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温度传感器一热电偶测温实验

合集下载

温度传感器实验

温度传感器实验

温度传感器实验一、实验原理:温度传感器在各个领域运用极为广泛,其中热电偶、热敏电阻(包括金属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和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尤为突出。

热电偶应用金属的热电效应将温度变化直接转换为电压,用的有K型、J型和B型等,表征热电偶的参数是分度号。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降而升降,选用一些电阻温度系数较大且比较稳定的金属如铂、铜、镍等可制成金属热敏电阻。

半导体PN结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PN结的电流与端电压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利用半导体PN结的温度特性制成,其温度检测的依据是PN结正向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即当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集电极偏置电流Ic为常数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与温度近似为线性关系。

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又分为电压输出型和电流输出型,即输出电压(电流)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电压输出型一般以0 ℃为零点,温度系数为10mV/℃;电流输出型一般以0°K为零点,温度系数1μA/K,更适合长距离测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热电偶、金属热敏电阻和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相关实验,认识、了解其特性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K型热电偶、Pt100铂热电阻、AD590、OP77运放、LM35、TL431、LM324、温度计、小电炉、烧杯,三、实验内容:(一)热电偶实验将热电偶热端置于0—100℃的环境中,通过K 型热电偶的温度/电压转换电路,观察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平变化,学会热电偶及分度表的使用。

图1-1是K 型热电偶的温度/电压转换电路,图中由热电偶、放大电路等构成,热电偶的输出电压极小,每1℃约为40 μV ,因此运算放大器要采用高灵敏度器件,本电路中采用OP77运算放大器接成同相放大电路形式。

K 型热电偶的100 ℃的感应电动势为4.095mV ,为观察方便,运算放大器增益Av 设为Av =1000倍。

此外电路还有由温度传感器集成电路LM35D构成的冷端温度补偿电路。

该集成电路的输出为10mV /℃,通过电阻分压,在 端可以产生40.44μV*t(t为环境温度)热电偶热电动势的电压。

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温度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温度传感器在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化为可测量电信号的装置。

根据测量原理,温度传感器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等。

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验。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基于热电效应原理,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热电势差信号。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当两种导体连接在一起时,如果它们之间存在温差,就会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也会相应变化,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测量。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1)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数据采集器(3)恒温水槽(4)计时器(5)实验用的不同温度的水2.进行实验操作(1)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

(2)将恒温水槽中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放入水中,记录数据采集器显示的数值。

(3)将恒温水槽中的水降温至另一不同温度,然后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放入水中,记录数据采集器显示的数值。

(4)重复步骤(3),直至记录下不同温度下的数据。

(5)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一组数据的热电势差值ΔT。

将所有热电势差值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热电势差值ΔTave。

根据公式T = ΔT / ΔTave × Tref,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验测量的温度值T。

其中,Tref为参考温度值,本实验中取为25℃。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计算得到实验测量的温度值如下表所示:通过对比实验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之间的误差,我们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例如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热电势的变化趋势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并掌握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1)概况: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这就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

一次仪表,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

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

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资料时,只要该资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坚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

因此,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B热电偶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发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丈量的其中,直接用作丈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丈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弥补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2)分类:(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

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0%,含铂为90%,负极(SN)为纯铂,故俗称单铂铑热电偶。

该热电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传感器实验指导》热电偶测温实验

《传感器实验指导》热电偶测温实验

《传感器实验指导》热电偶测温实验1.掌握热电偶的工作原理;2.掌握热电偶测温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3.掌握热电偶冷端补偿的原理。

1.分析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原理;2.连接传感器物理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电路;3.软件观测温度变化时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4.记录实验波形数据并进行分析。

1.开放式传感器电路实验主板;2.热电偶温度测量模块;3.万用表、温度计;4.导线若干。

热电偶(Thermocouple)是根据热电效应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其优点是:(1)测量精度高。

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2)测量范围广。

常用的热电偶从0~+18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0-2300℃如金铁镍铬和钨-铼。

(3)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热电偶一般由热电极、绝缘套管、保护套管和接线盒等几部分组成。

通常分为以下两种热电偶:(1)铠装式热电偶(缆式热电偶),此种热电偶是将热电极、绝缘材料连同保护管一起拉制成型,经焊接密封和装配等工艺制成的坚实的组合体。

(2)标准型热电偶,它具有互换性好、统一的分度表、配套的显示仪表。

图:热电偶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

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

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导体材质以及两端温差有关,与热电偶导体的长度、直径无关。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

温度特性实验报告

温度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2. 掌握热电偶、热敏电阻等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方法。

3. 研究不同温度传感器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响应特性。

4.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温度传感器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热敏晶体管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1. 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是一种基于塞贝克效应的温度传感器,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构成。

当两种导体的自由端分别处于不同温度时,会产生热电势,其大小与温度有关。

通过测量热电势,可以确定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温度传感器。

根据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可以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热敏电阻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热电偶(K型、E型)2. 热敏电阻(NTC、PTC)3. 温度控制器4. 数字多用表(万用表)5. 数据采集器6. 实验平台7. 温度传感器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 热电偶温度特性测量(1)将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分别接入实验装置,调节温度控制器,使温度逐渐升高。

(2)使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记录数据。

(3)将热电势与温度对应,绘制热电偶的温度特性曲线。

2.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测量(1)将NTC热敏电阻和PTC热敏电阻分别接入实验装置,调节温度控制器,使温度逐渐升高。

(2)使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记录数据。

(3)将电阻值与温度对应,绘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电偶温度特性曲线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出K型和E型热电偶的温度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热电偶的温度特性与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但在低温区域可能存在非线性。

2.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曲线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出NTC和P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与温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且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温度测量原理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不同温度测量原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热电阻等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

3. 学习温度传感器的标定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温度测量原理主要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种。

本实验主要探讨接触式测量原理,包括以下几种:1. 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当热电偶两端存在温度差时,会在回路中产生热电势,热电势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间接测量温度。

3. 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间接测量温度。

三、实验器材1. 热电偶(K型、E型)2. 热敏电阻3. 热电阻4.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5. CSY2001B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6. 温控电加热炉7. 连接电缆8. 万用表:VC9804A,附表笔及测温探头9. 万用表:VC9806,附表笔四、实验步骤1. 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分别连接到实验模块上。

(2)将热电偶的热端放入已知温度的恒温水中,记录冷端温度和对应的热电势。

(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实际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连接到实验模块上。

(2)逐渐改变热敏电阻周围的温度,记录电阻值和对应温度。

(3)根据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实际温度。

3. 热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电阻连接到实验模块上。

(2)逐渐改变热电阻周围的温度,记录电阻值和对应温度。

(3)根据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实际温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的测量值与实际温度基本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的测量值与实际温度基本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 热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阻的测量值与实际温度基本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教学实验-热电偶测温的两种方法

教学实验-热电偶测温的两种方法

教学实验-热电偶测温的两种方法热电偶测温的两种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变送器的工作原理2、了解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路径。

二、实验设备热电偶、百特仪表、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为热电效应。

当其热端和冷端的温度不同时,在热电偶的两端产生热电动势。

两端温差越大,产生的热电动势就越大。

其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两部分组成。

因此,通过对电动势的测量即可知道热电偶两端的温差。

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 它能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势信号, 通过与电气测量仪表的配合, 就能测量出被测的温度。

热电偶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温度测量范围宽,因此在温度测量中应用极为广泛。

常用热电偶可测温度范围为-50~1600℃。

若用特殊材料,其温度测量范围可达-180~2800℃。

使用热电偶组成一个温度检测系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热电偶先接到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变送器输出的标准信号与被测温度成线性对应关系,并送到显示仪表显示温度值,如图1.6(a)所示。

二是热电偶直接与DCS显示仪表相连,显示仪表显示被测温度值,如图1.6(b)所示。

对于第一种情况,温度变送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热电偶组成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温度变送器必须和热电偶配套使用,必须包含与热电偶对应的自由端温度补偿器。

通用的温度变送器,还应包含非线性补偿环节,使其输出值热电偶工作端与被测温度成正比。

因此,与变送器相连的温度显示仪表可以是一种通用的显示仪表,它的输入信号为统一的4~20mA标准信号。

对于第二种情况,显示仪表必须要与热电偶配套使用。

显示仪表可以是模拟指针式的,也可以是数字式的,如果不加温度变送器就必须包含与热电偶对应的自由端温度补偿器。

补偿器产生的电势连同热电偶的电势一起作为显示仪表的输入信号。

数字式温度显示仪表一般先将输入电势(毫伏信号)进行放大,再通过A/D转换送人单片机,由单片机输出驱动数码显示。

为了使显示值直接对应被测温度,在电路中或在单片机软件中需要加入非线性补偿,同时还要进行标度变换。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温度测量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等;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温度计、温度测试仪等;3. 实验装置:电加热炉、万用表、连接电缆等;4. 待测物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

三、实验原理1. 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即当两种导体在两端接触时,若两端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

3. PT100测温原理:PT100是一种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线性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热电偶热端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敏电阻温度;(3)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热敏电阻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3. 实验三:PT100测温实验(1)将PT100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PT100温度;(3)根据PT100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PT100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0.5℃以内。

分析误差原因,可能包括热电偶冷端补偿不准确、热电偶分度表误差等。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1℃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温度传感器一热电偶测温实验
实验原理:
由两根不同质的导体熔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叫做热电回路,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则回路中产生一定的电流,这表明电路中有电势产生,此电势即为热电势。

图中T 为热端,To 为冷端,热电势为
0()()t AB AB T E E E T =-
本实验中选用两种热电偶镍铬一镍硅(K 分度)和镍铬-铜镍(E 分度)。

.
实验所需部件:
K(也可选用其他分度号的热电偶)、E 分度热电偶、温控电加热炉、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142位数字电压表〈自备〉
实验步骤:
1、 观察热电偶结构〈可旋开热电偶保护外套),了解温控电加热
器工作原理。

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

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温度设定:拨动开关拨向“设定”位,调节设定电位器,仪表显示的温度值℃随之变化,调节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时停止.然后将拨动开关扳向“测量”侧,接入热电偶控制炉温. (注:首次设定温度不应过高,以免热惯性造成加热炉温度过冲)。

2、首先将温度设定在50"C 左右,打开加热开关, (加热电炉电源插头插入主机加热电源出插座),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内,K 分度热电偶为标准热电偶,冷端接“测试”端, E 分度热电偶接“温控”端,注意热电偶极性不能接反,而且不能断偶,142位万用表置200mv 挡,当钮于开关倒向“温控”时测E 分度热电偶的热电势,并记录电炉温度与热电势E 的关系。

3、因为热电偶冷端温度不为0°C ,则需对所测的热电势值进行修正
010
(,)(,)()1,E T E T E T t T t =+ 实际电动势=测量所得电势+温度修正电势
查阅热电偶分度表,上述测量与计算结果对照。

4、继续将炉温提高到70°C 、90°C 、110°C 、130°C 和150°C ,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热电偶的测温性能。

注意事项:
加热炉温度请勿超过200°C ,当加热开始,热电偶一定要插入炉内,否则炉温会失控,同样做其它温度实验时也需用热电偶来控制加
热炉温度。

因为温控仪表为E分度,加热炉的温度就必须由E分度热电偶来控制,E分度热电偶必须接在面板的“温控”端,所以当钮子开关倒向“测试”方接入K分度热电偶时,数字温度表显示的温度并非为加热炉内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