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三单元
【精品】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单元 归纳总结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
数。
@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乘法运算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本单元的详细知识点介绍:1. 两位数乘一位数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技巧。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掌握如何回答问题“24乘以3等于多少?”的技能。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竖式乘法,而不是使用长乘法。
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 集合的知识这里集合是指将多个物品组成一组,形成一个集合。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一共有50人,其中有20名男生。
那么班级中有多少女生?”这个问题可以用集合的知识很好地解决。
3. 时间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如何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
例如,“小明从下午3点到下午5点一直在玩电脑游戏,他一共玩了多久?”学生将学习如何用时钟讲时间表示为小时或分钟,并学习如何计算时间差。
4. 长度单位的知识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长度,并学习一些计算长度的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厘米和分米等单位来表示长度,以及如何用加减法计算长度差。
5. 面积单位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面积,并学习一些计算面积的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等单位来表示面积,并学习如何用加减法计算面积差。
6. 容积单位的知识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容积,并学习一些计算容积的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毫升和升等单位来表示容积,并学习如何用加减法计算容积差。
7. 二维图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测量各种二维图形。
他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测量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和圆形等常见的二维图形,并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总之,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有关时间,长度,面积,容积和二维图形的知识。
这些技能和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详解五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其中第三单元更是涉及了多个关键概念和解题方法。
本单元通常围绕分数、几何图形、数据处理等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详细知识点。
一、分数的深入认识分数的读写与意义:学生应能正确读写分数,并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例如,3/4读作“三分之四”是错误的,正确读法为“四分之三”,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分数的性质: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相同,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的分数值越大。
同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3/4可以理解为3除以4。
分数的比较:学会使用通分、约分等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例如,比较2/3和3/4时,可以通过找两者的最小公倍数12作为共同分母,将2/3转化为8/12,3/4转化为9/12,从而比较出3/4大于2/3。
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即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对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要先通分再计算。
此外,还要学会将带分数与假分数相互转化,并进行加减运算。
二、几何图形的认知与计算平面图形的认识:熟悉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了解这些图形的边、角等基本元素及其性质。
周长的计算:学会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
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等于四边之和;对于三角形,周长等于三边之和;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需要了解其特殊性质后再进行计算。
面积的计算: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例如,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2。
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更复杂的图形,需要了解其特殊性质后再进行面积计算。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会设计调查问卷、记录数据等方法收集信息,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根据需要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篇一:《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那些事儿。
这一单元啊,可是有好多超级有趣又很重要的知识呢!先来说说小数除法吧。
小数除法就像是一场神秘的探险。
你看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就像是走在一条平坦大道上。
比如说,我们要计算5.6÷7,这就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有点像啦。
把5.6当成56个0.1,56÷7 = 8,那这个8其实就是0.8呢。
这就好像我们把一堆小糖果(5.6个糖果,这里把一个糖果当成0.1)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0.8个糖果呀。
可是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就有点像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啦。
这时候我们得把除数变成整数。
就像1.2÷0.3,我们要把除数0.3变成3,那被除数1.2也要跟着变成12,这就像是给它们俩都穿上了一件魔法衣服,让它们变得更容易计算啦。
这时候就变成了12÷3 = 4。
这多神奇呀!我就想啊,这就好比我们要把1.2米长的小彩带平均分给0.3米一段,那我们把单位都变成分米,1.2米就是12分米,0.3米就是3分米,这样一分就知道能分成4段啦。
还有商的近似数呢。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去买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数字。
比如说,我们去商店买糖果,每颗糖果0.8元,我带了5元钱,那我能买几颗糖果呢?5÷0.8 = 6.25颗,可是糖果不能是0.25颗呀,这时候我们就得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啦。
如果老板说可以舍去小数部分,那我就能买6颗糖果。
这就像我们在给东西做一个大概的估计,不能太较真那些小数部分,不然可就有点钻牛角尖啦。
循环小数也是这个单元的一个大明星呢!循环小数就像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比如说1÷3 = 0.333……这个3就会一直循环下去。
就好像一个小陀螺,一直在那里转啊转,停不下来。
还有像5÷11 = 0.4545……这45就是循环节。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汇总带习题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1.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写上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易错点: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2. 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 商的近似数(1)准确数与近似数①准确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所遇到的数中.有时可以得到完全准确的数.他们精确.没有误差。
如:五(1)班有学生46人.这里的46是准确数。
②近似数:由于实际中常常不需要用精确的数描述一个量.或不可能得到精确的数。
如:中国约有13亿人.这里的13就是近似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算起.到这一位数字上.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0.6166≈0.62.有两个有效数字:6、2。
(3)求商的近似数: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易错点:其中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4. 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5. 解决问题(1)进一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不管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都向前进1。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一、数的认识
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是比0大的数,负数是比0小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二、数的运算
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性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性质,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常见的量
1.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掌握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知道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了解面积和体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探索规律
1.通过具体例子,探索一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共同特征。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能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填写表格,能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
新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配套练

新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配套练新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配套练习第一部分:知识点概述本文旨在介绍新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配套练习题。
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分数的简化与扩展、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分数的乘除。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将会掌握分数的运算和比较方法。
第二部分:分数的简化与扩展1. 分数的简化分数的简化是指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的过程。
最简形式是指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为1的分数,也就是不能再进行约分的分数。
简化分数的方法是求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形式。
2. 分数的扩展分数的扩展是指将一个分数变为与之相等但分子和分母较大的分数,可以是原分数的整倍数。
扩展分数的方法是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第三部分:分数的比较分数的比较是指判断两个或多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常用的比较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直接比较法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等,只需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
分子较大的分数较大,分子较小的分数较小。
2. 通分比较法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等,可以通过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的分母统一,然后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3. 转换为小数比较法如果两个分数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将它们转换为小数再进行比较。
将分子÷分母求得的小数作为依据,数值较大的小数对应的分数较大。
第四部分:分数的加减1.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当分数的分母相同时,直接将分子相加减,并保持分母不变即可。
计算结果为一个分数。
2.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当分数的分母不同时,需要先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分数的分母统一,再进行相加减。
计算结果同样为一个分数。
第五部分:分数的乘除1. 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可以简单地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然后将所得的乘积作为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2. 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可以将除数分数的分子和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乘,分母分子反过来相乘,然后将所得的乘积作为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点
1. 三位数的整数加减法:
- 填写计算表格:根据给定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填写计算表格的空白处,注意对齐各位上的数字。
- 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计算时将整十整百位上的数字保持不变,只计算个位数的加减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2. 三位数的整数乘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与一位数的整数乘法计算。
- 分步计算法:将三位数乘法分解为个位数乘法和十位数乘法计算,并将结果相加。
3.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整数乘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整数乘法计算。
- 交换律和结合律: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乘法计算。
4. 三位数的整数除法:
- 拨算盘计算:使用物理拨算盘进行三位数与一位数的整数除法计算。
- 估算商和校验:通过估算商和计算商的差,校验整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5. 应用题解题方法:
- 读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 找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 列式:根据题意,用已知的条件列出算式。
- 求解:按照四则运算规则,求解算式。
- 检验:将求得的答案代入原题,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教师学生年级
授课时间授课课题授课类型1对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大家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能力目标:培养大家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训练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难点:求近似数。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新课导入
你能说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吗?
授课内容分析、推导(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 一、回顾与整理
讨论:
1、举例说一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4、说说这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认识小数
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
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
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和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并会运用其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并从中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
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并区别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学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
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例题讲解。
例1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10 =
5.6500 = 10.00000 =
小结:小数的性质应注意不管添上“0”还是去掉“0”,都应在小数的末尾。
在小数的末尾,不管添上或去掉一个“0”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
巩固练习
判断
(1) 小数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2) 30=30.00 ()
(3) 0.060=0.6 ()
(4) 0.4和0.40的大小相等,意义一样。
()
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例2
比较大小
7.96元○8.32元 3.67 ○3.76
0.13米○0.129米10.49 ○9.52 8.16 ○8.160 0.09 ○0.8 1.70 ○1.71 5.42 ○5.382
说说你的比较方法。
归纳: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填一填
( )< 1.8 <( )
( )< 23.47 <( )
( )< 5.006 <( )
( )< 70.02 <( )
比2大,比3小的小数有()个。
例3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1)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2)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想一想:
通过例3,说明了什么?
同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求得的近似数表示的精确程度是不同的。
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也就是表示这个近似数范围越小。
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即: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
看百分位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千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
掉。
按照“四舍五入法”在下表中填写出各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保留一
位小数
保留两
位小数
保留三
位小数
12.9542
3.0576
40.1237
65.3849
三、习题巩固一、填空
⒈0.3=
3
( )0.17=
( )
1000.011=
( )
( )
7
10=()
7
100=()
7
1000=()
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8角=()元9分=()元7角1分=()元5角7分=()元4厘米=()米6分米=()米
29毫米=()米83厘米=()米
⒊()个0.01是0.1;1个()是0.01。
⒋0.5里有()个十分之一;0.027里有()个千分之一。
⒌0.61是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⒍2个十、5个0.1、7个0.01和9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⒎ 4.705是由4个()、()个0.1和()个
0.001组成的。
⒏一个数的百位上是7,十分位上是6,其他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⒐ 1.3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有()千分之一。
⒑把14698400改成写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保留整数是()。
⒒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5 0.37<()<()<0.38
⒓求9.9735的近似数,把它精确到个位是(),精确到十分位是(),精确到百分位是()。
二、选择
⒈在3.0、300、0.30、0.030中,去掉()末尾的0,该数的大小就发生变化。
A 3.0
B 300
C 0.30
D 0.030
⒉0.17万改写成以“1”作单位的数是()。
A 170
B 17000
C 0.0017
D 1700
⒊下列各小数中,()的百分位“五入”是5.0。
A 4.95
B 5.06
C 4.89
D 5.96
⒋下列各两位小数中,()的百分位“四舍”后不是3.6。
A 3.61
B 3.64
C 6.63
D 3.62
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5分米、3分米、4分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 12
B 6
C 10
D 8
三、判断(共8分)
⒈万分位是小数部分的最低位。
()
⒉五十点一零四写作50.104。
()
⒊0.301表示千分之301。
()
⒋小数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⒌0.7与0.700的大小一样,意义也完全一样。
()
⒍整数部分是4的小数,都比4大。
()
⒎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
()
⒏在小数点后面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四、比较大小。
⒈在○里填上“>”、“<”或“=”。
7.8○7.9 8.25○0.825 5.7○7.5
0.9元○0.90元 3.4米○4.3米0.71吨○700千克
⒉把下面的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6.6 6.06 6.066 6.606 66.06
⒊把下面的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0.203 0.2 0.23 0.023
0.302 0.032
五、填表。
1.用0、2、8、4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可以组成18个不同的两位小数,请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4个小数,再按从小到大写出4个。
(4分)十位个位小数点十分位百分位
·
·
·
·
十位个位小数点十分位百分位
·
·
·
·
2.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3.4936
0.9528
9.9563
六、综合提高题。
1、用0、
2、8、5、·组成“零”不读出来的两位小数是()。
2、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是3.8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3、小明、小高、小亮三人进行100米赛跑比赛,小明用了18秒,小高用了18.2秒,小亮用了17.3秒,()第一,()第三。
4、在38.38中,小数点左面的8是小数点右边8的()倍。
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45,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
小结
作业/思
考题
课后反思
(体会、
.
得失分
析、改进)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主任签字: 日期
徐州龙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