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合集下载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总结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总结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总结
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
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西安灞桥、甘肃天水)。

改进: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传播:世界上的造纸术大都是由我国传播的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医学
东汉末年张仲景
成就及地位: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后世尊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华佗
成就:制成“麻沸散”用于自己擅长的外科手术,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制“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三、史学
西汉司马迁
成就:十多年发愤著述写出不朽历史巨著《史记》
意义: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约3000年历史,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

鲁迅称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宗教
道教地位: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兴起:东汉末年民间兴起,青城山
创始人: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张凌创立五斗米道。

佛教起源: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古印度]
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
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1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史学展厅
司马迁精神
司马迁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1.10岁开始读古书,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 明白。
探究精神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实地考察风土人 情,收集历史资料。
3.38岁那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 载。 史学阅读
史料考证 历史已经逝去,精神从未走远
4.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而受 “腐刑”,忍辱发愤著书,全力完成了《史记》。 仗义,不
道教就是道家学派。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学派是春秋末期由老子创立 的思想学派;道教在东汉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
道 教 神 地 青 城 山 ——
传播原因:
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 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 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
虎形 鹿 形
猿 形
2. 医学体操 “五禽戏”
熊 形
飞鸟形
三、司马迁与《史记》
1.史学家司马迁与《史记》 2.《史记》的体裁和内容 3.《史记》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史学展厅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公元 前145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中 国西汉伟大的史学 家、文学家、思想 家。
二、佛教 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在 社会中传播开来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峨眉金顶 万年寺普贤金铜像
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
普陀山
观音造像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引言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经历了秦朝的覆灭和汉朝的兴起。

在这个时期,不仅发生了政治和社会变革,还出现了许多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发明。

本文将重点探讨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科技发展农业技术两汉时期是中国农业技术大量得到发展的时期。

在农业方面,两汉时期的人们开始使用犁耕,这一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两汉时期还发明了灌溉技术,使得农田得以灌溉,从而带来更好的农作物生长。

造纸术两汉时期,另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是造纸术。

据史书记载,汉朝宦者蔡伦在公元105年发明了造纸术。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书写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它使得纸张得以大规模生产,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记录和保存信息,推动了科学、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铁器生产在两汉时期,铁器生产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两汉时期的铁器制造工艺非常先进,铁制工具和武器得到了极大改进。

例如,刀剑、铁锤和铠甲等武器和防护装备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于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发展文学艺术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文学方面,当时才子佳人辈出,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也在此时问世。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和《陈寿的《三国志》等历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历史文献的经典之作。

此外,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在两汉时期也经历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和编辑。

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嵇康、阮籍等也活跃于这个时期。

音乐舞蹈在两汉时期,音乐舞蹈也迎来了一段辉煌时期。

汉乐府的形成和发展,使得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推广。

并且,新的舞蹈形式如舞剧和舞蹈歌令也开始在这个时期流行。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后来舞蹈发展的重要基石。

建筑艺术在建筑方面,两汉时期兴建了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洛阳宫和长安宫。

洛阳宫是当时东汉政府的行宫和皇宫,规模庞大,建筑气势恢宏;而长安宫是西汉政府的行宫和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七年级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数学
《九章算术》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代表作,对后世数 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和方法。
天文学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不仅对当时的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后世的地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学
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如 《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至今仍对中医临 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更多可能性。
04
CATALOGUE
医学成就及养生观念普及
《黄帝内经》问世及影响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
据考证,《黄帝内经》约成书于西汉时期,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历史长河中众多医家经 验的总结和汇编。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该书涵盖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及针灸等多方面内容, 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
该书详细论述了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方面内容,提出了包括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在内的多种辨证方法。
03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该书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其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至今仍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指导思想,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华佗外科手术传奇
华佗对后世的影响
华佗的外科手术技艺和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外科手术技艺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 启示和借鉴;同时,他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世医家不断探索和创新。
05
CATALOGUE
文学艺术繁荣时期
汉代赋体文学盛行
赋体文学特点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描述事物,表达对事物 的赞美或讽刺。
02
CATALOGUE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对世界科技的贡献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等,对世界科技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世界 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科技的发展为 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而文化的繁荣又 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04
两汉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及代表人 物
蔡伦改进造纸术
01
原料创新
蔡伦使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相较于前人使用的丝织品,成
本更低且来源更广泛。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目录
• 两汉时期科技概述 • 两汉时期文化概述 •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 两汉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及代表人物 • 两汉时期重要文化成果及代表人物 •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01
两汉时期科技概述
农业技术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耕作技术的改进
两汉时期,铁制农具如犁、锄、镰等 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佛教文化
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外来 文化和科技,如佛教建 筑、雕塑、绘画等艺术 ,以及佛教医学和天文 历法等方面的知识。
科技与文化在交流中融合
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交 流,使得中西方文明在相互碰撞中得以融合和发展。
外来文化的吸收
两汉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 涵,同时也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班固在《汉书》中注重史实的 考订和文献的征引,使得《汉 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汉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 将纪、传、表、志等融为一体 ,使得历史叙述更加系统完整 。
汉代乐府民歌——反映民间生活与情感的艺术瑰宝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简要介绍,以及重要成就的描述。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1.农业技术: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农业技术的改进,包括合理的田地级梯田系统、水利设施的改进和灌溉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医学:两汉时期,汉代医学家集结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术体系。

《黄帝内经》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医学著作,系统地记录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诸多医家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荟萃了当时医药界的智慧,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医学发展。

3.冶炼技术:两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汉代出现了高炉炼铁的技术,使铁的冶炼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铜、锡、铅等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也有了进步,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1.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汉代文学重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大力发扬了古代诗歌和楚辞文学。

代表性的作品有《楚辞》和《古文观止》等。

骚体诗在两汉时期达到了高峰,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氛围。

2.历史学:两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具有很高的声望,他们致力于编纂历史文献,并为后来的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的历史著作有《史记》和《汉书》等,记录了两汉历史的重大事件和文化风貌,并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3.艺术:两汉时期的艺术繁荣,特别是绘画和雕塑艺术。

汉代绘画注重写实和细腻刻画,铜雕、石刻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著名的雕塑有西汉的《琮》和东汉的《命蛇铜车驾》等。

总结:两汉时期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有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医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健康,而冶炼技术的发展则为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支持。

文学、历史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历史学科,有很多知识点如人物、事件、年代、历史材料等都是需要考生反复强化记忆的。

小偏整理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华佗:(1)擅长外科手术、针灸(2)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评价《史记》:(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宗教: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佛教: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教义:(1)要求人们忍耐、顺从。

(2)主张众生平等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1)国家统一;(2)经济发展;(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頻繁。

7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7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历史与现实: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 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 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 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 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 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 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 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1.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2.节约资源。
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 他的学生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
猿的脚尖纵跳、鹤的展翅飞翔 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
等。
牙齿也完整牢固。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充实了自己的历 史知识。他还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受父亲临终嘱 托,他开始专心致志写作《史记》。这时,一场飞来 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 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 愤交加,几次想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 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 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重新开始 了写作。就这样,他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 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 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 用生命写成的。
小结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 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 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地善于追求 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 是我们的骄傲!
谢谢
这种说法迎合 了统治者害怕人 民反抗的心理, 因此受到了大力 扶植。
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 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 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 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 也受到受到推崇。
1.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2.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治未病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医学体操出五禽戏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4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