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漫谈
漫谈新闻写作

漫谈期刊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各位领导、各位通讯员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坐在这个讲台上我很荣幸,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来自教育一线的教育专家,也都是从事过多年文字工作的校长、办公室主任,所以邓主任安排我给大家做一个讲座,实在是勉为其难。
因此,我这里讲的就不称其为讲座了,就叫“漫谈”。
主要是和大家交流我的一些新闻写作上的经验,我们不敢保证能让大家都受益,但是敢保证这些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我们今天谈的是期刊新闻写作,首先来了解一下期刊的特点。
期刊与报纸、网络最大的区别就是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出刊最快的期刊是周刊(每周出一本,像《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这些期刊都是在深度报道上做的比较好的),《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是月刊,每月出一本。
所以,在传播信息的速度上,期刊处于劣势,比不上报纸,更比不上网络。
为了扬长避短,期刊杂志做新闻往往选择从“深度”上下功夫。
注重深度报道是期刊新闻写作的最大特点。
那么什么叫深度报道呢?我们来先看一个例子:A “小强成绩好,他考了90分。
”B “小强成绩好,他考了90分,是全班第二高分的学生。
”比较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说A句就是一般信息,而B句就是深度报道。
第一句明显只是传递了一个事实,试想如果是全班30人中有27人都考了90分以上的成绩,那么小强其实是全班倒数第三名。
第二句就对这个成绩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界定。
一般的新闻,包括短消息或者通讯,为了抢速度,只传递一个信息,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往往给我们的感觉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使报道具有说服力,必须具有纵深感和延展感,把报道的事件和人物放在大背景的横向和纵向的坐标系中,通过比较才能让读者有清晰的认识。
例如:雪下得很大。
雪下得很大,这是20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雪下得很大,这是20年来本市遭遇的最大的一场雪,也是本省最近数年来罕见的一场大雪。
人们不仅对当下的事情感兴趣,对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是充满兴趣的,读者希望在更大的视角里回视发生的事情。
通讯员新闻写作漫谈

通讯员新闻写作漫谈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西部公司梁总、李书记提供一个与大家沟通交流的平台。
今天谈不上讲课,是来和大家沟通、交流、学习的。
本人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写作技巧与大家分享,但愿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在新闻报道方面,目前来说,华北局各二级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压力也很大的,都深刻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真诚希望我们的通讯员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新闻写作与采访技巧。
新闻写作方面介绍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当好基层通讯员1、如何当好通讯员。
我觉得应该做到五点,一是要强烈的责任心;二是要专业知识的素养;三是要有扎实吃苦的奉献精神;四是要努力培养新闻写作兴趣;五是要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当好通讯员,从大处说,是宣传企业形象,宣传自己的采气厂,促进企业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为基层单位推荐出来的通讯员,我们还要本着对单位负责的精神,为宣传自己的单位而不懈努力。
从小处讲,通讯员在宣传单位的同时,其实也在宣传自己,是提高自己知名度、展示自己的窗口和有利机会。
在与其他同事相同工作业绩的条件下,优秀的通讯员更容易被领导发现和重视。
当好通讯员,并非要求每人都要成为记者,而写作是一项基本的工具,无论你做何工作,都会用到,写论文、写总结等,他也是最能体现个人的能力,如果文章都写不好,那你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值得怀疑。
第二,当好通讯员,还要有专业知识的素养。
我们所从事的钻井行业,做好单位的报道必须了解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果自己对专业知识不懂,就会说外行话,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也无法说清让别人明白,会写出不实的报道。
像去年有一篇稿件,说是15天完成了一口水平井,当时最快的水平井也要40多天,后来经核实是一口定向井,如果按原稿发出来,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通讯员并非都是要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才能写好,其实不是那回事,仅有新闻理论,没有专业知识,对行业不了解,根本写不出好的新闻。
漫谈新闻写作要领

漫谈新闻写作要领新闻写作是一种以简明、客观、准确、有趣为特点的新闻报道方式,是传递信息、促进沟通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将漫谈新闻写作的要领。
首先,新闻写作要求简明扼要。
新闻报道的受众通常阅读时间有限,因此记者在写作时要力求简洁明了,抓住核心要点。
句子应尽量简短精练,段落结构紧凑,避免冗长和啰嗦的描述。
其次,新闻写作应客观公正。
新闻是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记者在报道时应当客观公正,不带个人偏见和情感色彩。
不应对事实进行歪曲和片面报道,尽量多方面搜集信息,以做到全面准确地报道。
第三,新闻写作要准确无误。
事实的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记者必须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后再进行报道。
特别是在报道敏感话题时,更应该进行多方面核实和严格控制。
第四,新闻写作要有趣味性。
新闻报道应该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可以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方式,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
同时,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使报道更加精彩动人。
第五,新闻写作要注意时效性和前瞻性。
新闻报道往往是对当下事件的报道,因此要求报道的内容时效性强。
在写作时,要关注时事动态,及时准确地发布新闻信息。
此外,记者还应该注意提前做好对未来事件的研究和预测,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使报道内容对读者有启发和借鉴的价值。
第六,新闻写作要注重信息的来源。
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和权威性与信息的来源有着密切关系。
记者在写作时,需要从可靠的渠道搜集信息,避免依赖于单一来源,尽量多方面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最后,新闻写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新闻行业发展迅速,记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总之,新闻写作是一门艺术与技巧的结合。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简明扼要、客观公正、准确无误、趣味性、时效性和前瞻性等要素,同时重视信息来源和不断学习提升,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
漫谈新闻写作PPT[20130426]
![漫谈新闻写作PPT[20130426]](https://img.taocdn.com/s3/m/6f3ac4c1da38376baf1fae62.png)
谢 谢!
。
新闻宣传
规范校园网新闻的投稿格式
1、为避免因使用不同文字处理软件带来的格式混乱,新闻上传前 ,所有的文字要在记事本工具中进行格式过滤,不能直接从WORD文 档里复制,不能出现字体和字的颜色不统一现象; 2、新闻开头必须注明:本网讯(某某单位 撰稿人姓名),并上 传一张题图; 3、新闻报道配发的图片需为Jpg格式,图片宽为700像素左右(高 默认),大小不超过200KB,配图文字内容不超过50个字简要说明;可 以使用光影魔术手、ACDsee等图片处理软件批量处理; 4、每篇报道配发图片一般限定在2至3张,重要报道每篇不超过6 张,遇特殊情况图片较多时,可将多幅图片缩小合并为一张(如有多 人发言情况); 5、会议图片不得上传部门、学院领导单人头像,不得出现与节约 型校园不和谐的物品(如高档消费品、香烟、水果等)。
新闻宣传
明确不在校园网首页发布的新闻 1、学校领导在基层调研、部门层面的工作布置会等一般不作报道; 2、各部门、各学院的常规性、事务性工作或活动; 3、相关部门已综合报道过的同类活动的新闻,各学院不再作重复报道; 4、有关部门、来校检查、交流部门工作的新闻不作报道; 5、学校多个部门或个人获得同一活动表彰,学校牵头部门统一报道; 6、一般新闻稿件须在活动结束后的三日内上传; 7、其他与建设高水平大学地位不相称或没有任何显示度的新闻不予发布
内容交代出来。
新闻宣传
展开主体
1、按时间顺序写作
2、按逻辑顺序写作
3、围绕主题、扣紧导语
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新闻宣传
交待背景
1、交待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
面的联系等
浅谈消息写作

主体写作 注意事项
取材扣主题 无关须割爱
叙事宜具体 内容应充实
叙述求生动 行文兴波澜
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数 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 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新闻即 指消息。
2. 消息有哪些特征
1、用事实说话 2、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3、简明扼要
2. 消息有哪些特征
2.1 用事实说话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 感染力的,事实内容是客 观的,报道形式是客观的, 新闻才有可信性。 当然,消息也要表达 观点和倾向,是作者通过 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间接 流露出的观点和倾向,寓 观点于事实之中。
5.2 导语
导语是以简炼生动的文 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 要、最精彩的内容,揭 示消息主题,引起读者 兴趣的开头部分。
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上讲,导语有叙述式导 语、描写式导语、引语 式导语、提问式导语、 评论式导语、对比式导 语等。
5.3 主体
主体的 作用和功能
主体紧接导语之后,是消 息的躯干,是消息的重要 组成部分。
5. 消息的构成及写法
标 导 主 背 结 题 语 体 景 尾
5.1 标题
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 目,它是对新闻内容的 形象概括。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 看报先看题”,新闻标 题对于吸引、引导人们 阅读新闻报道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 一个标题就可能决定一 篇消息的命运。标题通 不过,这篇稿子就有可 能被“毙”掉了。
浅谈消息写作 浅谈消息写作
浅谈消息写作
■ 1. 什么是消息 ■ 2. 消息有哪些特征 ■ 3. 消息的要素 ■ 4. 消息的结构 ■ 5. 消息的构成及写法 ■ 6. 消息与信息的区别
浓缩的都是精华——谈谈怎样写消息

浓缩的都是精华——谈谈怎样写消息消息是使用频率最高,读者面最广的一种文体。
所谓消息,就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关心的事实。
一般来说,消息分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四类。
通讯员在报道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新闻时,消息体裁所占的比例最大。
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叙述刚刚发生的事实,看似简单,写起来是不大容易的,要写得好更是困难。
在内部动态、内刊类媒体新闻中,符合消息体裁要求的稿件不多,有一些作者尚没有掌握基本的消息体裁写作的要领。
有的缺少导语,没有把要说的事实概括一下,或者将事实中最重要的部分先在导语中提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事无具细,把自认为重要的事实一股脑堆砌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干脆将单位的总结、讲话之类的材料一股脑贴出来。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
消息标题有单行、双行、三行标题之分。
三行标题中间一行是正题(又称主题、母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概括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又称引题、肩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又称辅题、子题),是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的标题。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将消息中最有价值、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简洁地表述出来。
这是消息区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明显标志。
因报道的题材、立意、角度和表达手法的不同,导语的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常用的有叙述型、描述型、提问型、结论型、引语型、对比型、抒情型、悬念型等等。
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在导语之后具体、详尽地表述新闻内容的部分。
可以按时间顺序组织段落,也可以按逻辑顺序组织段落。
背景材料是指对人物或事件产生作用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及客观条件,一般有对比材料、说明性材料和诠释性材料三类,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
背景位置不固定,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
闲谈消息写作04

准确、贴切传神。鲜明、突出要素。简洁、简练生动。
第15页/共38页
4、消息的导语
• 4-1、导语的定义及其作用
定义: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用极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 要、最精彩的事实,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作用:最简洁地反映出新闻要素、新闻的要点与轮廓,使读者一见即 知所要传递的信息;最简洁地确定新闻基调。导语写出新闻的基本格调与舒 展程度;最精彩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激起读者阅读欲望。 1、 第一代导语。是“六要素”俱全的新闻导语,也称为第一代导语,或“全型导 语”。此类导语有它的长处:具体、完整。 2、 第二代导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型导语已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 要,一些记者主张简化导语,只突出一二个或二三个最重要的要素。 3、 第三代导语。由于新闻界的竞争加剧,现代社会的信息渠道十分通畅,高科技 的通讯设备又使新闻记者如鱼得水,消息的导语写作就出现了第三代。
第13页/共38页
3-2、消息标题的作用
一、是导受。即可吸引受众注意,引导受众获取自己喜爱和需要的 信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所需的信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标题受众”越来越多。
二、是导向。标题往往要选择事实,揭示和评价事实,自然寓有记 者(或媒体)的态度和观点。版面中,对标题的设置(如字号、字体、 位置等)往往也寓有立场和态度。
叙述式导语叙述新闻事实的手法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1、 突出概括全 篇的核心事实;2、 概括内容与具体事例结合;3、“举此概乎彼,举少概乎多”。
第19页/共38页
②评论式:
评论式导语的长处有二:1、通过导语中的议论,在消息的开头就将其昭 示给读者,可以使读者一接触新闻就获得某种启迪,从而对消息全文产生兴 趣。2、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消息与通讯写作浅谈

消息与通讯写作浅谈
? 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 调查报告、专访等 ;
? 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 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 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 曲艺等
消息与通讯写作浅谈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HOW(如何) 记叙要素
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 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消息与通讯写作浅谈
? 一是发现身边令人感动的人。 ? 二是发现身边令人感动的事。 ? 三是从单位会议上找新闻。 ? 四是从单位下发公文中找新闻。 ? 还可以从网络上找线索
消息与通讯写作浅谈
3月11日14时30分许,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鹤岗分公司振兴煤矿 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共有25人被困井下。目前,救援工作正 在紧张进行中。
1 标题
用来概括新闻 的主要事实
2 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 一句话或第一 自然段,扼要 揭示新闻的主 要内容
3 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 是对导语的进一 步扩展,用充分 的事实表现主题
? 提问式: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再写主要事实。
多用于抓问题、谈经验的新闻。
例:本报讯 (记者 潘剑凯)谁是高考“状元”?这个一
年一度的热门话题,今年却在浙江省消失了。(第8届 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 的导语)
消息与通讯写作浅谈
? 描述式:对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
消息与通讯写作浅谈
消息的结构
倒金字塔(最常用):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
黑龙江省鹤岗市振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已有7人获救 人民网哈尔滨3月12日电 (记者 汪晓涛)3月12日,记者从黑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写作漫谈□翟河贵一、消息的基本概念(一)消息的基本含义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它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最新鲜最为人关注的事实,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迅速传递给受众。
2、消息的特征主题突出,篇幅短小,文字简练,时效迅速。
3、消息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的属性1、自然属性:迅速、真实、自然、客观。
2、社会属性:意识形态、集团利益、审美价值、观点烙印。
(三)消息的种类1、动态消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
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
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
2、典型消息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
3、综合消息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
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4、述评消息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
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
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二、消息的写作(一)标题消息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副题之分。
正题,又称主题、母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又称眉题、肩题。
位置在正题上方,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位置在正题下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最常用的是“倒金字塔”式。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
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
1851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
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许多重要新闻需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因战争或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发出去,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
这样,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新闻尤其是消息特有的体裁形式。
它主要有:1、叙述式。
2、提问式。
3、描写式。
4、评论式。
5、引用式。
(三)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四)背景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在短消息中,通常在主体的前部。
(五)结尾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短消息,不必苛求有独立的结尾文字。
三、怎样写好消息(一)发现新闻1、什么是新闻通俗地说,就是最近最新发生与听闻的事情,也就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还不被更多人所知晓的事情,而这事情在传播中又有人乐意听闻。
然而,在现代社会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而有不同的见解与答案。
达纳在1869至1897年主管《纽约太阳报》时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1882年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1943年9月陆定一(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对新闻作了新的定义:“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现媒体通行的说法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2、价值评定新闻的关键词:新近发生,社会意义,广泛兴趣。
于是,能不能引起广泛兴趣便是新闻价值的首选;社会意义是重要甚至决定因素;新近发生是前提。
是不是有价值,首先看能不能引起作者自己的兴趣,能不能引起身边人的关心与关注,其兴趣程度和关心关注的程度,就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和份量。
兴趣愈烈,价值愈高,反之,没有价值。
其评定价值时,要考虑普世价值和群团价值以及个别价值的参量。
如仅仅是少数甚至个别人感兴趣和关心关注,那么这新闻的价值并不高。
在肯定自己感兴趣的同时,更为重要的要揣摸编辑和受众的兴趣,是不是有相同的兴趣与兴奋点。
即使是能引起自己和大众广泛兴趣的新闻,但因为会引起不好的社会反响,就是再有价值也不能传播。
我们通常说的负面新闻,就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擅行其事。
3、时效因素新闻的生命在于新。
不新,不是新闻,也就毫无价值可言。
(二)基本技巧画龙点睛的标题;轻重得当的布局;行云流水的思路;洗练生动的文笔。
1、千锤百炼标题消息的标题之于文章,相当于眼睛之于人的脸庞。
美不美,看脸嘴,神不神,看眼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消息的标题,直接决定了编辑和读者的第一印象,印象的喜恶又决定了取舍的意愿。
夸张一点说,在稿源充足的情况下,标题决定稿件的生死。
通常说的“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就是对此的精妙注解。
对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好的标题,就是一块敲门砖。
取了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标题是什么?标题就是主题的凝炼,是主题的精练显现,是主题的文字浓缩。
提练不出消息的主题,凝炼不出主题的标题,结果就只会是文不对题,就是牛头对马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
一般而言,消息的标题绝大部份都是实题,但也不乏虚题;好的虚题,常常会起到“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
如《××物价局敢摸“老虎屁股”××电厂“赔了夫人又折兵”》。
2、别出心裁布局写作的金科玉律三点式:凤头、熊肚(猪肚)、豹尾。
最精采的呈现在开头,最打眼的妆点在开头,最关键的浓缩在开头,最震撼的推出在开头。
使人一见动心,欲罢不能。
最厚重的在中间,最充实的在中间,最丰满的在中间,最信服的在中间。
容天纳地,精采纷呈;事实胜于雄辩。
最隽永的回味在收笔,最揪心的牵挂在收笔,最警醒的拷问在收笔,最振奋的激情在收笔。
掩卷击节,拍案称绝。
通常而言,这三点式是所有作文的通则,但消息因其特殊体裁而略有不同,就动态消息来说,常常是重要的放在前边,越靠后就越是可有可无,甚至不要,也不影响读者对消息的知悉度。
如果有人留心便不难发现,大型会议的报道,最后常常罗列非顶级的长串领导名录。
当然,长消息与经验消息综合消息,就要认真布局,尤其“肚子”,要厚实与丰满,逻辑关系一定要相互关联与照应,不能顾此失彼,互不相干。
布局上力戒平铺直叙,起伏迭宕方见奇。
3、酣畅淋漓思路清晰畅达,行云流水,迭宕起伏,圆润柔滑。
力避脱节、冲突、重复、离心。
消息的思路,相当于人的血脉、经络。
血脉与经络淤滞不畅,人必将元气耗失,萎靡不振,沉疴在身,病体奄奄。
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何来美感,何以打人。
思路决定成败。
再好的新闻,思路搭铁短路,懵懂迷糊,不能辨其价值,或不能表现价值,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独家新闻好写,不是独家新闻,就得拓开思路,另取角度,另寻视点,见人之所不见,写人之所不写,即古人说的,人人心中均有,个个笔下皆无。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标题凝炼得穿越时空成为永恒,成为志愿军甚至是此后解放军的代名词。
国内大量的战地记者写了数不清的战斗故事与战斗英雄,而魏巍另取角度,另寻视角,从三个普通的士兵身上提炼出了代表整个志愿军对祖国对朝鲜人民忠与爱和对侵略者恨与狠的本质精神。
(牺牲战士嘴里的耳朵;炮兵要求改步兵;雪拌炒面的回答:怎么不苦,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怪物。
)真实真情与独特的视角,成为永恒经典。
4、栩栩如生文笔妙笔生花,花团锦簇;妙笔生辉,辉映锦绣。
妙笔的底线是真实,迭破真实的底线,妙笔就是杀人的刀,一是杀他人,二是杀自己。
消息的要害是鲜活灵动,是带着朝露的嫩绿,富有勃勃的生机。
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平实口语,少堆砌华丽辞藻;多用短句,少写冗长繁语。
用洗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人物与事件的鲜活,切忌枯燥死寂。
娴熟的文笔,是驾驭文章的前提与条件。
没有好文笔,写不出好文章,同样也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消息。
写作中,尽量避免学生腔与无病呻吟,学生作文的痕迹不可避免地在初学者的文章中显露。
不要追求太时髦与太滥的书面语和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如法制类消息,只要是犯罪嫌疑人一落网,90%的都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耳朵生茧,听而翻胃。
动词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能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
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
”(三)重心与中心1、重心是标题与导语新闻界有一个共识:编辑最见功力的是标题制作;记者最见功力的写好导语。
标题与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的取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说: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2、中心是主题与事实主题凝炼事实,事实支撑主题。
主题是由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与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中心。
正如唐代杜牧所说:“凡文以意为主。
”亦即要表达的思想意识和由此呈现的事实本象。
主体事实写作时,时序、逻辑、倒叙、分量等几种构架的表现手法,可视情而定,切忌千篇一律,死板僵化。
(四)十大规则1、真实,是消息的生命。
杜绝臆想与虚构。
2、时效是消息的气色;越新鲜,气色越出采。
3、标题至少出现一个动词,最好无形容词。
4、独家新闻标题用基本事实,多家新闻突出角度。
5、用最好、最简短的语言写成导语。
6、不要主观议论,允许有少量客观评论7、将专业术语变为大众语言,如不能,则尽可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