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知识点、易错点、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知识点、易错点、易错题汇总

;4知识点易错点汇总★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图形: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它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二、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或轴)转动一定的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钟表中指针运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了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和对应的角度相等。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4、旋转90°的方法(1)找出原图行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2)借助三角板或量角器作原图行关键点或线段与旋转中心所在线段的垂线(3)在所垂线上量出或数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即找到原图关键点的对应点);(4)顺次连接所找到的对应点,即可得到原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5、时钟上包含12大格,60小格,时钟上相邻两数字间即为一大格,一大格为30°;每一大格又平均分为了五个小格,一小格为6°三、平移1、定义:指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

◆习题:1、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我们学习了分数。

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有分子和分母组成。

比如,三分之一就是1/3,四分之一就是1/4。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例如:2/3 >1/2。

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哦,比如我们可以帮妈妈把蛋糕分成8份,每份就是1/8。

我们学习了小数。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分母不是10、100等整数,而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比如,0.5就是1/2的小数形式。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例如:0.75 = 3/4。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一些问题。

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有很多种,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

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周长是(长+宽)×2。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绘制各种图形。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比如,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我们学会了如何看时钟、计时和做时间表。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哦!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关于统计的知识。

统计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并通过图表来分析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画一个柱状图来比较不同班级的成绩高低。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哦!以上就是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啦!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成为聪明的小数学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精华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精华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4、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5、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6、奇数偶数的性质(1)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3)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质数×质数=合数(4)除2外所有的偶数均为合数;(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8、100以内质数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立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长方体①有6个面;②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有8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正方体①有6个面;②6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12条棱全部相等。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 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
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计算方法
①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
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 L = 1 dm
31 mL = 1 cm31 L=1000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
小单位大单位
÷进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习题练习(分模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习题练习(分模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习题练习(分模块)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因数和倍数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我们就说a 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例如:38=24,3和8是24的因数,24是3和8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一个非零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

5、找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例如:要写出18的所有因数,方法如下:118=1829=1836=18所以,18的因数有:1、2、3、6、9、18共6个。

(2)列除法算式:例如:要写出24的所有因数,方法如下:241=24242=12243=8244=6245=4、8(因为4、8不是整数,所以5和4、8不是24的因数)所以,24的因数有:1、2、3、4、6、8、12、24共8个。

6、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5…直到所乘的积接近所规定的限制范围为止,所乘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写出30以内4的倍数。

41=442=843=1244=1645=2046=2447=28 所以,30以内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

三、奇数和偶数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如:0、2、4、6、8、10、12、14、16…都是偶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2
班别:
姓名:
学: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
等的长方体,即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棱长公式】
长方体: 长方体的棱总和=(长+宽+高)×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宽=棱长总和÷4-长-高 高=棱长总和÷4-长-宽 正方体: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棱长=棱长总和÷12 6. 【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7. 【表面积计算】 长方体: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8
14. 【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观察两数的关系,是否为特殊情况; ① 两数为倍数关系,较大的数为最小公倍数; ② 两数为互质关系,两数的乘积为最小公倍数; (2)不是特殊情况,可以用列举法,筛选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求。
14.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1)同分母分数相比,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同母子大大) (2)同分子分数相比,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同子母小大)
有余数,这时,除数和商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如:求 18 的因数: 18÷1=18,18÷2=9,18÷3=6,所以 1,18,2,9,3,6 是 18 的因数。
3. 【因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列乘法算式求:用这个数×非 0 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如:求 2 的倍数: 2×1=2,2×2=4,2×3=6,2×4=8,2×5=10,…。 所以,2 的倍数有:2,4,6,8,…。
5. 【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公倍数。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2922297171217529221712297175=+=⎪⎭⎫ ⎝⎛++⎪⎭⎫ ⎝⎛+=+++17217241204120)1724120(4120=+-=--2113171517218111873171517218111873=--=⎪⎭⎫⎝⎛+-⎪⎭⎫ ⎝⎛+-=----118181831871861814611873197==++-=++-8124324102462442415125416185==--+=--+21124611251296263125433121=+=⎪⎭⎫ ⎝⎛-+⎪⎭⎫ ⎝⎛-=⎪⎭⎫ ⎝⎛-+⎪⎭⎫ ⎝⎛-2a 3a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大纲一、数学广角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二、简便计算部分 加法结合律:(a+b )+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例:三、计算部分1、 注意计算结果约分,尤其是分子和分母是3的倍数的分数。

2、 快速找到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例: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长方体的棱长和=4a+4b+4h=4(a+b+h) 正方体的棱长和=12a (长度单位) 长方体的表面积= 2(ab+bh+ah) 正方体的表面=6 (面积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 abh 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 五、【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333..cm dm m 33........cm l dm l ==()0≠=÷b b a b a )0,0(≠≠÷÷=⨯⨯=c a c a cb c a c b a b六、知识点1、几个最小: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3、图形的变换有:平移、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

4、旋转的三要素:方向、角度、中心点(定点)。

5、长方形的对称轴有2条,正方形的对称轴有4条,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只有1条对称轴,扇形只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只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6、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都相等。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容积:容器、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l ml 体积与容积间的单位换算: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里的除号,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值)相当于除法里的商。

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它的关系用字母表示为:9、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12、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13、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1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可能没有众数,也可能有多个众数。

15、常用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16、找次品的方法:一般把产品个数分成三份,其中两份数量要相等。

利用最不利原则去分析和考虑。

2-3个数量至少需要1次找到,4-9个数量至少要2次找到,10-27个数量至少要3次找到,28-81个数量至少4次找到。

17、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

18、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没有别的约数的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的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9、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点: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

20、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

如:2和5,9和8,7和15,4和9。

七、解决问题1、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51255)520(541205205==+÷==÷)吨(6061604060246045325243=+-=+-154155156151531521=--=--方法:用一个量除以另一个量。

注意: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例:把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的重量占水的几分之几?糖的重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解答思路:第一问题是求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应该用糖的重量去除以水的重量。

而第二问题是求重量是糖水的重量的几分之几应该用糖的重量去除以糖水的重量。

根据分析列式为:2、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例1:水果店里原有水果43吨,卖出52吨后又运进32吨。

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吨?解答思路:由于每个分数都带上了单位,所以每个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应该用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解答。

例2:五四班有45人,有52的同学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有31的同学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其余的参加了音、体、美兴趣小组。

参加音、体、美兴趣小组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解答思路:本题的每个分数没有带单位,它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题应把全班45人看作单位“1”进行思考。

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应用方法:根据题意学会画图进行分析思考,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好其计算公式。

例1:给一个无盖长方体水缸抹水泥,从里面量得长8分米,宽4分米,深6分米;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思路:这是关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应用,从无盖和抹水泥的面积中可以看出。

在计算时,由于无盖只算五个面。

8×4+8×6×2+4×6×2=176(平方分米)例2:学校有一个长方体沙坑,长2.4米,宽1.5米,深0.6米。

如果每筐沙有0.03立方米,填满这个沙坑要多少筐沙?解答思路:根据每筐沙有0.03立方米,可以看出本题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关。

应先求长方体沙坑的体积,看它的体积里面有多少个0.03立方米,就求出了问题。

2.4×1.5×0.6÷0.03=72(筐)例3:把一个长15厘米的长方体平均截成三个小正方体,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解答思路:根据画图观察,我们以现平均截成三小正方体后,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5÷3)厘米,而且表面积增加了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15÷3=5(厘米) 5×5×4=100(平方厘米)例4:把一个长20分米的长方体锯成5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160平方分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解答思路:根据画图观察,我们发现锯成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后增加了8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所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60÷8,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底面积乘高。

从而求出其体积。

160÷8×20=400(立方分米)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例1:五一班有48人,五二班有56人。

如果把这两个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最多几人?一共可分几个小组?解答思路:根据题意,要想两个班分成的人数相等,说明这个人数既是48的因数,也是56的因数,由于是求每组人数最多几人,所以是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56的因数有:1,2,4,7,8,14,28,56。

48和56的最大公因数是8。

所以每组人数最多是8人。

48÷8+56÷8=13(组)例2:一个班有40多人,如果4个人一组或6个人一组都能刚好分完,这个班有多少人?解答思路:根据题意,4人一组或多或6人一组都能刚好分完,所这个班的人数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所以是4和6的公倍数,并且是在40多的一个公倍数。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4 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所以这个班有48人。

5、找次品有一批零件共15个,其中有一个比其它零件轻一些,你能用天平找出这个次品来吗?至少要几次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解答:15个零件(5,5,5)先天平各放5个,如果不平衡,将其中轻的5个零件再分成(2,2,1),又将天平各放2个,如果不平衡,最后将轻的2个零件再分面(1,1)。

这样至少三次就可以找出这个较轻的零件了。

八、旋转(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0,0(≠≠÷÷=⨯⨯=c a ca cbc a c b a b 43282686=÷÷=436246182418=÷÷=4324204645652493833836583=⨯⨯==⨯⨯=和2410125247247125247==和251410044100404.0=÷÷==52310434.351710344.3====或75.0434375.01007525425343=÷===⨯⨯=或83.06565≈÷=75.04325.0415.021===8.0546.0534.0522.051====875.087625.085375.083125.081====02.050104.025105.0201===九、钟面上的旋转每个大格是30度,每个小格是6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