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自然保护区总体布局设计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保护区分区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发挥保护区的多重功能,科学的分区管理是协调自然保护区内各个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

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按照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划分保护区为3个功能区:核心区是绝对严格保护的封禁区,实验区可以理解为是保护性的经营区,缓冲区介于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过度区域[2]。

保护区分级管理的作用在于明确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职责、管理范围、投入机制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3]。

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样,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因此,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申请进行功能区调整,这说明自然保护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原来的功能分区已经无法协调各种矛盾、无法满足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4]。

因此,为继续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空间,着眼于保护区建设的长远需要,解决原功能分区的历史局限性和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但是为避免盲目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造成的种种恶果,应采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开展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

本文以"保护优先";为根本出发点,立足长远,兼顾当前,在保证保护区的性质、主要保护对象、范围和面积不发生改变,保证原生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保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综合考虑保护区的地形、地理和社会因素,以及保护区生境特征和保护对象分布状况,从更加合理有效地保护该地区天然植被和重点物种并调动周边社区群众保护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目标适应性分析方法进行功能区调整。

同志主要表现材料

同志主要表现材料

同志主要表现材料篇一:某同志现实表现材料***同志现实表现材料***,男,汉族,出生于****年**月**日,**学历,****年*月至****年**月在**省女子劳教所工作,****年*月调至***区信访局工作。

该同志政治、思想、工作表现以及廉洁自律情况如下:一、讲政治、顾大局,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良好的政治素养该同志政治思想坚定,能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能严格执行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决议。

能勤抓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素质,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理论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基层干部。

二、作风正派,奉献意识浓厚该同志具有较强党性,为人厚道,诚实正派,敢作敢为,善于团结同志,搞好协调,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对待得与失,能树立一颗平常心,对于分派何种工作,不斤斤计较,乐于奉献,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尽职尽责抓好落实。

在工作中不搞虚情假意,不推诿扯皮。

三、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踏实该同志年轻,能吃苦耐劳,能深入基层,思维敏捷,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情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责任感较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能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及时高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还经常帮助其他同事完成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同事的好评。

四、廉洁自律情况廉洁自律方面,该同志时刻用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和党纪条规对照检查,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廉洁从政;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不独断专行,不以权谋私,不借领导名义谋个人私利,没有发生任何违纪问题。

****区信访局2010年7月篇二:关于xx同志的现实表现材料关于xx同志的现实表现材料xx,女,xx族,19xx年xx月xx日出生,20xx年xx月xx日毕业于xxx学校,xx年xx月至今在xxx工作。

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设计方案 精品

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设计方案 精品

第一部分规划总论一、规划目标(一)建立XX森林旅游规划区旅游产业体系(二)调整完善规划旅游规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二、规划区范围XX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北三峡地区第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北岸,与宜昌市所辖的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接壤。

距宜昌中心城区78公里,距三峡大坝50公里。

南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中国有机茶第一乡”邓村乡毗邻,西与屈原故里相连,北与昭君故乡接壤,是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发展规划的中心和长江三峡与神农架两条黄金旅游线的交汇处,是长江三峡画廊上的一颗明珠。

XX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北三峡库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投资建设的三峡库区第一个植物多样性保护区。

1992年XX被国家林业部纳入首批10家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前身是建立于1956年的XX林场,并于2006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公园总面积66.6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0.95公里,南北宽约9.30公里。

三、规划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综合协调原则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旅游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结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特色,引导开展山水风光、休闲度假、乡村风情等生态旅游活动。

(四)可操作原则旅游开发规划要避免华而不实,脱离实际。

力戒片面追求规模宏大,忽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脱节的弊病。

第二部分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一、旅游资源概况(一)自然环境XX国家森林公园南连三峡坝区,西邻秭归,北通兴山,东接晓峰,区位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高山马帮和盐商通川要道,被誉为渝东鄂西“金三角”。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2.3 经济和社会价值(4分)
a、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重大意义(4分)
b、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较大意义(2分)
c、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一般意义(1分)
4.6 生态旅游规划 4.6.1 本区生态旅游的原则 4.6.2 规划的指导思想 4.6.3 旅游资源评价 4.6.3.1 旅游优势 4.6.3.2 山地景观 4.6.3.3 水域景观 4.6.3.4 生物景观
4.6.4 旅游发展前景预测 4.6.5 环境容量分析 4.6.6 客源和市场分析 4.6.7 环境质量控制 4.6.8 绿化美化规划 4.6.9 三废处理 4.6.10 旅游项目规划 4.6.11 旅游效益分析
d、 面积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或总面积 <5000公顷,且不能满足c有关条件的自然保护区(0 分)
2.2 科学价值(8分)
a、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极高 研究价值(8分)
b、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较高 研究价值(5分)
c、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一般 研究价值(2分)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简单,类型单一;物种
相对丰度较低,区内物种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
内物种总数的比例<10%,或高等植物种数<500种,或脊椎
动物种数<100种(0分)
1.4 稀有性(10分)
a、 属世界性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10分) b、 属国内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5分) c、 在国内分布较少或有特殊保护价值(2分) d、 在国内分布比较普遍(0分)
可保护属性(20分)
2.1 面积适宜性(8分)
a、 面积足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总 面积>20000公顷,且核心区面积>2000公顷(8分)

工程项目调度例会汇报

工程项目调度例会汇报

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ccx年3月工程生产调度例会汇报材料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ccx年3月ccx年3月工程生产调度例会汇报材料(x过境高速公路)各位领导:按照会议安排,下面由我汇报一下x过境高速公路和x高速公路的项目概况。

于cc年4月xc日中标,项目线路全长xc.c4km,合计总投资估算为 xx.7 亿元。

cc年5月x5日签订了《投资协议》。

cc 年c月xc日在x特大桥北岸举行了开工典礼。

cc年xx月x日组建了“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项目公司。

cc年xc月c日签订了《特许权协议》。

cc年xc月c3日省发展和改革委核准批复了x过境、x高速的项目法人变更和招标方案的申请。

针对本项目ccx年3月份的进展情况,主要汇报以下三方面:一、本月问题情况(一)本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x.本月存在的主要问题(x)受工可编制深度、地方规划、材料价格上浮等因素影响,经过充分优化后预算约xx3亿元,仍无法控制在工可估算之内。

(c)受“xx自然保护区”调规方案未批复及线路调线后重新土地预审、项目重新选址等因素影响,线路存在不稳定性,无法全面开工。

(3)x高速线路调整后占用基本农田发生变化,导致交通厅与自规厅对线路调整的意见不一致,影响施工图设计进度延迟近3个月。

c.拟采取的措施(x)项目公司和x市政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保护区重新调规,争取早日获得调规批复,为项目选址、用地预审、林地报批等工作奠定基础。

(c)项目公司督促土地预审、选址报批、土地报征等专题作业单位,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保护区调规审批后尽快完成相关专题编制工作。

(3)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待项目具备开工条件时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施工,争取按期完成通车任务。

二、前期工作情况x.要件批复两项目工可阶段要件均已全部完成批复。

x过境线路未发生重大调整,原各项专题要件均可采用,施工阶段除土地报征批复、施工图批复和施工许可证外,其余要件均已批复。

x高速因线路调整达55%,所有前期要件专题均需重新编制,受“xx保护区”调规未批复影响,除矿产压覆和社会稳定外其余各项专题均无法正常开展,均未取得批复。

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情况报告关于情况报告范文

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情况报告关于情况报告范文

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情况报告关于情况报告范文一、保护区发展现状(一)生态保护的地位和发展前景1.保护区历史沿革保护区位于昭阳区乡,距市区83公里,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2210米,最高海拔3364米。

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为6.2℃。

保护区内有合兴、、车路、马路、老林五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

汉、彝、苗三种民族杂居,2021年有人口17076人,4488户;粮食作物主要以洋芋、荞子、燕麦、兰花籽为主,一年一熟;农民人均纯收入1122元,是云南省的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

乡历史上就是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当地群众将黑颈鹤视为“神雁”,有自觉保护黑颈鹤的传统习惯。

1989年云南大学王紫江、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仇国新等专家、教授到考察时,确认每年到越冬的大型候鸟(当地俗称雁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1990年1月5日,县级昭通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乡内黑颈鹤的布告》(昭市告[1990]1号)。

1994年3月3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区,由县级昭通市林业局管理。

203年1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保护区晋升为“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副处级管理局。

204年12月,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编号为“第1435号”;205年10月31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为“中国黑颈鹤之乡”。

2021年12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将列入国家公园建设。

2.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鹤。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世界性珍稀鹤类,是目前世界上15种鹤类中最后发现的种类,也是世界鹤类中惟一在高原上繁殖越冬的鹤类,199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列为易危(V)物种,1995年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黑颈鹤列为附录I物种。

1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目录第一章现状与背景 (1)一、项目背景 (1)二、资源条件 (1)三、优势条件分析 (2)(一)区域旅游资源条件 (2)(二)区位优势条件 (2)(三)客源市场条件 (2)(四)地理区位条件 (3)(五)相关支撑条件 (3)四、存在问题 (3)五、规划重点 (3)第二章总体规划 (4)一、规划总则 (4)(一)指导文件 (4)(二)规划范围 (4)(三)规划面积 (4)(四)规划原则 (4)(五)风景区的性质 (4)(六)发展目标 (5)(七)规划期限 (5)二、分区、结构与布局 (5)(一)规划分区 (5)(二)规划结构 (6)(三)规划布局 (6)三、环境容量预测 (7)(一)xx湖片区容量预测 (7)(二)xx山片区容量预测 (7)四、人口规模预测 (7)(一)外来游人 (7)(二)服务职工(由直接服务人员和间接服务人员组成) (8)(三)当地居民 (8)五、客源市场定位 (8)(一)国内市场 (8)(二)海外市场 (9)第三章专项规划 (9)一、保护培育规划 (9)(一)风景保护现状 (9)(二)风景保护原则和目标 (9)(三)风景保护范围 (9)(四)风景保护的分级 (9)(五)风景保护措施 (10)(六)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1)二、风景游赏规划 (11)(一)规划原则 (11)(二)风景游赏主题意境构思 (11)(三)游赏项目组织 (12)(四)风景单元组织 (12)(五)游线组织 (14)三、旅游设施规划 (15)(一)布局原则 (15)(二)旅游设施分类 (15)(三)床位规模与配置 (15)(四)旅游设施与旅游基地分级配置 (15)四、植被抚育与绿化规划 (17)(一)规划原则 (17)(二)绿化规划布局 (17)五、地利用规划 (19)(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9)(二)规划基本原则 (19)(三)土地利用规划 (19)六、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0)(一)现状概况 (20)(二)规划原则 (20)(三)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0)第四章基础工程规划 (21)一、道路交通规划 (21)(一)规划原则 (21)(二)对外交通规划 (21)(三)风景区内部道路规划 (21)(四)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22)(五)水上航运规划 (22)二、给排水工程规划 (23)(一)规划原则 (23)(二)给水工程规划 (23)(三)排水工程规划 (23)三、电力电讯规划 (24)(一)规划原则 (24)(二)电力工程规划 (24)(三)电信工程规划 (24)四、防灾工程规划 (25)(一)规划原则 (25)(二)防洪排洪规划 (25)(三)防火规划 (25)(四)防工程地质灾害规划 (25)规划图纸1.区域网络图2.综合现状图3.总体布局图4.游赏组织图5.道路交通图第一章现状与背景一、项目背景xx风景名胜区地处xx省北部,位涉xx、xx两县。

甘肃省白哈思山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3

甘肃省白哈思山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自然保护区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自然保护区学论文题目:甘肃省拟建哈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学生姓名: 陈丽20110288王洋洋20110308 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 生态学班级: 11级生态学(一)班甘肃省拟建哈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4—2024年)甘肃省林业局林业调查队甘肃省白银市林业局二○一四年十月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张平任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副组长:王权甘肃省运管局局长汪海洲白银市人民政府市长宋奋吉中共白银市委副书记唐小平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处长成员:张晓伟甘肃省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梁登文靖远县农业经济委员会主任杨虎城靖远县林业局局长包守曾靖远县环保局局长王家安靖远县水务局局长孙杰靖远县农业局局长王茂柱靖远县石门乡乡长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王志臣高级工程师周洁敏高级工程师李晖工程师翁国庆高级工程师李云高级工程师彭华福特邀一级注册结构师程小玲工程师甘肃白银市景泰县林业局、哈思山保护区管理局:张晓伟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俊柱白银市林业局局长杨虎城靖远县林业局局长包守曾靖远县环保局局长徐祯哈思山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前言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主要树种油松和云杉,云杉为多年生长绿乔木,栖息在海拔2,000米(6,600英尺)到3,800米(12,500英尺)的山区与河谷,抗寒区(Hardiness Zones)为6至7级区,自然环境中常聚生成广大的纯林,远望有如白云,故称云杉。

油松别名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等,是原产于中国北部的一种松树,从辽宁西部到内蒙古和甘肃,南到山东,河南和山西,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油松是中型常绿乔木,20-30米高,幼树树冠呈圆锥形,成年树树冠呈平顶。

同时,哈思山还是典型的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是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简称水源林,是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自然保护区总体布局设计
1.1 建设类型
1.1.1 保护区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的规定,XX自然保护区为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中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2 主要保护对象
XX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南亚热带山地垂直带上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特有动植物物种。

包括:
(1)我国大陆典型、完整的南亚热带山地垂直带上自然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中国大陆分布最南的苍山冷杉林和铁杉林。

(2)以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孔雀、黑颈长尾雉、巨蜥、蟒蛇等为代表的61种国家和XX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XX 红豆杉、水青树、桫椤、金毛狗等为代表的12种国家和XX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保护区内的特有成分:植物中的6个中国特有属和23个保护区特有种;哺乳类动物23个中国特有种、两栖爬行类的29个XX 特有种、鱼类的9个XX、XXX亚区特有种和4个新种。

1.2 保护区范围
XX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XX县东部,涉及XX县的XXX乡、XXX 乡、XXX乡、XXX4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9°32′56″~99°43′47″,北纬24°00′10″~24°12′27″。

保护区面积为17541hm2,均为国有林,占县国土面积32.08万hm2的5.48%。

1.3 交通、通信条件
XX县县内公路里程3044 km,其中:省道186 km,县乡公路388 km,乡村公路836 km,蔗区公路1340 km,机耕公路161 km,烟区专用路38 km,邮、水、电、林专用路95 km。

从省会XX市到XX市有航班通行。

连接XX高速公路的XX二级路正在修建中,从XX到XX保护区的交通运输有望得到改善。

保护区周边各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均通公路,部分自然村通公路,保护区被不同等级的公路环绕,各保护管理点均通简易公路。

保护区周边各乡镇均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各村民委员会通程控电话。

1.4功能区划
根据《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部份。

核心区面积9276hm2,占52.88%,缓冲区面积3291hm2,占18.76%,实验区4974hm2,占28.36%。

保护区区划结果详见表2-1。

区划布局详见第二卷《设计图纸》中“XXX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XX保护区功能区划面积表
表2-1 单位:hm2
1.5建设项目布局
XX保护区面积17541 hm2,分布于XX、XX、XX、XX4乡(镇),18个村民委员会,以XX为中心形成一片。

总体布局详见《设计图纸》中“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布局图”。

各站点管护面积见表2-2。

1.5.1保护工程
在保护区及周边设置区碑、界桩、宣传牌、标示牌;新建管护点5个,分别为:XX保护点、XX保护点、XX保护点、XX保护点、XX保护点;新建检查站2个,分别位于XX乡XX和XX乡XX;新建野生动物救护点1个,选址在XX乡XX;
修建保护区东线、东北线、西线、南线、东南线及XX~XX~XX6条巡护步道,共计40km,与现有巡护线路形成巡护网络;
结合XX县森林防火系统,在XX乡XX山建了望塔1座;
分别在XX~XX、XX~XX等保护区边缘地段设置生物防火隔离带,共计15km。

XX自然保护区站点管护面积表
表2-2 单位:hm2
1.5.2科研宣教工程
科研所设于XX乡,利用现有的管理局办公用房进行改造,满足科研及宣教功能。

新建XX生态定位监测站,在XX-XX-XX-XX一带设置观测样地,并设置野生动物观测样带;在动物经常出没的地点(食源丰富处、水源地附近)设移动式隐蔽所。

进一步调查研究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群体大小与组成、数量、繁殖等规律。

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一处。

1.5.3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管理局搬至XX县城XX公路旁重建。

XX管理站利用原管理局办公楼进行适当的装修改造;在XX乡政府所在地新建XX管理站;在XX乡政府所在地新建XX管理站。

根据实际需要,建设相应的供电、给排水、通信、环卫、围墙、大门、绿化美化等附属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