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简介
从“十四五”规划解析深圳更新整备八大关键要素

从“十四五”规划解析深圳更新整备八大关键要素2022年7月2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十四五”规划》(下称《深圳市“十四五”规划》),规划年限为2021-2025年。
作为深圳市及深圳各区更新整备的纲领性文件,市级规划在过去一年指引着深圳各区更新整备的整体方向,亦是深圳各区制定区级更新整备“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依据。
近期,除大鹏新区外,深圳各区更新整备“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从更新整备目标、更新整备规模、更新整备空间范围划定、更新整备的重心及方向等方面为“十四五”期间各区更新整备项目提供了具体指引。
本文从市级及区级“十四五”规划(大鹏新区除外)释放的政策信号出发,解析2021-2025年深圳更新整备项目发展的八大核心要素。
要素一、强化规划统筹深圳市城市更新强调规划统筹的政策信号早于《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出台之际即已显现,即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市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和发展策略,确定了全市及各区的更新计划规模、供应用地规模等关键指标。
此后,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进一步强调“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城市更新科学有序发展。
”去年发布的《深圳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更新整备的规划统筹”,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单元为抓手,统筹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等存量规划。
标准单元对上落实上层次规划刚性管控指标,横向对接法定图则在存量地区关于开发功能、建筑总量、配套设施等详细规划要求,对下指导标准单元内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等各类存量规划编制,包括指引划定项目边界、确定地块划分、明确地块功能、建筑规模和配套设施等。
深圳各区则进一步将“政府统筹”“规划引领”“规划统筹”等原则设定为“十四五”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部分区域(如:光明区、宝安区、南山区)更是从二次开发规划策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二次开发实施衔接、片区项目统筹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强化政府统筹与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更新整备项目实现从“项目要更新整备”到“城市需要引领更新整备”,以及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的转变。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7月6日前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
西部为滨海平原。
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
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
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
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
目前为止,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
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的生长。
目前仍然保存着169.7多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86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在生态保护、发展、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城市海岸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以来,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可减少海啸和暴风雨破坏的沿海绿色带(红树林和沿海森林)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沿海森林(包括红树林、海岸森林等)在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中所起的作用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充分维护和提高红树林抵御海洋灾害的生态功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详述

路面绿化的相对饱和,也让深圳开始在其他方 向动“心思”———立体绿化。
所谓立体绿化,指的是在立交桥、建筑墙面、 坡面、屋顶、阳台等垂直空间进行的绿化
通过多年来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发现深圳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 物共15种。路边常见行道树:小叶榕、大叶榕(黄葛树)、高山榕、小叶 榄仁、麻楝、人面子、盆架子、桃花心木、芒果树、凤凰木、水葡萄、大 王椰子、高杆椰子、 香樟、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
Hale Waihona Puke 留在深圳,你的理由 是什么?
在超过45%的绿化覆盖率面前, 全国几乎没有哪个大城市可以跟 深圳匹敌,绿化毫无疑问是深圳 最漂亮的一张“底牌”。 随处可 见的满眼绿色让无数人选择在这 里停下来生活。
绿地规划
深圳市城管局发布《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 以2017年举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为契机,使原特区内、原特区外中心 城区绿化水平达到新加坡现有水平,原特区外基本达到原特区内现有水平。 到2020年,全市域绿化覆盖率达到50%,建成各类公园1000个以上,公园 和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平方公里以上,实现全深圳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均衡 发展,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全市整体 绿化水平达到或超过新加坡的绿化水平。根据《规划纲要》,深圳将通过 规划建绿、植树添绿、空中增绿、见缝插绿,实施三大计划,大幅提升城 市绿量。到2020年,全深圳市新增绿地面积15平方公里。据悉,具体措施 为全面推进生态风景林建设,成片、成林地实施生态造林,以现有绿地为 基础,以线状绿带为骨架,以点状绿地为重点,以开花植物为基调,配合 色彩鲜艳的彩叶植物,采取乔灌草结合实行立体复层植物配置,增加城市 绿量。到2020年,全市种植乔灌木2400万株。还将增加绿化数量,逐步完 善绿化生态的系统性、均衡性和功能性;河流水系廊道两岸设置30-50米防 护绿带。区域绿地、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三级绿地体系相互贯通,互为补 充,分别从绿化数量、绿化方式大幅度增加绿量。
最新-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生态区建设规划

最新-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 (6)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8)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8第二节规划控制目标与指标体系8第一节实施步骤9第三章..............................................................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17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17第二节分区控制对策25第三节环境功能区划29第四章.............................................................. 自然生态体系建设74第一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74第二节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建设75第五章.............................................................. 环境支撑体系建设78第一节水污染治理78第二节噪声污染防治81第三节大气污染防治84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85第六章.............................................................. 生态经济体系构建88第一节传统工业生态化改造88第二节发展现代绿色服务业90第三节构造都市型生态农业92第七章................................................. 资源、能源保障体系建设94第一节土地集约化利用94第二节水循环系统建设94第三节能源节约与开发95第八章.............................................................. 生态社会体系建设99第一节生态示范系列创建99第二节生态交通网络优化99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101第四节绿色消费体系构建103第九章.............................................................. 能力保障体系建设105第一节环境监察能力建设105第二节环境监测体系完善105第三节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106第四节环境宣教能力建设107第五节环境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建设107第十章重点项目 (109)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 (147)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实施办法》(深宝府【2007】1号),缓解宝安区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各类矛盾,顺利实现建设环境优美的国家生态区的发展目标,遵循国家《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要求,编制本规划。
深圳市级自然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研究

深圳市级自然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研究作者:王佐霖邓辉李瑜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深圳市现有的三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均地处城市腹地,有害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情况较为严重。
通过对三个保护区植物资源情况的分析和有害生物分布现状的调查,分别针对入侵植物和病虫害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深圳;自然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HT5”SS]A[JY]文章编号:[HT5”SS]16749944(2015)08000105[HK]1引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陆域位置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
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总面积为1 952.84 km2。
深圳市目前已成立的三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即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铁岗-石岩湿地自然保护区、田头山自然保护区。
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东部大鹏半岛,南临大亚湾和西涌湾,北接惠州地区,地跨龙岗区的葵涌街道办、大鹏街道办及南澳街道办。
保护区的规划面积为146.22 km2。
田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东部坪山新区,东北邻惠州市,东南接葵涌街道办,包括田心村、田头村、石井村、南布村、江岭村、金龟村等的自然山体,保护区的规划面积为20 km2。
铁岗-石岩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市西部的宝安区、光明新区和南山区接合带,西接凤凰山森林公园,东临羊台山森林公园,南面不远有南山郊野公园。
地跨宝安区西乡、石岩、新安街道、光明新区光明街道及南山区的部分地区。
以深圳铁岗、石岩水库库区湿地以及周围的集水区为主,保护区面积为52.88 km2。
三个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地处城市腹地,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较为严重,外来入侵物种和恶性杂草的分布面积较大,病虫害频发,急需有效的措施进行人工干预和防控。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更好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定位适应中国国情和深圳市实际的高度城市化背景下的约束、转型和创新规划,探索建设用地减量增长的土地利用规划新模式。
通过本规划实施以促进土地管理四个转型:1.利用模式转型。
从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转变,加大城市更新和建设用地清退力度,优化用地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管理理念转型。
从被动的资源保障向积极参与宏观调控转变,主动引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管理目标转型。
从单一的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和资本的复合管理转变,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体系。
4.管理机制转型。
从注重审批向土地全程动态监管转变,实现国土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增强土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全面转型。
2.主动应对全球化、泛珠三角一体化以及建设我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积极融入区域土地利用分工协作体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统筹全市土地资源利用。
3.严格实施国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相统一。
4.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深圳市盐田区分区规划说明(新)

目录前言第一章 98《分区规划》的实施评价一、对政府决策的作用二、规划实施情况评价三、原因分析四、重点调校内容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分析一、现状概况二、发展条件分析第三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二、规划依据三、规划年限四、规划目标五、规划指导思想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二、城市规模第五章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一、土地综合利用目标二、现状用地坡度评价分析三、现状生态资源评价四、建设用地存量综合评价分析五、山地资源利用六、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第六章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一、总体布局原则二、与布局相关的几个问题三、规划构思四、布局结构五、各片区发展策略六、用地规划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一、规划原则二、对外交通三、内部道路交通系统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一、规划指导思想二、规划依据三、规划布置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引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一章新、旧村改造规划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第十三章给水工程规划第十四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十五章雨水工程规划第十六章电力工程规划第十七章电信工程规划第十八章燃气工程规划前言盐田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全区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规划工作,新区成立伊始,便着手盐田区分区规划的编制,并于1999年编制完成。
五年多来,原分区规划作为深圳市总体规划的延续与补充,以及与法定图则的良好过渡,为盐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切实有效的指导了盐田区的城市建设,但是,由于这五年是盐田区快速成长和发展的五年,盐田区发展面对的环境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加入世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持久深入人心,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原来的规划,采取应变的对策。
其次,从深圳市发展来看,深圳市提出了“大力发展以港口运输为主的物流业”,并将其作为“十五”期间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盐田区的发展定位,即加快黄金海岸的建设,大力发展港口服务业,成为东部的物流中心和旅游区。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31•【字号】深府办[2012]59号•【施行日期】2012.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2012〕5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2月31日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意见》(深发〔2012〕10号),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规划(2012-2020年)》的各项具体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为指导,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打造美丽深圳为主线,努力通过城市绿化提升工作,将深圳建设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绿化提升行动的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不尚空谈,注重实干,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逐步落实;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招,坚持科学分析,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要提升质量,注重实效,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打造精品,使投资效益最大化;要考核激励,注重实绩,既要认真开展督促检查,也要强化激励体制建设,实现城市绿化的持续提升。
二、工作目标通过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使我市全市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全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均衡发展,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到2015年,原特区内和原特区外中心城区绿化水平达到新加坡现有水平,原特区外整体绿化水平基本达到原特区内现有水平,全市道路的人行道林荫路覆盖率达95%,建成各类公园900个;到2020年,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公园总数达1000个以上,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00平方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