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七传质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ppt课件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ppt课件
➢叶片不断转动,液体不断被吸入、排出,形成连续流动。
泵压头(扬程H)的测定
如右图所示,在泵的进出 口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 表,在真空表与压力表之间 列柏努得方程式,即
压强表 真空计
离心泵
储槽
H h p m p v u 2 2 u 1 2 0 g 2 g
H f
(2-1)
式中:pM —压力表读出压力(表压),N/m2; pV—真空表读出的真空度,N/m2;
图上绘有三种曲线
H-Q曲线 N-Q曲线 η-Q曲线
4B20
26
n=2900r/min
η
80
24
70
22
H
60
20
50
18
8 40
16
N
6 30
14
4 20
12
2 10
10
0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Q,l/s
0 20 40 60 80 100 120 m3/s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三、实验装置
1-风机;2-管道;3-进风口;4-加热器;5-厢式干燥器;6-气流均布器; 7-称重传感器; 8-湿毛毡; 9-玻璃视镜门; 10,11,12-蝶阀 图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 1.放置托盘,开启总电源,开启风机电源; ➢ 2.打开仪表电源,旋转加热按钮至适当加热电压。在U型
湿漏斗中加入一定水量,并关注湿球温度,干燥室温度 (干球温度)要求达到恒定温度(例如70℃); ➢ 3.将恒重过的毛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使其润湿均匀,注意 水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 4.当干燥室温度恒定在70℃时, 将湿毛毡十分小心地放置 于称重传感器上;
➢ 5.立刻记录时间和脱水量,每分钟记录一次重量数据;每 两分钟记录一次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食品工程原理第七章 传质原理PPT课件

食品工程原理第七章 传质原理PPT课件
第七章 传质原理
第一节 传质基础
一、食品工业中的传质过程
1.气体吸收和脱吸 饮料冲气(CO2)、通气发酵、挥发性香精回收、油脂氢 化、糖汁饱充、天然油料脱臭等。 2.空气调节 空气的增湿与减湿。 3.吸附 动、植物油脱色、自来水净化等。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换算的要点:取一定量的混合物作为基准,然后根据组成 定义再作换算。
三、相平衡及其计算
两相接触时,组分在两相间传递,最后达到平衡,此时两 相中各组分的组成不再发生变化。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 组成关系称为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关系。表示两相间平衡 关系的曲线称为平衡线。 在相图上,传递的推动力为体系实际状态与平衡状态间的 差距,可以用表示两相组成的状态点与平衡线的水平距离 表示,也可以用此点与平衡线的垂直距离表示。
描述分子扩散通量的方程——Fick第一定律:
jA DABddrzA
JA
DAB
dcA dz
DAB=DBA
jB DBAddrzB
JB
DB
dcB A dz
Fick第一定律只适用于由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而引起的
扩散。若在扩散的同时伴有混合物的主体流动,则实际
传递通量除分子扩散通量外,还应考虑由于主体流动而
形成的通量。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4.结晶 蔗糖、葡萄糖、蜂蜜中糖分、冰淇淋中乳糖等。 5.固——液萃取 从油料种子中提取油脂、从甘蔗(甜菜)中提糖等。 6.干燥 果蔬干制、奶粉制造、面包和饼干的焙烤、淀粉制造、以 及酒糟、酵母、麦芽、砂糖的干燥等。 7.蒸馏 在酿酒工业中是应用最早的单元操作。

食品工程原理课件课件

食品工程原理课件课件

物理污染控制
防止食品受到杂质、尘 埃、碎屑等物理污染。
03
食品工程原理
流体流动原理
1 2
3
牛顿流体定律
描述流体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流动行为,即剪切应力与剪切速 率成正比。
流体静压力
流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受到的压力,与流体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有关。
伯努利方程
表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压强和位置之间的关系,是 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量传递
涉及物质浓度的变化和物质传递的过程,是化学 工程中的重要概念。
04
食品工程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因素 ,需要精确控制以保持食品的品质和 安全。
液态食品的流动与传热
通过控制加工过程,可以改变食品的 质地、口感、营养成分等,以满足消 费者需求。
压力控制
在某些食品加工过程中,压力控制也 是重要的,如高压杀菌和真空处理等 。
总结词
环保、安全、功能性
详细描述
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新型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型包装材料应具备环保、安全和功能性等特点,如可降解材料、无毒油墨和抗菌包装 等。这些材料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
竞争力。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内容回顾
食品工程的重要性
食品工程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 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食品工程的发展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食品需求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 要意义。
食品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01
食品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 代的食品加工技术,如制糖、 酿酒等。

食品工程原理第七章 传质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第七章 传质原理

对于两组分系统,有:
j=jA+jB
3.以主体流动速度表示的传质通量
主体流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称为以主体流动速度表示的 传质通量: 质量通量:rAu=rA(rAuA+rBuB)/r=wA(nA+nB)
rBu=wB(nA+nB)
摩尔通量:cAum=cA(cAuA+cBuB)/c=xA(NA+NB) cBum=xB(NA+NB)
第七章 传质原理
第一节 传质基础
一、食品工业中的传质过程
1.气体吸收和脱吸 饮料冲气(CO2)、通气发酵、挥发性香精回收、油脂氢 化、糖汁饱充、天然油料脱臭等。 2.空气调节 空气的增湿与减湿。
3.吸附
动、植物油脱色、自来水净化等。
4.结晶 蔗糖、葡萄糖、蜂蜜中糖分、冰淇淋中乳糖等。 5.固——液萃取 从油料种子中提取油脂、从甘蔗(甜菜)中提糖等。
rB=cBMB=0.05×28=1.4kg/m3 r=rA+rB=0.88+1.4=2.28kg/m3
c=cA+cB=0.02+0.05=0.07kmol/m3 u=(rAuA+rBuB)/r
=(0.88×0.002+1.4×0.003)/2.28
=2.614×10-3m/s
um=(cAuA+cBuB)/c
6.干燥
果蔬干制、奶粉制造、面包和饼干的焙烤、淀粉制造、以 及酒糟、酵母、麦芽、砂糖的干燥等。
7.蒸馏
在酿酒工业中是应用最早的单元操作。
二、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1.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rA=mA/V
2.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 cA=nA/V 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间的关系: cA=rA/MA 3. 质量分数——某组分的质量mA与混合物总质量m之比。 wA=mA/m 归一方程: SwAi=1

食品工程原理(全套课件366P)

食品工程原理(全套课件366P)
大气压强,符号pa,简称大气压。 (1)绝对压强 以绝对零压计算的压强(p)
(2)相对压强 :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用测压仪表测出的压强,
分为表压强pg 和真空度pvm。
其中: pg = p - pa
pvm = pa - p
注意:pg 、p、pa、pvm 的范围,而且pvm = -pg

p

pg

pvm
2、液位的测量与控制 3、液封高度的计算
止流体内部,任一点处流体静压强在
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2、压强的单位
SI单位N/m2,称帕斯卡,符号Pa。 1atm=1.033kgf/cm2=760mmHg
=10.33mH2O=1.0133×105Pa=1.0133bar
1at=1kgf/cm2=735.6mmHg=10mH2O=9.81×104Pa=0.981bar 3、压强的表示方法
食品加工科学化进展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在食品加工领域引入和应用 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它促使食品工 业朝着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的工 业生产方向发展。
一、食品工程与单元操作
将食品加工与化工单元操作 过程科学而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食品工程的基 础之一就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过 程中普遍采用的、操作原理相同、设 备相近、具有相同作用的一些物理性 典型操作过程。
流体-----液体和气体的通称。 流体特性:流动性、可压缩性、粘性等。 食品加工过程所处理的原辅料、半成品、产品,很大一部分
以流体状态存在,操作过程往往是在流动条件下进行。因此 流体的输送、流动的状态、流量的控制、过程进行的程度、 操作效率等都与流体的流动有关,本章讨论流体流动的基本 原理,重点流体在管内流动时m的规律及其应用。 讨论前提:流体为连续介质。V

《食品技术原理》课件

《食品技术原理》课件

食品质量:食品技 术原理可以提高食 品的质量和口感
食品创新:食品技 术原理可以推动食 品的创新和发展
食品加工:食品技 术原理可以提高食 品加工的效率和效 益
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加工技术的分类
热加工技术:如蒸煮、烘烤、油炸等
生物加工技术:如酶解、发酵、生物转化等
冷加工技术:如冷冻、冷藏、真空包装等 化学加工技术:如腌制、发酵、提取等
食品保藏技术的原理
食品腐败 变质的原 因:微生 物、酶、 氧化等
食品保藏 技术的分 类:低温 保藏、高 温保藏、 干燥保藏、 真空保藏 等
低温保藏的 原理:降低 微生物活性, 抑制酶的活 性,减缓氧 化反应
高温保藏 的原理: 杀死微生 物,破坏 酶的活性, 减缓氧化 反应
干燥保藏的 原理:降低 水分含量, 抑制微生物 生长,减缓 酶的活性
食品保藏技术
食品保藏技术的分类
低温保藏:通过降低温度 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活 性
高温保藏:通过高温处理 来杀死微生物和酶
干燥保藏:通过降低水分 含量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和 酶活性
化学保藏:通过添加化学 物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和 酶活性
气调保藏:通过控制气体 成分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和 酶活性
辐照保藏:通过辐射处理 来杀死微生物和酶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实现食品生产、加工、配送 等环节的智能化
个性化: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定 化、个性化的食品产品和服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绿色化: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 采用绿色、有机、无污染的食品原 料和生产方式
健康化:关注食品的营养、健康和 安全,研发低糖、低脂、低盐、高 纤维等健康食品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课件第七章

食品工程原理课件第七章

干燥
例7-3 已知图7-2中A代表一定状态的湿空气,试查取 湿度H、焓值I、水汽分压p、露点td 、湿球温度tw值。 解 ①湿度H,由A点沿等湿线向下与水平辅助轴的交点H, 即可读出A点的湿度值。
②焓值I,通过A点作等焓线的平行线,与纵轴交于I 点,即可读得A点的焓值。
③水汽分压p,由பைடு நூலகம்点沿等湿度线向下交水蒸汽分压线 于C,在图右端纵轴上读出水汽分压值。
干燥
现将图中各种曲线分述如下: ①等湿线(即等H线)。等湿线是一组与纵轴平行的直线, 在同一根等H线上不同的点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值,其值在
辅助水平轴上读出。图7-1中H的读数范围为0~0.2kg/kg绝
干气。 ②等焓线(即等I线)。等焓线是一组与斜轴平行的直线。
在同一条等I线上不同的点所代表的湿空气的状态不同,但
干燥
例7-4 某常压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
绝干气,试求:
(1)相对湿度、水汽分压及焓;
(2)若将上述空气在常压下加热到50℃,再求上述各性质
参数。
解 (1)相对湿度
由附录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s=4.2474kPa。用式7-5 求相对湿度,即
H 0.622 ps
p ps
干燥
7.1 干燥基本原理 7.2 干燥过程的计算 7.3 干燥设备
干燥
7.1 干燥基本原理
干燥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水分等湿分被汽化去除, 从而获得固体产品的操作。
7.1.1 干燥的目的和方法
1.干燥的目的 从物料中除去湿分的操作(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 延长货架期,便于储运及工艺需要。
干燥
2.干燥方法 (1)按照热能供给湿物料的方式,干燥法可分为: ①传导干燥。热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传给物料, 物料中的湿分被汽化带走,或用真空泵排走。例如纸制品 可以铺在热滚筒上进行干燥。 ②对流干燥。使干燥介质直接与湿物料接触,热能以 对流方式加入物料,产生的蒸汽被干燥介质带走。

传质原理及应用 ppt课件

传质原理及应用  ppt课件

16
固定截面上包括运动的分子对称面,则有:JA=-JB N总体流动通量,由两部分组成
N CA N CB N CC
总体流动中携 带的组分A
总体流动中携 带的组分B
PPT课件
17
在截面F与两相界面间做物料衡算
对组分A:
JA

CA C
N

NA
对组分B:
CB C
N

JB
1’
1
pA1
JA N JB
力相当的de厚的层流膜(虚拟膜、当量膜、有效膜) 内,
对流传质的作用就折合成了相当于物质通过de距离的分子
扩散过程,这种简化处理的P理PT课件论称为膜模型。
28
(2)对流传质速率方程
对于气相
NA

DG
RTdG

P pBm
pA1 pA2
令: kG

DG
RTdG

P pBm
对于液相
NA
PPT课件
7
一、分子扩散
1、分子扩散概述与费克定律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在 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该组分由浓度较 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分子运动论:随机运动,道路曲折,碰撞频繁 扩散速 率很慢
(1)费克定律 a.扩散通量:
kL 2
DL

渗透模型参数,是气液相每次接触的时间
PPT课件
33
溶质渗透理论比膜模型理论更符合实际,指明 缩短τ可提高液膜传质系数。故,增加液相的湍动程 度、增加液相的表面积均为强化传质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扩散:因浓度差引起的仅靠分子无规则热 运动而产生的宏观统计结果的传质现象。
A+B
cA1
cB1
JB
A+B JA cA2
cB2
Fick law
JA
DAB
dc A dz
JB
DBA
dcB dz
7-2-1
传质速率与浓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
q dt w / m2 dx
du N / m2 dy
7-2-3
⑵、单向扩散 主体流动(总体流动),单向扩散描述
JA JB
NA
NA
Nm 1
JB 2
主体流动与扩散流的区别:扩散流是微观运动
的宏观表现,传递的是组分A或B;主体流动
是宏观运动,携 A、B流向界面2。
空气+ 酸
酸酸
Nm NA NB
NA JA xANA NB
碱液
NA
D
dcA dz
kg / ( ㎡·s)
n=S ni
Ni =ci ui kmol / ( ㎡·s)
b.以扩散速度表示: N = S N i
j = S ji
j i = i (u i - u) kg / ( ㎡·s)
J = S Ji
J i = c i (u i -u ) kmol / (㎡·s)
§2 传 质 原 理
一、质量传递的方式 相间质量传递三步骤 1、分子传质(分子扩散)
P / PBM (C/CBM)的作用如顺水推舟。证明主体流 动将加强分子扩散,使其通量加大,故将其称
“漂流因子”或移动因子。当 A 组分浓度很
小时,P / PBM ≈1,则单向扩散近于等分子扩散。 P
理想态的精馏、离子交换
PB2
属于等分子双向扩散;结 PB1
晶、吸收、吸附、浸取属 PA1
于单向扩散。
物质从一相向另一相转移的过程 ——质量传递
食品工程中重要的传质过程:
吸收、吸附、 离子交换、膜 分离
食品的干燥
传质过程
浸提、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蒸馏、精馏
相际间传质
建立模型
传质推动力
浓度差 (温度,压力,电场)
相际传质过程的极限是相际平衡。
以扩散为基础,与换热器中对流间壁式传热有 很多相似之处,但比传热过程更加复杂。
NA NB NA JA xANA NB
A
B
pA1>
JA
pA2
pB1<
JB
pB2
NA
JA
D
dcA dz
D RT
dpA dz
p = p A+ p B
pA1A2
距离
N A
z2 dz D
z1
dc c A 2
c A1
A
NA
D
Z
cA1
cA2
D
N A RT Z pA1 pA2
重点描述传质过程中的速率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膜分离、离子交换、超临界流体萃取。
§1 传 质 学 基 础
扩散作用(现象): 一、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法
1、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A
mA V
CA
nA V
2、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CA
A
MA
wA
mA m
xA
nA n
yA
nA n
3、质量比与摩尔比 惰性组分——指传质过程中不在相际传递的物质。 即在传质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u B- u
(u B- um)
uB
扩散速度
混合物面
静止平面
主体流动速度
绝对速度
绝对速度 = 主体流动速度 + 扩散速度 uA = um + (uA - um)
2、传质通量 ——— 传质速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
积物质的量。用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表示。
a.以绝对速度表示:n i = i u i
xA N A
D
dcA dz
cA c
NA
NA
Dc c cA
dc A dz
为便于比 较与单分 子扩散的 差别,需 替换p或c
NA
Dc
Z
ln
c cA2 c cA1
NA
Dp
RTz
ln
p p
pA2 p A1
pB1 pA1 p pB2 pA2
pB2 pB1 pA1 pA2
N A
概 述:
食品工程原理以单元操作为单位划分又综 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概括为“三传”过程。
非均相(质点流体力学)、均相 (物质传递) 对均相物系,要定向进行分离,一般是采
用平衡分离。但需利用另外一相,依组分物质 在两相中的性质 (溶解度、挥发度等)产生的差 异,将其中的某物转向另一相而实现分离。
另一分离称速率分离,气体扩散、电泳等
组分的实际传质通量=分子扩散通量+主体流动通量
2、涡流扩散: 依靠流体湍动和漩涡而引起的 质点物质的扩散。
du
dy
q
H
dt
dx
J Ae
De
dcA dz
3、对流传质: 指两相界面间因流体流动引起 的物质传递过程。
N A k cA kmol/(m2 s)
二、分子传质(扩散) 1、气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双向、单向) ⑴、 等分子双向扩散:二元气体混合物在总压 和温度不变时,两组分的扩散通量相等。
cT cA cB 常数
dcA dcB dz dz
JA JB
JA
DAB
dcA dz
DBA
dcB dz
DAB DBA
cA
nA V
pA RT
JA
D RT
dp A dz
JA
cA uA
um
D
dcA dz
cAu A
D
dc A dz
cAum
um
cAuA cBuB c
NA
NB c
N A J A xA N A NB 7-2-2
Dp pA1 pA2
RTz pB2 pB1
ln
pB2 pB1
N A
Dp pA1 pA2
RT z pBM
( pBM
pB2 ln
pB1 ) pB2
pB1
NA
D Z
c cBM
cA1 cA2
cBM
cB2 cB1 ln cB2
N
A
D
Z
cA1
cA2
cB1
NA
D
RT
Z
pA1 pA2
7-2-3
Z
PA2
2、液态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NA
J
A
cA c
N A
NB
NA
D dcA dz
2013.06
第七章 传质原理及应用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传质的基本概念,分子扩散与涡流 扩散、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掌握稳定分子 扩散的基本计算及应用、吸收与解吸的基本 原理;掌握蒸馏与精馏的概念,填料塔和板 式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两 组分连续精馏的基本原理,理解理论塔板数 的确定方法及塔效率的概念。
WA
mA m mA
X
A
n
nA nA
YA
n
nA nA
4、气体总压与组分的分压
yA
pA p
YA
yA 1 yA
二、相平衡及计算
NH230在℃空氨在气空相气与与水水相两相中间的的平平衡衡关关系系
0.7
0.5
101.3KPa
三、传质速度与传质通量
1、传质速度
uA
u A- u (u A- um) u m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