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选择帝制的原因
拿破仑为什么称帝

拿破仑为什么称帝拿破仑是一代著名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可以说是一部传奇,在打败了之前的封建势力,将原来的皇帝赶下了台,可是自己却又再次成为皇帝,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拿破仑称帝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拿破仑称帝的原因拿破仑为什么称帝这是许多人都疑惑的事情,甚至也有人认为拿破仑称帝简直就是历史的回转,并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拿破仑为什么要称帝呢?其实说起来也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主要还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结合起来,要知道拿破仑虽然是成为新一代的皇帝了,可是他这个皇帝却和之前的性质完全不同。
拿破仑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而这也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和之前的封建皇帝完全的不同,所以拿破仑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
其实在问拿破仑为什么要称帝的时候,首先也要知道拿破仑之前的波旁王朝还没有死心,随时有可能反扑过来,而拿破仑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当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才登上皇位,成为一个独裁专政的霸权主义者,其实拿破仑称帝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个时代所催生的,拿破仑除了要保护自己的权益之外,也是顺应了历史的河流。
拿破仑为什么要称帝其实原因有很多,但是总结起来还是因为拿破仑本身思想和能力的突出,再加上当时的历史条件,拿破仑称帝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
拿破仑一生有哪些女人在拿破仑的女人之中,至少有三个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影响。
第一个就是拿破仑的初恋欧仁妮,曾经拿破仑也承认过这是他爱上的第一个女人。
他们之间很有缘分,从相识到相爱时间也不是很长,本来已经约定了到欧仁妮十六周岁的时候两个人结婚,但是动荡的时局和波折的命运还是拆散了两个人,欧仁妮十分介意拿破仑和那些上流社会的贵妇接触,她还曾经去寻找过拿破仑,但是最后得到的消息却是拿破仑要结婚了,在如此巨大的打击之下,欧仁妮嫁给了别人。
在拿破仑的女人中,或许他最爱的还是要说约瑟芬吧,当时约瑟芬是一位子爵夫人,同时也是有名的会交际,自从约瑟芬听说过关于拿破仑的事迹之后,就对他非常的有好感,于是便找机会和他相识。
【论史】拿破仑:独裁者还是千古一帝?(下)

【论史】拿破仑:独裁者还是千古一帝?(下)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军队败于英军,拿破仑复辟帝国的梦想被彻底粉碎。
他从厄尔巴岛逃离并重掌法国政权到被第七次“反法同盟”彻底击败,仅仅才三个月时间,史称“百日王朝”上次我们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拿破仑为什么是伟大的政治家而非权欲熏心的独裁者,并得出了如下结论:拿破仑的帝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共和国,拿破仑也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称帝。
他的对外扩张,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创造一个欧罗巴合众国。
上文回顾:【论史】拿破仑:独裁者还是千古一帝?(上)在上文的结尾,我们留了一个论断:拿破仑不仅影响了法国,还对全世界的历史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并不是对拿破仑的尬吹。
“现代法国”的奠基人《拿破仑大帝》这本书在开篇就提到:“拿破仑是现代法国的奠基人”。
何谓“现代法国”?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了“民族国家“的法国。
《全球通史》曾指出“民族国家”这个政治概念是伴随拿破仑兴起的,而所谓法兰西人的法国就是第一个民族国家。
也就是说,拿破仑在客观上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兴起,这是他对历史最大的影响。
“民族国家”的概念: 以民族为纽带而建立起的政治体。
比如:日本是大和民族的国家,中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德国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在当下的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民族国家占据大多数。
虽然民族国家是当下主流的国家形态,但“民族国家”这个形式的出现时间只有200多年。
而如前所述,第一个民族国家就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
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什么此前没有民族国家?因为民族国家是一个现代概念。
比如,一个生活在中世纪的人,首先会强调自己是基督徒;然后是语言,比如拉丁语或希腊语;然后是具体的居住地区,比如勃艮第或布列塔尼。
这个时候,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这些概念,指的都是范围和地区,而非更具现代意义的“国家”。
当初,欧洲推行封建制的时候,就是以地域为基础进行国家划分的。
然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封建国的文化、语言都发生了改变,同外部的差异越来越大,而内部的差异越来越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才逐渐变成民族。
法国拿破仑加冕为皇帝权力集中与帝国扩张

法国拿破仑加冕为皇帝权力集中与帝国扩张法国拿破仑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间,通过军事胜利与政治手段,成功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并扩张了法国帝国的疆域。
本文将探讨拿破仑加冕为皇帝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其中的权力集中与帝国扩张所带来的影响。
一、拿破仑加冕为皇帝的背景拿破仑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的一个小贵族家庭。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迅速崭露头角,通过自身的才能和军事才华,获得了担任法国军队高级指挥官的机会。
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布魯米埃叛乱,推翻了执政的第一执政府,并建立了第一帝国。
1804年,拿破仑自封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加冕仪式在巴黎圣母院举行。
二、加冕为皇帝的意义拿破仑加冕为皇帝标志着法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以自己为中心,通过强大的个人威望和政治手段,成功地将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法国的政治制度从共和制转变为帝制,拿破仑成为了一个具有神圣正统的君主。
加冕为皇帝也为拿破仑带来了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他以法国为中心,积极扩张领土,并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战争,势力得到了显著的扩展。
加冕仪式的举行,为他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声望。
此外,加冕为皇帝也为拿破仑赋予了更大的合法性,使他能够更加自由地行使权力。
三、权力集中的影响加冕为皇帝使拿破仑能够更加集中国家的权力。
他通过一系列法律改革和行政调整,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
行政、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权力集中于法国皇帝一人,使得国家决策更加迅速高效。
这种集权政治对于法国的国内稳定和对外扩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拿破仑还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典,即拿破仑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法律体系,并将其传播到许多征服的国家中,推动了法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
然而,权力集中也给法国带来了一些问题。
拿破仑对权力的掌控,使得他的决策往往不受到太多的监督和制约。
这导致了一些不合理和冒进的行为,例如运用战争手段扩张法国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历史意义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历史意义
1、拿破仑以资本主义帝制集权的形式巩固了革命后的法国政权,为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2、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密切了资本主义的法国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为新生政权取得了教会的认可,提高了拿破仑个人及法国的威望。
3、拿破仑一世的加冕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有极大的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称帝后的拿破仑以各种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如颁布民法典、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抵抗以英德为首的敌对势力的侵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4、拿破仑一世的加冕极大的打击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使他们感到极大的恐慌,使资本主义的思想及制度在整个欧洲大陆得到广泛的传播,是资本主义对封建势力的记得胜利。
5、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依旧极其顽固,法国新生资本主义政权处于封建势力的层层包围中,拿破仑由于个人威望等原因,取得了政权,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帝制,虽然显示了资本主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
顺应历史潮流。
法国历史中的拿破仑时代

法国历史中的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他的统治对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时代的历史背景、拿破仑的执政风格及其政策以及该时期带来的变革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历史背景拿破仑时代从1799年开始,持续到1815年,是法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辉煌的时期。
拿破仑·波拿巴在1799年发动政变,成为法国领导人,后来成为法国的皇帝。
这个时期正值法国大革命的余波未平,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
二、拿破仑的统治风格与政策拿破仑被视为一个军事天才,他充满个人魅力和领导力,对法国和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恢复法国的秩序和稳定,并试图通过军事征服欧洲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
拿破仑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举措,建立了现代化的行政体系,大力发展法国的工业和经济。
他还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来保护人民的权益,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发展。
此外,拿破仑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法国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的人才,为法国的社会进步打下了基础。
三、拿破仑时代的变革与影响在拿破仑的统治下,法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在政治上,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个人统治体制,使法国成为一个中心集权的国家。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他促进了法国工业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拿破仑还积极推动德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统一,形成了一个以法国为核心、影响广泛的欧洲体系。
他对欧洲的战争和征服导致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为现代欧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拿破仑的统治并非没有问题。
他的大规模战争和征服导致了巨大的人员和财政损失,加重了法国的负担。
此外,他的个人统治也受到了贵族和民众的不满,最终在1815年拿破仑战败于滑铁卢战役后,被迫流亡圣赫勒拿岛。
综上所述,拿破仑时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拿破仑通过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对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为何称帝

拿破仑为何称帝——兹论民族领袖作者:别鹤一、复辟还是训政?——法国革命的大势伟大的领袖人物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他们既交了好友,又树了死敌。
很少会有人对他们无动于衷。
对他们的评价部分取决于谁将赢得世界范围的斗争。
——尼克松《领导者》多少年来,拿破仑波拿巴在各国人民的心里,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很多人明明知道他是个“侵略者”,是个“独裁者”,也不自觉地把他和希特勒、成吆思汗之流区别开来,对他的罪恶更多的是遗憾而不是憎恨,对他的错误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奚落。
拿破仑这个人,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使他高居历代征朋者之上,占据着一个历史的制高点,凝聚着千千万万人超越自我的目光,最终也使所有的野心家感到绝望。
到底这是怎样的一种魅力、制高点呢?当贝多芬听到他称帝的消息,愤怒地把献给他的英雄交响曲的题词给划掉;当敌国的拜伦和雪莱闻知他的覆灭,写下长诗给他以惋惜的嘲笑;当于连孤身一人去闯荡,随身带着他的画像,像藏一个通缉犯一样把他的画像藏在屋子的角落,每遇挫折和犹豫便拿出来久久凝视;当一群热血青年在东方大陆进行一场开天辟地的革命时,他成了先知和圣人;【注1】当某人在“谁伴我闯荡”的峥嵘岁月里探路的时候,也曾经在囊空如洗的背包里紧裹着他几乎被翻破的传记。
两百多年来,他几乎就是各个民族激励年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偶像,似乎心里装着他,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
这样的复杂、矛盾、光怪陆离,还要从他称帝一事说起。
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复辟者”遭到各国教科书千篇一律的批判,唯有拿破仑的称帝只是一笔带过。
我们见到他亲手给自己戴上月桂冠,大摇大摆地恢复了宫廷的礼仪、世袭制度,并把战火烧到了通古斯河和克里姆林宫,却还是觉得那生机勃勃,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象征。
为什么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性的认识呢?因为在他们看来,拿破仑称帝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宪政前期的训政,是捍卫法国革命的火种不被法兰西孤岛四周的WY大海所扑灭!是这样吗?要理解这一切,首先得从两个世界的大势看起——一个是拿破仑的精神世界,一个是法国大革命的欧洲世界。
拿破仑称帝是历史的倒退

拿破仑称帝是历史的倒退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
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
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大。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派的强烈反对。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派的强烈反对。
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外国反动势力,结果阴谋败露,王政被废除了。
1792年,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上台执政,9月22日,法兰西王国改成法兰西共和国,1793年初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革命面临严重的危机。
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
7月,已经是少校的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准将,是欧洲军事史上的首次破例。
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也就是著名的镇压保王党战役。
拿破仑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开始在军界和政界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
1796年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的维尔姆泽将军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
在此之后,拿破仑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英雄。
拿破仑的南征北战中,总会带着很多的学者,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
虽然拿破仑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取得第一执政全盘胜利。
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中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
1799年回国时,400艘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拿破仑的帝国兴亡

拿破仑的帝国兴亡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法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统治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终结,也是法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开端。
拿破仑时期充满了雄心勃勃的战争扩张和政治变革,兴起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但最终却走向了灭亡。
本文将从凡尔赛宫宣布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开始,分析拿破仑帝国的兴起、辉煌以及最终的瓦解。
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身为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799年他发动的布鲁米埃政变。
随后,他被任命为临时政府的头号首席执政官,并最终于1804年宣布自己为法兰西皇帝。
这一举措标志着法国历史从此迈入了拿破仑帝国时期。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源于拿破仑强大而迅猛的军事征服。
他指挥法国军队一路征战,战胜了许多欧洲国家,最终统一了法国。
拿破仑以创新的战术和策略取得了许多决定性的胜利,使法国成为欧洲的霸主。
二、拿破仑帝国的辉煌时期拿破仑的帝国在他的统治下经历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他进行了包括阿尔卑斯战争、意大利战役、埃及战役和法兰西战争等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
这些胜利使他更加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扩展了法国边界。
此外,拿破仑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内政改革,使法国的经济和政治得到大幅提升。
拿破仑的内政改革包括制定了《民法典》等法律,统一了法国的法律体系;推行了中央集权体制,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控制;改善了基础设施,发展了教育和科学技术等。
这些改革为拿破仑的帝国带来了繁荣和稳定。
拿破仑的帝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的制度输出。
他曾征服了许多欧洲国家,对这些国家进行了改革和重组,瓦解了封建制度,并推行了法国式的行政体制。
这种法国模式的输出在当时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现代欧洲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拿破仑帝国的瓦解然而,拿破仑帝国在其辉煌的时期之后迅速陷入了衰落和瓦解。
拿破仑的野心和冒险的军事征服导致了他和欧洲其他强国之间的长期冲突,最终沦为了导致他失败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课程论文(2012-2013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所在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年级专业: 2011级文史哲基地班指导老师:赵文媛姓名:王植樟学号: 01103039完成日期: 2013年06月13日星期四浅读拿破仑及其选择帝制的原因目录一、拿破仑的诞生和成长 (1)二、拿破仑的成熟 (2)三、拿破仑一世 (3)四、选择帝制的原因 (4)【摘要】孩童时代拿破仑的表现就印证了他与众传奇的不同的一生。
启蒙运动者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
从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深处,他了解到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些独裁者严重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制造人类极不平等的现实的祸根,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荒淫,就是束缚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桎梏。
所以,要彻底打败、清除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人类新社会。
拿破仑的这种思想,成了青年拿破仑奋斗、追求的指导原则,也成了他为之不懈努力的远大理想。
然而,几十年后,拿破仑却违背了自己当初的意愿,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最后更是成为了法国的独裁者。
这不仅仅是单一的影响造成他命运,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自由;野心;时局形势;历史传统;独裁一、拿破仑的诞生和成长1769年7月,科西嘉岛民众领袖波利的副官率众向法国侵略者投降,科西嘉岛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岛民们的骄傲不复存在。
8月,这位副官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复仇者,她叫他拿破仑。
一个身材矮小、沉默寡言、害羞而且孤单的男孩坐在花园的角落里,为了保护他在布力安俄学校的这一小块领地,他在其周围围上了篱笆,但真正属于他的只有三分之一,因为他把其他两个小邻居的地也围了过来,所以他允许那两位进入他的领地,他决不允许别人打扰他,对于入侵者,他给予勇猛的回击。
最近,有几个学生被爆竹火焰烧伤后,跑进他的领地,也被他用锄头赶出去了。
他对于自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我宁做鸡首,不为牛后。
”他非常崇拜普鲁塔克,他所撰写的伟人事迹,特别是那些罗马时代的英雄,使拿破仑钦慕不已。
正如后来叶·维·塔尔列所说的“拿破仑想要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西方文明的统一者”。
①他在这儿呆了五年,同学每一次的轻视,都让他的革命情绪更强一些,同时,他的自信心也伴随着人格上的受侮辱而逐渐增强。
他一直关注海岛,他心里批评①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日记》[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父亲,当年不该跟法国人为伍,他已下决心尽量以供养他学习的法王那里得到一切他需要的东西,以便日后再用来反对法王。
他内心有一种要解放科西嘉的强烈预感。
“只有剑鞘属于法国,而利刃是属于我的”。
②他第一次佩戴佩剑时这样想。
他十六岁时,成了少尉。
在他的一生中,他只脱下过几次制服。
这个具有斯巴达个性的青年很讨厌法国的礼仪,对法国贵族子弟的奢靡方式极为反感,因为他有一种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世界中心的感觉。
不久后,这位年轻的少尉穿上新军装到瓦郎斯参了军。
为了省钱,他一半路程步行。
他很穷,但他心中有一个动力:利用那些思想贫乏且狂傲自大的人,克服贫困,学习更多的东西,以统治别人。
这条路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斗争成为岛上的领袖,并进而成为它的主人。
他憎恨法国,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法国佬!你们不仅夺去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自由,还在破坏我们的社会风气!看看我们的国家吧,但我却无力去帮助她。
如今,我已有充分的理由来逃离那个必须赞美、内心却十分憎恨的世界……如果为了解放,必须有人牺牲的话,就从我开始吧!”表面上沉默寡言的小男孩,内心的感情却如此丰富,他聪明,有毅力,桀骜不驯,而且随着知识的丰富,他越来越渴望自由,同时,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曾把地球上最偏僻的地方都绘到他的地图里。
年少的拿破仑从心里走向了成熟。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终于有人看中他了,新任的将军发现他学识广博,就认命他负责在训练场上建几个工事的工作,但这却招致了同僚们的敌视,于是他又被排挤下去了。
此后,他又起起伏伏好几次,虽然失意潦倒,但胸中依然燃烧着狂热的野心。
而法国在经历过大革命之后,也由封建专制制度走向君主立宪制,最后又过渡到了共和制。
二、拿破仑的成熟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拿破仑的生涯也有了转机。
土伦战役中,他崭露头角,被擢升为少将。
共和四年(1796年)10月3日,王党暴动开始了,参加者达2.4万人。
但此时,率领政府军的梅努将军拒绝与“恐怖主义”者为伍,擅自与叛军②艾密尔•鲁特维克,阳若迅译.《拿破仑传》[M].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谈判,被非常委员会逮捕,改命巴拉斯率军平叛,在形式的逼迫下,人们把保卫政府的重任交给了拿破仑,而他也不负重望,很快就将暴动镇压下去。
从此,拿破仑平步青云,成为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796年,他成为意大利方面军的指挥;1797年10月,拿破仑征服意大利与奥地利签订了康波福米奥和约;1798年5月,拿破仑又开始了对埃及的远征。
他一步步掌握了军权。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此后法国的形势一步步将拿破仑推向了成功。
从1798年4 月开始,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又逐渐组织起来,俄国、奥地利以及德意志的和意大利的一些邦参加进来。
法国很快就处于劣势的地位。
1799年时的督政府已无力抵挡联军的进攻。
立法两院对督政府的治国不利提出指责,并指名攻击拉勒维里埃、梅兰等督政官,迫使他们辞职。
随后又通过政变、辞职和正常改选选出五名督政官。
起主要作用的是西哀耶斯这位大革命的元老。
这时形势已经很混乱,各派政治力量都趁机扩大影响。
督政府末期的形势表明,仅仅利用军队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不能真正使局势稳定下来。
情况的演变使得民主共和制度本身的存在已发生了问题。
通过果月政变和花月政变,督政府以暴力手段强行否认合法当选的代表,并且造成行政机关打击立法机关的现象。
这证明,督政府的无能使他只有依靠军队才能克服一时的危机,这就为军人参政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个时期出现的特殊历史条件使民主共和制让位给集权体制,文人政府让位给军人政权,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拿破仑一世当时,老谋深算的督政官西哀耶斯已开始看到,共和三年宪法不宜再实行下去了,改变体制,实现稳定,结束革命,是使国家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而真正具备发动政变、执掌大权能力的,只有拿破仑。
正如悌也尔所说的:“法国有意将权力交给他,比他要求掌握权力更急切。
”1799年11月9日,政变计划开始实行。
它建立了以拿破仑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政府,昭示着法国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的转变。
共和八年(1800年)12月24日,共和八年宪法颁布,规定法国仍为共和国,但具有高度中央集权的性质。
并规定第一执政为拿破仑。
1802年8月,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
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同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正式加冕为法国皇帝。
四、选择帝制的原因雾月政变后建立的执政府,作为第一执政的拿破仑,他的权力虽然已经不亚于一个君主了,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称帝。
这其中的原因不是一点就造成,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因素。
拿破仑个人的才能和威望,是使其从一个普通军官最后成为法国独裁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拿破仑1793年在土伦战役中暂露头角,后在同反法联军作战中多次取得胜利。
“雾月政变”后推翻督政府的统治,建立以拿破仑、西哀耶斯和罗歇•迪科为首的临时执政府,在法国已经取得主宰一切的地位并享有很高的威望,无论是在本国治国的成就,还是在埃及、意大利取得统治政绩,还是在反反法同盟的战场上取得的战功,都足以成为他登上政治顶峰,成为皇帝的有力砝码。
(二)时局形势。
当时法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逼迫,是使拿破仑成为法国独裁者的另一个因素。
在国内,当时法国的形势需要强权政治。
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不能稳定经济、解决财政困难,无力镇压来自各方面的反抗势力以控制局势;对外无力抵抗反法同盟的进攻。
经过多次动荡的人民渴望过安定的生活,而资产阶级更加盼望有一个强大、稳定的政权出现,以发展资本主义。
在这种形势下拿破仑的出现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在国际上,亚眠和约签订后,法英双方都没有认真遵守。
拿破仑在德意志、意大利、荷兰、瑞士一直进行扩张活动,英国也迟迟不肯从马耳他撤军。
法国西部的王党势力又死灰复燃,重新开始活动,据一些阴谋分子供认,他们在“恭候”一位波旁王朝王子到来。
这些复辟活动以及英法重新开战,更使拿破仑有了称帝的根据。
与其让波旁家族复辟,还不如由拿破仑称帝,以杜绝旧王朝的妄想。
但实际上,作为第一执政的拿破仑,其权力早就不亚于甚至已超过一个帝王了。
称帝绝不意味着是封建王朝的复辟,而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重任与需要。
虽然从发动政变到建立帝国,拿破仑使法国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转变,但从政变的背景来看,建立集权式的政权又是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客观需要。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在法国的时局和资本主义发展不稳定的时候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统治者来稳定,所以“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③。
这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走向独裁,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这是个偶然现象。
但是假若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④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参考文献】[1]张弘,刘超.《中国大百科全书评荐的外国名人》[M].远方出版社,2006.[2][美]艾密尔·鲁特维克,阳若迅译.《拿破仑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3][法]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日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4][美]肖姆.贺天同译.《拿破仑大传》[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5]韦红.《拿破仑传》[M].武汉:崇文书局,2009[6]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编·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