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畜粪便秸秆自制生物有机肥工艺流程
有机肥 工艺流程

有机肥工艺流程
《有机肥工艺流程》
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由植物、动物废弃物和微生物分解产生。
它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有益。
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准备:制作有机肥的主要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去杂质、破碎、调配等,以利于后续的发酵和腐熟。
2. 发酵处理:将原料进行层积堆放,并加入一定数量的米糠、蛋壳粉等物质,再进行通风翻堆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菌类和微生物会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发酵,产生大量的热能。
这一步骤需要不断调节堆体温度和湿度,使发酵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3. 腐熟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原料中的有机物质将会逐渐分解、转化成稳定的有机物质。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堆肥器、堆肥坑或者露天堆肥等方式,让堆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腐熟处理。
腐熟后的有机肥不仅营养成分更加丰富,而且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4. 粉碎、筛分和包装:经过腐熟处理后的有机肥可以进行粉碎和筛分,去除杂质和大颗粒;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包装。
通常有机肥会被打包成适合贩卖或者使用的包装形式,包括袋装、散装等。
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发酵和腐熟的条件,以保证有机肥的质量和营养成分。
同时,还需要对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的目的。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
这些原料在生产之前需要进行处理,如清洗、破碎和混合等,以提高堆肥发酵的效果。
二、堆肥发酵原料准备好后,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调节剂。
调节剂主要是为了提供合适的碳氮比和湿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混合好的原料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堆肥场地上,形成适当大小的堆体。
堆体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平堆、窖池或发酵堆等。
然后,通过控制堆体的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过程。
三、翻堆堆肥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翻堆以提供更好的通气条件和均匀发酵。
翻堆的频率和时间根据堆体的温度、湿度和堆内微生物的活动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每隔一定时间(如7-10天)进行一次翻堆,使堆体内外的温度和湿度更加均匀,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
四、腐熟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堆肥发酵和翻堆后,原料逐渐转化为腐熟有机肥。
腐熟处理是为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去除有害物质和提高有机肥的稳定性。
常见的腐熟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腐熟、沤肥和厌氧腐熟等。
腐熟后的有机肥具有较低的水分含量、较高的养分含量和较好的稳定性,适合作为农用有机肥料使用。
五、包装腐熟后的有机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常见的包装形式有袋装、散装和桶装等。
包装时需要注意保持有机肥的质量和养分含量,避免受潮、受热和暴晒等损失。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堆肥发酵、翻堆、腐熟处理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条件,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自制“生物有机肥”发酵腐熟工艺流程

自制“生物有机肥”发酵腐熟工艺流程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未经腐熟的肥料肥力会受限,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自制生物有机肥发酵腐熟工艺流程。
一、有机物料配方。
有机物料配方主要是指畜禽粪便与秸秆等的比例,建议按照7:3(按干物质计算)进行,该比例碳氮比适宜,既有利于保氮,又有利于疏松通气,发酵腐熟效果好。
二、腐熟菌剂保存和活化。
腐熟菌剂是活性物质,应在避光阴凉处储存,不要在阳光下曝晒。
生产时,提前半天或一天进行菌种活化。
活化方法:将菌种按照1:10 的比例加35℃左右的温水,同时加入红糖和麸皮各1%,搅拌均匀。
每10 公斤菌种可以制作出100 公斤活化菌种,可以处理20-25 方的鸡粪。
将拌好的菌种放置3-4 小时活化,使菌种数量、活性增加2-10 倍。
但活化时间不宜过长,超过12 小时其活性会下降。
三、生物肥腐熟工艺。
1)菌种活化好之后,与生产需要的秸秆(最好进行粉碎)等干物质拌合,尽可能混合均匀,备用。
2)将拌合好的菌剂、秸秆等与鸡粪等尽快搅拌均匀。
搅拌好的物料含水量应该在50-55%之间,松散透气最佳。
3)将拌好的物料堆成条垛,高度80-120 公分,宽度不小于2.5米,截面为梯形。
4)由于是好氧发酵,发酵过程中氧气越充足效果越好。
因此堆积好的物料,第2、3 天开始翻堆,每隔2 天翻一次。
翻堆的作用有三个:一是透气,向料堆内供氧,促进物料的发酵腐熟;二是搅拌均匀,使表层物料能翻到内部,通过高温使表层的病害微生物、病虫卵等也被彻底杀死。
一般在夏秋季节第二天即可升温(冬天气温低的情况下启动稍慢),3 天左右即可达到50℃以上,5-7 天能升到70℃,在此温度下维持7-10 天,即可有效杀死各种病菌害虫,降解纤维,合成各种腐殖质,除臭效果明显。
三是降温,料堆温度超过70℃时,应及时翻堆降温,促进物料中腐殖质的形成。
有机肥生产工序流程

有机肥生产工序流程一、准备原料1. 收集有机原料,包括农田秸秆、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2. 进行原料处理,如粉碎、混合等。
二、发酵堆肥1. 将处理好的原料堆放在发酵堆中。
2. 定期翻堆,促进发酵过程。
3. 控制堆肥温度和湿度,确保发酵效果。
三、厌氧发酵1. 将经过初步发酵的有机原料移到厌氧发酵池。
2. 控制发酵池内的氧气供应,推动有机物质的分解。
3. 定期搅拌发酵物质,保证均匀和充分发酵。
四、堆积1. 将发酵好的有机物质堆放在露天堆积场。
2. 控制堆积的氧气供应和湿度,维持适宜的堆积条件。
五、破碎与筛分1. 使用破碎设备将有机物质进行细碎。
2. 经过筛分,分离出合适的颗粒大小。
六、配方和混合1. 根据产品配方比例,将细碎的有机物质与其他添加剂进行混合。
2. 控制混合均匀度,确保产品质量。
七、颗粒化或造粒1. 将混合好的有机物质通过颗粒化设备进行造粒处理。
2. 控制颗粒化设备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颗粒形状和密度。
八、干燥1. 通过干燥设备,将湿度过高的有机肥颗粒进行脱水和干燥处理。
2. 控制干燥设备的温度和风速,确保有机肥颗粒质量。
九、包装和储存1. 将干燥好的有机肥颗粒进行包装,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
2. 储存有机肥颗粒,确保质量和保存期限。
十、成品检验1. 对包装好的有机肥颗粒进行质量检验。
2. 检查有机肥的营养成分、微生物含量等指标。
十一、产品销售1. 将合格的有机肥产品上市销售。
2. 进行市场推广和经销渠道建设。
以上是有机肥生产的基本工序流程,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可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畜禽粪便堆肥工艺

畜禽粪便堆肥工艺
畜禽粪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资源,但直接施用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污染环境等问题。
因此,采用堆肥工艺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畜禽粪便堆肥工艺的基本步骤包括收集、调配、堆肥和成熟四个阶段。
具体步骤如下:
1. 收集:将畜禽粪便收集到堆肥场,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收集方式。
2. 调配:将畜禽粪便与秸秆、木屑等碳源混合,以达到碳氮比适宜的要求。
同时,还可添加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等促进堆肥的成熟。
3. 堆肥:将混合好的畜禽粪便和碳源堆成圆锥形或矩形,每个堆体积一般在500立方米以上。
堆肥过程需要注意适时翻堆、通风透气等问题。
4. 成熟:经过2-3个月的堆肥,畜禽粪便变为黑褐色、香味浓郁的有机肥料,其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畜禽粪便的速度决定了堆肥成熟的时间。
畜禽粪便堆肥工艺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堆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分、温度等因素,以保证堆肥的质量和成熟度。
- 1 -。
有机肥生产工艺步骤

有机肥生产工艺步骤1.原料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有机废弃物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果皮等。
原料的选择应考虑原料的含水率、营养成分和容易进行发酵的特性。
2.杂质去除:将收集到的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如金属和塑料等。
这可以通过人工筛选、磁选和水洗等方式完成。
3.发酵:将处理后的原料放入发酵场进行发酵。
发酵是有机肥生产的核心过程,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质,并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的有机营养成分。
发酵场需要搭建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适当的温度、通风和湿度等。
常用的发酵方式有静态堆肥、动态堆肥和沼气池等。
4.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原料会逐渐分解腐熟,此时需要进行腐熟处理。
腐熟是将未完全分解的原料进行二次发酵,使其更好地分解和转化为有机物质。
腐熟的时间一般在20-30天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原料的种类和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而定。
5.包装:腐熟完成后,将有机肥进行包装。
包装方式有袋装、散装、装运车辆等多种形式。
在包装过程中,需确保有机肥的质量和卫生,同时保持其含水率适宜。
包装后的有机肥可以进行销售或储存,以备后续使用。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辅助处理措施,如添加发酵菌剂来促进发酵,调整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肥的质量,还可以进行有机肥的复混、造粒或配方调配等处理。
这些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可根据具体的生产要求和技术水平来确定。
总之,有机肥生产工艺步骤包括原料收集、杂质去除、发酵、腐熟和包装等,每个步骤都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来保证有机肥的质量和产量。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益。
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及其配方

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土地利用模式,建立有机肥厂,利用鸡、猪、牛、羊等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杆为原料,运用生物发酵技术,经科学加工处理(生物发酵、高温杀菌、除臭、干燥),制成品质优良、肥效稳长的环保高效有机肥料,以实现养殖业废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达到畜禽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的双赢。
一、工艺流程整个工艺流程可以简单分为前处理、一次发酵、后处理三个过程。
前处理:堆肥原料运到堆场后,经磅秤称量后,送到混合搅拌装置,不能厂内生产、生活有机废水混合,必须用清水。
然后加入有机生物发酵复合菌(每吨原料加1-2kg),并按原料成分(鸡粪:木薯渣或菇渣:秸秆=6:2:2)粗调堆有机肥料水分60%-65%、碳氮比为20-30,混合后进入下一工序。
配料时须先将红糖用水溶化,再加入有机肥发酵生物菌充分搅匀,然后将稀释液均匀泼洒在原材料上,并用搅拌机充分翻搅均匀。
注意:堆肥原料应提前几个小时处理,用水浸透,用于稀释生物发酵菌的水应视不带消毒剂(如漂白粉等)的饮用水。
一次发酵:将混合好后的原料用装载机送入一次发酵车间,堆成发酵堆,同时2天左右进行翻堆,并补充水分和养分,控制发酵温度在50℃~65℃(用手摸烫手),进行有氧发酵,本工程一次发酵周期为8天,每天进一池原料出一池半成品,发酵好的半成品出料后,准备进入下一工序。
后处理:进一步对堆肥成品进行筛分,筛下物根据水分含量高低分别进行处理。
筛下物造粒后,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按比例添加各种添加物(添加物见附录2)后搅拌混合后制成成品,进行分装,入库待售。
筛上物返回粉碎工序进行回用。
综上所述,整个工艺流程具体包括新鲜作物秸杆物理脱水→干原料破碎→分筛→混合(菌种鲜畜禽粪便粉碎的农作物秸杆按比例混合)→堆腐发酵→温度变化观测→鼓风、翻堆→水分控制→分筛→成品→包装→入库。
生物有机肥工艺流程图见图1。
二、堆肥实施阶段1、原料混匀:主料为畜禽粪便,对配料(秸秆、废弃烟叶、种植加工废弃物等)进行粉碎,加入有机生物菌肥,可适当添加一些磷矿粉,钾矿粉,磷矿粉尽量采购中品位磷矿(全磷含量>18%),向有机肥原料中添加磷矿粉的用量需考虑原料的酸碱度,弱酸性原料中可多加磷矿粉,中性和微碱性原料中少添加天然硫酸钾镁肥等,调节物料的养分和碳氮比、碳磷比、pH值等。
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由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材料经过发酵、腐熟而成。
有机肥不仅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
因此,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废弃菜叶等有机废弃物,以及木屑、麸皮、玉米秸秆等生物质材料。
这些原料要经过粉碎处理,使其颗粒大小均匀,有利于后续的发酵过程。
2. 混合配比将不同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材料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
一般来说,秸秆类原料和粪便类原料的比例为3:1,生物质材料的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发酵的效果。
将混合好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材料堆放成一定大小的堆肥堆,通常每堆高度不宜超过2米,宽度和长度不宜过大,便于通风和管理。
堆肥堆要定期翻动,保持堆体内外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的均衡,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发酵。
4. 发酵时间一般情况下,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材料堆肥的发酵时间为2-3个月。
发酵过程中,堆体内温度会逐渐升高,最高可达60-70摄氏度,这是由于堆体内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的热量。
当堆体内温度开始下降,且堆体呈现黑褐色,有土壤味道时,说明有机肥已经腐熟完成。
5. 腐熟处理腐熟是有机肥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腐熟处理是将腐熟好的有机肥堆放在露天或者覆盖好的场地上晾晒,使有机肥中的氨氮、硝酸氮等挥发出去,减少对植物的刺激性,提高有机肥的稳定性。
经过腐熟处理的有机肥可以进行包装,一般采用编织袋或塑料袋包装。
包装好的有机肥要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发霉。
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有机肥中的养分流失。
以上就是有机肥生产的工艺流程。
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
有机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肥料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农场自制生物有机肥详细工艺流程
今天,我们就以鸡粪为例,向大家介绍这种制造生物有机肥的技术。
一、生物有机肥的特有功效
生物有机肥与传统堆沤的而成的畜禽粪便有机肥不同,它有下面这些特有的功效:
(一)增肥抗病。
生物肥中含有大量具有固氮菌、解钾菌、解磷菌、酵母菌、放线菌等的功能菌,能固氮、解钾、解磷,分解粗蛋白等,它们在它们快速繁殖时,会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能。
(二)培肥地力。
生物有机肥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性能,培肥地力。
(三)改善农产品品质。
生物有机肥养分全面,并兼具多种生物活性,施用后能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用于生产有机食品、有机农产品,能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制造生物有机肥的过程
(一)微生物发酵基菌种混合物的制作
制造生物有机肥,就要用生物发酵剂,我们在这儿采用的发酵剂是潍坊真农公司生产的真农酵素菌肥料发酵剂。
真农公司酵素菌是日本酵素世界社引进的,效果可以保证。
酵素菌主要由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酵母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多种对植物有益的菌群。
发酵过程中能产生17种氨基酸33种游离氨基酸12种脂肪酸以及多种酶、生物激素类物质等,同时发酵时间短,发酵方便,是一种非常好的发酵剂。
(二)制造方法:
畜禽粪便生物有机肥的制造,可以分为静态加工和动态加工两种方法。
一般我们家庭制作有机肥采用的方法就是静态加工,它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投资少,适用于小型养殖专业户操作。
(1)、鸡粪和辅料的准备
选择一块地面平坦、没有积水、3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将鸡粪和辅料分开堆
放。
一般以颗粒状或粉状的麦麸、花生壳粉等为主要辅料,如采用玉米秸秆、棉花桔杆等做辅料,则要先将它们切成5-10厘米的长度,过长会使搅拌不方便。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调节鸡粪的含水量和碳氮比,增加发酵物的透气性。
(2)、建造发酵平台
鸡粪和辅料准备好后,要根据环境和农户实际情况,建造发酵平台。
建发酵平台时要选择向阳、平整、地势较高、避开风口,便于操作的地方。
先挖若干条平行的通风沟,沟宽30厘米,深30厘米,沟梁宽20厘米。
将树枝、竹条、秸秆等横铺在沟梁上,形成一个底部透气的发酵平台,这样便于通风供氧。
因为酵素菌里面的有益生物菌群属于好氧菌种,只有在氧气充足情况下才能将发酵物更好地腐熟。
发酵平台建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静态加工生物有机肥的制造了。
也可以不搭建发酵平台,通过后期的增加搅拌次数,增加通氧,也可达到同样的发酵效果。
(3)、操作步骤
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鸡粪上,搅拌均匀。
发酵一方鸡粪需要3-5KG 酵素菌。
搅拌过程中要将鸡粪的含水量调到60%左右,即抓一把鸡粪在手里,握紧成团,指缝间可见水但不滴水。
松开手,轻轻一碰就散开了,这样的含水量就可以了。
如果含水量太高,要在鸡粪上撒入麦麸、玉米秸秆等辅料来降低鸡粪的含水量;如含水量太低,应添加新鲜的鸡粪或撒些水。
将搅拌好的鸡粪堆积在发酵平台上。
这时高度约1-1.2米,长和宽均为1.5-2米见方,堆肥的体积一般在1.5立方米。
(4)、发酵过程的管理
在发酵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温度过低,达不到腐熟的标准;温度过高,堆肥的养分容易损失。
堆肥内的温度是从外表向内30厘米以里为准。
因此,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它的金属杆要长于30厘米,在测量时,要插入堆肥内30厘米以上,才能正确的反映堆肥的发酵温度。
发酵温度和时间的要求:
堆肥结束后,鸡粪就进入第一次发酵阶段。
它会自动升温到55℃以上,维持5到7天,这时就能杀死大部分寄生虫卵和有害菌,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
过3天左右翻一次堆,这有利于透气、散热、腐熟均匀。
发酵7-10天后,堆肥内温度就下降到40℃以下了,这时生物有机肥的颜色变为深褐色或黄褐色,堆肥内部的有机肥表面附有大量的白色菌丝,无生鸡粪、无蛆虫、无臭味,并带有轻微的氨味,这就达到了腐熟标准,就可以直接在田地作基肥或追肥使用了。
(5)、发酵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用静态方法制造生物有机肥的过程中,应注意:
在发酵物表面覆盖一层10厘米左右的细碎秸秆或撒一层过磷酸钙,可以减少氨气的蒸发,避免养分的损失。
发酵过程中若遇大风,顶部要覆盖秸秆等透气物,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温度的散失。
畜禽粪便存放时间过长或厩肥中秸秆、杂草较多,粪便较少,可适当加些菜籽粕、尿素或者新鲜鸡粪,增加氮的含量,调高碳氮比,加快发酵速度,提高肥料质量。
堆肥的pH值应控制在5.5-8.5,如果堆肥pH值低于5.5,就是过于偏酸性了,可适当添加生石灰进行调节。
应尽量避免在梅雨季节,露天制造生物有机肥,以免水分太高。
如堆肥发酵过程中出现水分偏高,透气性差,可在发酵堆的中间插几根秸秆帮助透气。
以上介绍的是用鸡粪小规模静态加工制造生产生物有机肥方法,农户可以根据不同粪源,场地大小和对肥料的需求量,应地制宜,来合理地安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