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策略研究
福建土楼民宿发展现状调查及改造设计研究

福建土楼民宿发展现状调查及改造设计研究福建土楼民宿是指将福建传统土楼改建为旅游住宿的一种形式,在近几年逐渐兴起。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特色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
土楼民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调查及改造设计研究,探讨福建土楼民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改造设计的方向。
我们对福建土楼民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福建土楼民宿数量逐年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土楼本身建造年代久远,存在维修和保养难题,有些土楼甚至出现了房屋破损的情况。
土楼民宿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民宿存在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导致游客的不满。
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改造设计的研究方向。
应加强对土楼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土楼是福建的独特文化遗产,其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加强土楼的维修工作,修复受损的土楼,保持土楼的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
还可以采用科技手段,如加固土楼结构、增强抗震能力等,确保土楼的安全性。
应提高土楼民宿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土楼民宿是为游客提供住宿的场所,因此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培训民宿工作人员,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
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规范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民宿的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的完善。
可以在土楼民宿的设计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土楼结构虽然独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采光不足、通风不畅等。
可以通过在设计上进行改进,增加窗户和天窗,提供更好的采光条件;设置通风设备,改善室内空气流通。
可以在民宿内部设置现代化设施,如独立卫浴、空调等,提升住宿的舒适度。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古陶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景德镇三宝村位于景德镇市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尤其以其保存完美的民居建筑著称。
现在,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景德镇旅游,同时也要求更高的住宿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三宝村旧民居进行改造,开发成为民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旅游,并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1. 历史背景分析景德镇三宝村历史悠久,已有800多年历史。
这里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屋,尤其以“五楼四合院”为代表,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为典型的建筑类型之一。
这种建筑形式符合南方的气候、水利、人文环境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同时也让传统文化走向衰退。
2. 改造方案设计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我们设计了以下改造方案:2.1 尊重历史我们以保留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原有的结构和布局为前提,以保留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对外部环境、内部功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
2.2 多样化的客房将原有的房间布局进行调整,通过新增木质结构,添加露天平台等设施,将每一个房间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民宿,便于游客入住。
2.3 民宿的品牌营销我们将着重打造三宝村的民宿品牌,注重线上、线下宣传,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
2.4 生态环保我们将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使用天然材料,节能环保,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做到环保和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
3. 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这样的改造方案不仅可以保护当地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可以预估三宝村民宿每年可以带来100万元以上的收入。
4. 结论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景德镇三宝村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乡,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独特的陶瓷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宝村的旧民居改造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资源。
在保持原有建筑特色和风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旧民居改造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民宿,将为游客提供一种别样的住宿体验。
在旧民居改造的设计中,要尊重和保护原有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景德镇的旧民居多以传统的土木结构为主,传统的建筑材料如青砖、青瓦等,都是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改造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结构和材料,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可以对原有建筑进行修复和加固,恢复其原有的美感和功能。
在设计中要注重功能性和舒适度。
传统的旧民居多以多个小院落和房间组成,通风和采光条件较差。
在改造过程中,可以将多个小房间合并为一个更宽敞的空间,增加采光和通风的设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可以在院子里增加一个庭院或者花园,给游客一个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可以增加一些现代设施如空调、卫生间等,提高居住的便利性。
在设计中要体现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三宝村是陶瓷之乡,可以在改造过程中加入陶瓷元素。
可以在室内设计中使用陶瓷砖、陶瓷器皿等装饰,营造出一个独特的陶瓷氛围。
可以设计一个陶瓷工坊,给游客一个亲身参与制作陶瓷的机会,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感。
可以在民宿周边设置一些陶瓷展示和销售的地方,让游客了解和购买当地的陶瓷产品。
在设计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景德镇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保护环境是当地的长远发展方向。
在改造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
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可以设计一个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浇灌花园和冲洗卫生设施。
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景德镇三宝村的旧民居改造成民宿是一种旅游资源的转型和升级。
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注重功能性和舒适度,体现地方的文化和特色,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
景德镇三宝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三宝镇,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村落。
这里的民居建筑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但由于缺乏维护和更新,民居内部状
况不佳,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通过将景德镇三宝村的旧民居改造成民宿,可以
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现代的居住需求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住宿体验,同时也能
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
在改造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如门框、窗框、梁柱等,不宜在重建过程中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和布局。
同时,在室内设计中应运用传统的陶瓷文化
和景德镇陶瓷艺术元素,让游客深入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增强游客文化体验。
二、适应现代人居需求
在民宿改造中,应结合现代人居需求进行布局设计。
如增加浴室数量,改善卫生间设施,提高居住舒适度。
在床铺和装饰方面,应符合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
同时,在室内的
设计中,还需考虑到视觉效果,使整个设计更具美感和时代感。
三、绿色环保
在改造民宿过程中,应具备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
推广低碳化生活方式,加大
能源、水资源和垃圾处理方面的管理力度,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对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方案的探索,可以在不破坏传统文化与建筑
特色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们对于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基于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探讨

基于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探讨摘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明需求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人选择乡村旅游作为休闲途径,而乡村旅游热度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乡村旅游景点的民宿往往由居民住宅改造,反映着一方水土,一方民俗,作为区域人文文化的重要载体,民宿的设计层次较高。
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乡村旅游背景下民宿应具备的特点,并阐述如何推动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希望对民宿行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旅游背景;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引言: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在闲暇之余选择远离城市喧嚣,到乡村获得心灵上的休憩。
结合近几年乡村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游客普遍对休闲旅游时的配套环境具有较高需求,民宿产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但是,在民宿改造过程中,既要确保民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民宿的文化载体作用,体现当地的文化风貌和风土人情,这对民宿设计者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
一、新时期民宿的基本特征民宿的硬件设施相比城市住宅和酒店住宿可能略逊一筹,但优势在于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承载着独具一格的乡土文化。
在新时期民宿设计工作中,必须凸显出民宿的以下几方面特征:(一)体现区域文化乡村旅游是一个相对较为笼统的话题,但地域不同,与之对应的乡土文化自然也会不同。
所谓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的凝聚,这些独具特色的元素通过抽象或具象的符号呈现出来,成为当地民宿主题。
尤其对于部分历史悠久、内蕴丰厚的村落和乡镇,其承载的文化更加深远,文化主题更加鲜明。
因此,民宿设计者必须将区域的文化风貌放在一个系列化的构架中,对其进行合理编排,深刻体现区域文化主题。
(二)体现地域特点城市住宅和酒店的设计有大量模板可以借鉴,但民宿却不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人文景观,民宿的设计必须结合当地的空间和区位,没有模板可供参考。
通常情况下,经由设计人员设计的民宿集群百花齐放、各具鲜明特色,具有一定的群聚效应,成为其所在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

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探索景德镇三宝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的一个偏僻角落。
这里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古老的石板街道交错纵横,历史文化遗迹众多,风光如画,是一处难得的古村落风光。
由于人口外流和经济萧条,三宝村的老民居几乎废弃,村子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为了振兴这个古老的村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江南水乡的魅力,当地政府开始鼓励对古民居进行改造,打造成民宿,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
在这个背景下,景德镇三宝村的旧民居改造成民宿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吸引了很多设计师和投资者的关注。
他们纷纷前来三宝村进行考察和探索,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既能够保留古村落原有风貌,又能够满足现代人居需求的改造设计方案。
本文就将探讨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对于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留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民宿。
传统的江南水乡民居结构多为青砖灰瓦,木质栏杆,飞檐斜角的建筑风格。
这种古老的建筑结构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建筑风格,但却不符合现代人居住的需求。
在进行旧民居改造设计时,首要考虑就是如何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室内空间的改造和功能性的提升。
在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设备相结合。
在进行改造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可以在原有的房屋结构上增加卫生间、厨房等设施,同时利用现代的装饰材料和家具,使得古老的民居焕发出现代的气息。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居住需求,同时也能够保留古村落的原有风貌,实现古今相融的效果。
在景德镇三宝村旧民居改造民宿设计中,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将古村落的环境与民宿的设计相结合。
三宝村位于风景如画的水乡,周围是葱翠的田园风光和古老的村落,因此在进行民宿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将自然环境和建筑设计相融合。
基于旧建筑改造的民宿设计研究

(2)独特体验:相较于传统酒店,旧建筑改造民宿设计具有更高的独特性和体 验性。游客可以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感受到与众不同的 住宿体验。
(3)可持续发展:通过可持续性设计,旧建筑改造民宿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绿 色、健康的旅游体验,符合当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旧建筑改造民宿设计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其应用场景、设计要 点和优势等方面。结果表明,旧建筑改造在民宿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且可持续的旅游体验。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原有建筑和 文化遗存,确保其在改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传承。
(2)功能性设计:除了保护性设计,还应注重民宿的功能性设计。确保民宿能 够满足游客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3)可持续性设计:旧建筑改造民宿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在设计中应尽量使 用环保材料,
(1)文化传承:旧建筑改造民宿设计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让游客 在享受旅游的同时,领略到文化的厚重底蕴。
(3)庭院与绿化:旧建筑改造的民宿往往拥有独特的庭院空间,可以用于绿化 和景观设计。通过布置植物、水景和小品等元素,可以营造出宁静、舒适的住 宿环境。
2、旧建筑改造民宿设计的要点
(1)保护性设计:在旧建筑改造民宿设计中,应注重对原有建筑的保护。尽量 保留建筑的结构和外观特征,避免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此外,本次演示还将组织座谈会,邀请业内专家和设计师共同探讨旧建筑改造 民宿设计的最佳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工作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研究结果
1、旧建筑改造在民宿设计中的 应用场景
旧建筑改造民宿设计多应用于城市或乡村地区的老旧建筑,如废弃的工厂、仓 库、民居等。这些建筑虽然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但通过合理的改造和设计, 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民宿设计中,旧建筑改造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

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摘要:民宿是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产物,主要是指居民家庭式旅宿,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原始的酒店、宾馆等旅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何贴合旅游者的兴趣爱好,针对旅游地区的特色打造别具一格的民宿成为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
将传统民居与民宿相结合进行创新和改造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而且能带动传统民居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宿;改造;设计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住宿方式及体验已成为影响人们旅游愉悦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传统的酒店式住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旅客的进一步需求,因此我们在打造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景观时可以充分结合传统民居建筑,推出新式民宿,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1传统民居与民宿结合的必要性结合传统民居建筑,结合旅游发展来进行民宿改进和设计是推动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必要性。
第一,可以保留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类的人文景观,推动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传统民居建筑是旅游中的人文景观,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在发展新式旅游业的同时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融合,可以有效保护各地区的珍贵人文景观。
第二,满足游客对旅游住宿体验式的多元需求,推动地区特色旅游业不断发展。
旅游住宿俨然成为游客选取旅游景观的重要决定因素,推动传统民居与民宿结合可以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第三,可以带动各地区产业转型,解决剩余劳动力。
传统民居式民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住宿的转型发展可以带动餐饮及手工制作等行业的转型和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各地区人民收入[1]。
2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原则2.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对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师一定要能够遵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于相关的原则和规划指导要有充足的把握和了解,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徐强卢婉莹
来源:《居业》2018年第07期
[摘要]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是历史传承与创新利用并行的有效举措,以吉林省朝鲜族传统村落的传统民居为例,提出合理的设计策略,解决传统村落保护的重点难点并促进民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宿;吉林省;朝鲜族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 07 - 0074 - 02
传统民居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存被发现的传统村落仅不到5000个,并呈现继续消失的状态。
随着“体验型”旅游备受追捧,促使作为乡村旅游典型代表的民宿旅游迅猛发展。
民居作为民宿旅游开发的主要物质载体,挖掘和探索从民居变成民宿的设计策略成为民宿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 概念解释
1.1 民宿
民宿是指以当地文化体验和主人特色为差异化核心的非标准化与个性化的一切住宿场所,经营者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特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的方式经营,给旅客提供游览生活的住所。
1.2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
传统民居是人类最悠久的建筑形式之一,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是指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作为一般百姓生活、至今留存且仍有人居住的房屋,它带有强烈的地域特点与民族特色。
以此类民居用作商业经营使用的为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
2 传统民居现状及问题分析
朝鲜族传统民居注重“风水”原则,遵循背山面水的原则,以向阳坡地为佳,建造时有盖房先挖井立木桩之说,由于缺乏完整的传统村落保障体系,对历史要素、传统民居建筑及村落整体格局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村民保护意识较差,对人文资源、传统建筑技艺等重视不足,导致传统民居文化遗产逐渐失去活态。
2.1 院落利用率低,物品放置杂乱
朝鲜族院落布局主体由前院与住宅组成,两侧设有室外储藏间,住宅后面设有室外卫生间。
其中前院通常被用作菜园与打谷场,作为住宅与街道之间的前导空间,起到缓冲隔离作用,以保持院内的相对安静和私密性。
传统朝鲜族住宅的两侧靠墙处一般摆放朝鲜族酱缸,造成杂乱的景象。
2.2建筑修复技艺缺失,外立面风格不统一
传统的房屋采用土木和瓦结构建造,无钉子,使用工具为大锛、小锛、斧子等,所用木材均由长白山用木排运至此地,整洁的青色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
但现代工艺与材料的发展,建筑修复技艺缺失,村民对建筑外表随意改造,形成风格杂乱的面貌。
2.3居住空间私密性差
朝鲜族的平面多为“田”字形,一般以双通间为主,分为六间房或八间房。
内部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厨房与炕连成一体,形成独立的开放空间一一“鼎厨间”,并作为平面的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家庭用餐与休闲娱乐;入口处地面下沉与炕40cm高差,作为玄关;入口正对厨房,高度和炕铺平齐。
朝鲜族传统的炕上坐式起居,反映了其民族文化。
但传统的建筑布局较为开放,与现代人生活方式有所差异,相对私密性较差。
2.4人文情境缺失
朝鲜族作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特色民族,有着其独有的人文内涵,尤其在传统民居的装饰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但随着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其室内传统的装饰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家具,欧式的装饰风格,多功能的家用电器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不及时,造成传统村落人文情境缺失。
3 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设计要点
3.1外部环境设计
改造过程切忌大拆大建,院落作为朝鲜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外部空间,是民宿与村落环境的过渡空间,发挥着民宿旅客在此休息、交往、嬉闹、观景的作用,应充分提高院落的利用率。
外部交通空间的导向性、休憩空间的舒适性、交往空间的融合性、私密性,公共娱乐空间的公共性、通达性、主导性都是民宿外部环境设计的要点。
3.2外立面改造设计
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风格不同,但普遍存在严格的建筑类型规律,在建筑文化上的归属更是有迹可循。
以修复设计为主导,建立在“实用、经济、美观、绿色”基础上,不仅在功能上满足形式美感的体现,更注意传统建筑视觉审美的表达,在整体的风貌与设计中寻求建筑本身的特色表达。
3.3功能空间改造设计
功能空间最直接地影响着民宿的舒适合理性,在保留原有民居结构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整合及置换,满足功能需求,保证传统的安全结构体系,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构造方法,利用灵活性方法进行新的空间划分,满足民宿功能空间需求,合理组织流线避免交叉,划分功能空间的主次、动静、洁污等区分,保证空间整体的秩序性和灵活性,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4 人文情境构建
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主题风格和环境气氛塑造不同的民宿室内外空间界面的视觉感受,在空间界面的处理上对地域性建筑的独特元素,如夯土墙、屋顶形式,装饰构件等最大限度保留,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家具与陈设上注重对当地生活方式的重现。
5 结语
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的开发一方面做到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并利用传统民居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促进民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民宿发展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民宿的需求。
吉林省的传统村落数量少且保护情况不乐观,民宿旅游发展缓慢,同质化严重,其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的发展更具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09):64 - 69.
[2]卞螈.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