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代作家
9台湾当代小说选讲—台湾乡土作家

• 黄春明曾就读于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后又转入台南师范, 最后在屏东师范获得毕业文凭。毕业后,当过工人、军人、 老师、电台编辑,拍过电影。1962年开始进行创作活动。
• 黄春明珍视并拥抱小人物的生活,擅长写“受屈辱的一群” 人的悲苦和奋斗,为“无告的人”代言,告诫人们不要 “以忘恩负义的心态来轻视孕育你供给你乳汁与蜜的土地 和人民”。
艺术特色
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在他的小说中,人物都具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鲜明迥 异的性格特色。例如青番公和阿盛伯,他们都是世代生长 在台湾本土的老翁,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地位相当,但 个性却不同。
善于将肖像描写和心理刻画、生活经历、职业特点等结合 起来,使人物鲜活、丰盈、有趣、饱满。
七十年代后期,将笔锋转向开掘民族主义题材,全力抨击 那些因为西化而给台湾社会带来的崇洋媚外、民族精神沦 丧等严重病症。其小说色彩渐趋明朗,表达风格亦由冷漠 转为热情,常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转换到所塑造的人物形 象中去,笔下蕴藉着积极向上的情怀。
《小林来台北》、《素兰要出嫁》、《香格里拉》等是这 个时期的代表作。
七十年代中后期,台湾进入资本主义,崇洋媚外、向往西 方,成了社会上一些人的通病。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黄 春明用辛辣的笔锋将丧失民族自尊甘当洋奴的小人嘴脸展 示给读者,同时也揭示出台湾社会潜伏的危机。
《我爱玛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台湾人陈顺 德在洋老板回国休假时,为了表示忠心,千方百计地将洋 老板豢养的一条名叫“玛莉”的杂种狼狗接回家饲养,像 爱自己的情人一样爱狗。而自己的妻子对狗稍有不周,便 遭他打骂。深刻表现了当时台湾社会上民族自尊人情、人 性在均已丧失殆尽的“崇洋病症”。
【名人故事】那些台湾的诗人们

【名人故事】那些台湾的诗人们台湾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以自己的文字唤起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台湾的那些诗人们。
陈耀东,生于1937年,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博士。
陈耀东的诗作低调中透着坚毅,他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作品富有沉郁的情感,被誉为“台湾诗坛的大师”。
他的代表作品有《闯度亚斯到西府王宫》、《在血红的夜里遇见你》等。
杨牧,生于1940年,中国台湾诗人,散文、评论作家,历史学者。
杨牧的诗歌富有历史感和现实关怀,他的作品勾画出一个宏大的人文画卷,被誉为“象征台湾乡土的诗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扁舟》、《去年二三月》等。
李焕喜,生于1944年,台湾人。
李焕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以其诗意的审美情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沉寂的哲理为空间,被誉为“珍珠港诗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月下觅食的她》、《永远蓝的天还比晦黑青年》等。
郑愁予,生于1933年,台湾诗人、作家。
郑愁予以“隐居诗人”自居,他的诗作写满了孤独、忧郁和对生命的追问。
他的代表作品有《错误》、《小雪》等。
林怀民,生于1941年,台湾诗人、散文家。
林怀民以他的清新与洒脱在台湾文坛闯出了一片天地,他的诗歌将平凡的事物诉说得如诗如画。
他的代表作品有《有一天我也要往蓝调的地方去》、《风儿请等候》等。
张晓风,生于1943年,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张晓风的诗作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诗歌被誉为“台湾诗坛的一匹黑马”。
他的代表作品有《沿着枯草地》、《那一夜他们来看我》等。
这些台湾诗人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他们用诗歌记录着自己的生活、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为台湾文学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他们的诗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动和启发,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诗歌。
希望他们的诗歌能够继续传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思索。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琦君简介(一):琦君简介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
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
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琦君简介(二):琦君简介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温州瓯海瞿溪镇,台湾当代文学作家。
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亦涵括小说、评论、翻译及儿童文学,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语言。
其主要著作有《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琦君简介(三):琦君生平简介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
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
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
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超多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
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
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合集《琴心》,她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
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
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灯景旧情怀》等。
港台文学作家及作品

港台文学作家及作品
港台文学是指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港台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的举例:
香港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
1. 阿Sir:《獨舞》、《綜藝狂想曲》。
2. 張曉風:《百無禁忌》、《打開心胸》。
3. 陳冠中:《九月重陽》、《麥田狂想》。
4. 舒琪:《舒琪散文集》、《喜劇之角》。
5. 古華:《神啊,你看見了嗎》、《悲報告文書》。
台湾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
1. 柏楊:《洗黑錢者》、《我是台灣人》。
2. 王文興:《荷槍實彈的國語教學》、《蘋果之歌》。
3. 朱天心:《青鳥之歌》、《不食人間煙火》。
4. 張愛玲:《半生緣》、《金鐘罩鐵布衫》。
5. 余光中:《至聖先師詩集》、《散文總集》。
这只是一些著名的港台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作家和作品也值得一提。
作者简介(陈木城)1

作者简介
陈木城,当代作家,1955 年生,台湾彰化人,教育工作者,曾当过老师、校长。
早年从事现代文学创作,任教后投入儿童文学创作,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出版有童话、儿歌、诗集、图画书、诗论、翻译、名著改写等一百余册。
现任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陈木城个性随和亲切,爱运动、爱读书、爱写作、爱大自然,对生活充满热忱,这也影响了他的创作观。
多年来他一直为创作、发展、提升儿童文学努力。
他最知名的作品包括《童诗开门》《天灯照平安》
《一条尾巴十只老鼠》等。
林清玄《无关风月》原文赏读

林清玄《无关风月》原文赏读林清玄《无关风月》原文赏读林清玄,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清玄《无关风月》原文赏读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有一年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我住在高雄县的佛光山上,我是去度假,不是去朝圣,每天过着与平常一样的生活,睡得很迟。
一天,我睡觉时忘了关窗,半夜突然下起雨刮起风,风雨打进窗来把我从沉睡中惊醒。
在温热的南部。
冬夜里下雨是很稀少的事,我披衣坐起,将窗户关上,竟再也不能入眠。
点了灯,屋上清光一脉,桌上白纸一张,在风雨之中,暗夜中的灯光像花瓣里的清露,晶莹而温暖,我面对这那一张本该记录我生活的白纸,竟一个字都无法下笔。
我坐在榻榻米上,静听从远方吹来的风声,知道清晨微明的晨光照映入窗,室内的小灯逐渐灰暗下来。
这时候,寺庙的晨钟当的一声破空而来,当——当——当——,沉厚悠长的钟声逐一声接一声地震响了长空,我才深刻的觉知道这平时扰我清梦的钟声是如此纯明,好像人已站在极高的顶峰,那是空中之音,清澈玲珑,不可凑泊;那是相中之色,羚羊挂角,无迹可循。
我推窗而立,寻觅钟声的来处,不觅犹可,一觅又是我大大地吃了一惊,只见几不可数的和尚和尼姑,都穿着整齐的铁灰色袈裟,分成两排长列,鱼贯的朝钟声走去,天上还下着小雨,他们好像无视于这尘世的风雨,一一走进了钟声的包围之中。
和尚尼姑们都挺直腰杆,微抚着头,我站在高处,看不见任何一个表情,却看到他们剃得的精光的头颅在风雨迷茫中闪闪生亮;一刹那,微微的晨光好像便普照了大地。
那一长串钟声这时美得惊心,仿佛是自我的心底深处发出来,然后和尚尼姑诵晨经的声音从诵经堂沉厚地扬散出来,那声音不高不低不卑不亢,使大地在苏醒中一下子祥和起来,微风吹遍,我听不清经文,却也不免闭目享受那安宁动人的诵经声。
那真是一次伟大的经验,听晨钟,想晨经,在风雨如晦的一间小小的客房中。
对于和尚尼姑,我一向怀有崇仰的心情,这起源于我深切的知道他们原都是人间最有情的人,而他们物外的心情是由于在人世的浪涛中醒悟到情的苦难、情的酸楚、情的无知、情的怨憎,以及情所带给人无边的恼恨与不可解,于是他们避居到远远离开人情的深山海湄,成为心体两忘的隐遁者。
台湾当代经典文学作品

台湾当代经典文学作品
1. 《孤独的美食家》(作家,吴明益),这是一部以美食为主
题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孤独旅程和对食物的追求,展现了现代人
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渴望。
2. 《悲情城市》(作家,李昂),这是一部描述台北城市底层
人物生活的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城市
中弱势群体的困境和挣扎。
3. 《三重门》(作家,柏杨),这是一部以台湾社会为背景的
长篇小说,通过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台湾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
复杂性。
4. 《喜福会》(作家,龙应台),这是一部以台湾家族为主题
的长篇小说,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描写,展现了家庭关系、传统价值
观与现代生活的冲突。
5. 《草地》(作家,朱天文),这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对土地的情感。
6. 《红楼梦》(作家,王晓晨),这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小说,通过将故事背景转移到台湾,展现了台湾社会的变迁和家族的兴衰。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台湾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例子,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作品通过对个体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余光中名篇

余光中名篇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作家,被誉为“海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既有批判社会现象的作品,也有散文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余光中的名篇:
1. 《台湾景》:这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台湾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与留恋。
2. 《他们正从奇迹走来》:这是余光中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对台湾历史的回顾,回忆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并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3. 《荷包和风筝》: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通过对童年时代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且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4. 《地理的距离》:这是一篇描写作者在海外旅行中感受到的思乡之情的散文,表达了对故乡和自己身份认同的思考。
5. 《流域的女儿》:这是一本小说,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子在流放生活中的艰辛与自强。
这些作品代表了余光中的不同创作风格和主题,展现了他对台湾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深刻关怀和热爱,也是他在文学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家小野
三毛
王文兴王祯和王蓝
平路
古龙
司马中原白先勇田雅各朱天心朱天文朱少麟朱西甯吴浊流吕赫若李昂
李敖
李家同李乔
宋泽莱林海音林耀德洪醒夫黄春明侯文咏唐诺
高阳
张大春张系国张耀升郭松棻陈映真琦君
黄凡
黄春明叶石涛叶李华郑清文苏伟贞萧丽红
钟理和钟肇政琼瑶林语堂
诗人余光中周梦蝶吴晟洛夫纪弦席慕蓉陈秀喜陈黎商禽覃子豪杨牧杨照杨唤路寒袖郑愁予瘂弦王添源陈克华苏绍连
散文家王鼎钧李敖林文月林清玄柏杨苦苓陈芳明张晓风琦君刘墉简媜龙应台郑石岩
剧作家
吴念真
侯孝贤
纪蔚然
]翻译作家
朱学恒(英美文学翻译)
胡品清(法国文学翻译)
候捷(编程翻译、写作)
刘慕沙(日本文学翻译)
赖明珠(日本文学翻译)
网路作家
九把刀
蔡智恒
藤井树En:List of Taiwanese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