫、_松__毛__虫__、杨树蛀干害虫、泡 桐大袋蛾等。 ②最具危险性的:_松__材__线__虫__。
(2)地震构造示意
⑶震级与烈度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 一定的); 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 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除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 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防治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防治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
来势迅猛,气温骤降,伴大风、雨雪、霜冻或暴风雪、沙暴天气,影响范围广
1.空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如中国
2.时间:深秋到初春
及时预报,早作准备




地震
受地壳中地应力的长期作用,岩石圈突然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段时间或连续的大暴雨,来势猛、雨量大,易产生洪涝灾害
①亚热带季风区②亚热带湿润气候区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④台风路经地区
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干旱
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区多见
渐发性的自然灾害,缺水,农业减产,绝收。人畜缺水死亡
①非洲②亚洲③大洋洲内部地区
(以非洲旱区最重)
分类
灾害名称
成因
灾害特点
分布
防御措施




热带气旋(台风)
热带、副热带海区;
水汽充足;
下热上冷,大气对流并强烈发展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
①孟加拉湾②中国东南沿海③日本和东南亚④加勒比海⑤美国东海岸(以西北太平洋海域为最多)
加强预报、及早防护
暴雨
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
加强预报,科学研究,力争早做预报,早作准备
①分布广②危害大③突发性强④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大⑤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①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加强预报,科学研究,力争早做预报,早作准备
火性、危害大,可诱发地震,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①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 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 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 量水流 地形陡峻、有丰富的松散物 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 山地丘陵地区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 民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 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震易发区,地 4、分布: 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 世界主要地震带
(二)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 是山地斜坡 上不稳定的 岩体与土体, 在重力作用 下沿一定滑 动面整体向 下滑动பைடு நூலகம்地 质现象.
(2)形成条件 ①岩体破碎 ②地势起伏较大 ③植被覆盖差 (3)多发区 ①山地丘陵区 ②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4)危害: 破坏和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 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二) 干旱
1、 干旱 (1)概念: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成因: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 引起。 (3)分布: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 或部分大陆
2、旱灾
(1)概念 在某些地区,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 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 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 阻碍经济发展,就酿成旱灾。 (2)特征: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3)多发地区: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 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是旱灾频率较高地区。
(二).虫害和鼠害
1、农作物虫害 ①常见害虫: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 ②危害最大的害虫:蝗虫 2、森林虫害 ①常见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 泡桐大袋蛾 ②最具危险性的虫害:松材线虫 3、鼠害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4、成因:有害生物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适宜 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除以上三种气象灾害,还有冰雹灾害, 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 霜冻等。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地震
(1)地震的成因 (2)震级 (3)烈度
A、概念 B、影响烈度的因素
(4)地震带
1、震源 5、震中距 6、烈度 7、等震线
2、震中
3、震源深度
4、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先感受到 纵波,后感受到横波。
2、干旱 (1)概念:气候学(特定气候条件形成的干旱地区);
天气学(因天气异常变异,使某一时期内降水减少,水分减少 的现象)
(2)成因: (3)影响的范围:亚洲和非洲(各占世界干旱
总面积30%以上),北美(12%)、大洋洲(11%)、 南美洲(8%)。 了解:世界上的干旱类型P18 ,
世界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大洲?
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往往给村镇、道 B、特征:路、建筑物和矿山等行的灾害造成毁坏。
C、发生的条件
一是地形陡峻;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三是短时间 内大量水流。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对人们生命财产、生命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洪涝 (1)形成的原因和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 (2)多发区:气候因素(中低纬度地
(2)两种风暴潮(由热带气旋引起或温带气旋
引起,从发生季节、特点、地区进行比较。) 注:台风风暴潮主要侵袭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 西洋沿岸地区,中国、孟加拉国、美国是世界上受 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1、虫害和鼠害
本部分自学
(1)虫害(害虫造成的灾害)
常见农作物害虫有: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 铃虫等, 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滑坡和泥石流的能量来源于( ) 地震的能量来源来自( ) 火山喷发能量来自( )
A.太阳重力能 B.地球的内能 C.重力能
D.潮汐能
地质灾害 —— 陆地环境在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下不断变化
着。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异常激烈,当这些自然现象 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 了地质灾害。
(1)火山构造
(2)火山分类
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喷发过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五大连池 (休眠火山)
(休眠火山)
2014年11月14日刊发的图片显示,在夏威夷一座火山喷发后,三股熔 岩沿着草坡流下,途经一处金属栅栏后融为一体,形成奇特的景象。
地质灾害主要有:
地震 火山喷发 滑坡和泥石流 山崩
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 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 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0千米。东京 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PS: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往往成为 决定性因素。人为活动为泥石流的形成起了扩大和加快的 作用,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3)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 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 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 灾区。
四百多年来,三次大的地震中国就损失一百三十多万人。
案1例
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6)地震的危害: 破坏房屋建筑及基础设施;造成人畜伤亡;引发次生灾害 (海啸、火灾等)
(7)地震防御措施 构建灾害防御系统;提高人们防震意识;提高人们灾后自 救能力;提高建筑物的防震能力。
2、火山喷发
软流层里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 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 员的伤亡减少。
(6)地震的危害
1555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83万。 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0万。



巫 山
(4)造成危害(P12)
滑坡会破坏或淹没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5)防治措施
•加强动态监测,及时预报 •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迁离高风险区 •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稳固地质状况
据生活新报讯:2010年4月7日凌晨云南省无江县境内出现雷雨、大风以 及冰雹天气,导致阿竜水泥厂附近山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顺山而下,冲进 了水泥厂生活区和车间,造成1人遇难,多人受伤。同时造成国道323线交通 受阻6个多小时。结合右图回答22、23题。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板块构造图
(3)地震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强 •破坏性大 •防御难度大 •社会影响深远
(4)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两大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思考: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5)表示方法:里氏震级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震级每增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3级以下称微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附: 烈度:某一地区地面所受的影响和破坏强度,用地震烈度来表示。
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及地面建筑等有关。
注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唐山大地震与南投地震
▪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 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 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在深 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 应,被埋在瓦砾之下 ,造成 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 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 坏,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 以上,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3)火山喷发的影响
不利: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基础设施, 甚至引起地震;
•造成空气污染。
有利:
可能带来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矿等资源
可能成为旅游和疗养胜地。
(4)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
3、滑坡和泥石流
(1)定义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 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 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 城市地震灾害。
唐山
南投
震级
7.8
7.6
死亡人口 24.2万人 2329人
受伤人口 16.7万人 8722人
经济损失 54亿元 92亿
分析地震灾害大小套路
1、地震级别的大小 2、震源深度 3、震中距 4、地质条件 5、建筑物的质量 6、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 7、人们的防震意识 8、政府的政策
阅读案例四
▪ 回答: 川渝成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区的原因?
原因为: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是 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 构复杂,地表结构不稳定。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 坏严重。
、、、、
(2)形成条件:
▪ 滑坡的形成条件:
①地势起伏大(山区)(山高谷深) ②岩体比较破碎(地质构造不稳定) ③植被覆盖较差
(2)形成条件:
泥石流形成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多暴雨、地势陡峭便于集水的地貌、地表物 质疏松、植被稀少 ②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不合 理的工程建设。
二、地质灾害
1、地震
(1)定义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 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地震构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构造:
(1)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2)震中: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3)震中距:受害地区与震中的距离。
▪ 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 震中: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 ▪ 震级:9级(日本地震厅) ▪ 震源深度:海下10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