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精华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精华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精华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先由上面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再由左(右)和前(后)确定立体图形有几层,每层有几行几列。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例:1会画三视图(画一画)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会搭积木例如:如右图是从上面看到的搭积木的形状,请你画一画.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1、熟记概念:(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或者商)的倍数,除数(或者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是积的因数,积是因数的倍数。

例如:12÷2=6 →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2×6=12→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 12 )。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18 )。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

例: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⑵一个数(0除外)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⑶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18 )。

2、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一、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概述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几何与测量、统计与概率以及应用题解题方法等。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搭建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数的认识与运算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和整数的互化方法。

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学生要学会将分数化为小数,以及将小数化为分数的方法。

3.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并能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4.简便计算方法:学生要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的简便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三、几何与测量1.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要学会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问题。

3.图形的变化和组合:学生要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变化规律,以及图形的组合方法。

四、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要学会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2.单变量统计图表的制作:学生需要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单变量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3.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学生要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并能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应用题解题方法1.问题分析与解答步骤:学生要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按照解答步骤进行求解。

2.方程与方程组求解: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方程组的解法。

3.逻辑推理与思维技巧:学生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学会运用思维技巧解决复杂问题。

通过学习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学生将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 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五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五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五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一、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因数与倍数。

-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如果a× b = 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 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例如3×4 = 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 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 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3、5、7等。

-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6、8、9等。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 长方体和正方体。

- 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 宽+高)×4。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 = abh。

- 正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 6a^2。

-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3。

- 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整数的加减运算整数的加减运算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规则,并掌握了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同学们要注意符号的运用,掌握好正数和负数的加减运算。

二、小数的认识和运算小数的认识和运算也是五年级下册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并且掌握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同学们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运算规则,灵活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五年级下册的重点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常见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同学们要学会用适当的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同时还要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时间、温度和长度的度量时间、温度和长度的度量是数学中的实际应用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钟表的读法、温度的读法和长度的度量方法。

同学们要掌握好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换算,能够熟练地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并且能够用标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数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并且了解了频数、频率和平均数的计算。

同学们要懂得如何统计数据,并能够正确地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

六、多边形的认识和计算在五年级下册,我们还学习了多边形的认识和计算。

多边形是指有三条及以上边的图形,我们要学会分辨和计算各种多边形的性质,例如正多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

同学们要学会用适当的公式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七、任意形式的变量代数式在五年级下册最后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任意形式的变量代数式。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

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精华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精华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4、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5、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6、奇数偶数的性质(1)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3)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质数×质数=合数(4)除2外所有的偶数均为合数;(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8、100以内质数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立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长方体①有6个面;②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有8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正方体①有6个面;②6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12条棱全部相等。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五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内容较多,包括数字的认识、四则运算、分数、尺寸和面积、时间和温度、图形和图表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和要点总结。

1. 数字的认识:在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应该对整数的认识有一定的掌握。

应该能够理解和比较整数的大小,能够在数轴上标出指定的整数,并能够通过整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四则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学生应该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应用这些运算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对于多步骤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并注意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3. 分数:在学习分数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并能够在数轴上标出指定的分数。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对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4. 尺寸和面积:在尺寸和面积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标准单位进行尺寸的测量,并能够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形状的图形的特点,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时间和温度:在学习时间和温度时,学生应该能够读懂和表示时间,并能够计算时间的差值。

对于温度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并能够将温度在两种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6. 图形和图表:在学习图形和图表时,学生需要学会读取、分析和解释各种图形和图表的内容,并能够根据图形和图表回答相应的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总结,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应用数学都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先由上面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再由左(右)和前(后)确定立体图形有几层,每层有几行几列。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例:1会画三视图(画一画)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会搭积木例如:如右图是从上面看到的搭积木的形状,请你画一画。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1、熟记概念:(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或者商)的倍数,除数(或者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是积的因数,积是因数的倍数。

例如:12÷2=6 →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2×6=12→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12 )。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18 )。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

例: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⑵一个数(0除外)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⑶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18 )。

2、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偶数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双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单数。

3、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数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所以,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所以4和6都是合数。

5、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 (2)列除法算式找。

(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例:18的因数有哪几个?6、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 (2)列除法算式找。

(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7、倍数和倍的区别:倍可以运用于整数、小数、分数,而倍数只能运用于整数。

例: 15是3的5倍,可以说15是3的倍数。

1.5是0.3的5倍,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

8、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14是7的倍数,21是7的倍数。

14和21的和也是7的倍数。

64是8的倍数,32是8的倍数。

64和32的差也是8的倍数。

9、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按2的倍数的特征,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 1 )。

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10、奇数偶数的性质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8)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11、①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质数只有(2 )个因数。

②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至少有(3 )个因数。

③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按因数的个数,把非零的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2是唯一的偶质数。

最小的合数是( 4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9、11、13、17、19.20以内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100以内质数表:例:①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9 )。

②在7、17、27、37、47、57、67、77、87、97这10个数中,质数有:7、17、37、47、67、97。

合数有27、57、77、87。

③判断: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两个质数相乘,积是合数。

( √)例: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8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9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奇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13、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是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30分解质因数。

方法一:树状图式分解法。

(先把30分解成两个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30分解成2×15, 2是质数,不需要再分解,15是合数,需再进行分解,15可以分解成3×5.直到所有因数都是质数为止。

方法二:短除法。

除数和商都不能是1,因为1不是质数。

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

1、树状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

3 1530=2×3×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熟记概念(2)长方体和正方体(立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长方体①有6个面;②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有8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正方体①有6个面;②6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12条棱全部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

(如右图)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常见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

棱长为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棱长为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常见的容积单位:升(L)、毫升(mL)。

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地面的面积。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5、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9、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0、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11、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棱长×12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 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没盖的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5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V=a3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V=sh长= 体积÷宽÷高 a= V÷b÷h 宽= 体积÷长÷高b= V÷a÷h 高= 体积÷长÷宽 h= V÷a÷b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

(表面积相应增加)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正方体的棱长扩大a倍),则表面积扩大a2倍,体积扩大a3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3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9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7倍)。

注意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注意4: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12、知道长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求其它量的方法:(1)方程法:设要求的量为X,按公式列方程。

(2)算术法:如: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和÷12长方体的长=体积÷宽÷高正方体的棱长的平方=表面积÷613、单位换算(换算方法:大单位×进率=小单位小单位÷进率=大单位大到小除以进率,小到大乘进率)长度单位:1千米=1000 米1 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单位进率10)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体积、容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15、将石头或物体放入水箱中算物体体积的方法:(1)知道两次水的深度:石头的体积=长×宽×(放入后的水深-放入前的水深)(2)知道放入前或放入后的体积石头的体积=放入后的体积-放入前的体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