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精选7篇)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精选7篇)导语: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
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篇1读罢《终结拖延症》的第一感觉:这绝非你案头上关于“拖延症”的第一本书,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本。
拖延,固化成生活里的一种习惯,坏得习惯。
改变一种习惯,则是艰苦卓绝的过程。
这意味着,单纯的阅读本书并不能改善你的拖延症,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过于积极的有益作用。
我们需要的去做的能力,这种能力毫无疑问是无法通过阅读一本书所能带来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战拖教材,而非一本自助手册。
在真的拖延症患者手里,这本名词性术语颇多,阅读感并不算强的书籍,像是一种负担,而难给人以去改变拖延的勇气。
换句话说,并非这本书写的不好,而是没有配套服务。
这个服务,既包括一个现实中的战拖课程班,还有一个实时督导与反馈的机制。
当然,书中一些有趣的观点,权且摘录在此:一项工作量大的长期工作,其进程很可能被拖延所影响。
这时,用表格提示的方法,也许会帮你认清工作的目标、最后期限、时间表,以及受拖延所影响的风险大小。
个人事务拖延,就是习惯性地推迟你早该进行的活动。
简单拖延是一种不作为的拖延方式:当你觉得某一任务有些不顺手,或者让你感觉不愉快的时候,对其抗拒、退缩的反应,就是简单拖延。
这种拖延,可能会以瞬间的犹豫作为起点。
除非你能采取有效的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否则这一瞬间的犹豫,可能就会触发拖延的自动反应。
而犹豫的过程,可能与大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关。
复杂拖延,是伴随着诸如“自我怀疑”或“完美主义”等其他因素的拖延行为。
无意义的忙乱,也是一种因为逃避不想面对的问题,从而导致潜在紧张的症状。
这种忙乱是一种分心欣慰,就像是沿着一条死胡同狂奔到底,毫无意义。
要从拖延的道路转移到高效率的道路上,第一步通常是这样一种转变:从拖延过程及其思维、感觉和行为当中的自我倾注状态,切换到一种问题解决式的自我观察状态。
2022《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2022《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终结拖延症》读书报告无事不拖的人确实难找,而从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见。
我们都会拖延,只不过程度有轻有重。
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地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
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
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作者简介:威廉·克瑙斯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拥有超过30 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其专精领域为现代都市人群各种负面心理的引导与治疗。
一、什么是拖延症拖延就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得不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难免会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这种情绪包含着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打游戏。
拖延不是简单的逃避行为,而是包含了一系列相关联的理解和想法(认知)、情绪和感受以及行动(行为)。
案例:简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她的任务是要尽快完成季度财务分析报告,在拖了一段时间后,她决定今天必须要完成这个报告,看看下面发生的这些事:简刚要坐下写报告,她突然发现草坪草太高了,她得去剪草;剪完草后,正好看见了邻居,就走过去闲聊了一会;吃完晚餐后,有点小困,就决定小睡一会,这样就有精神写报告了;小睡一会儿后,打开电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会新闻,又打了会儿喜欢的游戏,太晚了,还是睡觉吧,明天早点起来再做;一觉就睡到早上7 点,她匆匆起床,准备上班,根本没时间写报告;忙乎了一早上才把手头的事处理完,她午饭也没吃,赶紧写报告,但已经赶不上下午 4 点的截止时间了;她疲惫不堪,只好向老板申请延期一天,老板无奈同意了,她终于赶完了,内心愤怒不已,发誓下次一定不再这样。
可是下一次报告任务,她的拖延一如往昔。
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压力;害怕失败的焦虑;认为不是最好就是失败的完美主义。
当然除了交税和死亡这两件事是肯定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事是必然的,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失败。
读书笔记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读书笔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说起拖延,好像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的,我也是一个“拖拉机”,前几天正好在樊登读书会上听到《终结拖延症》这本书,感觉特别棒,今天分享给大家。
希望对大家有用。
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压力;害怕失败的焦虑;认为不是最好就是失败的完美主义。
当然除了交税和死亡这两件事是肯定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事是必然的,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失败。
“立即行动”哲学,就是以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时间去做合理的事情,拒绝那些拖拉冲动,找出容易做的事立即行动。
怎样改变拖拉的毛病呢?书中介绍了以下几个方法:1、看清拖延行为是怎样运作的,以及有效改变拖延思维(认知方法)帮你重新思考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自动负性思维(ANT),比如你可以教自己跟拖延思维争辩,那些如“我一会再做”都是自欺欺人;你害怕失败,是因为你害怕被拒绝;你推迟行动,是为了避免那些子虚乌有的恐惧。
2、帮你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情绪方法)拖延很可能是因为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引起的,你想避开这种紧张、不快,想要用一个更加安适的行为来转移情绪,代替不快。
这些负面情绪主宰你的心态时,拖延就成了自然反应。
你必须学会跨越情绪上的障碍。
3、确定你的方向,落实行动(行为方法)当你拖延时,十有八九是在用一些压力小或不太重要的事,来代替被拖延的那件事,比如看新闻、打游戏。
书中有大量的方法帮你控制分心行为。
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这套组合拳,组合拳在应对拖延症上的确比一招鲜更为管用。
书中有介绍控制拖延的几种强效行为方法,具体如下:1.控制导致拖延的分心行为:分心是拖延的一个显著特点,你用回避代替了行动,用逛街来回避处理不愉快的冲突;用看新闻来回避明天做报告的恐惧。
战胜分心需要从明确选择开始,你可以用如下的联系来做出正确选择。
2.思维终止: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行为治疗练习,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拖延时,就在心里大喊一声“停”,停下手来,深呼吸,多次练习!3.列出任务表:你可以将自己要做的事务按照重要程度将它们排序列出,任务表可以很短,一到五项就可以,有助于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几件重要的事上来。
《戒了吧,拖延症》读后感

《戒了吧,拖延症》读后感《戒了吧,拖延症》读后感1去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戒了吧,拖延症》,感触颇深,至今记忆犹新。
这本书里写的许多都是励志类故事,如《拖着不做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放弃是拖延症最大的恶果》等故事。
每篇故事都有例文也有成长启示,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正如书上所说,拖延是把成功的那一刻无休止地延后,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它不可以停止或延后。
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的`珍惜它,不去浪费它,如果浪费它后悔也来不及。
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这一次惯着你自己,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一辈子。
那么你就会后悔一辈子,不要想着让别人来帮助你。
这是不可能的,别人说你,你不行动是没用的。
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每个人在机遇面前都是平等的,上帝没有偏袒任何人,而是在于自己会不会珍惜。
如果你拖延了,浪费了时间,只会害了自己,所以不要想这东西过一会儿再弄,因为全世界那么多人,说不定哪个人在你偷懒的时候就已经弄好了。
书中一位大主教说过,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
这对我启示非常大,我决定将时间用在学习上,不再拖延。
在这之后你知道发生什么了吗?我的生活变得非常有序,一段时间的改变,父母同学都对我刮目相看,我自己也信心满满。
这样一个全新的我,决定要认真学习,不让自己再得拖延症。
这真是一本好书,希望你读完我的作文后也能摆脱这讨厌的拖延症。
《戒了吧,拖延症》读后感2“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他,没人喜欢他。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邋遢大王》这首歌。
我出生拖延邋遢,所以我爸妈给我起了个外号邋遢大王。
自从到了四年级,我在图书角借到了一本课外书,它叫《戒了吧,拖延症》,作者是王奕鑫,这里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觉得发生在我身上那些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是拖延症的表现,直到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我已深深的被拖延君打败了!我绞尽脑汁地改掉拖延邋遢,但还是没成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终结拖延症》是一本由英国心理学家尼尔·费奇利所著的心理学类图书。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拖延症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拖延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治疗拖延症的可行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收获就是明白了拖延症不仅是一种不良习惯,更是一种心理问题。
拖延症不仅仅是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负面评价,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因此,克服拖延症并不仅仅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更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本书在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拖延症的成因。
作者指出,拖延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个体差异、情绪管理困难、目标设定模糊、认知偏差等都可能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阅读这一部分后,我深刻认识到,要想解决拖延症问题,首先需要找到个人拖延行为背后的根源。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拖延症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阐述了拖延症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拖延症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更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和焦虑。
此外,拖延行为还会影响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心,使得个人感到自责和失望。
同时,拖延症也是管理上的灾难,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通过了解这些危害,我对拖延症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我意识到,不解决拖延症问题,不仅会浪费时间,更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主要介绍了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作者提出,要克服拖延症,首先需要通过目标设定来激活个人的动力。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可以量化,这样可以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
其次,作者强调了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
例如,作者提倡使用番茄工作法,即将任务分割成小块,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作者还强调了时间管理工具的使用,例如番茄闹钟、任务清单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个人有序地进行工作。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心理调节方法,例如积极情绪管理、改变消极自我评价等,这些方法有助于个人克服拖延行为。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终结拖延症》是一本由威廉?克瑙斯着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一):想象下一个“立即行动”的步骤把你的自我发展的努力看成一种实验,把你的计划看成假说。
这样,你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
现在,你就像科学家一样操作着。
你检验的只是你的计划,评判的只是实验的结果,而不是你本人。
如果你不喜欢结果,那就调整计划,重新检验。
先找出对你来说很容易做好的事情,在这件事上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直到完全掌握。
你可能害怕失败,原因是你害怕随后的被拒;你推迟行动,为的是避免那些原本子虚乌有的恐惧。
拖延可能源于你对几类任务的情绪反应,这些任务或者错综复杂,或者迟迟不能给你回报,或者让你觉得沮丧、不快甚至如临大敌。
这些任务可能唤起了你的焦虑。
当这些负性情绪在你心底窃窃私语的时候,拖延就成了你再自然不过的一种反应。
开始。
下去。
否则,你就只有明智地把整项工作预先分块,为自己设置一些中间期限,并根据完成情况,定期奖励自己。
要记住,在我们认知、情绪与行为三管齐下的“战拖”方案当中,对自己的拖延习惯保持觉察和认识是首要的一步。
当你把那些不重要和不紧迫的事情,置于你最重要的自我发展活动之上时,你就是在拖延,就是在用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
这种拖延,可能会以瞬间的犹豫作为起点。
除非你能采取有效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否则这一瞬间的犹豫,可能就会触发拖延的自动反应。
无论这种机制确实存在还是另有原因,解决方案都是相同的:必须采取行动,推翻这种生理抵制。
这种转变不像做研究那样,要花很多年打基础才能完成。
你可以马上开始这种转变。
控制住拖延,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但它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
当你自我观察的努力得到的回报逐步累积时,你继续这种“立即行动”的方式就会更有动力了。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这是明代诗人钱福的佳作, 诗中可是看出, 前人已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 尤其要珍惜今天的时间!今天, 当我读完美国作家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后, 更加意识到当我们决定做某事的时候, 我们要战胜自已内心的拖延习惯, 尽可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它完成。
因为, 这对于完成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 慢工出细活。
试想, 当你仓促的干完某事, 连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了, 怎么能够去保证质量?这根本不叫完成某事, 这只能叫对付掉某事。
虽然拖延症是对我们最普遍、最顽固又最复杂的挑战, 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已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 为自已照亮一条新路, 沿着这条新路, 我们去“战拖”!我们在观念上要转变自已, 识破那些将我们引离主线的消极自我意象和情绪威胁, 以与分心的活动, 不让他们去妨害我们的工作成果。
拖延现象仿佛是一团迷雾, 多变而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借口和意外, 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已的期望值, 采取可行的矫正措施, 来对抗拖延行为。
遇到事情, 很多人可能都有“待会儿再做”的这种心态, 它就像一张“借据”, 它预支着“现在就玩”的特权, 让“以后”再为“现在”买单。
可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 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 你往往就会发现利息的高昂。
所以, 我们不能把明天的时间透支给今天来玩, 而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 这样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也会很高很高。
《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让我们用三管齐下的方法, 终结拖延症, 不妨让我们努力试着去改变我们的拖延:1、通过认知方法磨亮自我察觉, 改变拖延思维, 从而斩断我们的拖延思维;2、通过情绪方法建立对不愉快任务的忍耐力, 练出情绪肌肉, 克服拖延, 让自已知道如何去应对与压力相关的拖延;3、通过行为方法, 让自已果断行动, 坚持到底, 攻克拖延。
人的一生中, 许多习惯都是自已养成的, 好的习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 坏的习惯我们要慢慢让自已去丢弃。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终结拖延症》是一本由威廉?克瑙斯着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一):想象下一个“立即行动”的步骤把你的自我发展的努力看成一种实验,把你的计划看成假说。
这样,你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
现在,你就像科学家一样操作着。
你检验的只是你的计划,评判的只是实验的结果,而不是你本人。
如果你不喜欢结果,那就调整计划,重新检验。
先找出对你来说很容易做好的事情,在这件事上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直到完全掌握。
你可能害怕失败,原因是你害怕随后的被拒;你推迟行动,为的是避免那些原本子虚乌有的恐惧。
拖延可能源于你对几类任务的情绪反应,这些任务或者错综复杂,或者迟迟不能给你回报,或者让你觉得沮丧、不快甚至如临大敌。
这些任务可能唤起了你的焦虑。
当这些负性情绪在你心底窃窃私语的时候,拖延就成了你再自然不过的一种反应。
开始。
下去。
否则,你就只有明智地把整项工作预先分块,为自己设置一些中间期限,并根据完成情况,定期奖励自己。
要记住,在我们认知、情绪与行为三管齐下的“战拖”方案当中,对自己的拖延习惯保持觉察和认识是首要的一步。
当你把那些不重要和不紧迫的事情,置于你最重要的自我发展活动之上时,你就是在拖延,就是在用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
这种拖延,可能会以瞬间的犹豫作为起点。
除非你能采取有效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否则这一瞬间的犹豫,可能就会触发拖延的自动反应。
无论这种机制确实存在还是另有原因,解决方案都是相同的:必须采取行动,推翻这种生理抵制。
这种转变不像做研究那样,要花很多年打基础才能完成。
你可以马上开始这种转变。
控制住拖延,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但它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
当你自我观察的努力得到的回报逐步累积时,你继续这种“立即行动”的方式就会更有动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明代诗人钱福的佳作,诗中可是看出,前人已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尤其要珍惜今天的时间!
今天,当我读完美国作家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后,更加意识到当我们决定做某事的时候,我们要战胜自已内心的拖延习惯,尽可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它完成。
因为,这对于完成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
试想,当你仓促的干完某事,连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了,怎么能够去保证质量?这根本不叫完成某事,这只能叫对付掉某事。
虽然拖延症是对我们最普遍、最顽固又最复杂的挑战,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已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为自已照亮一条新路,沿着这条新路,我们去“战拖”!我们在观念上要转变自已,识破那些将我们引离主线的消极自我意象和情绪威胁,以及分心的活动,不让他们去妨害我们的工作成果。
拖延现象仿佛是一团迷雾,多变而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借口和意外,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已的期望值,采取可行的矫正措施,来对抗拖延行为。
遇到事情,很多人可能都有“待会儿再做”的这种心态,它就像一张“借据”,它预支着“现在就玩”的特权,让“以后”再为“现在”买单。
可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你往往就会发现利息的高昂。
所以,我们不能把明天的时间透支给今天来玩,而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这样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也会很高很高。
《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让我们用三管齐下的方法,终结拖延症,不妨让我们努力试着去改变我们的拖延:1、通过认知方法磨亮自我察觉,改变拖延思维,从而斩断我们的拖延思维;2、通过情绪方法建立对不愉快任务的忍耐力,练出情绪肌肉,克服拖延,让自已知道如何去应对与压力相关的拖延;3、通过行为方法,让自已果断行动,坚持到底,攻克拖延。
人的一生中,许多习惯都是自已养成的,好的习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坏的习惯我们要慢慢让自已去丢弃。
拖延就是一种坏习惯,当我们愿意去战胜拖延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决心和我们的拖延坏习惯说再见。
今天的事就让我们养成今天就做的习惯,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那么,告别拖延,就从现在开始吧!
王俊
2018年3月20日夜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