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物理实验思考题(自整理)

合集下载

高分子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分子物理实验思考题

高分子物理实验思考题第一部分:概念题应力、应变、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瞬时充电电流、吸收电流、漏导电流第二部分:判断题和选择题1、实验测得的维卡软化点可以代表材料的使用温度。

(错)2、维卡软化点是测定热固性塑料于特定的液体传热介质中,在一定的负荷、一定的等速升温条件下,试样被1mm2针头压入1mm时的温度。

(错)3、同类高聚物,分子量越高,其强度、硬度、韧性、缺口冲击等物理性能也会相应有所提高。

(对)4、熔融指数(溶体流动速率)的单位为g/10min。

(对)5、一般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增加,聚合物电阻液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对)6、测定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时,环境湿度和温度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错)7、当聚合物倍加于直流电压时,流经聚合物的电流一下就稳定了。

()8、在测试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时,温度对测试结构没有多大的影响。

(错)9、在测试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时,湿度对尼龙类塑料的冲击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10、在测试聚合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时,缺口的形状对冲击强度的影响不大。

(错)11、升温速率对测定维卡软化点的温度影响不大。

()12、同种聚合物,熔融指数越大,分子量越大。

()13、PC、有机玻璃、PS和尼龙66都是透明的。

(错)14、尼龙66在燃烧时有HCl气味。

(错)15、聚氯乙烯可溶于汽油中。

()16、聚苯乙烯可溶于甲苯中。

()17、有机玻璃不溶于氯仿和二甲苯中。

(错)18、将聚氯乙烯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19、聚丙烯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对)20、PS和有机玻璃敲打时会发出清脆的“打铃声”。

()第三部分:填空题1、在高聚物微量水分测定实验中,当仪器中硅胶变成白色或红色时,则应及时进行更换,否则将影响分析结果;2、有两个试样,可能是未硫化的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将两个样品放入水中,其中沉入水中的是氯丁橡胶。

3、有三个聚合物试样,可能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树脂和表面光滑的不知名聚合物。

高分子物理习题3

高分子物理习题3
增加到 20%。 由于聚合速率 Rp ∝ [I ]10/ 2 ,故[I ]0 增加到 4.49 倍时, Rp 增加到原来的 2.12 倍。
聚合度
Xn

[
I
] −1 / 0
2
,故
[
I
]0
增加到
4.49
倍时,
Xn
下降到原来的
0.47
倍。
(3)引发剂引发时,体系的总活化能为: E =
Ep
− Et 2
+
Ed 2
改变[M ]0 不改变转化率。
(2)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改变[I ]0 ,则有:
ln 1 = 1− C1 ln 1
1− C2
[I ]11/2 [I ]12/2
即 − ln(= 1−
2.12
所以 [I ]2 = 4.49 ,即引发剂浓度增加到原来的 4.49 倍时,聚合转化率可以从 10% [I ]1
+
+
阴离 子聚 合
+ + +
+
+ +
原因
Cl 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 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两个 Cl 使诱导效应增强 CN 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 效应使自由基、阴离子活性 种稳定 两个 CN 基团存在使吸电子 倾向过强 甲基(CH3)供电性弱,只能进 行配位聚合 两个甲基有利于双键电子云 密度增加和阳离子的进攻 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性较 大,易诱导极化 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吸 电性过强,只能进行阴离子 聚合 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性较 大,易诱导极化
直线的斜率为 kd。
n [I ]0 [I ]1.0
0.8
0.6
ln [I ]0

高分子物理学习题 第一章 答案

高分子物理学习题 第一章 答案

高分子物理学思考题及习题第1章思考题1-1 重要概念: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功能高分子;结构单元;聚合度;线形分子链(线形高分子);支化分子链(支化高分子);交联网络(交联高分子)。

1-2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法和命名法。

1-3 与小分子化合物和小分子材料相比,高分子化合物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有哪些重要特点使之具有独特的性能?将这些特点牢记在心。

1-4 仔细阅读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多分散性和多尺度性”、“软物质性”及“标度性”的说明,理解其意义。

1-5 了解高分子物理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学习线索,体会“高分子物理学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结构、分子运动与性能的关系的学说”。

1-6 阅读“高分子物理学发展简史及研究热点”一节,了解当前高分子物理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1-7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一些适合用作塑料、橡胶或纤维的聚合物名称。

1-8 下列一些聚合物(我国的商品名称):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环氧树脂,脲醛树脂,聚氯乙烯,聚碳酸脂,涤纶,锦纶,腈纶。

试分别写出各自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式及合成所需单体的化学结构式。

第一章习题可能与高分子化学学习内容重复,可不做。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1重要概念:近程结构;远程结构;构型;构象;无规线团;内旋转;内旋转势垒;分子链柔顺性(静态和动态);链段;均方末端距;均方旋转半径;自由连接链;自由旋转链;等效自由连接链;Kuhn等效链段;高斯链;θ条件/θ状态;Flory特征比(刚性因子)。

(1)近程结构:包括构造和构型。

构造是指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支链的类型和长度等。

构型是指由化学键所固定的链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

注意:近程结构相当于“链的细节”。

构造着重于链上的原子的种类、数目比例、相互连接关系。

构型涉及空间立体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

(2)远程结构:包括分子的大小、构象和形态,链的柔顺性。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二章1、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等规度?说明理由。

不能。

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是两种不同的立体构型。

构型是分子中由化学键解: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构象是围绕单键内旋转所引起的排列变化,改变构象只需克服单键内旋转位垒即可实现。

2、末端距是高分子链的一端到另一端达到的直线距离,解:因为柔性的高分子链在不断的热运动,它的形态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只能用它们的平均值来表示,又因为末端距和高分子链的质心到第i个链单元的距离是矢量。

它们是矢量,其平均值趋近于零。

因此,要取均方末端距和均方回转半径;轮廓长度是高分子链的伸直长度,高分子链有柔顺性,不是刚性链,因此,用轮廓长度描述高分子尺度不能体现其蜷曲的特点。

5、解:无论是均方末端距还是均方回转半径,都只是平均量,获得的只是高分子链的平均尺寸信息。

要确切知道高分子的具体形态尺寸,从原则上来说,只知道一个均值往往是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是知道末端距的分布函数,也就是处在不同末端距时所对应的高分子构象实现概率大小或构象数比例,这样任何与链尺寸有关的平均物理量和链的具体形状都可由这个分布函数求出。

所以需要推导高斯链的构象统计理论。

第三章1、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尺寸相差悬殊,两者的分子运动速度差别很大,溶剂分子能较快渗入聚合物,而高分子向溶剂的扩散缓慢。

(1)聚合物的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聚合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对于交联的聚合物,在与溶剂接触时也会发生溶胀,但因有交联的化学键束缚,不能再进一步使交联的分子拆散,只能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2)溶解度与聚合物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对交联聚合物来说,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3)非晶态聚合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

高分子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分子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分子物理答案详解(第三版)第1章高分子的链结构1.写出聚氯丁二烯的各种可能构型。

等。

2.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聚丙烯分子链中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通过单键的内旋转是否可以使全同立构聚丙烯变为间同立构聚丙烯?为什么?答:(1)区别:构象是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构型则是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构象的改变不需打破化学键,而构型的改变必须断裂化学键。

(2)不能,碳-碳单键的旋转只能改变构象,却没有断裂化学键,所以不能改变构型,而全同立构聚丙烯与间同立构聚丙烯是不同的构型。

3.为什么等规立构聚丙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31螺旋构象,而间规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平面锯齿构象?答(1)由于等归立构聚苯乙烯的两个苯环距离比其范德华半径总和小,产生排斥作用,使平面锯齿形(…ttt…)构象极不稳定,必须通过C-C键的旋转,形成31螺旋构象,才能满足晶体分子链构象能最低原则。

(2)由于间规聚氯乙烯的氯取代基分得较开,相互间距离比范德华半径大,所以平面锯齿形构象是能量最低的构象。

4.哪些参数可以表征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表征?答:(1)空间位阻参数(或称刚性因子),值愈大,柔顺性愈差;(2)特征比Cn,Cn值越小,链的柔顺性越好;(3)连段长度b,b值愈小,链愈柔顺。

5.聚乙烯分子链上没有侧基,内旋转位能不大,柔顺性好。

该聚合物为什么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答:这是由于聚乙烯分子对称性好,容易结晶,从而失去弹性,因而在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6.从结构出发,简述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性能差异:(1)聚丙烯睛与碳纤维;(2)无规立构聚丙烯与等规立构聚丙烯;(3)顺式聚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与反式聚1,4-异戊二烯(杜仲橡胶)。

(4)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

(1)线性高分子梯形高分子(2 非晶高分子结晶性高分子(3)柔性(4)高密度聚乙烯为平面锯齿状链,为线型分子,模量高,渗透性小,结晶度高,具有好的拉伸强度、劲度、耐久性、韧性;低密度聚乙烯支化度高于高密度聚乙烯(每1000 个主链C 原子中约含15~35 个短支链),结晶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韧性,放水和隔热性能较好;交联聚乙烯形成了立体网状的结构,因此在韧性、强度、耐热性等方面都较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要好。

_高分子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资料

_高分子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资料

_高分子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分子物理答案详解(第三版)第1章高分子的链结构1.写出聚氯丁二烯的各种可能构型。

等。

2(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聚丙烯分子链中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通过单键的内旋转是否可以使全同立构聚丙烯变为间同立构聚丙烯,为什么, 答:(1)区别:构象是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构型则是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构象的改变不需打破化学键,而构型的改变必须断裂化学键。

(2)不能,碳-碳单键的旋转只能改变构象,却没有断裂化学键,所以不能改变构型,而全同立构聚丙烯与间同立构聚丙烯是不同的构型。

3.为什么等规立构聚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31螺旋构象,而间规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平面锯齿构象, 答(1)由于等归立构聚苯乙烯的两个苯环距离比其范德华半径总和小,产生排斥作用,使平面锯齿形(…ttt…)构象极不稳定,必须通过C-C键的旋转,形成31螺旋构象,才能满足晶体分子链构象能最低原则。

(2)由于间规聚氯乙烯的氯取代基分得较开,相互间距离比范德华半径大,所以平面锯齿形构象是能量最低的构象。

4.哪些参数可以表征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表征,答:(1)空间位阻参数(或称刚性因子)σ,σ值愈大,柔顺性愈差;(2)特征比Cn,Cn值越小,链的柔顺性越好;(3)连段长度b,b值愈小,链愈柔顺。

5(聚乙烯分子链上没有侧基,内旋转位能不大,柔顺性好。

该聚合物为什么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答:这是由于聚乙烯分子对称性好,容易结晶,从而失去弹性,因而在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8.某单烯类聚合物的聚合度为104,试估算分子链完全伸展时的长度是其均方根末端距的多少倍,(假定该分子链为自由旋转链。

)答:81.6倍9.无规聚丙烯在环己烷或甲苯中、30?时测得的空间位阻参数(即刚性因子)δ=1.76,试计算其等效自由连接链长度b(已知碳—碳键长为0.154nm,键角为109.5?)。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版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版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版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第二章1、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等规度?说明理由。

不能。

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是两种不同的立体构型。

构型是分子中由化学键解: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构象是围绕单键内旋转所引起的排列变化,改变构象只需克服单键内旋转位垒即可实现。

2、末端距是高分子链的一端到另一端达到的直线距离,解:因为柔性的高分子链在不断的热运动,它的形态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只能用它们的平均值来表示,又因为末端距和高分子链的质心到第i个链单元的距离是矢量。

它们是矢量,其平均值趋近于零。

因此,要取均方末端距和均方回转半径;轮廓长度是高分子链的伸直长度,高分子链有柔顺性,不是刚性链,因此,用轮廓长度描述高分子尺度不能体现其蜷曲的特点。

5、解:无论是均方末端距还是均方回转半径,都只是平均量,获得的只是高分子链的平均尺寸信息。

要确切知道高分子的具体形态尺寸,从原则上来说,只知道一个均值往往是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是知道末端距的分布函数,也就是处在不同末端距时所对应的高分子构象实现概率大小或构象数比例,这样任何与链尺寸有关的平均物理量和链的具体形状都可由这个分布函数求出。

所以需要推导高斯链的构象统计理论。

第三章1、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尺寸相差悬殊,两者的分子运动速度差别很大,溶剂分子能较快渗入聚合物,而高分子向溶剂的扩散缓慢。

(1)聚合物的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聚合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对于交联的聚合物,在与溶剂接触时也会发生溶胀,但因有交联的化学键束缚,不能再进一步使交联的分子拆散,只能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2)溶解度与聚合物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对交联聚合物来说,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3)非晶态聚合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

高分子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分子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分子物理答案详解(第三版)第1章高分子的链结构1.写出聚氯丁二烯的各种可能构型。

等。

2.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聚丙烯分子链中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通过单键的内旋转是否可以使全同立构聚丙烯变为间同立构聚丙烯?为什么?答:(1)区别:构象是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构型则是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构象的改变不需打破化学键,而构型的改变必须断裂化学键。

(2)不能,碳-碳单键的旋转只能改变构象,却没有断裂化学键,所以不能改变构型,而全同立构聚丙烯与间同立构聚丙烯是不同的构型。

3.为什么等规立构聚丙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31螺旋构象,而间规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平面锯齿构象?答(1)由于等归立构聚苯乙烯的两个苯环距离比其范德华半径总和小,产生排斥作用,使平面锯齿形(…ttt…)构象极不稳定,必须通过C-C键的旋转,形成31螺旋构象,才能满足晶体分子链构象能最低原则。

(2)由于间规聚氯乙烯的氯取代基分得较开,相互间距离比范德华半径大,所以平面锯齿形构象是能量最低的构象。

4.哪些参数可以表征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表征?答:(1)空间位阻参数(或称刚性因子),值愈大,柔顺性愈差;(2)特征比Cn,Cn值越小,链的柔顺性越好;(3)连段长度b,b值愈小,链愈柔顺。

5.聚乙烯分子链上没有侧基,内旋转位能不大,柔顺性好。

该聚合物为什么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答:这是由于聚乙烯分子对称性好,容易结晶,从而失去弹性,因而在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6.从结构出发,简述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性能差异:(1)聚丙烯睛与碳纤维;(2)无规立构聚丙烯与等规立构聚丙烯;(3)顺式聚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与反式聚1,4-异戊二烯(杜仲橡胶)。

(4)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

(1)线性高分子梯形高分子(2 非晶高分子结晶性高分子(3)柔性(4)高密度聚乙烯为平面锯齿状链,为线型分子,模量高,渗透性小,结晶度高,具有好的拉伸强度、劲度、耐久性、韧性;低密度聚乙烯支化度高于高密度聚乙烯(每1000 个主链C 原子中约含15~35 个短支链),结晶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韧性,放水和隔热性能较好;交联聚乙烯形成了立体网状的结构,因此在韧性、强度、耐热性等方面都较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黏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
1.实验操作中,哪些因素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粘度管口径,粘度管是否垂直及是否干净,溶液密度,人的读数误差,秒表精度等等。

2.如何测定mark-houwink方程中的参数k,α值?
答:将聚合物式样进行分级,获得分子量从小到大比均一的组分,然后测定各组分的平均分子量及特性粘度[η]=kMα,两边取对数,作图得斜率和截距。

实验二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球晶
1.聚合物结晶体生长依赖什么条件,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控制晶体的形态?
依赖于分子结构的对称性与规整性,以及温度,浓度,成核剂,杂质,机械力等条件。

①控制形成速度:将熔体急速冷却生成较小球晶,缓慢冷却则生成较大球晶
②采用共聚的方法:破坏链的均一性和规整性,生成小球晶3外加成核剂可获得甚至更微小的球晶。

实验三扫描电镜观察物质表面微观结构
1.为什么样品边缘或者表面斜坡处比较亮?
因为扫描电镜收集的是二次电子,通过收集的二次电子成像,而样品的边缘和斜坡处由于形貌都比较尖锐突出,所以对二次电子的反射强度高,因而在边缘和斜坡处的图像比较发亮。

2. 电镜的固有缺陷有哪几种?像闪是怎样产生的?
球差,色差,衍色差,像闪。

极革化材料加工精度,极革化材料结构和成分不均匀性影响磁饱和,导致场的不均匀性造成像闪。

实验四DSC,DTA
1.解释DSC和DTA测试原理的差异
DTA是测量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差,而DSC使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相等,而测的是维持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相等所需要的功率
DTA:测温差,定性分析,测温范围大,灵敏性低
DSC:测能量差,定量分析,精度高,测温范围小(相对DTA)灵敏度高
2.同一聚合物样品,TGA测试得到样品分解温度及分解步骤有差异,可能原因是什么?
1,通入气体的种类即气氛不同,N2不参与反应,热效应小,影响不大;2升温速率不同,如果升温速率太快反应温度就会不均匀不能得到准确的峰,相反,试量少一些温度会相对均匀,就可以得到尖锐的峰形和相对准确的峰温;3,实验开始时仪器的校准不准确;4样品用量的多少,用量多一点好,在侧重感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高的相对精度。

实验五电子拉力机测定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
1. 拉伸速度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一般情况下,拉伸速度越大,所测得的强度值越高。

在低的拉伸速度下,有充足的时间利于缺陷的发展,从而强度值较小,而较大的拉伸速度下,材料的断裂主要是其化学键的破坏引起,测得的强度值较大。

2. 根据拉伸过程中屈服点的表现、伸长率大小及断裂情况,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
目前大致可归纳成5种类型
3. 影响高聚物机械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1)大分子链的主价链,分子间力以及高分子链的柔性等,是决定高聚物机械强度的主要内在因素。

(2)混料及塑化不均, 会产生细纹、凹陷、真空泡等形式留在制品表面或内层。

(3)环境温度、湿度及拉伸速度等对机械强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实验六聚合物动态力学性能
1.如何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分析共混聚合物两相相容的情况?
答:(1)出现一个力学损耗峰,说明两相完全相容;(2)当出现两个力学损耗峰,但与两单一聚合物的力学损耗峰不一致且互相接近时说明两相不完全相容,(3)当出现两个力学损耗峰,但与两单一聚合物的力学损耗峰一致时,说明两相完全不相容。

2.为什么在玻璃化转变区内会出现最大值?
答:聚合物受到变化着的外力作用时产生相应的应变,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前分子链很难运动;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力学损耗达到最大,随着温度上升,力学损耗先上升;在玻璃化温度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力学损耗最大时最大。

实验七聚合物的蠕变性能实验
1.如何根据蠕变曲线与回复曲线求出三个ε?
蠕变曲线第一部分垂直的高度即ε1,由第二部分斜率可求得ε2,从而求出ε3回复曲线第一部分垂直的高度为ε1,第二部分曲线为ε2,第三部分水平曲线高度即为ε3。

2.如何通过蠕变曲线和回复曲线分别其求出本体黏度?
通过蠕变曲线最后一段直线的斜率Δε/Δt=δ/η,可计算才材料的本体黏度η。

由回复曲线得到ε3,然后按η=δ0(t2-t1)/ε3计算
3.本体黏度的单位?
Pa·s
实验八邵氏硬度测定&实验十悬梁臂冲击方法(Izod方法)
1.硬度试验中为何对操作时间要求严格?
经常会观察到硬度测量计上的读数结果随时间而变化,有些变化快,有些变化慢,这样在不同的时刻读到的数据也就会出现不同。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材料应力松弛特性不同所造成,因此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在进行硬度测试时须对测试操作时间作严格规定。

2.如何从配方和工艺上提高高聚物材料的冲击强度?
配方:加入适量增塑剂,使聚合物链段运动能力增加,冲击强度提高。

工艺:适当交联,使冲击强度提高;降低球晶大小;进行机械共混;接枝共聚和链段共聚。

实验十一熔体流动速率
1.为什么要分段取样?
分段取样取平均值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且利于去除坏点,减小试验误差。

2.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举例说明。

①标准口模内径的选择不同的塑料应选择不同的口模内径,否则实验误差较大。

②实验温度物料的形态与温度有关,不同的温度下,物料的熔体流动速率不同。

③负荷不同负荷下,压力不同则影响样条质量。

实验十二旋转黏度计测定聚合物流变性能
1.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τ=ηr 凡流动行为符合该式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不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流体为非牛顿流体。

2.聚合物流体的粘度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①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大,其在溶液中体积增大,从而使溶液的粘度增大。

②随聚合物的浓度的增加,其溶液的粘度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③随pH值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

④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降解温度之前,其粘度是可恢复的
3.若不知待测试样粘度,如何选取合适的转子?
对于未知样品的粘度测量,首先应估算样品的粘度值。

当估计不出被测流体的大致粘度时,应假定被测样品为较高的粘度;试用由小到大的转子(表面积小)和由慢到快的转速。

粘度测量的原则:高粘度的流体选用小转子、慢转速;低粘度的流体选用大转子、快转速。

实验十三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乳液粒径
1.动态光散射仪测定乳液的粒径实验对样品有哪些要求?
样品应该较好的分散在液体媒体中。

理想条件下,分散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透明;和溶质粒子有不同的折光指数;应和溶质粒子相匹配(也就是不会导致溶胀, 解析或者缔合;掌握准确的折光指数和粘度;误差小于0.5%,干净且可以被过滤。

2.连续测试过程中光强的变化及多次测试结果的z-均直径发生改变说明什么问题?(分别说明光强增强、减弱、无规则变化及z-均直径增长、下降各意味着什么问题)
在连续测试过程中光强增强意味着:粒子聚集
在连续测试过程中光强减弱意味着:粒子沉淀、粒子溶解
在连续测试过程中光强无规则变化意味着:粒子不稳定(聚集或分离)
z-均直径增长意味着:粒子聚集、温度不稳定(粘度随温度变化)
z-均直径下降意味着:粒子沉淀、粒子溶解、温度不稳定(粘度随温度变化)实验十四聚合物维卡软化点的测定
1. 说明高分子材料耐热性的含义,有哪些表征方法?
材料在温度升高时保持其物理机械性质的能力。

常用维卡(Vicat)软化点、马丁(Martens)耐热温度以及热变形温度等测试方法表征塑料耐热性能。

2. 分析维卡软化点测试的影响因素
外因:试样尺寸、静负载的影响
内因:试样的制备方法与加工方式
实验十五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的测定
1.什么是表面张力?简述液体的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效果?
是表面层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分子间净吸引力),使液体紧绷方向为切向。

产生原因是物质表面层的分子所处的力场是不均衡的。

作用效果是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

扩展表面要作功。

2.除了吊环法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如毛细管上升法、滴重法、最大压力气泡法、吊片法和静液法等。

3.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
①液体的种类,不同的液体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大,便面张力就打: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而油的表面张力较小。

②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间引力减小,同时其共存蒸汽的密度加大,表面分子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减小,受到气相分子的引力增大,表面张力减小③当溶液中有杂质时,表面张力也会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